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学习时报》:积极探索欠发达省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发布时间:2022-02-26 15:12:47 | 来源:网友投稿
 

江西的新农村建设起步较早。全国有300多个团组到江西考察,中办《工作情况交流》2006年第3期发表了《江西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的专刊,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应邀出席“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了《立足欠发达省情实际 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的演讲。近日,本报记者就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孟建柱同志。

记者:孟书记,江西作为欠发达省份,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国却有一定影响。请您介绍一下你们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孟建柱:我们江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人口4300万,三分之二的国土是山区,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比重大,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欠发达,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从这个省情出发,我省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应该符合经济欠发达省份的特点。因此,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生产和富裕农民作为落脚点,坚持把农民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做到的事情作为切入点,坚持把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作为着力点,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作为推进的动力。

记者:在发展生产和富裕农民上,你们采取了什么举措?

孟建柱:我认为,中央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非常正确,完全符合江西的实际。只有下功夫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使我省广大农民同全省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因此,我们从2004年9月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117元,年均增长13.5%。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四条。

第一,综合开发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我省国土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水资源丰富。我们拓宽开发视野,提出“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和“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大农业发展思路,要使全省4000万亩耕地,1.5亿亩林地坡地,2500万亩可养水区,乃至16.69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都能成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对象,向农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着力构筑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一要把满目青山做成“金山银山”。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0%以上,生态环境成了江西最大的品牌;同时,要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坚持在山上搞林业生产,在山下搞林产品加工,大力发展木材、毛竹、苗木花卉、食用菌、森林旅游等效益林业,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业,延伸林业产业链,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

二要把粮食业做成优势产业。通过实施水利工程、沃土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等,粮食连续三年增产达近100亿斤。

三要把畜牧业做成强势产业。不仅大力发展生猪生产,2006年生猪出口增长了11%,而且利用山多草多、湖多洲地多的优势,发展肉牛、奶牛、山羊和禽类生产,草食动物的产量和产值逐年稳步增长。

四要把水产业做成特色产业。2006年特种水产品产值增长了15.5%,环鄱阳湖地区养殖的螃蟹、青虾、鳗鱼、鲫鱼等,成了出口创汇的抢手货。

五要把园艺业做成创汇产业。一方面,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2006年茶叶出口增长了31%,蔬菜出口增长了325%,经济作物产值达到了种植业产值的一半;另一方面,根据地域特点,着力抓好果业基地建设,形成了“南桔北梨、东桃西枣”的布局,2006年果园面积达到610万亩,其中赣南脐橙达120多万亩,产量65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脐橙种植区。

第二,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我们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要求,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亿多元,采取品牌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办法,用于支持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优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现代流通网络。

一是支持发展“一村一品”。如南昌市“一村一品”专业村已占到全市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不少农民来自“一村一品” 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80%以上。

二是支持扩大龙头企业规模。目前,全省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的有274家,市级的有600多家,县级的有1000多家,带动500多万农户进入了产业化经营的行列,并涌现了煌上煌肉制品、汪氏蜂蜜、得雨活茶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

三是支持建设大中型批发市场。如南昌县小蓝禽蛋批发市场年交易鲜蛋、加工蛋14万吨,带动18000户农民养殖家禽几千万羽,农民人均从中获取年收入3800元。

四是支持发展农民流通队伍。我们要求像对待农业龙头企业一样关心、支持农村运销大户和经纪人,使他们较好地发挥了农产品流通第一直销员、农产品市场第一信息员和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第一领航员的作用。

第三,大力推动农民自主创业,把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看一个地方的城镇化率,既要看农村人口迁到城镇数量的增加,又要看农民来自二三产业收入的增加。我们把鼓励农民从农业外部就业创业增收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在全省开展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活动,推动了农民创业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创业先锋和创业品牌。如我省的资溪县是一个仅有12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在两个退伍军人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变成了享誉全国的“面包王国”。全县有3万多从业人员活跃在全国大江南北,以及缅甸、俄罗斯等异国他乡,经营着7000多家面包店,农民年纯收入的42%来自面包产业,农村建的新房大部分源于面包收入。2006年,全省551万跨省就业和自主创业人员获取的劳务收入就达413亿元,农民经营二三产业的现金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3.8%,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第四,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把贫困农户转变为脱贫致富农户。看一个地方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仅要看平均数,而且要看贫困户。怎么搞好扶贫开发,使全省2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是我们一直关心的工作重点。我们针对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不同的扶持方式:对居住在深山区、库区,生存环境恶劣,就地脱贫成本很高的,实行异地搬迁、下山落地、安置就业,3年投入3.5亿元,共搬迁安置11万人,建新农村安置点591个;对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面广的1200个重点村,平均每村安排财政资金60万元,加上各方面筹集的扶贫资金共12亿多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通过扶贫开发,近三年全省有56.5万农村人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记者:把农民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做到的事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孟建柱: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每年选择1万个左右的自然村进行试点,根据农村基础设施差,农民渴望解决路、水、厕、气、住等问题的实际,在全面贯彻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中,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入,努力办好对农民欠账多、群众受益面宽的事情。具体目标是:

