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吉辽:火热旱情下的冷静思考
编者按:2007年6月,我国东北地区的吉林、辽宁两省出现大旱。面对迅速发展的旱情,国家防总与两省紧急会商,两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抗旱救灾。两省西部是我国传统易旱区,此次大旱暴露出哪些问题,有哪些好的经验?应如何进行总结和反思?请看本报记者发自抗旱一线的报道。
吉林:焦渴土地企盼甘霖
抗旱工程数量少,分布不均,老化失修严重,抗旱能力低,急需改造更新
大旱。
吉林连续几十日滴雨未下,热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持续多日。
今年,吉林省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年。全省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90%以上,居历史同期少雨的第一位。除中西部干旱易发区发生了严重的春夏连旱外,东部非易旱地区也发生了严重干旱。
记者在通榆县见到,大面积的耕地面临撂荒的威胁,不少出苗的地块出现了秧苗打蔫迹象,不少玉米叶片都拧成了一条“绳”。一锹挖下去,干土层达到50厘米,有的严重地区甚至达1米。
通榆县瞻榆镇民胜村党支部书记王宝祥对记者说:“全村600多公顷耕地只有不到300公顷的农田有苗,我们全村都在拼命抗旱保苗,保住这300公顷口粮田和经济田。”
和干旱争夺庄稼
面对严峻的旱情,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启动抗旱应急预案,紧急下拨2000万元支持各地抗旱,全省各地也积极在行动,各级领导和水利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抗旱。
通榆县农民李保军家里有5公顷土地,严重的干旱使地里的玉米苗眼看就要枯萎,可李保军却没钱买抗旱设备。正在老李一家愁眉不展时,当地水利部门负责包村的工作人员帮他请来抗旱服务队,并为他家和村里另外6户村民提供了一套喷灌设备。现在,李保军所在村已经有100多公顷耕地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完成了灌溉,秧苗长势良好。
在榆树市,每天都有近10万人奋战在抗旱一线。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运水的农用车及其他抗旱车辆。农业技术人员走村入户,指导农民实施科学管理,利用增加铲、趟遍数,适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式,缓解旱情。
目前吉林省乾安、镇赉等旱区都通过增打抗旱井,利用抗旱水箱、“小白龙”等进行灌溉保苗。
截至6月28日,全省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7亿元。抗旱高峰时,有207万干部群众战斗在抗旱一线,共完成抗旱浇灌面积2794万亩,临时解决近25万农民的饮水困难。
在吉林西部重旱区乾安县的大布苏镇兴表村后表屯,村民曹艳阳告诉记者:“遇到干旱,往年村里人吃水都要到几里外的灌溉井去拉。今年比往年旱得都厉害,我们却在家里就能吃上自来水!”
在大旱中,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吉林省有150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已初步解决,在这种大旱之年,仍然不愁吃水。
火热太阳下的冷静思考
虽然部分农民的吃水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庄稼无水灌溉却愁煞人。记者向农民问起:“庄稼怎么样?”他们的眼神暗了下去,焦急写满了脸上。
在乾安县安唱乡中心点屯,田地已“渴”得“冒烟”。农民拔出一棵打焉的玉米苗给记者看,只主根还有点水分,侧根则已经完全枯死。如此,庄稼再有三天喝不到水,就会全部枯死绝收。
村民姜忠武介绍,他们村几百公顷地只有6眼井,很多地根本“够不上井”,喷灌、“小白龙”等设施全都不够使用。就他们村来讲,再有20眼井才能保证灌溉。目前,有运水车的人家可以浇上地,可是没有运水车的人家就只能干着急。虽然大旱会对收成有影响,但如果地能浇上,和往年相比,还可以保持八九分收成。
说话时,姜忠武一家人正在锄地,他家邻田的主人许春风正来回开着运水车紧张地忙碌着。
虽然经过吉林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省抗旱保苗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站在火热的太阳下,面对大旱的“烤”问,人们不能不冷静地思考:遇旱如何保障吉林的粮食安全。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吉林省现有的抗旱工程数量少,分布不均,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抗旱能力低,急需改造更新。同时,中小型水库病险问题仍很严重,蓄水能力相对较差,直接影响蓄水安全,特别是水资源相对不足必然导致抗旱供水量相对不足。同时,西部生态资源的人为破坏致使环境、气候逐步恶化,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目前,从干旱发生和发展的长远趋势看,应更加深入考虑和研究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问题。吉林省近年来虽然组建了不少专业抗旱服务组织,但专业抗旱服务组织力量不足,缺少适应现代化抗旱减灾需要的专用设备,机械化程度低。全省抗旱基础设施材料技术含量低,建设与管理中物料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和普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且水资源浪费严重。
另外,抗旱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抗旱工作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抗旱工作虽然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但至今还未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抗旱执法力度也显不足,侵占、破坏抗旱设施的现象依然存在。
节水重千钧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十年九旱。研究应对干旱威胁的措施一直是吉林省面临的重要课题,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吉林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
节流,应该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最重要一环。发展节水灌溉不仅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更是拓宽抗旱领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抗旱减灾效益、实现全面抗旱的重要途径。
除了节流,洪水资源化也是缓解干旱、缺水的有效措施。特殊的省情,以及客观的自然条件,都决定了吉林省必须实行有效的洪水资源化管理,需要正确处理好水多水少的关系。
此外,另一项重要的措施是,对吉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应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为吉林西部发展留足空间。 (作者:王跃刚 边境 )
