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pH值对蓝藻水华生消的影响(黄钰铃,纪道斌,陈明曦,刘德富)
摘要: 蓝藻是河湖水华中常见优势种群,其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水体pH值密切相关,针对该问题,利用物理模型研究pH值对蓝藻水华生消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pH值与水华生消密切相关,当营养物质及其他条件适宜时,pH值为8左右可促进水华发生;当pH值不利于藻类生长,藻类的自适应性使其可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调节水体pH值趋向适宜生长的偏碱性范围。在试验研究阶段,不同处理组水体总磷含量均急剧降低,且与叶绿素a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水温变化较小,水体溶解氧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电导率受调节pH值所用盐类的影响。
关 键 词: pH;蓝藻;水华;生消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蓝藻分布很广,在氮磷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大量繁殖,生物量剧增,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乃至暴发水华,成为湖库等静止或类静止水体水环境恶化的表征之一。蓝藻水华暴发后消耗大量溶解氧,水体透明度降低,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平衡失调。蓝藻生长需要充足的氮磷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但水体pH值对其生命活动、物质代谢等影响不容忽视。由于藻类体表通常带负电荷,非离子态化合物比离子态化合物更容易渗入藻类细胞,pH值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水体中有机质的离子化作用,从而间接影响藻类生长[1] 。因此有必要研究水体pH值对蓝藻生长和水华生消的影响,为水华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藻种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购自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采用BG-11培养基(由水生所提供配方)培养。
1.2 模型构建
微宇宙模型为60cm×40cm×25cm(L×W×H),将从三峡水库某库湾采集的原水水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与经放置2d的自来水按比例配成供试水体,将培养的藻种投入供试水体。水体初始叶绿素a和总磷含量分别为0.963μg/L和0.936mg/L。模型环境条件为室温28~32℃,光照1000~1600lx,光暗比12∶12。试验第3天利用浓盐酸和NaHCO3 固体粉末调节pH值分别为5,7,9,11,依次记为2~5号,另有未调节pH值的一组水样作为对照,记为1号,经测定约为8左右。
1.3 取样分析
每天9:00左右测定水体pH值、溶解氧(DO)、电导率(Ec)和水温(WT),同时定期取样测定水体叶绿素a和总磷(TP)含量。其中,水体pH值以精密酸度计测定,溶解氧、电导率和水温以多参数仪测定,叶绿素a采取丙酮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以氯化亚锡还原法测定[2] 。
1.4 仪器和设备
TES-1339照度计(台湾泰仕)、pH值S-3C精密数字式酸度计(杭州东星)、U30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立HITACHI)、722S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LDZ4-1.2低速自动平衡微型离心机(北京)、Multi340i手提式多参数仪(德国WTW),以及AP-01P和AP-9908S真空抽滤装置(天津奥特恩斯)。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华生消过程中水体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
藻类生长遵循微生物生长的一般规律,在营养和环境条件不适时,生长缓慢,表现为迟滞期;当营养充足、环境条件适宜时迅速生长,由于其繁殖能力强、世代较短,藻类生物量剧增,进入对数生长期;随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藻类生物量处于稳定状态,藻体死亡率和新生率相当,此时为稳定期,随着营养大量消耗、呈匮乏状态时,藻类开始大量死亡,整个种群生长呈衰退趋势,即进入衰退期。经过此4个过程即为藻类的一个生长周期,本试验中藻类生长周期约25d。
