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河南烟区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思考
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是烟叶生产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河南烟叶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机遇。认真探索、优化和提炼现代烟草农业的各种要素,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烟草农业体系,是河南烟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一、加速推进河南烟区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势在必行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标志着中国烟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将促进烟叶生产力的提高,是改造传统烟草农业,改革生产关系,转变生产方式,不断发展烟草农业生产力的过程,将构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近几年来,特别是烟草行业深入推进联合重组以来,全国烟叶市场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烟叶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受到重视。国家局领导多次强调,烟叶是烟草行业的基础,是影响行业平稳发展最不稳定的因素。烟叶稳、行业发展就稳,烟叶不稳,整个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冲击。并顺应形势,提出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烟叶实现了恢复性发展。2006年全省种植烟叶120.48万亩,收购烟叶307.8万担,占计划的99.9%,同比增加11.1万担;亩均单产256斤,同比提高16斤。九年来首次较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生产收购计划。收购秩序良好,等级纯度提高,国家局检查等级合格率全省平均83.9%,比上年高3.8个百分点,烟叶销售较为顺畅。但十多年来,河南烟叶总量不稳,波动震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不能很好地兼顾烟农、政府和企业利益。因此,加速推进河南烟区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已势在必行。
二、河南烟区现代烟草农业的坚实基础是奠定“一基四化”
积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近年来,河南省烟草公司扎实开展工作,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集约化、商品化育苗、专业化分工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已经有了不少现代烟草农业的因素,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进河南烟区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全省共完成2005、2006年度建设项目43888项,项目总造价5.2亿元,其中申请国家局补贴1.68亿元,省内行业配套资金182亿元,受益农户19.30万户,完成烟水配套面积43.12万亩,烟炕配套46万亩。5月份通过国家局验收。今年上半年,全省遭遇了55年来同期最为干旱的年份,但在有烟水配套工程的产区,烟叶的移栽、生长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保证了烟叶的正常生产。烟水工程不仅改善了烟农生产条件,有的还解决了农民多年吃水的困难,受到了政府和农民的热烈拥护,对提升行业形象、密切与烟区群众的联系起到了很好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密集、半密集炕房建设改善了烟叶的内在品质,节省了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条件。
(二)规模化种植稳步发展规模化种植是实现现代烟草农业的基础。近年来,河南省加大生产布局调整力度,创造条件促进烟农进行土地流转,引导烟叶生产向大区、大县、大乡和大户转移,大幅度提高烟叶生产集中度。2007年河南省总植烟面积115.3万亩,烟农22.5万户,户均植烟面积5亩以上,其中10亩以上户植烟总面积为34.3万亩,占全省总植烟面积的29.7%;30亩以上户植烟总面积为16.7万亩,占全省总植烟面积的14.4%;50亩以上户植烟总面积为10.9万亩,占全省总植烟面积的9.1%;100亩以上户植烟总面积为6.5万亩,占全省总植烟面积的57%。商丘2300户植烟4.12万亩,户均植烟面积近20亩。为实现现代烟草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集约化经营已现雏形集约投入与高效产出是现代农业的生产特征与追求目标。烟叶生产是弱质产业,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单位植烟面积资金投入多、用工量大,而产出低,烟农种烟积极性低,难以适应烟叶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探索并逐步完善烟叶生产风险防范和救助机制,推动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2007年河南省集约化育苗达总育苗数的95%,商品化供苗达70%以上。平顶山基本实现了商品化供苗,郏县堂街镇周国强等3户烟农,每户烟农为3000亩以上烟田提供商品苗。此外,烟草部门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动员社会力量,在河南省重点产区全面建设了防雹减灾体系。同时,初步探索由烟农与企业投资设立专项资金的救护机制,推进集约化经营。
