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双飞在盛产希望的田野上
引子:家恒翘,32岁,中专毕业,1995年参加工作,现任百色市烟草公司凌云县营销部基础办主任;黄艳红,30岁,中专毕业,1997年参加工作,现任百色市烟草公司靖西县营销部新靖烟站站长。9年前,他们为了烟叶事业而相识、相知、结缘,9年后,他们为了发展烤烟而选择了别离、奉献,谱写了一曲基层烟技员爱情、事业两不误的优美乐章。
1995年,正值百色市烟叶生产起步不久的发展低潮,怀着改变家乡群众生产生活落后面貌的美好心愿,21岁的农恒翘从本县职业中学烟草班毕业后来到了靖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当上了同德乡烟站的一名普通烟技员。两年后的1997年,20岁的黄艳红也从同一个学校毕业,被招聘到靖西县地州乡坡豆烟站当烟技员。这一年,农恒翘被县局调到地州乡坡豆烟站,成了一名技术骨干。
当时的坡豆烟站没有自己的站房,七、八号员工全部租住在本地粮所的两间低矮简陋的瓦房仓库里,没有办公场所,每天的《工作日志》全部靠趴在床上完成,生活、学习条件十分艰苦。虽然条件艰苦,但拥有共同理想的两个年轻人的心却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白天他们一同进村入户下田,向烟农宣传烤烟生产优惠扶持政策,开展技术培训并作现场讲解示范,指导烟农掌握烟叶生产技术要领,与烟农同吃同劳动;晚上,他们不顾一天的劳累,常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烟叶生产技术理论知识,交流当天的工作体会和经验。由于农恒翘比黄艳红早两年参加工作,实践经验自然比黄艳红丰富得多,黄艳红不懂的地方,经常得到农恒翘的关心指导,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俩人也都互相照应。为了指导好他们所负责的村屯的烟农完全按照技术方案进行农事操作,他们常常顶烈日冒风雨地早出晚归,天亮就下田,天黑才归站。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好学上进的进取心使两个年轻人进步很快,1999年,农恒翘当上了地州乡坡豆烟站的站长,黄艳红也成了该烟站的一名技术骨干,而这时的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是谁也离不开谁了,2000年他们喜结连理,成为百年之好。
靖西县地州乡是百色烟区发展烤烟生产的最早的“试验场”之一,当1991年第一粒烤烟种子在这里播下以后,它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在该乡燎原,经过10年的发展,到2001年该乡已经发展成为百色烟区烟叶生产的亮点和样板田——连片规模大、生产起点高、科技含量足。2001—2005年连续5年,该乡的烟叶收购量均保持在20000担以上,一直保持广西第一烟叶大乡的地位。
为了充分发挥样板田的辐射作用,进一步调动老烟站站长们的技术特长,带动新烟区的烤烟产业发展,2000—2003年,农恒翘这个第一批从招聘工中培养起来的站长先后被调到同德、壬庄、龙帮、安宁等乡镇烟站从事站长工作,每到一个乡镇,他都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与烟农和政府的沟通,脚踏实地的搞好调研工作,配合当地政府搞好生产布局规划,狠抓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贯彻落实。当新的烟区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基础以后,2004—2005年,他又被调到当时最大的坡豆烟站从事生产管理工作,每年都取得不凡的工作业绩,他所管理的烟站和他本人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县烟叶生产先进单位和优秀工作者。
黄艳红2000年与农恒翘结婚后,公司领导为了照顾他们家庭困难,特意把黄艳红调到离家最近的新靖镇烟站任站长。新靖镇是县城所在地,也是烟叶生产潜力最大的镇,但由于群众生活相对比较富裕,许多群众不乐意种烟,2001年黄艳红到任时该镇的烟叶收购量不过5000担左右。为了充分挖掘该镇的地力资源优势,调动起群众的种烟积极性,2002年县政府在该镇亮表村划定“烤烟特区”并在特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扶持政策,黄艳红所管理的烟站则与政府紧密配合,加强对烟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发展一户成功一户,新靖镇的群众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生产规模和种烟效益每年都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时,该镇的烟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00多亩,收购烟叶3.6万多担,烟农售烟收入2000多万元,创税300多万元,首次超过地州乡成为广西目前最大的烟叶生产大镇,黄艳红所管理的新靖烟站和她本人也被评为2006年度的市县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随着百色烟叶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加强新烟区的技术力量,提高新烟区烟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确保新烟区烟农的种烟成功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006年初,百色市公司决定对全市烟叶生产技术力量进行调整,农恒翘作为技术骨干,被调到凌云县营销部烟叶基础办公室任主任,负责凌云县各烟站的生产管理工作。当领导找他谈话时,他显得十分为难,凌云县离靖西县有500多里路,他不知道这一走妻子咋办,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咋办。但是,为了做大百色烟叶产品,做强百色烟草企业,他还是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毅然担起了领导交给的任务,按时到凌云县营销部报到工作。
