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F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实例
(1.无锡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办公室,江苏 无锡 214123;2.江苏省 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3)
摘 要:文章对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进行了分析 设计计算,并对其性能进行了验证,指出其可作为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一般过程加 以参考。
关键词:AC-13F;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
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0)02—0096—02
江苏属于高速公路建设强省,无锡则是其中的佼佼者,1992年以来,累计完成高速公路建设 总投资130亿元,辖区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40km,高速公路密度达5.1km/100km2,达到 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在此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与管理体系。这 里仅仅列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来简要介绍一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过程。
受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无锡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交通工程检测中心 负责对该单位施工的沥青面层AC-13型沥青混合料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1 设计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2 设计过程
2.1 原材料
本次配合比设计所用原材料、矿粉、沥青均由委托方提供,集料为浙江产的石灰岩,泰州中 海生产的70#沥青,无锡祥林石粉厂生产的矿粉。各种矿料及沥青的密度试验见表1。
2.2 混合料级配
AC-13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2.4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按比例称:取矿料配制5种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 表5。
2.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根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稳定度、流值、空隙率、VMA、饱和度与油石比的关 系曲线,从曲线上找出相应与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目标空隙率(4.5%)、沥青饱和度范 围中值对应的4个油石比,求出四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作图求出能满足 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Cmax,OACmin),该范围的中值为OAC2,可取OA C1与OAC2 的中值作为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并结合气候与交通特点论证取用,最终 得出最佳油石比。
由作图法可知与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目标空隙率、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对应的4个油石 比分别为5.5%,4.5%,4.9%,5.0%,四者的平均值为5.0%,此即为最佳油石比的初始 值OAC1 。同时由各项指标与油石比的关系图可得符合各指标要求的油石比范围为4.6%~5.2%,其中 值为4.9%,此即为OAC2,OAC1与OAC2的平均值为4.95%,根据经验取最佳油石比为5.0%,得 到VMA满足设计要求。
2.6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
为了检验AC-13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按照有关规范进行了最佳油石比下的 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试验结果汇总于见表6、表7、表8。
3 设计结果
根据委托单位送样原材料,对面层AC-13型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得出设计结果如表9 、表10所示。
4 结论
按照设计级配及最佳油石比,进行相关验证试验,由试验结果得知,表明本次设计的AC-13 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良好。综上所述,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可用于AC-13型沥青面 层的生产配合比调试。
[参考文献]
[1]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S].
[3] 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AC-13F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实例》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