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煤炭矿区环境管理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煤炭矿区在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环境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只有通过环境管理手段的创新发展和综合运用,才能够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煤炭;矿区;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TD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8—0060—02
煤炭矿区(以下简称矿区)环境管理是以矿区环境保护、重建和煤炭资源持续利用为基本宗旨,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管理以及宣传教育等手段,维持和实现矿区环境的良好状况,防止、减轻和控制矿区环境的破坏、损害或退化的管理活动过程。在我国各类矿区中,以煤炭矿区数目最多,规模最大。全国年产500万t以上的矿区有55处,年产1 000万t以上的矿区有大同、阳泉、西山、晋城、潞安、开滦、峰峰、鸡西、鹤岗、双鸭山、阜新、淮南、淮北、徐州、兖州、平顶山、义马等。由矿区演变而成的矿业城市已超过100个,占我国城市总数的近1/5。因此,煤炭矿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进程。研究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其目的在于探讨和总结矿区发展变化的规律,认识矿区与社会整体发展及各相关系统间的关系,鉴别矿区发展中的各种可控与不可控因素,为矿区可持续发展决策与行动提供必要理论支持。
1 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矿区资源管理
矿区可持续发展应是矿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互协调,并向社会提供洁净燃料、原料及电力。矿区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对本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因此,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将资源耗竭速度调控在适当的水平上。从长远发展讲,由于我国富煤少油的资源赋存特点,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要基础能源的地位不会发生变化。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这就势必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强度。
我国众多煤炭矿区在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煤竭矿闭”已成为一些老矿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与此同时,许多东部矿区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耗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人们认为资源是无价值的,是可以无偿开采的,当然,更谈不上对资源代际公平的深远思虑。在这种错误资源观导向下,人们长期对矿区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造成资源的不可持续问题;同时,煤炭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致使很多矿区难以维持正常生产,不得不关闭部分矿井,煤炭主业的发展进入“倒计时”。另外,由于我国矿业权市场立法欠缺,加之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各地非法小煤矿乱采滥挖,不仅资源产出效益低而消耗水平高,而且肆意破坏环境,这些做法也严重减低了大型矿区削减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建设的进程。导致矿区长期形成重资源开发,轻资源保护,重经济效益,轻利用效率的不可持续管理模式。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协调好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在矿区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采用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矿区环境管理
由煤炭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已对矿区、更大的区域范围,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煤炭矿区环境破坏和污染现象正在加剧,矿区生态系统破坏及其带来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矿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矿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行,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采空区,随之带来地表塌陷、房屋倒塌等大量环境问题;很多矿区大气、水资源、土壤等因采矿、选洗、煤化工等的发展而被污染,由此,矿区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出来。就我国煤炭矿区的发展实践而言,矿区环境保护是在80年代末期真正开展起来的,主要是围
绕着煤炭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在矿区实施循环经济与洁净煤技术等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实践。其工作重心是探讨矿区生态环境破坏规律,研究制定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工程技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煤矸石综合利用,以及矿区产业链规划及其发展途径等等。这些工作无疑对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产业接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相关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由于人们长期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煤炭矿区环境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我国煤炭矿区作为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必须通过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
源环境良性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矿区环境管理以矿区为研究对象,其目标是保证矿区系统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从宏观上讲,环境管理的任务是要解决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上讲,环境管理的任务是要协调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不同层次人们的行为和经济利益关系,以适应环境目标要求。矿区环境管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其管理模式与手段的创新发展,无论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保证矿区系统本身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矿区综合管理
过去,在“经济效益第一”的传统发展模式下,矿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严重脱节,矿区环境管理长期处于被忽略的地位,环境管理手段单一,缺少成效。同时,矿区环境管理明显地带有惯性,对现有实践缺乏系统深入地总结,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实践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更谈不上从矿区整体、综合的发展角度把握和提升环境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矿区要在变革环境管理体制上下功夫,真正实现综合化管理。
矿区环境管理体制指的是在矿区内部建立全套从领导、职能科室到基层单位,在污染预防与治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设计、补偿与改进,以及遵守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各种规定、标准、制度甚至操作规程等,并有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以保证环境目标能够在矿区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得到执行。虽然矿区普遍设有环保部或环境管理机构,但多数只是矿区机构设置中的附属部门,环境管理职能存在弱化或表面化现象,许多具体环境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加之矿区环境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不尽合理,难以调动矿区各部门的环保积极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严重滞后。
煤炭矿区的环境管理点多面广,有其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在减少和消除矿区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上下大功夫,而且要致力于协调矿区未来资源和环境安全的发展问题;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其环境管理的有效运行还必须密切结合安全生产管理的突出问题来进行,环境管理成本也相对要高得多。因此,要在矿区综合管理层面上,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环境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从而促使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具体来讲,这种综合管理应包括三个要点:一是矿区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国家和行业环境控制下的企业主体行为管理;二是矿区环境管理的目标在于或主要在于维持矿区环境要素的平衡,防止和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和矿区环境系统的破坏,为人类对煤炭资源和环境空间的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最大的可能;三是建立以法律制度、行政管理、经济手段、环境工程技术,以及环境教育等手段综合运用和协同配合的矿区环境管理机制,这是实现煤炭矿区环境保护与重建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玉和,张幼蒂.中国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的客观基础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2).
[2] 倪斌.中国煤炭资源状况对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煤炭,1995,(3).
