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丹江口扶贫开发与构建生态丹江口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2-02-19 15:12:17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为了构建生态丹江口,根据丹江口市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贫困现状,认真分析了贫困原因及主要致贫因素,提出了新阶段扶贫开发与构建生态丹江口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新阶段扶贫开发策略与措施

(程勇)新阶段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是事关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而构建生态丹江口,不仅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全市城乡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丹江口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新世纪又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如何做好新段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笔者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丹江口市地处鄂西北山区,丹江、汉江在这里汇合,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百余公里,将全市分为“江南、江北”两大区域,全市国土面积3121平方公里,辖1个旅游经济特区,11个镇(含2个林业开发区)、1个乡、4个城区办事处(含1个林业开发区和1个经济管理处),232个村,1153个村民小组,35个居委会。总人口48.9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3.63万人。至2005年底丹江口市还有13.2万人贫困人口,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简陋,脱贫任务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带来自然资源减少,发展的基础条件降低,且因淹没后迁移带来新的贫困人口,扶贫开发任务还十分艰巨。而丹江口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源头位置,保护水源区优良水质又是特殊的历史使命,据2002年3月湖北省新的遥感资料统计,全市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645.8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2.7%,其中轻度侵蚀543.13平方公里,中度侵蚀600.73平方公里,强度侵蚀411.46平方公里,全市年均侵蚀模数4210吨/平方公里.年,年侵蚀总量为693.51万吨。恶化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主要致贫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差

丹江口市属山区、库区,有三大贫困带:一是江南大巴山脉高寒贫困带,山大人稀,山高坡陡,土地土质差,日照不足,产量低,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交通条件制约,信息闭塞,区域经济发展滞后。二是丹江库区贫困带,水域面积宽阔,库汊众多,低山面积大,耕地少,陆路交通不便,农副产品运销难,农民增收难度大,经济基础薄弱。三是江北秦岭余脉石灰岩山区贫困带,这一贫困带主要是石灰岩发育土壤,土地脊薄,粘性碱性强,怕涝又怕旱,十年九旱,山上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冬夏温差大,地表和岩石热胀冷缩易风化破碎,土壤极易流失。二是降雨集中,多暴雨,雨强大,土壤侵蚀严重。三是土层浅薄,土质疏松,坡度陡,植被差,径流汇流时间短,入渗少,拦截能力低。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一是丹江口大坝建设和大炼钢铁期间,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二是七十年代初“以粮为纲”运动,使林木资源再一次遭劫;三是丹江口水库蓄水发电后,就地后靠的移民为了生存,林粮争地、陡坡开荒等加剧了水土流失。

2、耕地面积不足,人地矛盾突出。

到2005年底,全市人均耕地只有0.57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后蓄水,将再次淹没耕地5万多亩,届时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农村交通不便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桎梏”。二是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抗灾能力弱。丹江口市大部分水库建于六十、七十年代,年久失修,病险水库较多,蓄水保水能力差。据初步调查,全市约有70%的水库、塘堰处于病险状态。现有60%的水库渠道不配套,有库无渠(清水渠),土渠渗漏,淤积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农民靠天收的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4、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丹江口市大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库区、生态环境恶劣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资源短缺,思想理念陈旧,文化落后,人口素质相对较低,阻碍了这些地区人们与其它地区人们的同步发展。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投入建设的成本费用高而效益相对低,在扶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这些投入成本高、效益低的地区投入相对就偏少,这就形成一种现象,越是环境条件差,越是贫困,其资金投入越是少,长此以往,就形成贫困地区,形成贫困人口。

三、扶贫开发与构建生态丹江口的策略与措施

1.突出工作重点,实施整村推进

实行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方式,是实施扶贫开发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金、加大力度、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要求,以重点村为基本单位,以农民增收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扶持项目为载体。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坚持一个原则。即“重点突出、整体推进、规模开发”的原则。提高认识,明晰思路,要彻底摒弃以往过多考虑平衡,导致工程规模较小,资金分散的作法,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一座山、一条沟、一面坡、一个村的开展重点治理工作。注重整合已治理成果,进行连点、连线、形成片。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着力实施分区防治战略

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在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中,针对不同地貌、区位和发展水平采取不同治理模式。地面被覆较好的“江南”采取自然修复治理模式。以能源建设、水系配套、生态移民为着力点,促进生态自我修复,推动生态经济快速发展;对水土流失严重的“江北”,采取生态农业和科技示范治理模式。坚持“寓治理于开发,以开发促治理”的思路,强化农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培植骨干财源、发展流域经济,以建设基本农田和大型经果林基地为突破口,实施水系配套和小型水保工程建设,改善水源和立地条件,实现高效生态农业。

