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长垣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思路探究(张红霞,郭兆娟,张爱建)

发布时间:2022-02-20 15:12:2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长垣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东部隔河与山东省相望,西部与延津、滑县接壤,南接封邱、北连濮阳,总面积1051 km2,人口76万,行政区划设18个乡(镇、办事处)。所辖堤防总长76.564km,5座引黄涵闸,4处控导工程,182道防洪坝。

 

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指导思想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构筑生态景观体系为根基,规模化发展绿化苗木,适度发展适生杨木林,塑造特色,体现优势,树立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小苗培育大规格绿化苗木为主要形式,以“公司+种植户”为主要产业经营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强管理,科学布置,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壮大绿化苗木培育、旅游开发,供水项目,逐步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长垣河务局的经济优势。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建立国家、企业、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

 

关键词:防洪工程 生态体系 效益。

 

长垣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东部隔河与山东省相望,西部与延津、滑县接壤,南接封邱、北连濮阳,总面积1051 km2,人口76万,行政区划设18个乡(镇、办事处)。所辖堤防总长76.564km,5座引黄涵闸,4处控导工程,182道防洪坝。护堤护坝、淤背区等土地资源丰富,为响应中共中央提出的再造秀美山川的号召,搞好植树造林,巩固黄河堤防,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汛抗洪能力。长垣河务局坚持治河第一要务,治黄与经济并举,以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调整种植结构,强化管理,培植新的增长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长垣河务局在太行堤、临黄堤100多里、控导工程淤临淤背区种植杏李、大叶女贞、广玉兰、白腊、蜀桧、速生毛白杨等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

 

1、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长垣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指导思想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构筑生态景观体系为根基,规模化发展绿化苗木,适度发展适生杨木林,塑造特色,体现优势,树立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小苗培育大规格绿化苗木为主要形式,以“公司+种植户”为主要产业经营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强管理,科学布置,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壮大绿化苗木培育、旅游开发,供水项目,逐步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长垣河务局的经济优势。

 

2、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基本原则

 

2.1效益优先原则。长垣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学习先进种植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符合长垣局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的新路子,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为长垣河务局经济长远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2因地制宜原则。总结经验,冷静思考,把握好因地制宜,进行多元化的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和种植结构调整。提倡大力发展绿化苗木,适度发展适生杨木林,尽量避免瓜果蔬菜类等销售期短的品种。

 

2.3量力而行原则。一是种植品种选择上要量力而行。长垣河务局大力提倡科植绿化苗木,主要选择中、低档苗木。二是种植密度上要实事求是。三是苗木规格上要宜小不宜大,但必须选购木质化的苗木。

 

2.4多方筹措资金原则。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建立国家、企业、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

 

2.5规模化发展原则。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所有土地资源,消灭空白地,规模化发展绿化苗木种植,适度发展适生杨木林种植,塑造特色,形成黄河生态景观线。

 

2.6专业化生产原则。决不能一种了之,更不能粗放管理,必须培育出树冠丰满,树型优美、树干通直的苗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3、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发展目标

 

长垣河务局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发展目标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两类。硬指标分为三个阶段,最终达到形成特色和规模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软指标是指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规划期内新发展种植面积2400亩,其中绿化苗木2000亩,适生杨木林200亩,加上现有已开发的3798亩,已种植绿化苗木200亩,长垣河务局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发展总体规模达6198亩。

 

3.1硬指标

 

第一阶段:快速起步阶段。2005~2006年,由于长垣河务局标准化堤防建设和亚行项目还正在施工,这一时期主要是搞好规划,把原已种的绿化苗圃和生态林管理好,作好快速起步的一切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2007~2008年,长垣河务局淤背区盖淤工程,预计新增土地面积1000余亩,规划种植绿化苗木1000亩。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第三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2009~2010年春季,长垣河务局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呈现出各有特色的发展时期。该时期预计新增土地面积1200余亩。规划种植绿化苗木1000亩。适生杨木林200亩,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业成为长垣河务局支柱产业的一部分,从微不足道发展成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绿色产业。

 

3.2软指标

 

第一阶段:初步建立苗木营销队伍,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养护公司作为长垣河务局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的龙头企业,进行苗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模式的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苗木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

 

第二阶段:营销机制和管理体制基本健全并发挥一定的作用,形成的经营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效益。黄河绿化苗木逐步走向市场,黄河苗木逐渐被社会认可。

 

4、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长垣黄河河务局历届领导班子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为重视,近几年显得明显和突出,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对发展长垣河务局局的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多元化经济新格局,实现黄河的软着陆其意义深远。为此,长垣河务局局确立了三种发展模式。

 

一是自行开发管理模式。根据省、市局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长短结合,积极推进,努力实现一个突破,立足两条防线。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长垣河务局局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先进技术为依托,抽调责任心强,善管理的人员从事此项工作,成立了长垣县黄河苗木育植开发有限公司,明确了岗位职责,即:及时安排苗圃的田间管理;检查、督促管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做好苗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苗圃的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安全工作;参于市场调研,编制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规划等。同时严格苗圃的管理协议,调动管护人员的积极性,依照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规划,重点培育中、大规格、低成本的绿化苗木,间作短周期,适销对路的小型苗木,进一步提高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的经济效益,着力培养一批善管理懂技术的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人员,不断壮大自身技术、实力,推动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向高、新项目发展。

