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和经济政治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前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热点、难点问题日益增多,各类矛盾纠纷事件数量明显攀升,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依靠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农村和农民稳定的矛盾纠纷现状,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已成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日程。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的开发和各类建设资金的投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但由于群众的观念意识相对滞后,农村矛盾纠纷较其他地方表现得更为突出。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靠坚持原则,以法服人;靠苦口婆心,以理服人;靠身体力行,以德服人;靠匠心独运,以谋服人,充分运用教育、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方法解决了大量矛盾和问题,但随着法律渠道的畅通和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对于不少问题基层干部缺乏应对良策和解决方法。为全面了解影响我县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和农村矛盾纠纷现状,认真研究破解矛盾纠纷的具体措施,前一时期,我局走访了全县主要乡镇部分干部群众并组织座谈,同时对各乡镇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从而对解决新形势下影响农村和弄稳定问题及对策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一、影响农村平安建设的难题
结合调研情况,目前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随着新形势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出现的深刻变化,各类矛盾纠纷延伸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集中在:一是土地山林权属纠纷。因农村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跨度较大,转包、退包、反包、继承或征用等土地流转行为较为普遍且不甚规范,不可避免地发生土地承包和权属纠纷,由于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并伴随有政策性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调处难度大,极可能引发矛盾纠纷;二是重点工程实施引发的矛盾。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譬如我县石蒙高速公路的建设涉及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赔偿等问题,一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就以各种借口、手段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尤其是近几年来因重点工程建设赔偿费用等问题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三是村务、财务及干部作风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关心集体经济,要求参与村务、财务管理的人越来越多。而少数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虽然做到村务、财务公开,但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如财务收支等公开不彻底、收支帐目不明细,容易造成村民误解,引发村民信访。如石蒙高速公路建设中某村群众反映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赔偿村委会主要领导贪污的问题,虽在调查处理中,但群众上访不断。另外,干部作风也是引发矛盾的重要因素,确有少数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致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
2、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尽管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一些企业由于受思想意识以及资金、技术等问题影响,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料等处理方式简单,或者不做处理随意排放,加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极易引发群众不满。一旦群众与企业之间出现摩擦或纠纷,一些群众误认为聚众闹事对政府施压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事件。近几年,在我县各乡镇污染问题都屡见不鲜,虽然都相继得到解决,但处理起来耗时费力,难度很大。
二、农村矛盾纠纷的趋势及原因分析
从我们所走访的部分农户来看,群众一经遇到矛盾纠纷,无论什么性质,97%以上农户倾向于通过政府解决,对村干部因家族关系不信任或工作能力不高有看法,也不愿意通过花钱而又繁琐的法律渠道来解决,造成走访信访案件日益增多,尤其是集体上访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综合调研情况,我认为当前农村矛盾纠纷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农村矛盾纠纷客体呈现复杂化趋势。大多农村矛盾纠纷关联诸多不确定因素,矛盾纠纷的后果不是涉及一个或几个人利益,而是牵扯众多当事人利益,社会矛盾纠纷较为复杂,从而增加了解决矛盾纠纷的难度。
2、农村矛盾纠纷规模呈现群体化。随着农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农民信访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如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方面,许多有共同利益的群众成了纠纷当事人。因当事人的群体化,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规模不断增大,许多纠纷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3、农村矛盾纠纷类型呈现多样化。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已逐步由过去单一的民事纠纷发展为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并存的复杂纠纷,同时部分群众以家庭生活困难、子女就学困难等为理由也加入上访的行列,更有甚者走访、信访多管齐下,同一信件连续投、多处投、多人投。
4、农村矛盾纠纷表现方式呈现激烈化。矛盾出现之初,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大多都能通过正当途径和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寻求有关部门解决纷争。但在一些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中,当事人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便采取过激手段,迫使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甚至引发群体性上访或赴省进京上访。虽然有的问题政府出钱得到解决,但政府部门颇感无奈。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1、少数群众个人利益至上。农村少数人不是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改革,依法办事,依照程序反映问题和困难,而是错误地认为靠正常程序反映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把事情闹大,才能让党委、政府引起重视,才能解决问题,抱着小农意识中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传统观念,为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无理取闹,不断给党和政府施加压力,其行为缺乏法律、规则和道德约束。
2、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缺乏政治敏锐性。一些干部服务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对待群众意见,不能及时关心群众疾苦,对矛盾疏导化解不到位,导致有些矛盾平时表现不突出,但怨气日积月累,一旦“点火”,一触即发,往往使政府及有关部门单纯被动“灭火”。有的干部基本素质较低,特权思想严重,对群众缺乏感情,不能依法办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对正当要求也漠然处之,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直至酿成严重事件、群体性事件。
3、基层组织建设薄弱。个别基层组织存在凝聚力不强、工作能力低下、村务、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参加政策理论学习不够,法律法规知识掌握不够,处理问题时主观性大,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失去了群众信任,与群众之间呈现对立局面,出现问题时不管不问,或一味上缴,甚至参与鼓动,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
4、宣传解释工作不深入。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群众产生抵触心理,一旦遇到自身权益被侵犯,少数群众不知道用法律手段解决,只想一味蛮干,问题得不到解决,就聚众上访闹事。少数农村干部片面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解决纠纷问题是“软指标”,没有真正认识到正确处理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工作不及时、不主动、不到位。
