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搜集整理青海地方文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发布时间:2022-03-09 15:06:47 | 来源:网友投稿

 

(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青海   西宁   810008)

摘要:文章分析搜集整理青海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和青海地方文献资源的优势,探讨了青海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开发利用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青海;地方文献;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5(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23—0121—03

 

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即是西部经济实现腾飞的历史机遇,又是西部各行各业面临的新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速发展,参与西部经济建设,是西部图书馆思考的新课题。在此背景下,人们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有关经济信息的接受与捕捉方面。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崭露头角的地方文献.已被实践充分证明是区域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有力支撑点,在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已经成为专家学者及有志之士的共识。1 搜集整理青海地方文献的重要性
1.1 为青海省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领导决策离不开国情、地情。“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由于地方文献能够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地理、历史、人口、社会结构、文化风俗、社会思潮、国民经济、文教、卫生等各个方面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做出全面及时的反映,地方文献具有“资政”的功能。不仅如此,史志蕴藏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尤其是志书,记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面貌与历史发展趋势,领导者可从这些发展变化中找出规律,借鉴历史,吸取教训,避免决策时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例如:《青海省志》一书全面系统、实事求是地记述了青海省自然、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以翔实的史料和准确的数据反映了上溯两千多年以来,“江河源”经济、文化、社会的演变和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团结、兴旺、发达的史实。为青海省各项建设事业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为研究青海省的历史和现状,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部门的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为提高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提供历史资料。
1.2 为青海省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信息

地方文献,特别是有关矿藏、物产、畜牧业、农业、冶金工业、气候、水利、人口等有关经济发展资料的原始记录和官方统计资料,翔实可靠。如《青海省志》详细介绍和记载了青海的水电资源、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等等。人们可以通过了解地方文献所提供的有关经济发展的信息,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研究,从而制订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1.2.1 利用地方文献,开发地方特产,发展地方经济。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沿革的不同,决定了各地经济发展的途径不同。有的地区以发展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为主打开销路,有的地区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有的则以发展传统产品跻身于国内外市场。地方文献为地方的经济发展途径提供了信息和依据。例如,《青海省志》(特产志)详细介绍了青海的野生动植物,如药用植物,有代表性的品种有冬虫夏草、大黄、黄芪、羌活、等等。野生动物4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7种(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4种。还有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等等这些资料翔实、准确、可靠,为有关部门开发地方土特产品,可以提供翔实可靠决策依据。
1.2.2 利用地方文献,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方旅游业正在悄然兴起。各地根据地方文献的记载,可开发修复历史文物遗迹、风景名胜等旅游景点,发展地方旅游经济。例如,《青海省志》(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志)详细介绍了三江源区地质构造、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那里的河流湖泊、野生动物种群及数量、自然风光等等。这些资料翔实、准确、可靠,为有关部门开发三江源地区青藏高原特有的登山、狩猎、旅游等资源可以提供翔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1.3 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宝贵的乡土教材

地方文献所记载的爱国英烈和革命传统、山川胜迹和灿烂文化等观念和史实,是生动活泼的乡土教材。恩格斯说:“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这些具体、实在、发生在自己家乡的史实,易于激发人们的爱乡、爱国之情。地方文献不仅记载了一个地区灿烂的文明史,而且记载了一个地区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世之师。通过学习和研究地方史料,能够激起人们的民族精神。地方文献在教育今人和后人,尤其在教育青少年一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青海省志》详细记述了马步芳家族统治下的青海当时的状况、红军西路军血染河徨的惨烈场面、马氏军阀的覆灭与青海解放等等。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乡土教材,人们通过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增强人们奋发图强、振兴青海、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地方文献作为全面、系统、准确的地方资料宝库,是了解青海、认识青海、掌握青海历史和现实状况的首选工具。因此,认识和重视地方文献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社会功能和价值,对于利用地方文献为西部大开发服务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与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青海的地方文献资源优势

青海省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和环境。它的地方文献资源具有鲜明的青藏高原特色,且十分丰富,是区域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文献信息资源。

如青海是资源大省,有关矿产加工业、畜牧业、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皮毛加工等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十分丰富;除此之外,青海省民族众多、地域辽阔,有关各民族民俗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也十分丰富,其内容之多、范围之广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青海省各图书馆都入藏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及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民族问题的经典著作与论述、党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少数民族名著要籍;还有各民族特色文献精品,例如:传统的有藏族的《格萨尔王》、《大藏经》等。这些民族文献典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改革开放以来还涌现出大量有关少数民族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学、民族经济学、民族教育学、这些资料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具有很高的利用和研究价值。

青海省旅游资源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是位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自然地理环境独特,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被誉为”中华水塔”。因此各科研机构和高校成立了专门的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机构。研究开发青藏高原的旅游观光、生态、猎奇、探险、登山等有价值的旅游资源,这为青海各图书馆收集这方面的文献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塔尔寺坐落在西宁市西南的湟中县鲁沙尔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殿宇相连,白塔林立,是中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是青海重点旅游资源之一,也为青海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研究青海伊斯兰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青海各图书馆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源十分丰富。