第一,走平坦路。比如三年来,我们硬化乡村公路4万公里;去年在9911个试点自然村,硬化村组道路和入户便道1.8万公里。“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硬化乡村公路5.2万公里,基本实现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第二,喝干净水。目前我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高。去年,全省解决了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全省要解决4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使广大农民能喝上干净的水。

第三,上卫生厕。到2005年,我省农村仍有656万农户使用简陋的旱厕,还存在不少人畜混居现象。2006年,试点村因地制宜开展改厕、改栏活动,约30万农户用上了“三格式”水冲式厕所和“沼气池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

第四,用洁净能。主要是加快农村沼气和太阳能的推广和应用。我们把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农村洁净能源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全省户用沼气总数已达125万户,惠及近600万农村人口。

第五,住整洁房。按照依山就山、傍水就水,彰显地域特色、传承乡村文明的原则,制定和实施好村庄和民居规划;抓好村内村外、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记者:把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你们实施了哪些倾斜性的政策?

孟建柱:近几年来,我省实行了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的政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公平化,促进社会和谐。今年我们继续从新增财力中安排44亿元,用于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全覆盖,在两年内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其中,投向农村的资金占了大头。此外,还采取了一些单项措施,用于支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如2006年,安排5亿元,专项用于全省农村中小学购置课桌椅、改水、改厕等基础条件改造;安排3.8亿元,专项用于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扩大到80个,覆盖全省87.6%的农村人口。我们还设立了省级农村文化专项资金,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用于开展“八荣八耻”等宣传教育活动。去年,支持乡镇演出戏剧8827场次,组织文体活动5067次,行政村放映电影123801次,受益群众达4673万人次,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记者:那么,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你们有什么动作?

孟建柱:我们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抓好其他各项农村改革的同时,从2004年开始,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到2006年底,全省林改政策性让利14.61亿元,农民通过林改共增收34.88亿元,去年人均增收109元。改革还使林农的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原计划“十一五”期间造林700万亩,2006年就完成了350万亩。

记者:开展新农村建设,创新推进机制十分重要,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孟建柱: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我们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政府投一点,单位助一点,社会扶一点,受益群众投资投劳”的多元投入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力量整合和资金投入问题。

一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比如搞不搞新农村建设试点,要由群众自己来决定,并有85%以上的村民要求搞点,才能申报确定为试点村。又比如农民在试点实践中,创立了“新农村建设农民理事会”,公推责任心强、办事公道、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教师等作为理事会成员,根据村民的意愿实施和管理新农村建设事项。目前,全省新农村建设农民理事会已达到12000多个,解决了很多不便由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出面解决的事情,成为了党政组织的好帮手。

二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2006年各级政府投入用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9.92亿元支持资金,大都是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实物补助等办法支付到村的,从而调动了农民自主建设新家园的积极性。

三是发挥干部的帮扶作用。比如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组织全省各级各类干部组成了几千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队(组),既帮助试点村做好各项建设工作,又推动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转变。

四是发挥社会的参与作用。如组织全省民营企业开展“千家企业扶千村”活动;组织千名大专院校师生和千名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等技术服务活动;组织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工作者开展“四下乡”活动等。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我感到你们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正确,路子对头。衷心祝愿江西的新农村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孟建柱:我省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中央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我们要学习借鉴兄弟省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抓好新农村建设,把欠发达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走得更好。

    

推荐访问:路子 新农村 积极探索 欠发达 时报

本文标题:《学习时报》:积极探索欠发达省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26/9650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学习时报》:积极探索欠发达省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