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依法治沙造林节水

发布时间:2022-02-26 15:10:13 | 来源:网友投稿
 

如何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探索沙化区的经济产业,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为此,我们要在保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视落实长期的科学规划的同时,加强法制建设,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防沙治沙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改善执法环境,加大执法力度。通过人大、政府执法检查和“陇原环保世纪行”等有效形式和活动把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与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把退耕还林还草、保护草原生态、制止乱砍乱挖等问题,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二是要适应新形势,尽快建立防沙治沙的利益导向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不同投入主体共同防治荒漠化的局面。坚持走依靠科技防治荒漠化的道路,提高防治荒漠化科技水平,努力做好防治荒漠化监测工作,组织科技力量对荒漠化的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攻关。把防治荒漠化与发展有沙区特色经济结合起来发展沙区特色的农牧业、种植业、旅游业等产业。三是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将改善生态环境的总体目标寓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广大农民的利益实现中产生不竭的动力。四是要进一步多领域全方位开放办林业。无论企业、社会团体,还是个人,只要想在造林上有所作为,就应该能找到发挥作用的场所。特别是商品林建设,要广泛吸引各种资金、各种所有制形式积极参与,要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五是要使植树造林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既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关注林业,支持林业,又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从自身的切实利益出发建设林业。

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是造成地表水下降、干旱、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边是土地干旱沙化,一边仍在采用大水漫灌。在水资源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使其发挥更大效益?张掖市在各试点的反复探索与实践中以水权制度为核心,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切合点。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是张掖水建设的第一步棋,即通过来水总量与下浇任务换算,确定各灌区可供分配水资源总量,并将用水总量按各行各业规定的用水定额标准,逐级分解到各县乡、村用水户,当定额配水量超过总量时,通过种植结构调整,退耕和其他节水措施压缩用水,确保总量。这一制度的实施使节水与每一行业、每一个人挂钩,从而形成一个全市共同节水的新局面。与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相伴随,张掖市建立定额水价体系。当用水量控制在定额范围内时,实行基本水价,当超过定额用水时加价收费。因此,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基点应放在节水上,立足节水来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特别是水资源节约性产业,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性工业,建设节水性城市,缺水地区更要调减耗水性工业、耗水性农业,千方百计推广节水技术。

水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长期以来,我们对水的商品认识不足,吃“大锅水”。这种状况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了。既然水是商品,就应该按价值规律办事,就应当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什么是合理的水价机制?第一是定用水;第二是差别水价;第三是超额累进加价。例如,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要有个定额,在定额以内,水价要考虑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超过这个定额就应当加价。高消费用水,如洗车、桑拿浴等,就应当加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既照顾了低收入群众的实际困难,又限制了高耗水消费。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吸收了十多年来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的新经验、新理念,把近几年来党和国家的治水方针、政策以及思路和目标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建立节约节水性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为核心,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合理配置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努力促进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同时规定了节水制度,规定了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规定了水法贯彻实施监督检查制度等。我们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在优先地位,使节约用水走上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大力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农业、工业,加快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管理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爱水、惜水,城乡人民节约水保护水的社会风尚。

    

推荐访问:治沙 造林 节水 依法

本文标题:依法治沙造林节水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26/9643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依法治沙造林节水》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