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21 15:16:03 | 来源:网友投稿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1月26日在XX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XX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正确研判形势,沉着应对挑战,凝聚各方力量,协同共克时艰,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首次实现“双过二”,突破两千亿元和两百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预计生产总值2150亿元,增长11%;全部财政收入201.3亿元,增长1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7.2亿元,增长12.5%。

(一)项目建设取得新成就。把增投资、上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抓五十、带三百、促一千”,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市本级安排5000万元支持86个重点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6.9亿元,增长39.2%。501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开工率达89%,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35%。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达1850个,163个项目列为省重点,数量居全省第一,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1.2亿元,居全省第三,投资在保增长、“双过二”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冀南装备新城等“一城四区”建设全面推进。中船重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兴装备材料及物流基地、XX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青兰高速二期、石武客运专线、邯黄铁路、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定魏公路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谋划亿元以上项目535个,总投资额达3726亿元。着力破解土地瓶颈,置换建设用地4626亩,争取省预留土地指标5382亩。4家省级开发区(园区)获准扩区31.36平方公里。

二)工业经济有了新发展。坚持保工业就是保大局,大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业经济在克服困难中回升向好。市本级安排5000万元贴息支持技术改造,带动银行贷款45亿元。297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70亿元,新增产值60亿元。强化工业运行监测,重点帮扶千家企业,协调保障生产要素,力促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转产,钢铁企业复产率达90%以上。新增入统企业60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08.2亿元,增长14.6%,居全省前列。积极引导全民创业,新增中小企业900多家。2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武安元宝山工业集团、永洋钢铁2家民营企业新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大名五得利面粉、曲周赛博板等4项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预计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675.4亿元,增长15.3%。

(三)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着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实施了“3+3+3”主导产业倍增计划。121个项目列入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新兴产业项目占省市重点项目的50%以上,装备制造业投资首次超过钢铁业,成为工业投资第一大行业;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速超过工业40个百分点。努力改善区域经济结构,东部振兴战略启动实施,总投资103亿元的58个项目集中开工,拉开了振兴东部的序幕。主城区33家化工企业加快搬迁改造。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在全省率先制定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两个规划,严格落实“双百+否决”问责制,淘汰落后产能719万吨。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5%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8年基础上分别削减7%和2.5%,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主城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0天,同比增加9天。

(四)三农工作开创新局面。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折通”,兑付涉农补贴11亿元。实施农业“4123”双增工程,粮食总产488.1万吨,连续6年获得丰收。小麦托市收购186万吨,总量居全省第一。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2.3亿元,增长2.1%,预计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8%。造林绿化45万亩,增长36%。市本级安排5000万元,重点支持130个村新民居建设,累计新建13248套,全省新民居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进展顺利。“引黄入邯”工程开工建设,“南水北调”永久占地征迁工作全面完成,河渠整修、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扎实推进,302个村36万人实现了方便安全饮水。6万人如期脱贫,新增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8万人次。

(五)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大力实施城镇化“六大战略”,积极推进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制定了“1+6”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大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开展“百日攻坚大会战”,坚持依法、精细、科学拆迁,解决了一批历史拆迁难题,创下了汉霸庄、耒马台、刘家场等拆迁记录,在我市城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五仓区开发收储土地3027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单体连片拆迁净地。全市累计拆迁1607.3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1103.4万平方米。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回迁房建设均超额完成计划目标。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地标性建筑开工建设,邯武快速路立交桥等145个国庆献礼项目如期完工。城市环境整治、景观打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路网、绿网、水网、电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17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用,15座垃圾处理场全部竣工,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务。在北京、石家庄成功举办城建项目推介会,签订合同或意向126个,签约总额2245亿元。武安市、涉县、磁县、丛台区、XX县、馆陶县、大名县、魏县等县(市、区)城镇建设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大成绩。

(六)服务业发展跃上新台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河北银行分支机构入驻XX,我市被评为第三批中国金融生态市。市商业银行跻身全国中型城市商业银行之列,贷款增速居全省地方银行首位。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133.6亿元,增长33.1%;存贷比达61.3%,提高4.4个百分点。健全城乡现代流通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汽车下乡等工作成效突出。在全国率先建立市场监管中心,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市场监管网络,市场环境明显优化。坚持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我市被认定为全国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精心打造旅游产品和线路,新增赵苑公园、响堂山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4A级景区。

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50万人次,增长13%。会展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成功举办了13个大型展会,有力拉动了城市经济发展。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等各类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6亿元,增长17.9%。

(七)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扎实推进国企改革,27家企业实施了破产、改制、重组。改革征管机制,积极培植税源,做到应收尽收,圆满完成财政收入“增十”目标。按照“决策+监管+平台”模式,建立了五大投融资平台,融资310亿元,创出投融资改革的“XX样本”。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城市管理、事业单位、户籍制度等改革进展较快。努力推进对外开放,组织参加北京CBD商务节、香港经贸洽谈会、深圳高交会等境内外招商活动130余次,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巩固与中船重工、新兴、美的等大集团、大企业合作的同时,重点加强了与中国恒天、韩国现代、香港人和等国内外500强企业的对接合作,成功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签订合作项目163个,签约总额近2000亿元。现代(XX)国际汽贸城、中韩双转子风力发电等项目正式签约,与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北京朝阳区、北京邮电大学等战略合作深入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美的北方(XX)白色家电基地即将全面开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31.3%。