青海的柳湾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彩陶集中出土地,被誉为“彩陶的王国”,这里已发掘出文物3万多件,其中精美彩陶就有2万多件,种类与数目远远超过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涵盖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3个文化类型,距今4500~3000年,时间跨度达1500年之久,这里已建成中国最大的彩陶博物馆—柳湾彩陶博物馆,为科研机构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丁丰富的物质基础。因此,青海的各图书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收藏有关这方面的丰富的文献信息。

青海传统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重要的文化遗产。青海和宁夏的伊斯兰教文化、青海和西藏的藏学文献。尤其是青藏高原所独有的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枝奇葩。热贡艺人的足迹踏遍了山山水水,远涉印度、尼泊尔、蒙占、美国、英国等。前后历时9年完成并获得“大世界青尼斯总部入选证书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更使这一艺术享誉世界,闻名追迩。《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可以说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蕴古了藏族的历史、哲学、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整幅画卷气势磅礴,笔法细腻,人物传神,栩栩如生,显示了绘画者的高超技艺。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艺术研究所,研究、开发热贡艺术,为世人了解和欣赏热贡艺术创造了条件。因此,青海图书馆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这方面的文献信息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3 青海地方文献搜集与整理
3.1 加大对青海省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宣传力度,争取政府的支持

让政府部门明确地方文献能够对青海省的自然资源、地理、历史、人口、社会结构、文化风俗、社会思潮、国民经济、文教、卫生等各个方面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做出全面及时的反映,可以从地方文献中借鉴历史、吸取教训,避免决策时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等重要性。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地方文献的价值、如何保护和利用地方文献、地方文献的收藏等问题。从而使政府成为地方文献工作最合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2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地方文献工作队伍

地方文献工作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要树立“抢救地方文献”的意识。知识结构应具有多元性和兼容性,文史基础要扎实、深厚。精通地区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现状,掌握著名人物和著述,了解重大事件,并熟知党的方针政策、法规原则,能够想方设法找到收藏点和收藏人,全面细致地做好文献征集工作。
3.3 要做好地方文献收藏工作,必须方法得当与认识明确

必须明确地方文献的概念、地方文献的价值、内容和范围,确定本馆收藏的重点,对应该收藏与不应收藏的文献资料应予区分,做到重点收藏,有主有次。同时防止几种错误认识;①简单地认为图书馆的收藏对象只是国家正式出版的书刊,地方文献中有相当部分不属于正式出版物,因而没有收藏的必要;②由于博物馆、档案馆、县志办等单位也收藏有较多的地方文献,认为图书馆的收藏只是一种多余的重复劳动;③我们面临的困难是经费紧张,购书费用尚且不足,对利用率较低的地方文献,不必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
3.4 要建立和健全地方文献收藏制度

各馆应设立专门机构,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订征集、收藏地方文献的规划和策略。在目前经费拮据,购书较少的情况下,实行征购结合,以征为主,把征集地方文献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应经常派出工作人员到各部门、各单位、各县进行调查,了解当地文献出版动态及私人收藏情况,一经发现线索即派人上门索取或电话联系。同时,还应争取上级领导及全社会的支持和重视,有钱出钱,有书赠书。
3.5 加强联系与社会上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地方出版社、高校中的古籍整理研究所、地方文献研究所、地方文化研究所、文史哲研究所等的联系,搞一些地方文献资料的展示,扩大地方文献的读者群及地方文献的社会影响;同时,要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运用地方文献资料,开辟地方特色文献宣传栏目,让人们真正认识到地方文献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为地方文献工作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4 青海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4.1 体现地方文献的服务性

地方文献用户多年来是学术水平较高、知识层面较全面的读者为主体,即所谓的学术研究型用户。当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层面时,有必要建立多层面的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的主旨应该是贴近广大普通用户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符合现代经济发展既能服务于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更能服务于应用型的普遍用户,而且能针对不同的用户知识层次、受教育程度开展服务。
4.2 检索经济方便、实用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机检非常热门,但机检费用高.用户负担不起或者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其中即时性的、浏览性的信息不如手工检索方便。地方文献应该注重二、三次文献的开发。编印书目索引,如:地方日报索引、方志目录、馆藏古籍目录等。既便于手工检索,又为上网编制数据库做好前期准备。手工检索与机检相结合是比较方便、经济的检索途径,是一种符合青海省实际晴况的检索方法。
4.3 推动青海省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

青海省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信息贫乏,迫切需要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手段以缩短人们的空间距离,青海省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首先要对纸质文献信息载体进行数字化处理。有条件的馆、所、室应编辑和建立自己特色的专题网页,申请检索网址域名,使其地方文献成为数字化的图像、文字、声音的多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使各相关单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资源共享,产生协同效应,来实现最佳开发功能,促进地方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向着健康良性循环的方面迈进。
[参考文献]
[1]王清香.论地域文化中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7,(6):125.
[2]吴淑华.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服务人文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3,(3):70.
[3]陶红.地方文献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价值[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99.
[4]熊颐.浅谈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J].贵图学刊,2006,(2):66.
[5]周小平.特色求生存、特色促发展[J].云南图书馆季刊,2001,(1):26.
[6]张建萍.重视地方文献服务西部开发[J].陕西当代图书馆(季刊),2003,(4):43.

推荐访问:地方 青海 经济建设 搜集 文献

本文标题:搜集整理青海地方文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309/10207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搜集整理青海地方文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