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科学时报》:破解京津渤生态治理瓶颈

发布时间:2022-02-26 15:11:33 | 来源:网友投稿
 

京津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家实施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战略的重要瓶颈。日前,科技部“973”计划项目“京津渤区域复合污染过程、生态毒理效应及控制修复原理”正式启动,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曲久辉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的采访。

《科学时报》:“973”计划启动京津渤区域污染、修复问题的研究意义何在?

曲久辉:复合污染的科学研究是深刻认识京津渤地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区域性和复合性是环境污染的基本特征。京津渤地区环境介质中有多种污染物共存,不同介质及其污染物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具有突出的复合污染特征。但由于对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及复合污染成因等重要问题尚缺乏研究和认识,无法为区域复合污染控制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因此,针对区域的环境特征开展复合污染的基础科学研究,对确定区域环境质量变化的关键过程和主控要素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该区域的复合污染及生态和健康安全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乎全局的重大影响。但目前对区域内具有生态与健康风险的主要污染物质及其毒理学作用机制、在区域特定社会与自然环境下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其调控途径等,缺乏系统研究。因此,选择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开展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与健康效应研究,对保证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陆地—近海复合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是遏制区域生态系统退化、保护近海经济生物资源的现实需求。开展渤海海岸带复合污染控制和近海生物资源恢复、保护及利用研究,对整个环渤海区域,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时报》:该项目希望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都有哪些?

曲久辉:随着京津渤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的环境质量与生态健康正在持续下降,在已有污染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新的污染问题正在不断产生,水、土、气污染越来越表现出交互作用、协同效应的复合特征,陆地污染对渤海近海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安全产生深远影响。项目拟分解为7个课题,包括京津渤区域主要污染物的源解析与时空分布规律、重点区域水体和土壤环境的复合污染特征等。

我们的研究将围绕非均相体系复合污染的动力学过程、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区域复合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原理等重大科学问题,阐明主要污染物的多界面过程和多介质传输规律,探索复合污染的生态与毒理效应,认识渤海近海主要经济生物资源的退化机理,建立区域复合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原理和方法,为改善京津渤区域环境质量、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技术基础和调控策略。为推动我国环境科学的学科发展,提升我国在区域性复合污染研究方面的整体学术水平作出贡献。

《科学时报》:本项目预期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曲久辉:项目以区域环境污染的风险控制、保障陆地—近海生态安全为目标,阐明京津渤地区复合污染的形成过程,揭示主要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陆—海传输机制及其生态毒理与健康效应,探明近海主要经济生物资源的退化机理,形成陆源复合污染控制及典型受损生境修复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区域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调控的宏观策略、管理模式和技术措施,为制定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提升我国区域性复合污染研究水平,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综合性环境科学研究队伍。

同时,阐明京津渤地区的复合污染特征,确定主要污染源类型及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揭示在大量污染物存在下,微量污染物之间的联合毒作用机制,探明主要饮用水源和污灌土壤的生态与健康风险;阐明复合污染的多界面过程及多介质陆海传输通量,明确陆地复合污染对近海环境及主要经济生物资源的影响,为保证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提供科学理论和方法。

此外,形成区域复合污染风险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原理和模式,建立典型污灌土壤和海岸带生境修复的原理和方法,提出针对京津渤区域复合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科学对策,为实现区域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通过对区域性复合污染问题深入系统的研究,促进我国环境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区域性环境综合研究平台和基地建设,为我国环境科学研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作出贡献。

    

推荐访问:瓶颈 京津 治理 时报 生态

本文标题:《科学时报》:破解京津渤生态治理瓶颈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26/9647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科学时报》:破解京津渤生态治理瓶颈》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