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办五五普法情况调研报告
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普法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针对“五五”普法定计划、强责任、立标准、明目标。紧密结合当前实际,深入基层、稳扎稳打、实事求是,五年来的普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过县乡(镇)村三级普法部门和单位的努力,全县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促使了全县法治化水平的提高,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县普法办深入一线乡镇村进行调研,切实掌握一手资料,了解基层信息,倾听百姓心声,把握普法动态。现就调研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对象
乡(镇)村两级。
二、调研背景
2006年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倡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普法开始与人本文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对接。主要面向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通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和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以及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五五普法”规划,是在“四五普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四五普法”规划精神的传承和延伸。“五五普法”的目标是在公民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法治观念和法治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价值观和良好法治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五五普法”规划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依靠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支持,借助领导的力量,依法开展普法教育,依法对普法教育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形成党委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主动参与、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各部门、社会各团体和基层组织的有效的联动,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
三、“五五”普法的经验与好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构建了普法纵横网络。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基础工作,“五五”普法,各乡(镇)党委高度重视,将“五五”普法列入了党政议事日程。乡(镇)村等一线单位在普法的宣传学习上达成了统一认识。
1、领导重视带头学,确保了党员干部学法用法的先进性。从乡(镇)村领导、干部、党员做起,真正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形成了学法用法的带头氛围,掀起学法的热潮。乡(镇)党委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学习有方法,实施有重点,年终有考核。逐步形成了党员干部普法学法的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乡(镇)政府根据县有关文件精神成立普法领导小组,设立乡镇普法办,村设立法制宣传站。同时明确了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确定了工作重点,制定了“五五”普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量化责任和任务。形成了环环紧扣,层层落实的格局。对全镇的干部,公务员,农民,青少年,企业管理者等各行各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法律宣传和讲座,确保普法的“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四落实,使广大群众对法律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增强了法纪意识,提高了法律素质,调动了党员干部学法的主动性。码头铺镇坚持各对口单位的普法讲课制度。车溪乡政府紧紧围绕“五五”普法制定出镇政府“会前学法十分钟”制度等等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五年来,领导干部普法效果显著,学法用法自觉性明显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2、依法科学抓建设,确保了普法骨干队伍建设的及时性。在认真总结前四个五年普法工作经验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普法实际情况实际,各乡(镇)重视抓好了普法骨干队伍建设,整合和充实普法授课员、普法联络员、普法宣传员、普法志愿者和法制副校长等普法队伍,建立了乡镇普法工作骨干网络。加强了乡(镇)村普法骨干队伍建设,在树立服务理念,建设一支服务型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上狠下功夫。深化他们对建设服务型普法队伍重要性的认识,把服务意识、服务理念自觉地融入普法工作实践中,并着力培养普法骨干队伍向“三会”发展和提高,即:会宣讲,会答疑解难,会调处矛盾纠纷,把单一的法制宣传教育同解答咨询、调处矛盾纠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服务为主导的法制宣传教育格局。
3、各级部门共同抓,确保了不同人群学法用法的有效性。乡(镇)普法领导小组在“五五”普法的初期深入企业、学校、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同群体的人对不同的法律需求不同,乡镇普法领导小组召开会议,集思广益,认真分析。及时调整了以往“学习一本书,考试一套卷”的大锅饭现象,针对不同的人群,联合派出所、司法所、交警、国土、计生等多家单位组织开展普法讲座和宣传,抽调精英骨干针对不同人群重点宣传《土地法》、《土地承包法》、《村委会组织法》、《婚姻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道路安全法》、《交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各种法律进行了宣传和讲座。真正做到了分类分教,既减轻了普法者的负担,又提高了受教者的学习兴趣。宣传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确保了普法宣传有的放矢。