二是合作开发管理模式。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项目及产业属市场竞争性行业,充满着市场风险,由于其投资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问题,要求长垣河务局必须建立合作开发管理模式。根据自筹的经济状况,长垣河务局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灌溉水井和配套的电力设施,以优厚的待遇吸收职工和社会人员参股入股,建立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在合作项目的实施中,根据本局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规划,合作期限,编制《项目合作协议书》,强化项目的管理。

 

三是技术引进管理模式。根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丰厚的待遇,达到筑巢引凤的目的。此发展模式,解决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中出现的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引进大专院校专业管理人才的同时,引进新技术、引进新项目,不断完善壮大项目的发展。

 

5、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5.1管理机制

 

5.1.1理顺体制,明确主体

 

按照省局规定,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工作的行业管理,由省、市、县局对所辖区域的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工作具体负责。省、市局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负责制定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规划,督促指导基层等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以公司为龙头,以大专院校的技术为依托,重点发展公司加农户的管理模式,严格履行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协议,逐步形成定单种植,定单培育的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经营新理念,探索出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管理模式。

 

5.1.2落实责任,明确任务

 

长垣河务局主要领导对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经济管理部门协助领导实施行业管理。其主要职责是:根据省局总体规划,编制本辖区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本辖区的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政策的研究制定,参与重大项目的论证、决策,及时了解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新途径。

 

5.1.3.养护公司牵头,强化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管理

 

按照省局规定,成立了长垣县黄河苗木育植开发有限公司,具体实施本单位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绿化苗木种植的管理工作,参与土地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确保上级和本单位投入资金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努力实行产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探索出定单种植,合作开发等形式的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新途径,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点。同时在公司为龙头带动下,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办法,逐步壮大实力,发展成具有事实规模的苗木育植开发有限公司、实体。

 

5.2运行机制

 

5.2.1.激励机制

 

随着近几年黄河经济的发展,职工收入有了普遍的提高,从而为经营办实体也带来了一点负面影响。为此,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激发广大职工搞经营办实体的积极性。在此重点考虑了参与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人员的工资和福利等问题,以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等激励措施来激发他的积极性,通过他们的劳动、经营,拓宽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的经营市场,进一步提高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的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

 

5.2. 2.经营机制

 

一是积极推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根据长垣河务局的资金状况和项目发展规模,努力推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投资模式,吸收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项目的发展;二是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带动承包经营的发展。着力培养种植业大户,发挥示范作用。

 

6、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制度健全部署周密

 

长垣河务局在生态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中,该签合同的就签合同,该订协议的订协议,如打井、销售花木等就签打井和花木销售合同,购各种树苗就签协议,还制订了苗圃管理制度、各种果园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责任制、绿化苗木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中制定了鼓励职工个人参与承包开发土地的办法及相关规定,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和融资办法,并制定了对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办法,同时对做出对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有损的也出台了相应的罚款制度。这些合同、协议、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促使着生态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7、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社会及生态效益

 

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长垣河务局现有土地资源,开发林果育植特色产业,可有效提高大堤林木覆盖,防止大堤水土流失和固结坝堤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沿黄小气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杀灭有害病菌,维护生态平衡。

 

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在每年产出后可向社会提供大量的苗木和水果,带动乡镇企业,如纸厂、纸箱厂、果品贮藏加工厂和运输业发展。

 

8、当前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1思想认识问题

 

由于近年来基建投资规模较大,工程施工收入增加显著,而且周期短,见效快,相对来讲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周期长,风险大,见效慢。因此,部分同志对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的长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工作抓的相对较少,职工也存在思想认识滞后等待观望等倾向。

 

8.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目前的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工作基本上还是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上级确定项目,下达计划,基层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因此,目前的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工作更多的还是一种行政行为,而不是经济行为。

 

管理体制不顺,省、市、县三级河务局管理权属问题不能同出一辙。经营部门、还有公司在不同单位分别承担着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职责,甚至个别单位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职能完全与经营部门无关。

 

8.3工程基础及设施问题

 

堤防工程中有一些地段还没达到设计高程或未进行包淤盖顶,淤区顶面高低不平,影响下一步的开发利用,给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多数地段没有任何水利基础设施,而长垣河务局的土地资源大都在淤临淤背区,地势较高,干旱缺水,开发条件差。

 

8.4人才问题

 

目前长垣河务局搞林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缺乏,由于开发条件和各种鼓励政策还不到位,很难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加入到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队伍中来。这也是制约长垣河务局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项目科技含量的重要因素。

 

8.5客观问题

 

土地类型多属于高台土地,漏水漏肥,土地瘠薄,窄长带状,长垣河务局土地资源分布线长不便管理,还有群众干扰,主要还是管理资金紧张,投资跟不上。

 

8.6工作缺乏连续性,“重种、轻管、轻销售”。

 

不能做到把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作为一个产业来抓,生产全连脱节。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工作缺乏责、权、利对等的职责划分。

 

总之,长垣河务局在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长垣河务局发展的新路子,即: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的投入资金采用股份合作,吸收外部资金,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参与,管理上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办法,同时结合工程养护实行职工管理。下一步,他们将针对自身特点,细化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种植力度,努力占领市场。

 

作者单位:长垣县黄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

    

推荐访问:长垣 防洪工程 探究 体系建设 思路

本文标题:长垣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思路探究(张红霞,郭兆娟,张爱建)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20/9350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长垣防洪工程生态体系建设思路探究(张红霞,郭兆娟,张爱建)》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