三、基层单位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方面的有益探索
通过收集和反馈的信息和工作实践的体会,我局认为在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不应该就问题看问题,就问题解决问题,应该在矛盾问题的源头上下功夫,标本兼治。
1、抓民主理财,减少农村财务引发的信访问题。农村的信访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有漏洞造成的,只有切实解决因财务管理混乱引发的农村干部不廉洁问题,才能有效减少农村信访。为此,按照要求对行政村全部实行了村务公开和村财镇管,大力推行“帐目规范化、审批分级化、用款制度化、理财公开化”,严格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并定期审核,有效堵住了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防止了村干部违纪问题的发生。
2、抓干部作风,解决群众因矛盾纠纷引发的信访问题。干部的作风如何与农村信访量的升降有较大关系。要做好农村信访工作,要转变工作作风,变上访为下访,要组织机关干部及司法、信访、公安、国土、民政等部门下访,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和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架起党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3、抓信访网络,强化基层组织解决信访问题能力。为减少重复信访和越级信访的发生,要从构建信访网络出发,明确全部个行政村包村领导和包村组长的工作责任,实行轮流定期接访,要求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登记备案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反映,对因工作不负责任而导致群众重复访、超级访的责任人员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强化了干部解决信访问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4、抓依法处理,规范群众信访行为。正常上访是群众的民主权利,但必须在政策范围内行使,否则会干扰信访工作秩序。要针对少数人无理纠缠或要求过高而重复、越级、煽动群众集体上访的现象,全面加大监管防范打击力度,特别是对个别别有用心、利用机会制造混乱的人员,定期组织治安谈话,并实施重点监控,对情节严重的,依法严肃处理,有效遏制了集体上访的发生。
四、破解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难题的对策和措施
综合分析农村和农民的社会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和产生原因,我认为,要预防和解决农村社会矛盾,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1、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执政水平。一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对群众的意见要认真听取,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要认真负责,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坚决纠正。二是要强化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政策法规处理行政事务,提高执法水平和办事效率。尤其是要抓好农村干部的法律知识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法律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干部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二是要改进工作作风,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坚持做到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注重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能力,从加强基层调解入手,把民间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有机结合,逐步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
2、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群众利益。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城镇改造工作中涉及的补偿、搬迁等问题,群众要求条件较高,处理不好就可能引起集体上访。因而在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要高度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时刻注重维护群众利益,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这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的长久之计。二是要统筹发展,夯实化解矛盾的基础。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让广大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营造化解矛盾的良好社会氛围。虽然农村近年来发展较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在教育、医疗、水电、通信、交通等方面,都与城市存在巨大差别,造成农民心理不平衡,农民不满情绪日增。因此,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发生的基础。
3、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的法制观念。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和村级组织要采取各种形式,依托各类宣传载体,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让法律、政策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教育群众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而且要注重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使群众遇事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按照政策办理,而不是采取激进的方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4、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切实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一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开展依法治村同健全基层组织结合起来,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强化监督机制,让群众充分享有知事权、议事权、决事权和监督权。二是要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把村级基层调解组织作为农村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强化其调解职能,最大限度地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疏导化解工作,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和引发治安刑事案件。三是要密切配合,全面形成工作合力。对内部出现的矛盾纠纷,在所属辖区调解部门积极工作的基础上,职能部门要主动配合做好纠纷化解工作;对出现在不同单位和部门间的纠纷要搞好相互协调与配合,主动沟通情况信息;对于出现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
5、强化预警与处置,严格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是要保持信访工作超前性,把群体性事件苗头解决在基层。健全信访工作网络,真正做到“横到头、纵到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实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完善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调处机制,经常深入村户,认真排查摸底,发现有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并探索调解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要切实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对人民群众申办的事项,要热情接待,依法办理,切实为群众搞好服务;对人民群众反映的基层和内部的问题,要充分理解和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对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做好情况反馈;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要“主动靠上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疏导化解。二是要建立快速反应、控制有力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机制,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同时,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信息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弄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发展动态,为有效解决群体性事件赢得主动权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