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科技日报》:海洋空间开发需要“杞人忧天”

发布时间:2022-02-26 15:15:07 | 来源:网友投稿
 

围填海、修建人工岛、架设跨海桥梁、铺设海底管道……在我国每年海洋工程新增项目达到近400个的压力之下,如何切实保护海洋环境,进行科学决策和规划?

11月1日,经过六年酝酿的《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只要是海洋工程建设,今后都有法规可依,有程序可循。

一提到海洋资源开发,人们就会想到养殖捕捞海产品、勘探海洋油气、开采海底矿产等,“但我们却常常忽视,海洋空间也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如果开发不当,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决策,损失难以挽回。”

近日,在“我国海洋科技工程战略”香山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邱大洪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忧虑:“也许我是‘杞人忧天’,但是我国沿海海域空间资源开发必须要综合考虑、提前规划。”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香山会议特意将“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作为第一个中心议题加以讨论,邱大洪等来自业内的专家介绍了当前海洋空间综合开发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现状

海洋空间资源家底知多少

“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特别是我国沿海地区地少人多,海洋空间利用是一个重要出路。”香山会议执行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工学院院长章梓雄认为,荷兰、日本等近海国家利用滩涂与海湾造地,建造人工岛、海上机场、大型海上浮动平台,大大增加了发展空间。

我国大陆沿海诸省的面积与欧洲国家的面积相仿,每1000平方公里海岸线的资源量,基本上也与欧洲主要国家和美国处于同一水平上,而海南岛的海岸线资源则与英国相仿,但开发程度却远比那些经济发达国家低。

作为香山会议执行主席之一,邱大洪在主题报告中分析说,海洋空间也是一种国土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所管辖的海域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国土的1/3)。海岸线全长18000多公里,并有6500多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但我国现阶段总体上海洋开发程度低,并存在着对某些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就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的13万平方公里浅海和滩涂面积而言,目前只利用了5%左右。因此,具有在海洋和海岸带发展的巨大潜能。我国东部沿海地带拥有丰富的海上空间资源,从目前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水平来看,完全可以有条件地加以开发和利用。

■隐忧

海域空间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决策

我国沿海城市为了取得足够的陆地资源,一是扩张沿海城市的范围,二是向所属海域要地。沿海岸线圈围滩涂或填筑陆地的传统做法,缺点有二:一是造地的目标往往只考虑某种产业的单项利益,如围垦农田、圈养水产、工业用地、建设港口等;二是不能充分利用沿海海域的天然条件,而且往往会引起海岸的演变,有时甚至引起城市其他地区或邻近城市海岸的冲蚀,以及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邱大洪表示了深深的隐忧:“现在各个地区、各个省市都有自己的规划,但缺乏秩序,杂乱无章,没有国家层面上的统一协调。”

“开发利用海域的空间资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选址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综合开发利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等,都需要充分的论证。为此要进行大量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才能对其选址、规模和功能作出科学的决策。”邱大洪说,虽然现在做的可行性论证大都也是可行的,但往往是从本地局部利益出发,因此必须用新的思路来研究如何开发沿海海域空间资源。

■观点

利用海域应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与会专家认为,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水平,完全有条件更好地加以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关键是应该用新的理念来科学地、有序地进行开发,即把海域的开发和整治相结合,把海域的利用和保护环境及生态相结合。开发迫切可行,但需因地制宜

邱大洪认为,充分开发沿海海域空间,已经成为沿海发达地区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一项重要手段,效果显著。填海地区的土地功能,可从早期的单一功能发展为今天多功能的复合型综合体;开发利用的形式,也从早期的沿岸开发方式向离岸岛式开发方式发展。

在大的经济和技术发展背景下,我国对沿海海域丰富的空间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是迫切而可行的。但是,必须遵循地理和人文的一些基本原理,从各自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加以开发。应遵循六大原则

邱大洪认为,采取各种工程措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理。

尽量利用天然情况下的水文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要把开发利用海域空间资源和整治海域相结合,减少负面效应。