凌云县是2005年经国家局、区局批准种植烟叶的试点县,当年全县示范性种植烟叶460亩,收购烟叶800多担,初步获得了成功。2006年全县种植面积扩大到7000多亩,虽然遭到了50年一遇的旱灾,但是仍然取得了收购烟叶11000多担的好成绩,烟农售烟收入400多万元,是2005年的十倍多。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上级烟草部门的正确领导,同时更得益于象农恒翘这样默默为烟叶生产无私奉献的烟技员的共同努力。谈起这一年多来的工作经历,农恒翘感慨万千,他说牵挂妻子和孩子是人之常情不必多说,而凌云县新烟农多、新烟技员多、基础工作薄弱给他带来的工作压力,才是他倍感创业之艰辛的真正原因。
自从农恒翘离开靖西县到凌云工作后,黄艳红独自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她丈夫平均每个月回家的时间还不到两天,特别是2006年的烟叶收购阶段,一晃就是三个月未能回过家。在家里她既是孩子的娘,又是孩子的“爹”,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靠她一个弱女子支撑。可是因为她也是全市最大的一个烟站的站长,管理着20来号烟技员,站里的大事小事她同样放心不下。白天,她总是第一个到岗上班,晚上,她经常是最后一个回家。特别是烘烤季节,有时候刚回到家,烟农的一个电话又把她叫到了烤房边,为烟农解决烘烤难题……就这样,他们夫妻俩天各一方,在各自的烟叶生产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
当采访到他们夫妻俩的时候,言语不多的农恒翘却轻描淡写:“困难的确是有的,全市500多名烟技员,哪个没有一本难念的经?虽然我们夫妻俩很少团聚,但每次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谈起烟叶生产方面的事情。能够为我们的衣食父母(烟农)做点事,服务好烟农,切实解决好他们的生产难题,是我们烟技员应尽的职责。只要我们心中有爱,为烟叶生产别离又有什么可惜呢?只要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烟农们的认可,我们就会感到万分欣慰。因此,暂时的分离只是一时的困难,只要把百色烟叶做大做强了,企业发展壮大了,我们肯定就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作者单位:百色市烟草专卖局)
发展烤烟,促成一对新人
1995年,正值百色市烟叶生产起步不久的发展低潮,怀着改变家乡群众生产生活落后面貌的美好心愿,21岁的农恒翘从本县职业中学烟草班毕业后来到了靖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当上了同德乡烟站的一名普通烟技员。两年后的1997年,20岁的黄艳红也从同一个学校毕业,被招聘到靖西县地州乡坡豆烟站当烟技员。这一年,农恒翘被县局调到地州乡坡豆烟站,成了一名技术骨干。
当时的坡豆烟站没有自己的站房,七、八号员工全部租住在本地粮所的两间低矮简陋的瓦房仓库里,没有办公场所,每天的《工作日志》全部靠趴在床上完成,生活、学习条件十分艰苦。虽然条件艰苦,但拥有共同理想的两个年轻人的心却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白天他们一同进村入户下田,向烟农宣传烤烟生产优惠扶持政策,开展技术培训并作现场讲解示范,指导烟农掌握烟叶生产技术要领,与烟农同吃同劳动;晚上,他们不顾一天的劳累,常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烟叶生产技术理论知识,交流当天的工作体会和经验。由于农恒翘比黄艳红早两年参加工作,实践经验自然比黄艳红丰富得多,黄艳红不懂的地方,经常得到农恒翘的关心指导,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俩人也都互相照应。为了指导好他们所负责的村屯的烟农完全按照技术方案进行农事操作,他们常常顶烈日冒风雨地早出晚归,天亮就下田,天黑才归站。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好学上进的进取心使两个年轻人进步很快,1999年,农恒翘当上了地州乡坡豆烟站的站长,黄艳红也成了该烟站的一名技术骨干,而这时的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是谁也离不开谁了,2000年他们喜结连理,成为百年之好。
做大事业,他们比翼双飞
靖西县地州乡是百色烟区发展烤烟生产的最早的“试验场”之一,当1991年第一粒烤烟种子在这里播下以后,它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在该乡燎原,经过10年的发展,到2001年该乡已经发展成为百色烟区烟叶生产的亮点和样板田——连片规模大、生产起点高、科技含量足。2001—2005年连续5年,该乡的烟叶收购量均保持在20000担以上,一直保持广西第一烟叶大乡的地位。
