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3-06 15:07:51 | 来源:网友投稿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 要: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民增收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实践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2000~2004年全国31个省份的农民纯收入总量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的面板数据,建立联合回归模型,验证了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纯收入总量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面板数据;非农产业;人数;农民;纯收入;联合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8—0009—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迄今仍拥有近8亿农村人口。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增加农民收入是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成为一个备受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单就农村谈农村、就农业谈农业难以成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为1.5亿。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解决农民问题就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问题。张聪群、王玉钏在《经济问题》2001年第5期发表的文章《农民增收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中指
出,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并指出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实现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切实可行的途径。袁方在《经济师》2005年第1期上发表的文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一文中,分析了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相关的理论,同样提出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发展,改善户籍制度等措施,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想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就应该稳妥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这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证实了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的显著贡献,并且发现在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
1 面板数据模型简介
1.1 面板数据
      所谓面板数据(panel data),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可以解决单纯用截面数据或是时间序列数据所不能分析的问题。
1.2 面板数据模型
单方程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    yiti+xitβiit,    
i=1,……,n t=1,2,……,T                  (1) 
其中:Xit为1×K向量;
βi为K×1向量;
K为解释变量的个数。
       按照规范的表示,这里的Xit和βi应该写成矩阵Xit和Bi,而且有:
Xit=(X1it,X2it,…,XKit)
Bi1i,β2i,…,βKi
       但是为了简化书写,在本文中采用(1)式表示。误差项uit均值为零,方差为σ2u。
常用的模型有以下三种情形:
      情形1:αijij
      情形2:αi≠αjij
      情形3:αi≠αji≠βj
      对于情形1,在横截面上无个体影响,无结构变化,则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给出了α和β的一致有效估计。相当于将多个时期的截面数据放在一起作为样本数据。该模型也被称为联合回归模型。
      对于情形2,称为变截距模型,在横截面上个体影响不同,个体影响表现为模型中被忽略的反映个体差异的变量的影响,分为固定影响和随机影响两种情况。
      对于情形3,称为变系数模型,除了存在个体影响以外,在横截面上还存在变化的经济结构,因而结构参数在不同横截面单位上是不同的。
1.3 模型的选择
      首先确定模型形式,即该问题选用的模型符合三种情形中的哪一种。广泛采用的检验是协方差分析检验。主要检验两个假设: 
      假设1:截距和斜率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都相同。
    H01∶yit=α+xitβ+uit
假设2:斜率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上和时间上都相同,但截距不相同。
    H02∶yit=αi+xitβ+uit
      可以用F统计量对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用于检验H01的F统计量:


      其中:S3、S2和S1分别是三种情形下的模型对应的残差平方和。给定显著性水平,查F分布表,得到临界值,与计算得到的F统计量数值进行比较,即可得到拒绝或者接受原假设的结论。
2 实证分析
      影响农民纯收入总量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用表示农民纯收入总量水平(亿元),表示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万人),包括从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餐饮业和其他非农行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收入采用当年价格。采用2000~2004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共155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2001~200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为了消除异方差,分别对两变量取对数。
2.1 模型的识别
      运用上面介绍的协方差分析检验法,计算得:
      S1=0.100835; S2=0.331046; S3=0.138342
      F1=0.5765;F2=7.0077 
      查F分布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得到临界值F(60,93)=1.4877。由于F1小于相应的临界值,所以接受H01。因此模型应该采用第一种形式,即联合回归模型。
      具体形式为:
      lnYit=α+lnLitβ+uit i=1,…,31, t=1,…,5
2.2 联合回归模型的估计
      运用eviews5.0,对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下:
      lnY=1.2270+0.8684lnL                  (2)
      R2=0.947328 F=2751.765
      D.W.=0.0354
      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查DW表:n=150,k=1时:dL=1.720,dU=1.746;由于DW=0.0354,小于1.720,所以随机扰动项存在正相关。运用迭代法,校正模型后,得估计结果为:
lnY=143.7999+0.2320lnL (AR(1)=0.99958)      (3)
0.0010     0.0000
R2=0.999065 F=64633.22 D.W.=1.85
3 结论
3.1 由模型采取的是联合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在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尽管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3.2 由式(3)可以看出,非农产业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纯收入具有显著的作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系数显著。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增加1%,农民纯收入增加0.2320% 。
      由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纯收入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继续采取各项措施,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单纯靠增加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的人数对增加农民纯收入的作用是有限的,应注重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袁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J].经济师,2005,(1).
[2] 胡晓敏,余庆瑜.农民增收的空间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J].贵州农业科学, 2005,(03).
[3] 夏永祥,成涛林.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J].经济问题探索,2005,(06).
[4] 张聪群,王玉钏.农民增收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J].经济问题,2005,(5).
[5] 张晓峒主编.计量经济学软件R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6] 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5).

推荐访问:劳动者 农民收入 非农 人数 农村

本文标题: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306/10083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