二是科学规划,综合治理。要精心组织、系统调研、充分论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全市可分为三个治理区,突出“自然生态修复、高效农业示范和优质桔橙经济”的特色,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分类实施。一是自然生态修复区以预防保护为主,对现有疏林进行补植和封禁治理,提高区域生态自然修复能力。二是高效生态农业开发示范区突出坡耕地改造、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建设及水系配套。狠抓农业技术推广、节水灌溉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三是丹江库区沿岸桔、橙经济林果开发区突出高标准经果林建设,以已经形成的柑桔产业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发展具有库区特色的绿色环保小流域经济。

3.发展产业,注重效益,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有效益就有生命。构建生态丹江口,顾名思义就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水土保持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关键是要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使环境受保护、让群众得实惠。在建设中,要突出抓好三大效益工程:

一是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的粮食安全工程。丹江口市由于丹江口大坝一期移民大量返迁和后靠,林粮争地的矛盾十分突出,广种薄收的习惯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粮食安全问题是治理区群众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按照“筑埂建梯地、水系相配套、蓄水保灌溉、增产扩容量”的思路,以坡耕地改造为突破口,突出水系配套和节水灌溉、调整产业,突出“高效”。二是以经济林开发为依托的群众致富工程。按照丹江口市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水土保持不仅要让山绿起来,更要让农民富起来,为此,在狠抓荒山绿化、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的同时,各小流域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围绕桔、橙、茶叶、仁用杏等适合本地发展的龙头产品,建立各具特色的小流域经果林,配套成立茶厂、农产品销售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村一品或一流域一品的产业化格局,解决治理区群众增收难、用钱难的问题。三是以恢复林草植被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实行人工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狠抓林草植被恢复、拓宽人工治理的外延,将沼气池、以电代柴为主的农村能源替代、舍饲养畜、生态移民等生态修复措施,纳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范畴,从而形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使昔日水土流失,满目荒凉贫困村成为林茂粮丰,山川秀美的家园。

4.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副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办公会,专门研究落实水保工作的任务和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规范全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审批程序;建立健全领导任期内的水土保持目标考核制,把新阶段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签订责任状,合理划分市、乡、村领导班子责任区,实行包片包干,年终奖惩兑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搭台、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合力共建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格局。

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针对丹江口市水土流失面宽量大、水保投入相对不足的客观实际,积极推行水保投资市场化、社会化,建立健全以“项目为支撑、农民为主体、国投为引导、社会办水保”的多元投入新机制。按照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把项目、资金、技术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同时,充分调动业主、农民等投资的积极性。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有力地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提高治理标准和质量。

三是积极推行新的施工模式。在当前逐步取消“两工”和以资代劳的新形式下,要认真研究,对重点工程实行招投标制,采取机械化作业、专业队施工的方式;非重点工程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积极推行群众投工承诺制,采取季节性和群众性突击相结合的施工方式,来有效缓解工程用工不足的矛盾。

四是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严把技术指导关,每项工程都要由技术人员包工程,包技术,包竣工验收;严把质量关,每个项目都与乡镇和施工专业队签订合同,明确标准与要求,确保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把责任关,认真落实“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管护责任人与受益人签订管护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利,有效地提高治理成果保存率。

五是大力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在工程建设中,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如机修梯田、U形渠道、地膜保水植树、生物地埂等。在坡面水系建设上,应用管灌节水技术把重点工程的农业用水和工程附近的人畜饮水有机结合,即提高工程效益又缓解人畜饮水矛盾;在坡改梯工程中,埂坎采用混凝土套圈砌埂,圈内种植黄花菜或栽金银花等作物,既保证田坎的稳定又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六是进一步强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要统一规划、分段治理,使之基本达到岸边绿树青草、河内清水常流、集生态和防洪减灾于一体的标准。要启动碧流河水源生态保护工程,使所有水源地也要达到绿化、美化和净化的标准。要贯彻源头治理的原则,强化对新上项目的环保论证,坚决遏制和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凡是对农业和农民生活有环境破坏的项目,一律不批不建,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末端环保,已经发生污染的,要限期治理。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大力扶持以沼气、太阳能利用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推行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能等节约型农业,使贫困地区早日脱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丹江口市水务局)

    

推荐访问:丹江口 我见 扶贫开发 构建 生态

本文标题:丹江口扶贫开发与构建生态丹江口之我见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19/9297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丹江口扶贫开发与构建生态丹江口之我见》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