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兴修水利如何打通农田灌溉
主持人:常丽君(记者)、嘉宾:高占义(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所长)龚时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总工程师)李益农(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教授级高工)白美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博士)
■新闻背景
去年入冬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雨雪严重偏少,北方地区主要江河来水持续偏枯,水利工程蓄水明显不足,北方冬麦区发生严重冬旱。截至2月5日,河南、安徽、山东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57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482万亩。
2月中旬的雨雪天气,使我国北方冬麦区久旱逢甘霖。截至2月20日统计,全国作物受旱面积6308万亩,比2月7日旱情最严重时1.61亿亩减少9792万亩,其中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4989万亩,比2月7日旱情最严重时减少10311万亩。在抗旱过程中,一个问题渐渐凸显:那就是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严重“透支”,导致许多地方抗旱行动无法迅速有效展开。
几十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我们依然面对着无数“靠天吃饭”的农村;而今后要面对的,可能是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和恶劣气候。干涸的水井、坼裂的土地、枯萎的麦田,让我们忧心如焚的同时,又不禁心升疑问:防汛、抗旱,似乎成了农民每年必经的过程。而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抗旱之后,农田的水利建设究竟有了哪些改善?我们又该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农田?
降水供需不对称,如何管理水资源?
记者:随着全球变暖,极端灾害性气候更加频繁。这几年我们也基本上总在应急,春天抗旱、夏天抗洪、冬天抗冰雪,有没有什么措施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高占义: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旱灾几乎年年有,今年特别重。中国又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对地下水、地表水资源要合理开采、优化调度、联合应用。面对今后的极端性气候,更要做到汛能蓄、旱能灌、涝能排。
龚时宏:造成今年旱灾的原因很多,除了长时间、大范围缺乏有效降水以外,局部地区的干旱还有其他原因,主要是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使用不当。除了地表和地下水,还要充分利用降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
记者:咱们国家在洪水资源化管理方面做的怎么样?在多雨季节,是否能够有效收集雨水?
高占义:我国也是洪涝灾害频繁的国家,过去我们主要是以防洪的理念来管理洪水,每年在汛期到来之前,都要把水库的水位降低到汛限水位,准备汛期蓄洪。后来发现,如果把水都放了,到汛期后蓄不上水,就没水可用了。近年来水利部门组织研究了“洪水资源化”的管理洪水方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汛期尽可能多蓄水,合理建设运用滞洪区,把洪水储存起来。但这涉及到风险分析、风险预报等问题,有很大风险。
龚时宏:合理用水还涉及田间灌溉,节水灌溉是我们国家大力推广的灌溉技术。在降雨的时候把雨水充分蓄纳起来,需水时灌溉使用。比如我们在西部地区修建的集雨工程、塘坝、蓄水工程,都能有效利用雨水。
农田水利不完善,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
记者:在今后极端天气日益频繁的形势下,农田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设备,在抗旱过程中能发挥哪些作用呢?
高占义:从水源到田间的整个体系中,大型灌区的骨干工程还较好,到了田间这一级,工程配套就比较差了。紧急情况下,很多地方想调水,却没办法送到地里去。而目前推广的设备,如喷灌、滴灌大多数是用在经济作物上,用到大田粮食作物的,还比较少,主要是经济问题。
李益农:灌溉工程包括农田规格、农田平整状况、相应灌溉配套设施,这是一个完整的规划。要搞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再加上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调整实现,就更能把农田建设提到一个重要地位,把农业基础地位要真正落实到土地上。
记者: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如果建成高标准农田,是否抗旱抗洪能力会大大加强?
李益农:像日本、韩国等国家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他们的农田基础设施是比较完善的,工程基本上都到地头了,相当于把农业生产按工业化模式在操作。比如把现在的田块规格化,相应的灌溉设施配套化,从根本上改进土地的平整状况,做到这个层次,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就具备了,农民进入操作过程就是了。田间工程配套以后,在水源保证的情况下,是可以有效地抗御旱灾。
龚时宏:华北一些井灌区,有水源,田间工程也配套,较多的管道输水灌溉,局部地方的喷灌,都能有效减轻旱情。旱情最严重的地方,是那些“靠天吃饭”既没有水源也没有水利工程的地方。比如一些丘陵山区,本身水源条件就比较差,加上田间工程又不配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就很差。
灌溉成本不划算,如何提高种粮效益?
