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试论会计造假及其防范策略

发布时间:2022-03-15 15:08:12 | 来源:网友投稿

(包头北普实业有限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摘 要:文章指出了“假账”给整个世界经济及会计行业 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了“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会计造假;防范对策;假账;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20—0045—02

最近几年,国内外经济界人士和媒体对我国股市褒贬不一,而且贬多于褒。香港有位业内人 士说“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唯独中国不是:因为中国 股市是一个不开放的、没有做空机制的、以国企为主的、不分配的、以圈钱为主的、小型的 、病态的特殊股市”,国内有的媒体把中国股市的弊端概括为:①虚假信息、欺骗公众 ;②庄家操纵、暗箱操作;③市盈率高,泡沫存在;④银行资金,抬高股市。诚 信正越来越成为会计领域的稀缺资源,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 和公正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先生曾说:“信用缺失关系市 场大局。”的确如此,假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与信息提供者博 弈的结果。因此不是一蹴而就能解决的,需要有“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的过程和 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假账”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置之身外,尤 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驱动制约,只要有利可图,“假账”就难以消失。
1 “假账”给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及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高级组织形式,离开了信用, 金融证券业务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诚信的缺乏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金融证券业务的风 险增加、交易成本大为增加,而交易成本的增加又极大地损害着社会资源,制约着市场经济 的健康发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诚信问题主要是职业经理人与股权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导向 问题,而在我国,信用状况还处于比较原始状态,普通信用问题尚未解决,会计信息造假等 问题极大地伤害市场经济环境下诚实信用的社会基础,更会极大地动摇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 场的信心。

会计造假使得人们不仅更加审慎地看待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对于提供审计业务的会 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公正机构的客观公正性也提出了质疑。

假账的产生是有其综合因素的,例如政府的立法和法律法规滞后、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财 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而任何一个法规制度的有效地运行不完全是制度本身 的事情,比如诚信,就必须成为制度的基础。因此,要解决会计造假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 题也就是解决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每一个人都会追求他自己的经济效果最大化, 但是这个最大化是不是合理公平就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着手,规范人的因素才能由源头解决会计造假问题。
2 解决“会计造假”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规范,充分发挥道德意识对会计行为的约束作用

对会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思维形式和职业道德倾向进行长久的规范,促使其 形成潜意 识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约束。因为在意识形态约束的氛围中,非道德意识形态所驱使的行为不 仅将受到整个社会的排斥和鄙视,而且有违法动机者将受自身良知的抵制。

道德意识规范促成了约束会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条件。在不成 熟、 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膨胀起来的获利意识,往往会利用市场中的某些缺陷和“空 洞”,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诸如,社会上存在的化公为私、贪污腐败的现象;市场上 令人发指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行为等等。加强对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意识和经 济伦理的教育与灌输,可以使被教育者淡化那种企图借助外部非道德规范的行为来实现自身 利益的意念,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一种“责任感”。

道德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会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理 智的 心态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并能抵制和化解来自外部的诱惑,最终减少会计造假等违法现象 的发生。
2.2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 不尽快改善自己 的知识结构,在深化改革中将会被日新月异的会计事业发展所淘汰。所以,会计人员要结合 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知识水平、满足工作需要。要求会计人员 精通会计专业知识懂得会计原理,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的一整套基本方法和技术熟悉有关财经 政策、法令和有关的财务制度,正确地进行各项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监督;熟悉本单位、本部 门经济活动特点和规律。对企业经营状况是否正常、成本开支是否节约做出判断,从而找到 增产节约、增收节支途径;掌握经济活动分析的专门技术,通过有关会计核算的对比分析, 揭露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考核资金的利用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真正发挥会计的核算监 督作用。
2.2.1 会计人员必须参与企业经营计划的制订工作,参与物资、后勤的管理工作,必须 善于 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过去的资料,分析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企业发展的趋势做出预测 和判断,对现行管理方法的利弊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更先进的管理方法构想,为企业制定 整体规划提供决策和依据。
2.2.2 要掌握税收知识。作为会计人员,要懂得税收知识,在充分享受优惠税收政策的 前提 下,一方面保证准确计算、按期缴纳税款,另一方面要保障税基完整,不得有侵蚀税基从而 逃避税收的行为。同时,对各类税务发展知识要全面了解,要有识别真伪能力,防止不法分 子乘虚而入。
2.2.3 要具有一定的财经文书写作能力。财经工作文字表达能力的主要运用如:财务管 理形 成的文字性材料,工作研究中的见解,经验总结,理论性探讨,报表所附的文字说明等。财 经工作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财会“数字语言”工作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尤其是报表所罗 列数字的勾稽对应关系、结构的合理性、各项资金相互制约的发展结果,重大事项对财务处 理及结果已经或即将产生的重大影响,数值所反映出的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等内容,都是不 熟悉专业就骓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
2.3 加强外部检查和监督,加大会计违法成本和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减少假账的 发生

会计违法成本主要包括:违法的直接成本,即实施会计违法时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 心理承受的各种压力;违法的机会成本,即选择了从事这种活动,就会失去选择另一种活动 的机会,诸如工作机会、提职晋级的升迁机会等;违法受惩成本,即违法行为暴露后应受到 的惩罚。加大会计违法成本及惩罚力度,必然会有助于减少违法现象的发生。在建立合理高 效的激励机制的同时,加大对经理人员造假的处罚力度,降低其预期风险收益。特别对知法 犯法、顶风作假的行为者,无论是会计人员还是单位负责人,都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2.4 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失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可以借鉴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办法,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并形成制度化。 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监督和检查,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制止会计违规、违法现象, 防患于未然,同时,也可以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性失真的发生。
2.5 建立注册会计师就业保障机制,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

以外部审计 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是保障会计信息失真的最后关卡。因此,要建立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 高效的审计监督运行机制。
2.6 加强经济立法工作,制定适合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

政府应加强经济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我 国国情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从制度层面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我们知道,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石,基础不规范、不扎实,会计工作乃至经济工作 必然失真、失误。因此,要解决会计造假问题,必须加强会计人员诚信道德的教育,从政治 素质、作风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几方面着手,把诚信道德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 合起来,帮助会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随着经济形势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多,会计处理对象和会 计处理方法也日益复杂,而且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能也由以前的报账、编制财务报表转变 为现在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技术和知识进行职业判断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工作任务的 变化必然要求企业财务人员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能够客观、公允地处理会计事 务,要求会计人员都能具备客观、公正、廉洁、敬业的良好品质,真正起到内部会计监督的 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假账”的滋生和蔓延,共同营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 的环境和氛围,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吴大荣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与运作[M]北京:大地出版社,1998.
[2] 李茂生,苑德军中国证券市场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 魏新华中国股市政策市[M]北京: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4] 吴敬琏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 
[5] 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0.

推荐访问:造假 试论 防范 策略 会计

本文标题:试论会计造假及其防范策略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315/10599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试论会计造假及其防范策略》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