(八)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更多的精力、财力向民生倾斜,认真办好50件实事,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121亿元,增长30%,创历史新高。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4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36元,分别增长12%和8%。城镇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五保”集中供养达到50%以上。武安市、涉县、XX县被列为国家新农保试点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共保障12015户。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善了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达49亿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均衡发展成效突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在XX召开,我市被评为全国先进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8%,完成了8个县的乡镇卫生院和100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取得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科技成果149项、省科学技术奖13项,硅谷公司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市农科院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施人才战略,28名博士到我市挂职。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原民间艺术节,XX红歌唱响全国,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开启文化产业新篇章,《清晨热线》节目荣获全国“金话筒奖”。创新党政同责、隐患追究、重奖举报等制度,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得到加强。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国庆安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太行之子”王彦生精神感动全国,我市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蓬勃开展。成功抗击了重大雪灾,援建四川地震灾区工作提前完成省下达任务,居全省首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国防和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文物保护、新闻出版、妇女儿童、爱国卫生、残疾人、老龄、慈善、档案、地震、气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过去的一年,市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切实加强了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完善了政府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规范办文、办会、办事程序,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削减51%,全年办理便民服务事项325.7万件,公共资源交易活动1902次,分别增长246%、78%,全省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三位一体+电子监察”工作模式在全省推广。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廉政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加强政府立法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028件,按时办复率100%。“五五”普法扎实推进,基层民主逐步加强,法律援助有效开展,依法治市进程不断加快。

各位代表,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遇到困难最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保增长、调结构力度最大,城市建设、民生改善最为明显的一年,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共XX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邯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省直驻邯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XX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我们立足于对XX主要矛盾、战略机遇、发展阶段的分析判断,坚持以世界眼光、开放视野,提出打造冀中南重要经济增长极,构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节点城市;制定了“3+3+3”主导产业倍增计划,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绘制了“路线图”。必须抓住重点,活跃带动全局。我们着眼于应对危机、化危为机,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举,把重点项目、企业服务、作风转变和城镇化作为推动全局的重要抓手,把“东部振兴”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把引进大企业、大集团作为集聚要素的有效载体,把“三个面向、四个开放”作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实现途径,形成了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必须真抓实干,勇于攻坚克难。我们坚持党的事业、人民的福祉高于一切,勇于逆势而进、破浪前行,挑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低头,不达目的不罢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督项目进度保增长、督安全整治保民生、督矛盾化解保稳定、督城市建设促变化,不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必须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坚持把保增长与扩就业协调起来,把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结合起来,把改善群众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统一起来,以发展的成果提升民生的质量,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经验十分珍贵,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断丰富内涵,更好指导实践,在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征程上,努力创造新业绩、走向新胜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资源型经济结构和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传统产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高端产品、知名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低;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东部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极其繁重;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0年是我市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最重要的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尽管世界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但危机仍在持续,“后危机”时代的考验依然严峻。国内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明显,但基础还不牢固。在充分估计不利因素、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黄金时期,发展潜力巨大。去年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达效,对经济较快增长将形成有力支撑。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进入新阶段,大规模的城镇建设必将有力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特别是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各级干部驾驭复杂局面、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充分用好有利条件,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围绕打造冀中南重要经济增长极、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战略目标,齐心协力保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强化投资拉动效应,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最大限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局面。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化学需氧量在2009年基础上削减2.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4%。以内。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为此,要努力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保增长,保持高强度投资不动摇。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的主导作用,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坚持调结构,扭住发展方式转变不放松。实施主导产业倍增计划,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狠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坚持扩内需,努力办好XX自己的事情。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把推进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健全和完善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提升城市实力、活力、竞争力。四是坚持大开放,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提高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五是坚持惠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普惠性。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投资拉动,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继续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明确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引领大发展。

加快项目建设。强力实施“双十百千工程”,加快推进一批钢后产业延伸、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重点抓好中船重工XX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恒天“一园三基地”、美的北方(XX)白色家电基地、龙山电厂二期等项目。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邯黄铁路、XX机场扩建等工程,青兰高速二期、邯武快速路、成峰公路马头段年内竣工通车,加快推进石武客运专线和新客站建设。

抓好项目谋划。瞄准国家和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谋划、储备一批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市县级分别建立超亿元、超千万元项目储备库,东部县和中西部县(市、区)分别在谋划超十亿元、超五十亿元大项目上求突破,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确保项目不断档、发展不停步。