[3] 魏同,等.中国煤炭开发战略研究[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煤炭矿区在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环境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只有通过环境管理手段的创新发展和综合运用,才能够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煤炭;矿区;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TD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8—0060—02
煤炭矿区(以下简称矿区)环境管理是以矿区环境保护、重建和煤炭资源持续利用为基本宗旨,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管理以及宣传教育等手段,维持和实现矿区环境的良好状况,防止、减轻和控制矿区环境的破坏、损害或退化的管理活动过程。在我国各类矿区中,以煤炭矿区数目最多,规模最大。全国年产500万t以上的矿区有55处,年产1 000万t以上的矿区有大同、阳泉、西山、晋城、潞安、开滦、峰峰、鸡西、鹤岗、双鸭山、阜新、淮南、淮北、徐州、兖州、平顶山、义马等。由矿区演变而成的矿业城市已超过100个,占我国城市总数的近1/5。因此,煤炭矿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进程。研究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其目的在于探讨和总结矿区发展变化的规律,认识矿区与社会整体发展及各相关系统间的关系,鉴别矿区发展中的各种可控与不可控因素,为矿区可持续发展决策与行动提供必要理论支持。
1 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矿区资源管理
矿区可持续发展应是矿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互协调,并向社会提供洁净燃料、原料及电力。矿区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对本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因此,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将资源耗竭速度调控在适当的水平上。从长远发展讲,由于我国富煤少油的资源赋存特点,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要基础能源的地位不会发生变化。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这就势必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强度。
我国众多煤炭矿区在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煤竭矿闭”已成为一些老矿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与此同时,许多东部矿区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耗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人们认为资源是无价值的,是可以无偿开采的,当然,更谈不上对资源代际公平的深远思虑。在这种错误资源观导向下,人们长期对矿区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造成资源的不可持续问题;同时,煤炭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致使很多矿区难以维持正常生产,不得不关闭部分矿井,煤炭主业的发展进入“倒计时”。另外,由于我国矿业权市场立法欠缺,加之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各地非法小煤矿乱采滥挖,不仅资源产出效益低而消耗水平高,而且肆意破坏环境,这些做法也严重减低了大型矿区削减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建设的进程。导致矿区长期形成重资源开发,轻资源保护,重经济效益,轻利用效率的不可持续管理模式。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协调好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在矿区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采用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矿区环境管理
由煤炭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已对矿区、更大的区域范围,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煤炭矿区环境破坏和污染现象正在加剧,矿区生态系统破坏及其带来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矿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矿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行,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采空区,随之带来地表塌陷、房屋倒塌等大量环境问题;很多矿区大气、水资源、土壤等因采矿、选洗、煤化工等的发展而被污染,由此,矿区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出来。就我国煤炭矿区的发展实践而言,矿区环境保护是在80年代末期真正开展起来的,主要是围
绕着煤炭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在矿区实施循环经济与洁净煤技术等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实践。其工作重心是探讨矿区生态环境破坏规律,研究制定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工程技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煤矸石综合利用,以及矿区产业链规划及其发展途径等等。这些工作无疑对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产业接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相关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由于人们长期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煤炭矿区环境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我国煤炭矿区作为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必须通过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
源环境良性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矿区环境管理以矿区为研究对象,其目标是保证矿区系统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从宏观上讲,环境管理的任务是要解决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上讲,环境管理的任务是要协调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不同层次人们的行为和经济利益关系,以适应环境目标要求。矿区环境管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其管理模式与手段的创新发展,无论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保证矿区系统本身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矿区综合管理
过去,在“经济效益第一”的传统发展模式下,矿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严重脱节,矿区环境管理长期处于被忽略的地位,环境管理手段单一,缺少成效。同时,矿区环境管理明显地带有惯性,对现有实践缺乏系统深入地总结,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实践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更谈不上从矿区整体、综合的发展角度把握和提升环境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矿区要在变革环境管理体制上下功夫,真正实现综合化管理。
矿区环境管理体制指的是在矿区内部建立全套从领导、职能科室到基层单位,在污染预防与治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设计、补偿与改进,以及遵守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各种规定、标准、制度甚至操作规程等,并有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以保证环境目标能够在矿区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得到执行。虽然矿区普遍设有环保部或环境管理机构,但多数只是矿区机构设置中的附属部门,环境管理职能存在弱化或表面化现象,许多具体环境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加之矿区环境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不尽合理,难以调动矿区各部门的环保积极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严重滞后。
煤炭矿区的环境管理点多面广,有其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在减少和消除矿区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上下大功夫,而且要致力于协调矿区未来资源和环境安全的发展问题;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其环境管理的有效运行还必须密切结合安全生产管理的突出问题来进行,环境管理成本也相对要高得多。因此,要在矿区综合管理层面上,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环境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从而促使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具体来讲,这种综合管理应包括三个要点:一是矿区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国家和行业环境控制下的企业主体行为管理;二是矿区环境管理的目标在于或主要在于维持矿区环境要素的平衡,防止和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和矿区环境系统的破坏,为人类对煤炭资源和环境空间的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最大的可能;三是建立以法律制度、行政管理、经济手段、环境工程技术,以及环境教育等手段综合运用和协同配合的矿区环境管理机制,这是实现煤炭矿区环境保护与重建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玉和,张幼蒂.中国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的客观基础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2).
[2] 倪斌.中国煤炭资源状况对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煤炭,1995,(3).
[3] 魏同,等.中国煤炭开发战略研究[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煤炭矿区环境管理》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