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局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科学发展提质效务实创新上品位
教育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决定国运兴衰、关乎社会和谐。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关键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如果教育发展滞后,经济社会就难以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就难以实现。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新加坡、以色列等小国迅速崛起,他们的自然资源匮乏,其主要成功经验就是大力发展教育,依靠科技兴国。作为山区县的**,同样面临着资源短缺、经济基础薄弱、人力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要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县目标”,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重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实现教育事业新跨越
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是由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抽出宝贵的时间深入北京三十五中初二(5)班听课5节,温总理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优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要切实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教育任重道远;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必须尊师重教,坚决推进教育优先发展。
(一)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教育是公益事业,是基础性事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按照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的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多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需要。当前,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县目标”、“四县战略”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我县县情作出的战略决策。实现这一目标,对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对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较强市场运营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对培养社会建设和管理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要实现教育与时俱进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经费增长较快,其中2008年全县教育经费总额为14125万元。尽管如此,经费投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且教育事业经费中中央财政拨款较大比例。在县级财政支出中,项目配套资金在我县没有或很少落实,像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生活补助县财政仅配套10万元,初中危房改造工程、全省校舍安全工程等工程项目县财政基本没有配套资金。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督促财政部门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继续把教育经费的投入作为公共财政的重点领域,不断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保证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从而努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水平。
(二)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必须加大规划发展力度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我县教育事业在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针对新时期的新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育从过去“有学上”转变到“上好学”。因此,在县政府的主导下,我县教育事业要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制订好发展规划。在教育发展的宏观思路、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等方面提出科学、具体、细致的方案。在各项社会事业规划中要坚持教育发展规划“六个优先”原则:在领导工作部署上,把发展教育作为“重点工程”优先研究部署;在各类事业发展上,把教育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优先位置;在规划建设上,把教育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基本功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在财政投入上,把教育经费作为刚性预算优先保证;在工资分配政策上,把教师工资和基本社会保障待遇上优先于公务员保证落实;在工作目标考核上把教育工作作为党政政绩考核的重点内容。
在政府各部门的规划发展中,要将优先发展教育列入部门规划。主要围绕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制订相关政策,如工商、税务、质检、建设、设计、审计等部门要对涉教项目减少收费或免费,减少进校园检查的次数、范围等。要加大《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制订考核、问责制度,从体制和机制上健全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必须加大目标考核力度
社会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才,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为了落实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机制,从制度、考核上进行刚性管理是当前政府推进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之一。要坚持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县政府和乡镇、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要实行县委常委联系教育工作制度,即每名县委常委联系一个乡镇、一所学校、一个名师、一个学生和一个项目。切实把优先发展教育的气氛造得更浓,把教育发展的干劲鼓得更足,把教育发展的环境搞得更好。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教育事业新公平
最近,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指出,“当前,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满足群众接受更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完成好这一战略任务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调缩小区域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对义务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将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化轨道,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坚持四个原则
1.要坚持政府主导原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核心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政府要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切实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任务落到实处。政府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担当好协调员角色,积极协调教育均衡发展。
2.要坚持科学布局原则。根据我县生源减少的现状和特点,要科学调整中小布局,大力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在“十二五”期间,县教育局在充分调查、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拟撤并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5-10所(含初小),努力使全县中小学布局基本合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3.要坚持师资流动原则。当前,全县教师总量基本能够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素质、结构等方面极为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紧缺,小科、艺体学科教师紧缺,而城区学校教师严重超编。因此,建立合理的县域内教师流动制度,通过促进教师资源在县域内的合理配置而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教师资源只有不断进行合理的流动与重新组合,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才能在动态平衡中得以实现。我们要求城区学校、师资有富余的乡镇要向缺编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支教;新分配毕业生实行到农村学校工作3-5年的服务期制度;凡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须定向支教农村学校1年以上;鼓励名师、骨干教师参加志愿者活动,到边远学校支教;乡镇学校紧缺学科教师要开展走教活动,确保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
