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发布时间:2022-02-26 15:14:45 | 来源:网友投稿
 



由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前不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次会议总结了开展实验区工作20年来的经验,研讨了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措施,部署了下一阶段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工作,表彰了一批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大意义。近日,本报记者就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有关问题采访了科技部部长徐冠华。

记者:20年前开始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现在看来,这确实是一项十分重要、意义深远的举措。我们想知道,这个设想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徐冠华:1986年,针对改革开放初期区域发展中出现的经济增长较快,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素质不高,资源承载力降低,环境污染加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原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等部门提出选择江苏省常州市和无锡市华庄镇,开展城镇社会发展综合试点工作,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使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相协调,探索一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

记者:请你简要介绍一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年的发展情况?

徐冠华:刚开始几年,主要是搞试点,摸索经验。试点工作比较注重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要求科学地制定城镇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提高人口身体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进步,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1992年5月,国家科委提出扩大实验范围、继续进行政策性改革试验,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第三产业纳入试点内容,并提出社会发展综合试点是一项改变观念、创造环境的社会改革实验。同年10月,原国家科委会同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等20多个部委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若干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批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实验区确定了经济、社会、科技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目标,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持续利用,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得以兼顾。

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后,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原则。1994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同年7月,实验区协调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决定将落实《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社会综合实验区的指导思想,要求各实验区率先建成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地。1997年12月,“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02年以来,实验区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发展现状和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突出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验。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是探索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探索的重点为探索建立经济社会协调运行的新机制,舒缓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是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控制污染物排放,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国家级实验区58个,分布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总人口为401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09%;国土面积共120617.3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26%。同时,各省陆续建立了省级实验区90余个,遍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了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格局。

记者:20年来,实验区在人口、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与实验,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您认为,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徐冠华:主要的成就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调动广泛的公众参与,摒弃传统的生产和消费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桎梏,探索了新型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逐步得到缓解;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逐步地转变了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短腿”局面;坚持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社会和谐度普遍增强;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资源节约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实验区取得的成效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记者:您说实验区的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请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徐冠华: 20年来,实验区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广泛联系,先后与联合国UNDP、UNEP、 APEC等国际组织合作,共同研究和探索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途径和合作方式。我们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组织实施了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中欧环境合作计划项目(EMCP/LMD)、联合国人居署合作项目(SCP2)。我们通过多种渠道组织数期境外培训班,赴国外学习、考察。组织与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交流、研讨与论坛。各地实验区也注重加强与国际有关国家和组织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我国实验区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实验区已经成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象窗口。

记者:20年来,实验区建设为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示范,那么,它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徐冠华:实验区建设20年来,初步形成了符合区域发展特点的模式和经验,我认为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首先,政府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实验区建设过程中,政府发挥了关键的引领和组织协调作用。一是把握区域可持续发展宏观思路,为实验区建设创造政策和社会环境;二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管理机构,形成党委领导,行政一把手总负责,各相关职能机构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三是组织研究制定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一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来;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体系;五是通过政府行政行为调动公众广泛参与。

第二,坚持创新发展,突出区域特色。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实验区建设坚持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验。

第三,突出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20年来,实验区规划中确定的优先项目或工程累计2200多项,其中涉及城镇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节约利用、城市建设与管理、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建设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突出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强,对提升区域科技能力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同时,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也在实验区组织实施,形成技术集成的优势。

第四,凝聚社会资源,调动公众参与。实验区的主要做法:一是从教育入手,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纳入可持续发展重点,大多实验区的中小学编制了专门的书籍,开设专门课程,举办多种活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自觉参加保护资源环境活动。二是重视和发挥社团组织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力量和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活动。三是调动实验区内工商企业参与实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增长、节能降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四是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与渠道,有关组织和民众参与监督资源、环境相关政令的实施。建立了公民建议、举报、诉讼和信息反馈的渠道,保障公民优良环境的享有权和受到不良环境侵害的诉讼参与权。

记者:您介绍的经验,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请问,实验区建设目前面临什么新的情况?

徐冠华: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地区间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地方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战略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力气去研究、探索和实践。当然,实验区建设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第一,中央关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新方略,赋予了新时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内涵,为实验区建设创造了新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第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工作总体部署,为科技支撑实验区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根据《纲要》确定的领域和优先主题,解决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主要矛盾,将继续作为新时期实验区工作重点。

第三,实验区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凝练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机制与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可持续发展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将对继续推进我国不同发展类型地区可持续发展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更广阔的空间。

记者:实验区建设真是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那么,你们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是什么?

徐冠华:按照“十一五”实验区规划纲要,实验区将在社会矛盾突出、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如保障公共安全、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完善城乡社会养老、失业、基本医疗、最低生活等社会保障体系、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引导绿色消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社会团结与和谐发展等。把实验区建设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优美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具体来讲,我们要努力推进“四个方面的转变和突破”,即:由综合性可持续发展实验向着力解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主的实验转变;探索由单一行政区划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向跨区域的实验示范转变;由注重实验区区域布局均衡发展向整体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转变;由实施可持续发展单项技术项目的引导向复合型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转变。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今后要努力争取在五个方面率先实验:即率先进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实验示范;率先进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验示范;率先做好社会事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验;率先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实验示范;率先为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进行探索与实验。同时,要积极推进三大行动: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行动;开展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行动;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行动。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我们对实验区的过去、现状和未来,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感到,实验区走过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今后面临的任务或许更加艰巨,任重而道远啊!

徐冠华:是这样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伟大事业。实验区20年的探索实践,为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就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而言,实验区仍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深入实践,努力把实验区建设成为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创造新的业绩,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访问:科技部 记者问 中国 可持续发展 部长

本文标题: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26/9653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答《学习时报》记者问》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