(四)专业化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分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也是提高烟叶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河南省从烟叶生产的环节工作着手,加大扶持力度,引进社会资源,在各烟叶产区组织成立了育苗、机耕、植保、烘烤专业户或专业队,大力培养职业烟农队伍。现在在河南省90%以上的烟区,烟农花20元左右就可以买到1亩健壮烟苗;在平原烟区花20元左右就可以让机耕作业队保质保量地耕翻1亩烟地;在政府与烟草部门的组织引导下,各地还成立了植保专业队,由烟草部门统一购药,统一组织进行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在相对集中的烟区,通过烟草部门的扶持,培植了一大批烘烤专业户。在河南省南阳方城、内乡等相对集中烟区,兴建了密集式集中炕房群,烟农只需支付每斤干烟1元左右的烘烤费,就可以免除自己繁琐的烘烤工作。在平顶山的郏县,烟草公司还扶持烟农建起每座可供200亩烟田使用的步进式炕房,烘烤1斤干烟烟农只需支付0.70元。专业化分工不仅培养了技术能手,而且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大大提高了职业烟农队伍素质。
(五)信息化管理覆盖面广信息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标。河南省以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为支撑,加快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和技术平台的开发,逐步把信息管理从烟叶经营环节延伸到生产环节,带动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开发了烟叶质量管理体系软件,对烟农与验级员进行等级管理并实施绩效挂钩,优化了人员结构,优化了布局,促进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南阳等市公司建立了烟叶质量管理跟踪体系,及时反馈工业企业对原料质量的需求状况。2007年河南省对烟叶基础软件服务质量、站点网络、服务器及收购终端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部分站点收购计算机进行了更新,招标选定了烟叶基础软件维护商,并对基础软件进行了完善,保障了烟叶收购工作的正常进行,将实现省、市和县级公司对烟叶收购站点、烟农的烟叶收购情况实时追踪监控,及时预警,实施全省烟叶收购监控预警系统,规范烟叶收购秩序,杜绝违规操作和人为更改数据。洛阳市公司还开发了烟叶收购在线支付系统,实现在线支付“一对多”功能,规避资金风险维护了烟农利益。
三、重点突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进程
当前,多数产区高度重视搞好“一基四化”,积极推动河南省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工作扎实,效果明显。但发展不够平衡,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单位对推动河南省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对烟叶生产形势认识不清,工作的规律性研究不够,措施落实不力。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畏难思想,有的项目比较粗糙,部分已建成项目管护工作滞后。在实现“四化”方面缺乏相应的措施。对促进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种植方法不多,推广应用新技术实施集约化经营与先进烟区差距很大,组建专业化组织的机制不够灵活,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都不到位。面对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的必然要求,在以后工作中,针对河南存在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采取措施,狠抓落实,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进程。
(一)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用先进设施装备现代烟草农业。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管,统筹建设一批有规模、有效益的重点工程。抓住国家对建炕政策支持机遇,加快推进烟炕改造,今明两年要新建烟炕11001座。烟叶基层站建设要按照“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方便烟农、有利管理”的原则,对全省基层烟站进行规划和整合,力争到“十一五”末改造或兴建300个左右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经济适用、管理高效的烟叶工作站,整体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二)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施适度规模经营。据对河南省3亩以下至100亩以上各类种植规模的农户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0亩左右种烟户亩产值与纯收益最高,分别为1407.2元与301.2元。而这部分农户占河南22万户烟农的28%,种植面积占不到35%。在河南省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各种形式流转的土地占植烟总面积的15.6%,其中出租形式占一半以上。出租的方式因为手续简单,而且费用较低,只有转包或入股的四分之三(在河南平均每亩为262元),双方容易接受。以土地出租形式为突破点,在技术服务、扶持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通过激励机制的运用,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优化布局,大力发展10-20亩植烟户,力争到“十一五”末,洛阳、三门峡、南阳三大区的收购量要稳定在180万担左右,全省种烟县调整到50个左右,户均种烟面积达到10亩以上。