搭建项目平台。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以“一城四区”为重点,加快各类园区建设,在更广的领域创造发展商机,在更高的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冀南装备新城要高标准规划、大力度宣传、成规模建设,瞄准国内外尖端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引进重大战略合作伙伴,实施一批投资几十亿、上百亿元的大项目,建成冀中南地区增速快、质量高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邯钢工业区建设,尽快启动3个“企中村”搬迁工作,努力打造国家级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提高XX经济开发区发展水平,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龙头。加强广府生态文化园区、漳河生态科技园区建设,做大规模、提升档次,在生态旅游上力争大突破。加大化工区搬迁力度,建设馆陶新型化工园区。发展壮大广平新型建材园区、魏县工业园区、大名京府工业城等园区,形成“一县一业、一县一区”格局,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破解瓶颈制约。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努力落实配套资金。多方争取信贷支持,带动企业、社会扩大投资规模。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企业直接融资,争取更多的企业上市,储备上市后备企业50家。坚持争跑指标与盘活存量相结合,千方百计增加土地储备,着力解决用地难题。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切实解决好审批、征地、拆迁、环保、供电等问题,创优项目建设环境。严格项目管理程序,加强投资监管,提高投资效益。

(二)推进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主导产业倍增计划,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XX精钢、XX制造、XX物流、XX新材料”四大行业品牌,建设低碳城市,实现绿色发展,抢占竞争制高点。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国际金融危机作为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倒逼机制,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钢铁产业重点打造邯钢、天铁、新武安钢铁三大集团和永年特钢基地,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以峰峰集团和磁县两个煤化工项目为龙头,建设千万吨级大型煤化工基地。推进大唐、国电等热电项目建设,打造1000万千瓦大型煤电一体化基地。抓好纺织服装工业园、磁州童装园、鸡泽风正纺织工业园、成安织造集群“三园区一集群”。提升建材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加快推进新峰、幸福水泥熟料等项目,确保正通6万吨PE管、永年高档瓷砖等项目开工建设。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建设新兴装备材料基地、利达专用车等一批项目,打造管件、专用车、大型成套设备等五大基地,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2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50项高新技术研发项目,加快硅谷碳纤维、汉光办公自动化耗材等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推进鹏达LED发光器件、勤道光伏电池等一批项目达产达效。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培育创新文化,倡导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等四项科技创新工程,再创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由“XX制造”向“XX创造”的转变中有所作为。积极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入推进市校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成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科技成果160项以上。培养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制和采用先进标准的企业群体,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作为刚性任务,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严格执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对“双三十”、“双百工程”等重点单位的监管,狠抓重点流域和敏感水域污染防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力争再淘汰落后产能炼铁200万吨、水泥100万吨、焦化150万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为契机,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企业循环式技术改造,研究制订发展低碳经济实施意见,促进绿色增长。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分别达到80%和95%以上。

各位代表,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事关XX长远发展。我们要坚持在调整中推进产业升级,在发展中扩大经济规模,通过3—5年的努力,创出一条转型、跨越、崛起之路,力争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00亿元,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宏伟目标!

(三)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增强发展主动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深入开展以“重质量、创品牌、促升级、提效益”为主题的“企业服务年”活动,切实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

推进工业提质增效。以钢铁、装备制造、煤化工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分层次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对标行动”,指导企业紧盯国内外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在技术装备、产品研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找差距,制订追赶、跨越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提升企业发展层次。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力争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60个。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练内功、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增长14%以上。

保障企业平稳运行。强化经济运行分析,重点监测50家企业和钢铁、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加大帮扶力度,搞好生产要素协调保障,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分行业定期组织产销对接活动,支持企业参加全国性产品展销和重大项目招投标,努力拓展市场。鼓励我市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优先使用市内产品,提高本市产品市场占有率。

做大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落后和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引导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提高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做大做强年产值30亿元以上企业,确保年内新增2—3家百亿元企业,努力打造邯钢、新兴铸管和峰峰三个超千亿元集团。加强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信息管理水平。实施名牌战略,围绕“4+2”、“6个1”目标,研发、制造、经营比较普遍的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确定100家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示范企业,努力争创省以上名牌产品50项以上,构建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新型产品体系。

(四)做好三农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支持“三农”的政策措施,不断增加投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继续实施“4123”双增工程,加大对临漳、肥乡等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畜牧业,提高其在一产中的比重。培育壮大蔬菜、果品等特色产业。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深入开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100个循环农业核心示范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按照培育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要求,推进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继续实施“6153”计划,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方向,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新建中法合作养猪等项目100个。积极开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打造一批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XX农产品品牌。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左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引黄”、“引江”工程,改善水资源支撑条件,保障可持续发展。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生态水网综合开发,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0.7万亩。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实施八大林业工程,完成造林45万亩,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提升新民居建设水平。坚持规划先行、产业带动、因地制宜、政策引导,以新民居示范工程为抓手,重点完成20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任务,加快改造农村危房。加强道路、电网、沼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农村社区创建活动,探索村庄合并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302个村3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完善涉农补贴“一折通”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深化林权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充分保障农民承包经营权益。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扩大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新增16万人次。落实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坚持开发式扶贫,实现3万人脱贫。

(五)提高城镇化水平,打造现代宜居城市。做城市就是做民生、做产业、做统筹城乡。要瞄准更高目标,保持工作强度,拓展延伸内涵,坚定不移地实施城乡面貌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本文标题: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321/11041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