从图1可见,不同处理中水体叶绿素a含量从初始的0.963μg/L逐渐上升,约经10余天后含量高于10μg/L,据《湖泊富营养化的叶绿素a评价标准》[1] 即为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随后,1~4号处理组水体明显变绿,特别是1号表面有膜状聚集体,伴有气泡出现,可认为已发生水华;5号由于NaHCO3 固体粉末不完全溶解,模型底部有少许沉积,致使沉积物上附着藻类。
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藻类叶绿素a含量峰值及其出现的时间有明显差异,水华发生强度也各有区别。可以看出1号处理组叶绿素a含量经22d后出现峰值,为199.17μg/L,较其他处理组高出许多,此时水华现象明显;而5号处理组中叶绿素a含量峰值约20d出现,仅为13.89μg/L;2、3、4号处理组中叶绿素a峰值经22~23d后分别出现,依次为51.91、70.85、33.87μg/L。峰值出现后藻类生长开始衰退,水华进入消亡阶段,此时1号处理组中叶绿素a含量仍高于其他处理组,可见pH值过高或过低对藻类生长均有一定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水华生消进程。
2.2 水华生消过程中水体总磷(TP)含量变化趋势
水体总磷初始含量为0.936mg/L,满足水体水华发生的营养条件。水华生消过程中,藻类迅速增殖,消耗大量磷营养,不同处理组总磷含量均急剧减少,经15d后逐渐低于0.03mg/L。2号和5号处理组在第8天时总磷含量稍有升高,随后降低,可能与当时取样有关。
将图2与图1对照,不难发现当水体叶绿素a含量迅速增加时,总磷含量降低,当水体总磷为藻类生长消耗殆尽时,叶绿素a开始下降,藻类生长出现衰退。另外,5号处理组总磷含量较其他处理组高,此时该处理组藻类生长不明显,水体叶绿素a含量较低。据资料介绍,发生水华的水体总磷含量与叶绿素a有较好的相关性[4] 。根据本试验结果,得到总磷和叶绿素a之间的相关式为ln(chla)=A+B×ln(TP),A为-0.41724~0.14301,B为-0.81923~-0.342,相关系数R=44.8%~87.9%,由此可见磷的确是蓝藻生长的限制性因子。
2.3 水华生消过程中水体pH值变化趋势
从图3可以看出,尽管试验之初设定并调节了不同pH值,但在藻类生长过程中,不同处理组中水体pH值一直在发生变化,总体表现出归一化趋势。5号处理组pH值随着水华的进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经15d后从最初的11降低至9.9左右,其拟合方程可记为y=0.0032x2 -0.1331x+11.237,R2 =0.9438;而2号处理组随着藻类生长经由平缓期进入指数期,pH值逐渐升高,大约15d后从5.15上升至8.5左右,其拟合方程可记为y=-0.0155x2 +0.5694x+3.3948,R2 =0.8733。3号处理组经6d后pH值大于8,之后持续上升,到第20d时pH值升至9.11,其拟合方程为y=-0.002x2+0.1404x+6.9369,R2 =0.8728;在富营养化发生的整个过程中,4号处理组水体pH值较稳定,持续保持在8.55~9.35之间,其拟合方程为y=0.0024x2 -0.05x+8.9435,R2 =0.7936;1号处理组未进行pH值调节,试验开始经测定为8.31,经15d后上升至超过9,其拟合方程为y=-0.0011x2 +0.0825x+7.9604,R2 =0.7972。
将不同处理组的pH-t拟合方程在图4中表示,可以看出当t在14~24d之间时,各处理组pH值归一化趋势较明显,大致范围为8.1~10.0,特别是当t为18~20d时,各处理组pH值归趋为8.6~9.9之间。而此时正是水体叶绿素a含量较高、藻类生长旺盛的阶段。由此可见,pH值为8.6~9.9为供试的蓝藻引发水华的适宜范围,这与前人结论相似[5] 。据报道,当pH>9时,微囊藻可借助悬浮机制在水体表面形成水华后吸收“空气—水”界面的CO2[7] 。低初始pH值处理组的蓝藻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消耗水体中CO2 ,致使水中氢离子减少,pH值升高[6] ;而5号处理组pH值降低的原因可归结为用以调节pH值的HCO-3 离子解离,HCO-3 =CO2-3 +H+ ,使得pH值降低,加之水体中藻类呼吸作用较强,致使CO2 增加,导致pH值些许降低;此外,藻类通过复杂的生理调节,使得pH值向有利于自身生长的方向改变并保持下来。
2.4 水华生消过程中水温、溶解氧和电导率变化趋势
从图5看见,水华生消过程中水温变化范围较小,在28~31℃之间,且不同处理组水温变化趋势相近。美国生态学家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的最适温度为28.8~30.5℃[8] 。通常在没有温度分层的情况下,水温变化对水体富营养化生消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当水温变化较大时,CO2 在水体中的溶解度会随水温升高而降低[9] 。水温的变化与气温密切相关,本试验在夏季气温较高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水温不会成为水华生消的限制因子。