(三)努力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提高集约化水平。在河南省亩烟叶生产用工为38.6个,其中育苗25个,耕整地覆膜4.2个、揭膜中耕培土2.3个,烘烤与分级8个,防病治虫为2.6个,几项合计为19.6个,占生产用工的一半以上。而这几项通过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研发实用技术与高效率的机械设备,不断完善烟叶生产管理机制,逐步实施集约化育苗、统一机耕覆膜、统一植保、商业化烘烤,用工量将大幅度减少。近期就投入少,效率高的设备,如覆膜机、起垄机的购置与使用管理作为提高集约化水平的重点。此外,我们要优化投入结构,提高投入产出。如在烟叶生产投入中,保险费用投入低,占1.3%。要提高到每亩20元左右,保证受灾烟田每亩有500元左右的收入。烘烤费用较高,要通过发展商业化烘烤,降低消耗。预计实现每亩烟的工作量在两年内要再减少5个工作日,提高效益10%以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四)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农业标准化作为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基础,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河南省三门峡等市已制定了GAP烟叶质量管理体系和IS09000质量论证体系。下一步要在各产区修订完善区域内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建设标准化示范县为载体,以机械化为突破点,提升组织管理水平,落实先进适用技术。
(五)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烟叶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当前河南省烟叶生产实施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比较低。由实施专业化机耕面积不足50%,起垄、植保、烘烤分别占39%、25%、27%。提高烟叶专业化水平的潜力很大。通过组织、引导,创新机制,加强管理。以专业化起垄、植保、烘烤为抓手,建立专业合作社,逐步实行统一调度、统一作业、统一机具维修、统一收费,促进资源与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烟叶专业化水平将得到迅猛提高。
(六)延伸信息化管理范围,提升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按照国家局《数字烟草发展纲要》的总体要求,建成完善的服务全省烟叶生产、收购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要运用信息化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全面、准确、量化的管理体系,做好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的升级工作,实现管理从定性向定量、由静态向动态、由事后向实时的转变,全面提升行业生产管理水平以及应对竞争的能力。(作者单位:河南省烟草公司)
一、加速推进河南烟区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势在必行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标志着中国烟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将促进烟叶生产力的提高,是改造传统烟草农业,改革生产关系,转变生产方式,不断发展烟草农业生产力的过程,将构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近几年来,特别是烟草行业深入推进联合重组以来,全国烟叶市场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烟叶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受到重视。国家局领导多次强调,烟叶是烟草行业的基础,是影响行业平稳发展最不稳定的因素。烟叶稳、行业发展就稳,烟叶不稳,整个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冲击。并顺应形势,提出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烟叶实现了恢复性发展。2006年全省种植烟叶120.48万亩,收购烟叶307.8万担,占计划的99.9%,同比增加11.1万担;亩均单产256斤,同比提高16斤。九年来首次较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生产收购计划。收购秩序良好,等级纯度提高,国家局检查等级合格率全省平均83.9%,比上年高3.8个百分点,烟叶销售较为顺畅。但十多年来,河南烟叶总量不稳,波动震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不能很好地兼顾烟农、政府和企业利益。因此,加速推进河南烟区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已势在必行。
二、河南烟区现代烟草农业的坚实基础是奠定“一基四化”