辽宁:“烤问”与反思
农业生产条件薄弱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很多地方仍是雨养农业,靠天吃饭;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还满足不了抗旱的需要,自身发展仍然存在很大困难
雨比眼泪金贵
2007年6月,一场罕见的干旱在辽沈大地肆虐。
入夏以来,辽宁省持续高温少雨,致使旱情发展迅速,尤以辽西北、中北部及东南部地区为重。在辽西北的旱区,老百姓更有“雨比眼泪金贵”的说法。
截至6月27日,全省农田作物受旱面积3475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有7个县级以上城市因旱日缺水4.6万吨,影响人口48万人。
旱情引起了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长张文岳亲自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抗旱工作。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全省抗旱工作迅速、有序开展。据统计,全省共投入抗旱资金4.3亿元,投入抗旱人员316.1万人,抗旱浇灌耕地1033.3千公顷,临时解决了71.1万人、38.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抗旱中的可喜变化
在今年辽宁抗旱中,人们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一些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抗旱指挥灵活多变。
近年来,随着辽宁中部地区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坐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中心,可以迅速了解各地旱情、雨情、土壤墒情,发布最新抗旱工作指令。
在提高各级防办抗旱能力建设方面,辽宁省注重抓好抗旱预案编制工作。在今年的抗旱中,根据《辽宁省抗旱预案》的规定,启动了Ⅱ级响应,紧急召开全省抗旱专题会议,全面部署抗旱工作,并紧急下拨了2000万元应急抗旱资金。
大工程大作用,小工程小作用,水利工程在抗旱中大显威力。在今年的大旱中,营口、盘锦两市的水田不断喊渴,辽宁省水利厅从6月9日开始紧急从大伙房、申窝水库调水4亿多立方米,为营口、盘锦两市水田补水。
据大伙房水库副局长王健介绍,从6月9日起,大伙房水库每天平均以205立方米每秒的速度向下游放水,以解决下游灌区的燃眉之急。如果算上春天泡插的供水,大伙房水库今年向农业供水7.7亿立方米,创下了近年农灌供水之最。为保大局,大伙房水库放弃了为工业和城市供水带来的利润,力保抗旱用水,水库的水位下降了11米。
在大连金州区的农村,到处可以看到小水塘,小水窖。前几年金州区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大搞集雨工程,有很多老百姓不理解:没有水修这么多工程有什么用?去年,一场台风带来的降雨使大大小小的水池、水塘都蓄满了水,这些水在今年的大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老百姓因此而大受益。
丹东凤城大梨树村20多年前,以“山上和尚头,山下多石头”而闻名。村党支部坚持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带领村民在73条沟壑中修了拦水小坝,在流经村内的梨树河道自上而下逐级修起拦洪拱式坝。目前大梨树村河道、水塘、水库的蓄水量高达43.5万立方米。蓄水多,导致地下水位连年上升,平地挖下去两米就出水。一个盆地状的村落,已经成为大旱之年无旱象的“辽东水乡”。
此外,抗旱服务组织成为抗旱中一股活跃的力量。目前,辽宁已经建立市级抗旱服务组织3个,县级抗旱服务组织36个,乡镇级抗旱服务队520个,从业人员2919人,抗旱浇灌能力120万亩每年。这些抗旱服务组织在今年的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抗旱服务,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大考中暴露出的弱点
大旱如同一场考试。在这场大考中,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水利部门的成绩令人称道。但是,在旱灾中暴露出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农业生产条件薄弱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尽管多年来辽宁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但是由于财力有限,全省水浇地的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比重仍然太小,很多地方仍是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特别是辽宁西北部地区,十年九旱。所以,在这些地区抗旱除了这些临时性的救灾手段,还需要建立长效防灾机制,才能给农民更多的保证。
为什么在大旱面前有时仍显无能为力,原因在于水利工程的缺乏。修水利需要大笔资金,依靠农户个人力量完全无法完成,在大集体时期,常常以集体的力量组织兴修水利设施,现在土地承包到户,这项工作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主体和组织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一套完善的补偿和回报机制,要筹措兴修水利的大笔资金非常困难。
在抗旱服务方面,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还满足不了抗旱的需要,自身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大困难。一是没有经费来源。由于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各级财政都没有安排抗旱服务组织业务经费,各个抗旱服务组织开展多种经营的能力又很差,客观上造成了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低,人心浮动,影响抗旱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有偿服务缺乏收费依据和标准,收费困难。尤其是连续遭受旱灾的地区,农民支付能力有限,还有不少群众认为可以不给钱。有的地区要求抗旱服务组织提供及时有效的抗旱服务,但服务过后却不能解决收费问题。三是抗旱物资的需要量不断扩大,受资金因素影响,各级抗旱服务组织的抗旱设备保有量远远不能满足抗旱需求。四是抗旱服务组织普遍存在缺少固定站房仓库基础设施,工作人员办公条件差,设备存放维修养护困难等问题。五是缺少抗旱设施、设备实验示范基地,抗旱应对措施研究缺乏。所有这一切都对抗旱服务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作者:罗兆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7年7月3日
作者:王跃刚 边境 罗兆军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国水利报》:吉辽:火热旱情下的冷静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