记者:节水灌溉设备比如喷灌、滴灌,成本还比较高,主要用在经济作物上,怎样才能降低成本,使这些设备能在粮食作物上推广?
龚时宏:如何使喷滴灌、管道输水等灌溉技术更经济,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各种灌水技术如喷灌有固定式、半固定式、机组的,各种各样的方式都有。但总体而言,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还比较低,尤其是大田粮食作物。节水灌溉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虽然国家扶持力度也比较大,但老百姓负担仍然较大。还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各方面对农民进一步倾斜。
记者:目前,农业部在大力落实农机补贴,农机补贴是否包括节水灌溉设备?
龚时宏:过去我们国家把农资,包括农膜、农机都纳入补贴范围。节水灌溉的产品设备中,仅有滴灌产品纳入到农资的行列,对企业进行减免税,并不是所有的节水灌溉产品都有补贴政策。比如移动式喷灌机,严格来讲,也应当是农机,可以抗旱抽水。拖拉机有补贴,而作为灌溉用的很多机具,就没有补贴。我们考虑,对于一些移动式、成套灌水机具,应参照农机,纳入国家的补贴范围,直接补贴给农民,效果可能会更显著。
李益农:农田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发达国家,这方面的投入是各级政府占了大部分,农民只占很小部分。作为对整个农业的扶持,通过这样一套体系来体现,而不仅仅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就像今年这个样子,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也很难起作用。
国家投入力度大,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记者:我们怎样才能把建设高标准农田和降低灌溉设备成本结合在一起?
李益农:由于整个农业生产的公益性,如果没有各级政府的支持,这种引导很难通过市场来推广示范。应该由政府推进,一片一片地进行农田灌溉工程的改进完善。江浙一带的富裕程度,不比台湾差,主要是没把钱往这方面花。虽然西部地区,还是相对经济条件较差,至少在中部、长三角一带,从经济方面是可以做到的。现在各地都提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离开了土地基础就是虚的,不是说搞一些典型样品就行了,真正的现代农业要成片的,一个县都能达到某一个水平。
龚时宏:主抓农田水利工程的是水利部,但国家的资金投入渠道分好几块:一块是水利部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一块是财政部的农业开发办公室,有一笔资金用于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和节水灌溉工程;一块是过去发改委抓的商品粮基地建设中有一笔农田水利经费;还有国土资源部的土地整理部分资金要投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看,各地应有效整合各种资金,在统一规划下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李益农:国家虽然在各方面都有投入,但从资金的使用效率上来说,如果能够更加集中一些,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成片地进行改造,改造一片、完善一片,而且能够巩固一片,效果就比每个地方都弄一个小典型,从宏观上所起的引导作用更强。
■相关链接
走进农田
2月5日到8日,国家防汛抗旱总办公室组织了8个专家组,到全国各地灾区进行考察指导。白美健所在的调研小组发现,对于有水源和灌溉设施的灌区目前正在按需灌溉,地方政府和灌区也在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农民的抗旱积极性,比如采取零水费,或灌一亩,补贴5块钱或10块钱,维修一口机井补1000元等措施。但在宝鸡峡灌区、泾惠渠灌区,许多末级渠道破损严重。今年不灌不行,田间工程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也显得格外突出。农田土地不平、规格不合理,畦长过长,非常费水。一亩地一次要120方—160方才能灌到头。农民灌溉积极性不是很高。在一些丘陵地区,没有灌溉条件,只能放弃灌溉,采用压实保墒,喷施抗旱剂等农学方法。
数字说话
据水利部鄂竟平副部长介绍,1998年至2004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达2411亿元,建成各类水库85160座,总库容达5658亿立方米,并对255个大型灌区进行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800万亩,对改善灌溉条件、提高抗旱标准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经济日报》消息,近7年来,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的年均增幅超过了20%。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5955.5亿元,增长了37.9%,其中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1027.7亿元,增长了107.7%。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专家访谈:兴修水利如何打通农田灌溉》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