积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近年来,河南省烟草公司扎实开展工作,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集约化、商品化育苗、专业化分工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已经有了不少现代烟草农业的因素,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进河南烟区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全省共完成2005、2006年度建设项目43888项,项目总造价5.2亿元,其中申请国家局补贴1.68亿元,省内行业配套资金182亿元,受益农户19.30万户,完成烟水配套面积43.12万亩,烟炕配套46万亩。5月份通过国家局验收。今年上半年,全省遭遇了55年来同期最为干旱的年份,但在有烟水配套工程的产区,烟叶的移栽、生长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保证了烟叶的正常生产。烟水工程不仅改善了烟农生产条件,有的还解决了农民多年吃水的困难,受到了政府和农民的热烈拥护,对提升行业形象、密切与烟区群众的联系起到了很好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密集、半密集炕房建设改善了烟叶的内在品质,节省了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条件。
(二)规模化种植稳步发展规模化种植是实现现代烟草农业的基础。近年来,河南省加大生产布局调整力度,创造条件促进烟农进行土地流转,引导烟叶生产向大区、大县、大乡和大户转移,大幅度提高烟叶生产集中度。2007年河南省总植烟面积115.3万亩,烟农22.5万户,户均植烟面积5亩以上,其中10亩以上户植烟总面积为34.3万亩,占全省总植烟面积的29.7%;30亩以上户植烟总面积为16.7万亩,占全省总植烟面积的14.4%;50亩以上户植烟总面积为10.9万亩,占全省总植烟面积的9.1%;100亩以上户植烟总面积为6.5万亩,占全省总植烟面积的57%。商丘2300户植烟4.12万亩,户均植烟面积近20亩。为实现现代烟草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集约化经营已现雏形集约投入与高效产出是现代农业的生产特征与追求目标。烟叶生产是弱质产业,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单位植烟面积资金投入多、用工量大,而产出低,烟农种烟积极性低,难以适应烟叶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探索并逐步完善烟叶生产风险防范和救助机制,推动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2007年河南省集约化育苗达总育苗数的95%,商品化供苗达70%以上。平顶山基本实现了商品化供苗,郏县堂街镇周国强等3户烟农,每户烟农为3000亩以上烟田提供商品苗。此外,烟草部门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动员社会力量,在河南省重点产区全面建设了防雹减灾体系。同时,初步探索由烟农与企业投资设立专项资金的救护机制,推进集约化经营。
(四)专业化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分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也是提高烟叶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河南省从烟叶生产的环节工作着手,加大扶持力度,引进社会资源,在各烟叶产区组织成立了育苗、机耕、植保、烘烤专业户或专业队,大力培养职业烟农队伍。现在在河南省90%以上的烟区,烟农花20元左右就可以买到1亩健壮烟苗;在平原烟区花20元左右就可以让机耕作业队保质保量地耕翻1亩烟地;在政府与烟草部门的组织引导下,各地还成立了植保专业队,由烟草部门统一购药,统一组织进行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在相对集中的烟区,通过烟草部门的扶持,培植了一大批烘烤专业户。在河南省南阳方城、内乡等相对集中烟区,兴建了密集式集中炕房群,烟农只需支付每斤干烟1元左右的烘烤费,就可以免除自己繁琐的烘烤工作。在平顶山的郏县,烟草公司还扶持烟农建起每座可供200亩烟田使用的步进式炕房,烘烤1斤干烟烟农只需支付0.70元。专业化分工不仅培养了技术能手,而且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大大提高了职业烟农队伍素质。
(五)信息化管理覆盖面广信息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标。河南省以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为支撑,加快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和技术平台的开发,逐步把信息管理从烟叶经营环节延伸到生产环节,带动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开发了烟叶质量管理体系软件,对烟农与验级员进行等级管理并实施绩效挂钩,优化了人员结构,优化了布局,促进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南阳等市公司建立了烟叶质量管理跟踪体系,及时反馈工业企业对原料质量的需求状况。2007年河南省对烟叶基础软件服务质量、站点网络、服务器及收购终端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部分站点收购计算机进行了更新,招标选定了烟叶基础软件维护商,并对基础软件进行了完善,保障了烟叶收购工作的正常进行,将实现省、市和县级公司对烟叶收购站点、烟农的烟叶收购情况实时追踪监控,及时预警,实施全省烟叶收购监控预警系统,规范烟叶收购秩序,杜绝违规操作和人为更改数据。洛阳市公司还开发了烟叶收购在线支付系统,实现在线支付“一对多”功能,规避资金风险维护了烟农利益。
三、重点突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进程
当前,多数产区高度重视搞好“一基四化”,积极推动河南省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工作扎实,效果明显。但发展不够平衡,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单位对推动河南省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对烟叶生产形势认识不清,工作的规律性研究不够,措施落实不力。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畏难思想,有的项目比较粗糙,部分已建成项目管护工作滞后。在实现“四化”方面缺乏相应的措施。对促进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种植方法不多,推广应用新技术实施集约化经营与先进烟区差距很大,组建专业化组织的机制不够灵活,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都不到位。面对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的必然要求,在以后工作中,针对河南存在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采取措施,狠抓落实,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进程。