“五五”普法期间,各乡镇针对不同群体,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的普法宣传内容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坚持重点人群优先,焦点问题优先,频发案件优先的原则。春节期间针对务工人员返乡的维权法的宣传,提高了他们法律的自我保护意识。节假日期间重点对交通安全法和社会治安法进行了宣传,提高群众的外出交通安全意识和社会安全意识。针对社会目前80%以上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在家中照顾孩子的多为60多岁以上的老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成了社会的焦点和重点。在中小学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未成年人管理模式。针对企业职工的法律知识淡薄,法律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开展《劳动合同法》的宣传,针对企业厂矿开展《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提高企业的守法经营意识。针对村委员会选举前夕,组织村民学习选举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学习,等等。通过对重点群体的有重点的法律宣传,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目的的法律服务,大大增强了公民的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为打造法制乡镇和平安乡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营造了普法宣传实效氛围。
五五普法期间,伴随着普法教育的深人推进和群众法律需求的不断高涨,普法内容呈现出快速扩充丰富之势。以往简单机械灌输已经很难为老百姓所接受,只有灵活运用现有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媒体以及灵活多变方法等发动宣传才能真正的在普法宣传上达到预期的效果。各乡(镇)普法领导小组在普法宣传方面积极征求各方意见,通过了大量而行之有效的手段,各乡(镇)群众普法学法普及率达到90%以上,所学涉及法律达到20多部。组织普法宣传员深入到学校、企业、农村运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授课讲座和骨干培训,使授课人感受图文并茂的新颖教育。提高授课人对普法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接受效果。组织多个部门利用节假日开展法律宣传日活动,向老百姓讲解法律知识,发放宣传资料。老百姓依法行事和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深入一线赠送法律丛书和便民服务卡,特别是利用春节务工人员大部分反乡期间送便民卡和法律丛书上门服务,为打工人员外出打工提供了法律上的帮助,形成了以乡镇为中心面向各地的法律服务辐射网;赠送到村、企业、学校的法律丛书为群众的业余学法提供了便利;乡镇五五普法期间发放便民服务卡片平均达6000多张,赠送图书多大1000多册。通过广电媒体,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广告牌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效果,各乡镇的法制宣传一条街就是“五五”普法的一条靓丽风景线。
三、五五普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主义顽症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法了进程。
五五普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现象,认为普法教育是软任务、软指标,没有将其摆上本单位重要的议事日程。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等走过场的现象。普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不落实,协调配合不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存在司法部门唱“独角戏”现象。因而对普法工作积极性不高,措施不够有力,精力不够到位,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的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在个别地方,有部分人员存在考前不翻书,上课打呼噜,考试就糊涂的现象,而且替考、代考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个别党员干部中,把去听课、考试当做是给组织者的面子。不能正确对待“五五”普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个别村部,上级发放的法律图书成了填充书柜的摆设和上级检查的任务,不能很好的运用现有资源组织群众进行普法宣传。
(二)现行部分法律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农村了矛盾。
在此次调研中,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土地纠纷问题,中国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特别是95年以来,农村土地的矛盾就在日益增多。
1、农村土地承包法与农村实际情况相脱节,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的需要。《农村土地承包法(草案)》规定,实行家庭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期至少三十年。增人不增田,减人不减地。这条规定对很多家庭造成了极不平等的待遇,部分家庭的人口增加,而土地不变,给家里人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部分家庭人口减少,而拥有土地却相当之多,即使自己无法耕种,为了拿到惠农补贴,也拥之不放,造成了社会的极大的不稳定。
2、农村土地失地严重,造成大量农民成了无地的“失业户”。无地农民主要是三种来源,一种是由于95年至02年期间农村负担过重,迫于压力外出打工的人员将自家的土地大量抛荒,严重的村抛荒面积占村耕地面积的30%,另一种是为相应政府号召各乡镇接收的大量移民,由于部分村没有机动地可以调整导致大量移民没有田可种,再则,农村土地遭到人为破坏,大面积的耕地用来栽树,挖鱼塘,拍卖,租赁等也成了造成无地人口增加的一定原因。
3、土地的分布不均造就了新形势下的“地主”。土地的分布不均也是现在农村土地承包的一种矛盾。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永丰乡人均土地只有1.3亩,而乡里拥有土地50亩以上的至少有200户。这些地主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拥有者多数曾经是村里的干部或者是组长,主要是在农村负担过重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村干部无法完成国家的上交任务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从自己的口袋中拿出钱充当公款。国家政策发生改变后,村里在无能力偿还的情况下拿出部分土地作为补偿。另一种是部分的资本拥有者大量购买土地。
4、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了土地归属的新矛盾。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5年后,由于种地严重不如外出务工,部分农村人员将土地抛荒或者丢于他人耕种来躲避高额的农业税费。国家惠农政策出台后,为了要回耕地与现土地耕种者发生矛盾纠纷,甚至出现扰乱社会治安的现象。而村干部在处理矛盾纠纷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来解决此类问题,只能拖着不管不问,或者任其恶性发展。