4.要坚持源头均衡原则。要实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办学质量的均衡,首先要坚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县教育局要坚持在公用经费、项目建设和师资配置上体现均衡、公平的原则。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教师补充上,实行定向招聘,所有新补充进入的新教师全部到定点学校服务任教。
(二)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四联”共建
1.积极开展示范学校联动薄弱学校。各级示范学校和合格学校要积极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薄弱学校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障碍,改造薄弱学校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张家港市坚持城乡共建,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主要采用分校式、辅导式和共建式的三种管理模式,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第一种是分校式,即将部分办学条件较好、距城区较近的农村学校设为市区学校的分校,纳入市区学校的管理体系,分校校长由城区学校校长担任,经费独立核算。把分校的管理和办学质量纳入总校校长的考核范畴。第二种是辅导式,即将规模较大、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农村学校,由优质学校与之结对,实现资源共享,第三种是共建式,即将农村学校的基本管理、教学质量、学校安全等工作与结对帮扶的优质学校实行捆绑式发展。城乡学校的联动管理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整合,实现了农村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在办学理念、硬件设施、规章制度、保障体系、人员待遇、考核标准上的六个一样。张家港的经验完全可以借用移植到我县教育均衡发展上来。
2.积极开展城乡学校结对互助。所有城乡学校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以城带乡、以强扶弱、互派教师、取长补短、实行全方位帮扶、多层次支援、捆绑式考核。结对学校之间在教学常规、学校管理、师资建设上开展经常性的交流。避要对城乡结对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和考核,把结对学校的发展作为城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3.积极开展名师联校活动。各级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教育宝贵的资源,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是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尝试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青蓝工程活动,让名师与本校、外校教师互动,帮助、引领一般教师迅速成长,为教育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教师。
4.积极开展党员教师联系非党教师。要开展各种活动保持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政治思想、业务学习、道德品质、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大力帮扶非党教师,使“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成为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和亮点。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紧扣四个重点
1.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是提升教育质量。当前,县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质量有较大差距,这种不均衡是最大的不均衡。因此,要大力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办学质量,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
2.大力提高教师待遇。要改革教师管理体制,消除城乡教师身份和地位,确立教师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由教育局对教师的绩效工资、福利待遇、医保、住房公积金等进行统筹安排,坚持统一标准、统一发放,经费由县财政统一管理。其中,对农村教师在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和评模晋级上进行倾斜,使农村教师整体收入高于城区学校教师。
3.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办学条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硬件。要通过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在校舍、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设备上坚持标准,迈向现代化,着力提升办学条件,为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4.大力改造薄弱学校。前面提到薄弱的学校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大力改造薄弱学校,加大合格学校建设力度理应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阶段重点。教育局要在资金、教师队伍、校长配备和其它教育资源方面集中向薄弱学校倾斜,实施“扶贫式”办学。
三、驱动教师队伍务实发展,奠基教育新实力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强则教育强。一所学校是否有影响力,重要因素是这所学校的核心人物是否有竞争力,核心队伍是否有战斗力。因此,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一)实施三项机制,在源头补充上严把教师入口关
在源头上必须定期补充教师队伍,保证教育的血液新陈代谢。一方面我县教师总量已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在质量、结构上又存在不合理。这是制约我县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障碍。对此,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给出了满意的答案,他们针对教师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出台特殊政策,凡年满56周岁男教师和年满51周岁女教师,中级及以下职称者统一离岗休息,享受100%的工资待遇。同时采取“教师储备制”方式,由教育局和人事局统一实行定岗定向招聘紧缺学科教师。新招聘教师与在职在岗在编教师一样享受同工同酬,但暂不在编,待其他教师退休后根据“退一进一”的原则,根据考核顺位解决,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超编不够用,学科不配套”的矛盾。这种“教师储备制”的作法值得借鉴学习。新补充的新教师要实行实习制,即不论是师范专业还是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教师行列后,要实行1年的实习期,委派指导教师指导。新教师在实习期间不独立授课,以辅助指导老师为主。实习期满后学校组织专班考核,合格者方可独立带课。
(二)实施三个层次,在队伍建设上落实质量关
教师队伍建设要突出重点,在校长、班主任和名师三个层次上加大力度。在整个基础教育事业中,校长的岗位非常特殊,职责特别神圣、工作格外重要。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老师;对社会,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说到底,学校教育是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实施的,学校教育目标是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实现的。因此,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和关键。要实行竞争上岗制、目标考核制、任期制等多项机制,确保校长队伍更好、更快地成长。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对班主任这一职业作出了如上描述。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要积极推行班主任资格制度,加强岗前、岗中培训,切实提高班主任待遇,鼓励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名师是宝贵的教师资源,其作用和影响力非常巨大。大力开展名师的培养,让教师有幸福的理想追求。要为名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搭建成长平台,充分发挥名师作用,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实施三项举措,在师德师风上过好难点关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尚的教育目的。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胡锦涛总书记对师德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要求。教育局要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一是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学习新《规范》活动;二是严格执行“五不准”规定;三是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四是开展师德师风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五是树立师德标兵,用榜样引导和激励教师。
(四)实施“三类”教师培训,在素质提高上落实效率关