将图6与图1对照发现,水体溶解氧变化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这是由于藻类生长状况良好、水华现象明显的时候,藻类光合作用较强,光合产氧,水体溶解氧含量较高。
图7反映了本试验条件下,电导率与藻类生长、水华生消没有明显的相关性。1~4号处理组电导率接近,5号处理组电导率较高,其原因是用以调节pH值的NaHCO3 溶解平衡,NaHCO3 =Na+ +HCO-3 。李秋华等人在研究广东省20座大中型水库电导率分布时,发现氮磷营养对电导率有一定贡献,得出结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水库水体电导率也较高[10] 。由于本实验的氮磷营养是损耗型,即在藻类生长、水华生消过程中氮磷是持续消耗、没有外加补充的,因此,氮磷营养对电导率的影响较小。可以认为不同处理组电导率的区别是由于初始pH值的不同调节造成的。
3 结论
(1)不同初始pH值会影响藻类叶绿素a含量和水华发生强度,pH值过高或过低对藻类生长均有一定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水华生消进程。
(2)水华生消过程中,不同处理组水体总磷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总磷和叶绿素a之间的相关式为ln(chla)=A+B×ln(TP),A为-0.41724~0.14301,B为-0.81923~-0.342,相关系数R为44.8%~87.9%。
(3)不同处理组水体pH值在藻类生长过程中一直发生变化,总体表现出归一化趋势,当t为18~20d时,各处理组pH值归趋为8.6~9.9之间。
(4)在试验研究阶段,不同处理组水温变化较小,水体溶解氧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电导率与藻类生长、水华生消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主要是调节pH值所用盐类的影响。
(5)水体pH值与水华生消密切相关,当营养物质及其他条件适宜时,pH值为8左右可促进水华发生,若发生水华后,即使初始pH值不利于藻类生长,藻类的自适应性使其可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调节水体pH值趋向适宜生长的偏碱性范围。
致谢
感谢林启才、邱建国、向伟和郭静等同学做了部分试验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群英,高廷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王心芳.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3] 陈琼.N、P对水华发生的影响.生物学通报,2006,41(5):12~14.
[4] 易文利,金相灿,储昭升等.不同质量浓度的磷对铜绿微微囊藻生长及细胞内磷的影响.环境科学研究,2004,17(增刊):58~61.
[5] 金相灿,李兆春,郑朔方等.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04,17(增刊):52~55.
[6] 赵孟绪,韩博平.汤溪水库蓝藻水华发生的影响因子分析.生态学报,2005,25(7):1554~1567.
[7] Oliver R,Ganf G.Freshwater Blooms,In:Whitton B A,Potts M,ed.The Ecology of Cyanobacteria,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etherlands,2000:149~194.
[8] 高月香,张永春.水文气象因子对藻华暴发的影响.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2):10~12.
[9] 牛晓君.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及水华暴发研究进展.四川环境,2006,25(3):73~76.
[10] 李秋华,林秋奇,韩博平.广东大中型水库电导率分布特征及其受N、P营养盐的影响.生态环境,2005,14(1):16~20.
作者简介: 黄钰铃,女,三峡大学机械学院,讲师。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24/9566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水体pH值对蓝藻水华生消的影响(黄钰铃,纪道斌,陈明曦,刘德富)》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