在规划填筑人工岛陆地时,要与城市的整体功能相协调,考虑多功能的综合,使所填筑的陆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能发挥最大效益,避免仅为某个产业、某个行业或某个企业的利益服务,而影响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要成为城市整体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统一纳入城市的路网、管网(上、下水)、电网、通讯网的总体规划中。

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并考虑如何在今后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

要考虑人文因素,“以人为本”,考虑城市居民居住、生活、教育、娱乐、休闲、购物等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多渠道筹集资金,选好起步工程,滚动开发,使投入的资金尽快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

需要解决的几大关键技术

詹杰民(中山大学工学院教授):

应该研究和开发能有效消减波浪与海流能量的柔性海洋结构。建立集海洋空间与资源开发、海岸保护、海上交通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柔性海洋工程系统。邱大洪(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建造人工岛,应根据利用海域空间的规模和功能,在尽可能顺应海域自然条件的情况下,选定建设人工岛的地理位置,以及人工岛合理的外轮廓形状并选择合理的结构型式。

人工岛的建设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较大,例如,大型人工岛引起周边海底的冲刷和对海水水体的污染,以及超大型浮体覆盖海面,对底栖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怎样对环境和生态做出评价,如何采取对策减小其影响以及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改善环境和修复生态,这些重大技术课题应该在建设之前就应引起极大关注。当然,在远离陆地的海上建设大型人工岛,施工技术也将是巨大的挑战。

■他山之石  

日本海域空间开发的经验

在1986年,日本由于被大海包围着的有限陆地,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出了利用近岸海域空间的巨大需求。在1945年到1985年期间,在日本港湾中已填筑了相当大的一片土地。日本在沿海有陆域的海岸线基本用完以后,开始在海上建设人工岛。在上世纪50年代,人工岛是为了开采海底资源而建设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60年代,在日本各地开发了许多工业需求的陆域。由于海上较差自然条件的环境因素,如深水和软弱海床,使近年来在海上开发的陆域,向近岸人工岛的方向发展。这样可以建设多功能的城区,便于调整已有临海陆域的使用以及合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

日本沿海海湾的开发历史,总体说来有两大方式:一是“沿岸开发方式”,即利用现状海湾岸线直接向里填海,由于良好的经济性和技术的简单,而在早期被广泛采用。但是沿海海岸一般是一个城市的滨海风景线,填后不但千万年来自然形成的优美岸线消失,市民不能再如原来那样观海、亲水,同时海湾面积也因此不断缩小、海湾内水动力减少,总体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二是近年来才逐渐探索的“岛式开发方式”,即近岸(离岸)的人工岛,避开岸线,在海湾内建造离岸人工岛,既填海造陆,又在人工岛的背面,营造一个具有岸线的巨大平静水域,增加了整个城市的总体岸线长度,保护原有岸线,增加市民亲水机会。同时从水动力学角度,构造合理的人工岛外形,还可以增强原海湾深处的水动力,改善海湾内外水体交换能力,进而改善水环境,为规划提供了一个极度自由的空间,新增了具有高附加值的多功能的城区。

■海岸线形态

我国沿海各城市的海岸线的形态,就海域空间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大体上有以下几类:一是具有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海湾,如辽宁省大连市的大连湾、山东省青岛市的胶州湾,福建省泉州市的湄洲湾;二是具有较为宽阔的滩涂,深水线距岸较远,如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江苏省南通市南通港的洋口港区,上海市的浦东和南汇区;三是具有较为宽阔的滩涂,离岸一定距离有海岛深水岸线,如上海市上海港的洋山港区,浙江省台州市的沿岸滩涂;四是岸坡较陡,深水线距岸较近的城区。对于上述各类海岸线和海域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

    

推荐访问:杞人忧天 海洋 科技日报 开发 空间

本文标题:《科技日报》:海洋空间开发需要“杞人忧天”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26/9654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科技日报》:海洋空间开发需要“杞人忧天”》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