“三类”教师培训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以岗位为层次的分类培训和学校内部的校本培训。全员培训即对中小学教师实施公共项目培训,坚持以自己培训为主,以在职培训为主、以业务培训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学校教师出单,培训机构接单,公费埋单”的免费培训工程,力求培训与教学结合、与需求结合、与经费保障结合,切实调动培训者的积极性,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岗位培训即针对不同教学岗位人员实施的专项培训,旨在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校本培训即各学校结合实际,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开展教师培训、校本培训要充分调查、吸收教师意见,做到有的放矢。
县级财政应预算培训经费,调动培训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要创新培训模式,集中培训与自主培训相结合,外出培训与县内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送上门”相结合,讲座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
四、规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书写教育事业新亮点
(一)规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要转变人才观念
当前,我县仍然存在重视高中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当前的高中教育仍然是传统的精英教育、选拔教育,是典型的“输出型”教育,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凸现。而职业教育在眼下也紧盯住外地用工市场不放手,对于为地方培养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尚处于萌芽阶段。教育要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人才,实现这一转变仍然需要时间,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二)规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要重构办学模式
目前,县职业学校仍然以输出型人才为主,偏重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较薄弱,在管理上有高中化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坚持“两条脚”走路,大力倡导职业教育为地方培养实用人才,如开办导游班、茶叶加工班、药材种植班、装璜设计班、水电安装技工班,等等。要倡导工学结合、学习模式、顶岗实习学习模式、函授式学习模式,等等。要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要迈开步伐,要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用聘任制的形式解决师资问题。
(三)规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要改革招生制度
当前,职业教育招生混乱,买卖招生仍然存在,部门介入招生难监管,“要我读”现象突出。针对问题,要采用切实有效的办法。一是突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严惩不良招生行为,禁止买卖招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动员全社会力量重视职业教育招生。
五、引导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夯实教育事业新基石
“十一五”期间,学前教育在我县悄悄升温,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引导学前教育科学发展,是“十二五”教育部门的重点课题。抓好学前教育,对于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及意志品德尤为重要,它是基础教育重心的前移。可以这样说,谁在学前教育上占据了主动权,谁将会控制基础教育的主动权。
(一)引导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要突出政府为主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属于国民素质教育,学前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政府。因此,政府应该是学前教育的办学主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主要以民办为主,收费较高,师资不足,素质不高,管理不严,办学条件和水平不高,特别是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介入学前教育,制订出台学前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
(二)引导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要落实“五个一样”举措
重视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学前教育,在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下大决心、下大力气,用扎实的工作部署抓落实。要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把幼儿园放在同公办中小学一样的地位、一样的位置、一样的待遇、一样的发展、一样的评估。“一样的地位”,即将学前教育放在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位置,和公办中小学一样看待,不轻视、不放弃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管理。“一样的位置”,即把幼儿园同中小学一样在工作上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在评模、晋级、表彰等方面同等对待。“一样的待遇”,即幼儿园的校园建设、公用经费、教师工资等和中小学一样,制订统一的标准,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一样的发展”,即在科学布局、规划发展、项目安排等方面一样对待,制订相应的规划发展蓝图。“一样的评估”,即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县域实际,对各单位及幼儿园进行办学评估,开展评选示范园、合格园活动,对办学不合格的幼儿园督促整改,问题园责令停办。
(三)引导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要突破办学“瓶颈”
由于学前教育起步较迟,办学基础薄弱,办学质量令人堪忧。其中,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教育经费和师资队伍。学前教育的办学经费在初期要通过“社会+财政”的形式解决,达到一定规模质量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应由财政解决。学前教育的师资,根据我县实际建议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从幼师专业毕业生中考试招聘一批,二是从现有的小学中有选择地分流培训一批。
六、实现创新教育优质发展,挖掘教育事业新内涵
(一)实现创新教育优质发展,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开科开课,因材施教。要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从小树立“五爱”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开展“两个基地”建设,让学生坚持参与劳动实践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加强执行力建设推动学生“减负”工作,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要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探究、合作、自主式学习。严格控制中小学学科竞赛,禁止对学生的学业考试排名,及中高考升学率的排名。禁止开办特长班、实验班,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二)实现创新教育优质发展,要创新教育评价制度
陈旧的评价制度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次上创新评价制度,让科学的制度成为教育发展的助推器。制度的目的既是约束人,也应当鼓舞人、激励人和培养人。当前,对中小学的各项评价制度是建立在“追求升学率”和分数的评价制度,对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生命的教育和人的终身成长和幸福极为不利。“十二五”期间,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结合县域实际制订出台科学、合理的中小学评价制度。要充分听取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不断创新,制订好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制度。教育局要加强对中小学评价制度的指导、审查,让评价制度回归理性、人文性的轨道。
(三)实现创新教育优质发展,要加强特色学校建设
特色学校建设是打造教育品牌、挖掘教育内涵的体现,是学校特色的建设,也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特长的举措。当前,我县已启动实施一校一特色建设,但其范围、内容、内涵的局限性较大,一是坚持得不够好;二是建设的品位不够高;三是学校自身的特色不够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育局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引导和督导力度,要把特色学校建设当作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当作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中小学应当走出去参观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吸收好的作法,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把我县特色学校建设做得更好。
面对“十二五”,**教育将继续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317/10755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县教育局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科学发展提质效务实创新上品位》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