(一)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用先进设施装备现代烟草农业。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管,统筹建设一批有规模、有效益的重点工程。抓住国家对建炕政策支持机遇,加快推进烟炕改造,今明两年要新建烟炕11001座。烟叶基层站建设要按照“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方便烟农、有利管理”的原则,对全省基层烟站进行规划和整合,力争到“十一五”末改造或兴建300个左右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经济适用、管理高效的烟叶工作站,整体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二)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施适度规模经营。据对河南省3亩以下至100亩以上各类种植规模的农户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0亩左右种烟户亩产值与纯收益最高,分别为1407.2元与301.2元。而这部分农户占河南22万户烟农的28%,种植面积占不到35%。在河南省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各种形式流转的土地占植烟总面积的15.6%,其中出租形式占一半以上。出租的方式因为手续简单,而且费用较低,只有转包或入股的四分之三(在河南平均每亩为262元),双方容易接受。以土地出租形式为突破点,在技术服务、扶持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通过激励机制的运用,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优化布局,大力发展10-20亩植烟户,力争到“十一五”末,洛阳、三门峡、南阳三大区的收购量要稳定在180万担左右,全省种烟县调整到50个左右,户均种烟面积达到10亩以上。
(三)努力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提高集约化水平。在河南省亩烟叶生产用工为38.6个,其中育苗25个,耕整地覆膜4.2个、揭膜中耕培土2.3个,烘烤与分级8个,防病治虫为2.6个,几项合计为19.6个,占生产用工的一半以上。而这几项通过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研发实用技术与高效率的机械设备,不断完善烟叶生产管理机制,逐步实施集约化育苗、统一机耕覆膜、统一植保、商业化烘烤,用工量将大幅度减少。近期就投入少,效率高的设备,如覆膜机、起垄机的购置与使用管理作为提高集约化水平的重点。此外,我们要优化投入结构,提高投入产出。如在烟叶生产投入中,保险费用投入低,占1.3%。要提高到每亩20元左右,保证受灾烟田每亩有500元左右的收入。烘烤费用较高,要通过发展商业化烘烤,降低消耗。预计实现每亩烟的工作量在两年内要再减少5个工作日,提高效益10%以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四)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农业标准化作为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基础,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河南省三门峡等市已制定了GAP烟叶质量管理体系和IS09000质量论证体系。下一步要在各产区修订完善区域内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建设标准化示范县为载体,以机械化为突破点,提升组织管理水平,落实先进适用技术。
(五)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烟叶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当前河南省烟叶生产实施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比较低。由实施专业化机耕面积不足50%,起垄、植保、烘烤分别占39%、25%、27%。提高烟叶专业化水平的潜力很大。通过组织、引导,创新机制,加强管理。以专业化起垄、植保、烘烤为抓手,建立专业合作社,逐步实行统一调度、统一作业、统一机具维修、统一收费,促进资源与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烟叶专业化水平将得到迅猛提高。
(六)延伸信息化管理范围,提升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按照国家局《数字烟草发展纲要》的总体要求,建成完善的服务全省烟叶生产、收购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要运用信息化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全面、准确、量化的管理体系,做好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的升级工作,实现管理从定性向定量、由静态向动态、由事后向实时的转变,全面提升行业生产管理水平以及应对竞争的能力。(作者单位:河南省烟草公司)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推进河南烟区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