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十一五”坚决发展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2-03-06 15:08:07 | 来源:网友投稿

(乌海市水务局,内蒙古 乌海 016000)
摘 要:分析了我国执行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策略的现状,介绍了近年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取得的成绩,强调了发展水资源高效 和可持续利用道路,建立节水型社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节水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9)01—0048—02

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多种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均资源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 平。以我国水资源为例,我国的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6位,水资源总量达28 000亿m3, 而人均只有2 480m3,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水资源是维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 稳 定的根本保障,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随 着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造成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 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趋于恶化。工农业用水和解决近14亿人 民生活用水的矛盾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利用,在水资源 有限的条件下促成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 利事业,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水利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水利事业建设和水资源 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体系建立〔1,2〕。
1 水资源的内涵
1.1 《水法》中的水资源

《水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有河流和湖泊水,由大气降水、冰 川融水和地下水补给,经河川径流、水面蒸发、土壤入渗的形式排泄。地下水为储存于地下 含水层的水量,由降水和地表水的下渗补给,以河川径流、潜水蒸发、地下潜流的形式排泄 。地表水则包括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地下水是地下含水量的动态水量,用地下 水的补给量来表示。《水法》规定的水资源,主要基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互相转化,本质 上不能区分的角度考虑的。从中看出狭义的水资源和《水法》中的水资源定义基本一致。
1.2 可持续水资源

由于围绕可再生性探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可 持续水资源概念不再是从自然属性和工程控制的角度定义水资源,而是从人类延续发展的要 求对水资源进行严格的界定〔3〕。可持续水资源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满 足维持人 类外部生存环境之基本需要后,可以供给人类活动的狭义水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对狭义 的水资源的范围进行了限制。有学者认为要用可再生性准则对狭义水资源在可持续利用意义 下进行界定,即从中保留一部分用于维持水循环的平衡过程——水土平衡、水盐平衡等,即 生态环境用水,剩余的水为“国民经济可利用量”定义为可持续水资源。
2 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策略
2.1 评价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指标

我国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上采用了几个便于评价水资源利用率的指标,如在开发环节已经采 用“实际供水量与总引水量的比值”来反映水资源在开发环节对资源的节约程度。在水资源 利用环节,从水资源在综合、工业、农业和生活等不同方面的利用来选择利用效率指标,如 :万元GDP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节灌率。在水资源的 排放环节, 采用“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和“人均城市污水排放量”等指标来反映水 资源在排放环节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状况。在水资源的回用环节,采用“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指标来反映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状况。在水资源配置与用水总量控制方面,全国水资源综 合规划工作提出了全国、各流域、各省区的水资源配置基本成果〔4〕。
2.2 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工程建设

对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水是一个关键突破口。“十一五”以来,中央和地方明显加大了 节水设施投入。农业节水方面,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总投资额达到55亿元,中型灌区节水改造 总投资达到9亿元,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总投资达到55亿元,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总投资达 到2.1亿元。截止“十一五”中期,全国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3.1亿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达到36.5%,灌溉水利用系数 达到了0.46。喷灌、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取得明显成效。工 业节水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国债资金重点支持了火电、钢铁、石油石化等工业行业节 水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带动了工业节水技术的提高。

城市生活节水方面,节水器具得到进一步推广,城市供水网改造工程正有条不紊的进行。非 常规水资源利用方面,全国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达到了12.9亿m3,集雨工程水量达到9.7亿m 3,海水利用量达到近270亿m3。并且建立的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开启了全国、各流域 、各省区的水资源管理利用全方位的建设工作,成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良好示范。
2.3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但水资源的状态和使用方式是可以替代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同时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然而可持续水资源的约束条件很强,对社会经济的承载 力也十分有限。水资源不可能像能源等通过寻找替代来解决其贫乏危机,水资源的可持续道 路有其自身特点。水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具有多样性,但我们已经看到它们之间是可以相 互替代的,甚至原来需要用水的生产活动也可以变为不需要水,这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 供了很多途径。用节水技术代替粗放的、低效率的用水方式,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通 过调整产业结构、转移人口等降低水资源需求。深层地下水资源缺乏可持续性,但可以适当 改良对浅层地下水(透水性较差或水质较差)的利用。水资源在生物圈的循环利用,即人工 水更新与水资源的天然循环密切结合,形成强大的自然——人工二元结构的水资源再生系统 都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5〕。除此之外,天然水环境的自净作用也是水 资源的更新过程。如果能实现上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自然界提取的水量能够在社 会经济圈循环利用,或者水分返回径流之后又在另一个地点进入社会经济圈,则意味着有效 水资源量的增加。这种水资源的倍增效应很可能是未来节水工程的主方向,但最大的困难在 于如何恢复水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通过全国水利科技机构联合攻关,大幅度提高水 利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3 展望  

水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是包括水工程安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水资源利用与合理 配置、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水电监控与信息化多系统协调发展的复杂工程,多个环节的 综合建设都不能少,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2008年正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 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举办奥运会 之年,为此水利科技工作者要努力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新突破,为推进 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参考文献]
[1] 胡四一.胡四一副部长在全国水利科技大会上的总结讲话式[EB/OL].中华人 民 共和国水利部网,http://www.mwr.gov.cn/ldxw/hsy/zyjh/20080404064113e57673.aspx,2 008-04-04.
[2] 温家宝.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N].人民日报,2005-07-04(2).
[3] 裴源生,赵勇,张金萍.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Ⅰ)——理论[J].水利 学报,2007,1(38):1~7.
[4] [ZK(]陈莹,赵勇,刘昌明.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J].干旱 区研究,2004,21(2):125~129.
[5] 关宇,温志宏.呼和浩特市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J].内蒙古水利,2002, 3(89):24~27.

推荐访问:高效 十一五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利用

本文标题:“十一五”坚决发展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306/10084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十一五”坚决发展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