5、土地承包权证不落实,造成土地承包权不明确。二轮土地承包时,国家明确规定,在一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开展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不得重新调整耕地。造成了二轮承包程序没有实质性的开展,经营权证没有按上级有关要求发放。
(三)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普法“六进”。
五五普法工程中部分群众对学法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依然存在着不愿学不去学的现象。特别是在村里开展普法宣传时个别村到课率不足10%,出现了“叫不来,请不动”的现象。部分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淡薄导致发生矛盾纠纷时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上访,造成信访问题突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在解决问题时用情不用法,导致了问题治标不治本,不久又引发新的矛盾。一些私营企业主由于涉及利益问题对普法工作不够重视,不愿投入,特别是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够,甚至少部分私营企业为了加强对单位员工的“愚民政策“管理,拒绝普法人员进企业向员工宣传法律,企业普法有一定的难度。
(四)普法还存在在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造成新的社会隐患。
“五五”普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薄弱环节不能面面俱到,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对他们的普法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常年在外对法律的重要性也不了解,遇到法律问题无从下手,无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往往走极端道路。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有的甚至不识字,普法教育组织难。未成年人的管理虽然已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但仍有漏洞,乡镇中小学生中存在着学生旷课去网吧的现象,虽然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大部分网吧管理人员为了谋私人利益,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造成了未成年人旷课逃学进入网吧引发的打架斗殴、沉迷游戏以及上非法网站等社会现象。
(五)普法经费无法切实保障,一定程度上停滞了活动的开展。
各乡镇党委为了五五普法达到效果,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由于没有专项资金作保障,普法的活动开展受到阻碍。导致活动形式不活,涉及面不广。甚至有的活动因为无资金保障而无法开展。各乡镇之间对普法资金的投入相差竟高达1万多元。我国普法工作已经展开了近25个年头,但总体普法的成果没有达到国家预想的目标,资金的不到位和紧缺也是影响普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关于“六五”普法的建议
1、突出科技手段,强化普法教育的多面宣传。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进人了数字和网络时代,影视、网络等传媒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越来越凸显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面对新的发展和形势,“六五”普法要在多管齐下、讲究载体的多样性上做文章,要强调新闻媒体、信息网络与声像、文字等实物载体有机结合,构建多形式推进、立体化覆盖的法律传播体系。
2、发挥日常宣传,实现普法教育的长效运行。利用各种纪念日进行大规模的宣教活动易于产生影响、营造氛围。但是,法制宣传教育更需潜移默化和点滴渗透,因而要更加注重日常宣传教育。进行日常化普法,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说教与熏陶相结合,法理与情理相结合,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受到公众实实在在的欢迎和喜爱。
3、结合法治实践,树立普法教育的服务理念。法制宣传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运用法律、参与社会法治实践。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最好的法制宣传教育,且效果远远胜过百次空洞的说教。我们要引导和指导公民积极参与到法制运行的各个环节,强化和规范各类法律服务,把维权和排解纠纷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根植于法治实践中,真正解决普法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问题。
4、突出以普促治,推进普治同进的双向发展。加大普法工作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切实推进普法工作的宣传实效性和人群广泛性,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百姓,实现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以此来促进乡(镇)法制化管理的进程,做到以普法带动用法自觉性的提高,以普法带动依法办事的能力的提高,实现人人用法,人人守法。达到普法和用法两个龙头齐头并进。最终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局面。
5、设立专项资金,保障普法教育的持续开展。将普法金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县普法办下拨专项资金加大乡(镇)“六五”普法的资金投入,确保六五普法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普法按计划有组织,有活动,有内容的实施提供了前提保障,实现普法的可持续化。
6、坚持奖优罚劣,确保普法教育的制度优化。党员干部要建立严格的普法学法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与党员干部的奖励工资挂钩。坚决杜绝以往普法学法的形式化、过场化。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清学法的重要意义和紧迫形势,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执法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改变以往“要我学”的被动局面,展现“我要学”的良好氛围,为打造平安乡镇,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普法办五五普法情况调研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