为了充分发挥样板田的辐射作用,进一步调动老烟站站长们的技术特长,带动新烟区的烤烟产业发展,2000—2003年,农恒翘这个第一批从招聘工中培养起来的站长先后被调到同德、壬庄、龙帮、安宁等乡镇烟站从事站长工作,每到一个乡镇,他都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与烟农和政府的沟通,脚踏实地的搞好调研工作,配合当地政府搞好生产布局规划,狠抓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贯彻落实。当新的烟区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基础以后,2004—2005年,他又被调到当时最大的坡豆烟站从事生产管理工作,每年都取得不凡的工作业绩,他所管理的烟站和他本人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县烟叶生产先进单位和优秀工作者。
黄艳红2000年与农恒翘结婚后,公司领导为了照顾他们家庭困难,特意把黄艳红调到离家最近的新靖镇烟站任站长。新靖镇是县城所在地,也是烟叶生产潜力最大的镇,但由于群众生活相对比较富裕,许多群众不乐意种烟,2001年黄艳红到任时该镇的烟叶收购量不过5000担左右。为了充分挖掘该镇的地力资源优势,调动起群众的种烟积极性,2002年县政府在该镇亮表村划定“烤烟特区”并在特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扶持政策,黄艳红所管理的烟站则与政府紧密配合,加强对烟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发展一户成功一户,新靖镇的群众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生产规模和种烟效益每年都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时,该镇的烟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00多亩,收购烟叶3.6万多担,烟农售烟收入2000多万元,创税300多万元,首次超过地州乡成为广西目前最大的烟叶生产大镇,黄艳红所管理的新靖烟站和她本人也被评为2006年度的市县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为强企之梦,他们选择了别离
随着百色烟叶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加强新烟区的技术力量,提高新烟区烟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确保新烟区烟农的种烟成功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006年初,百色市公司决定对全市烟叶生产技术力量进行调整,农恒翘作为技术骨干,被调到凌云县营销部烟叶基础办公室任主任,负责凌云县各烟站的生产管理工作。当领导找他谈话时,他显得十分为难,凌云县离靖西县有500多里路,他不知道这一走妻子咋办,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咋办。但是,为了做大百色烟叶产品,做强百色烟草企业,他还是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毅然担起了领导交给的任务,按时到凌云县营销部报到工作。
凌云县是2005年经国家局、区局批准种植烟叶的试点县,当年全县示范性种植烟叶460亩,收购烟叶800多担,初步获得了成功。2006年全县种植面积扩大到7000多亩,虽然遭到了50年一遇的旱灾,但是仍然取得了收购烟叶11000多担的好成绩,烟农售烟收入400多万元,是2005年的十倍多。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上级烟草部门的正确领导,同时更得益于象农恒翘这样默默为烟叶生产无私奉献的烟技员的共同努力。谈起这一年多来的工作经历,农恒翘感慨万千,他说牵挂妻子和孩子是人之常情不必多说,而凌云县新烟农多、新烟技员多、基础工作薄弱给他带来的工作压力,才是他倍感创业之艰辛的真正原因。
自从农恒翘离开靖西县到凌云工作后,黄艳红独自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她丈夫平均每个月回家的时间还不到两天,特别是2006年的烟叶收购阶段,一晃就是三个月未能回过家。在家里她既是孩子的娘,又是孩子的“爹”,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靠她一个弱女子支撑。可是因为她也是全市最大的一个烟站的站长,管理着20来号烟技员,站里的大事小事她同样放心不下。白天,她总是第一个到岗上班,晚上,她经常是最后一个回家。特别是烘烤季节,有时候刚回到家,烟农的一个电话又把她叫到了烤房边,为烟农解决烘烤难题……就这样,他们夫妻俩天各一方,在各自的烟叶生产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
当采访到他们夫妻俩的时候,言语不多的农恒翘却轻描淡写:“困难的确是有的,全市500多名烟技员,哪个没有一本难念的经?虽然我们夫妻俩很少团聚,但每次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谈起烟叶生产方面的事情。能够为我们的衣食父母(烟农)做点事,服务好烟农,切实解决好他们的生产难题,是我们烟技员应尽的职责。只要我们心中有爱,为烟叶生产别离又有什么可惜呢?只要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烟农们的认可,我们就会感到万分欣慰。因此,暂时的分离只是一时的困难,只要把百色烟叶做大做强了,企业发展壮大了,我们肯定就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作者单位:百色市烟草专卖局)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比翼双飞在盛产希望的田野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