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车安全论文
铁路行车安全论文
关于防止脱轨与增强铁路行车安全的建议,列车脱轨是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严重事故。据统计,1988年10年间,我国全路重大、大事故中,列车脱轨约占总事故的70%,其比例之高,在国际上罕见,国内前所末有。为此,中国铁道学会安全委员会与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共同邀请路内从事安全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铁路第一线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召开了“防止脱轨事故及确保客车安全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析了造成列车脱轨的原因,认为大多与列车/轨道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国外早在60年代就在这方面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北美铁道协会(AAR)、国际铁路联盟(UIC)和原日本国铁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铁路安全研究方面的基础较薄弱,缺乏必要的试验条件,列车轨道系统安全性评定和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不够完善和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对货车与脱轨有关的部分参数影响安全性能的关系研究不够,甚至有些失控。与会专家认为,为了减少脱轨事故,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建议加强对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能、安全监测和保障技术设备的研究,并加大建设的投入。为此,应积极开展下列研究工作:
1.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
为了科学、准确、公正地评价各种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建议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东郊环行试验基地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所有新研制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鉴定试验都要在这条试验线上进行。在轨道平顺性良好,曲线类型较少,半径较大,线路条件不固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正确、全面、客观地评定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参考北美铁道协会“AAR Ml00l货车性能试验分析评定标准”、美国“FRA轨道安全标准”、国际铁道联盟“UICOREB55车辆扭曲刚度检验标准”以及“德国机车车辆批准上道验收试验标准”的要求,建设我国用于试验评定机车车辆通过不平顺轨道和各种典型曲线的安全性能,以及检验车辆扭曲刚度等的永久性专用安全性评定试验线,使我国机车车辆安全性能评定试验工作得以规范进行。
2.尽快建立、健全和修改完善我国机车车辆轨道安全管理和试验评定方面的规程、规范我国至今无自己的轨道、车辆状态的安全监控管理标准。 现有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等标准中没有评定与脱轨关系密切的车辆扭曲刚度和通过各种轨道不平顺时的安全指标、侧向力允许标准等安全性能规定,对曲线通过安全性评定的标准也只是参照国外的标准,是否符合我国轨道实际的横向承载能力,没有通过试验验证;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转向架、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取值和评定方法,也未进行过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与AAR的5ft距离窗移动平均和欧洲铁路2m距离窗移动平均(也有用时间窗的)等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这对于正确评定机车车辆的性能关系极大。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
3.重视对已有货车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
我国货车在曲线圆缓点区、反向曲线夹直线段的脱轨事故一直不断发生;近年来,又接连多次发生空货车在状态良好的直线段脱轨的事故。因此,除应研制新型货车转向架外,还应积极研究推广识别车辆性能不良、有潜在脱轨倾向的办法和仪器,积极推广监测货车超偏载、扁疤、严重周期性减载等地面的安全监测系统。
4.大力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系列研究
世界各国在车轮脱轨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安全监测管理技术、安全规程、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建立在列车/轨道动力学和轮轨相互作用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铁路科学研究、管理层对脱轨机理的认识,提高我国列车/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重视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等专业基础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有:
车辆、轨道状态和构造参数,列车装载、编组、操纵等对脱轨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测管理技术和设备。
减少脱轨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和技术措施。建立、修改、完善列车脱轨系统安全监控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对脱轨机理、安全性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的试验研究。
5.组建铁路安全技术研究和监测中心 . 为确保和强化安全,铁路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和监测中心,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单位)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后,铁路就没有专门的单位来从事安全研究,以及对新旧设备在运用前和运用中的监视和测试工作。要临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只能解决一时性的问题,不可能系统地解决问题。回顾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故,不少都是预防不力,缺乏系统与必要的监测和监控,因此,成立全路性的专门从事铁路安全研究和监测中心是铁路长治久安的需要。
6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是机车,机车行车安全对整个铁路运输的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车行车事故的特点及其安全的特殊性机车行车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到铁路运输系统的许多方面。通过对以往发生的事故的统计与分析,可以找出机车行车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其中外因包括设备情况、环境因素、规章制度等,内因则包括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实践经验、心理活动或精神状态等。但在一般情况下,人的差错率要远比设备的故障率高,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当人的心理处于不积极的状态时,其感觉、知觉、思维和反应的机能就不能正常发挥,作业过程中的差错就会增多,导致事故的发生。据洛阳铁路分局的有关资料,从1980~1994年,15年问共发生事故71起,其中因机车乘务员的缘故而导致的事故竟有67起,占事故总数的93.1% 。查阅大同机务段的历史事故数据也发现,从1985年到2001年的l6年间,由于人的因素而导致的事故有55起,占总数58起的94.8%。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铁路机车行车事故的80%左右是由于职工在作业中违章违纪造成的,可见,人的因素是造成机车行车事故的主要原因。由安全对生产的依附性可知,安全是伴随生产过程而存在的,它与生产过程共存,也就是说,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机车行车安全就是指机车在运行的全过程安全无事,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调车安全,二是行车安全。机车行车安全是由机务运输工作特征所决定的。机车运输的产品是位移,就是场所的变动,是靠乘务组驾驶质量良好的机车来实现的。运输生产过程中不能改变运输对象的属性和形态,是靠行车安全来保证的。这也就决定了机务是实现运输安全的重点单位,决定了在机务的诸多工作中,安全第一的重要地位。
7在机车行车安全中,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且人为因素较多,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安全评价。
由于机车行车安全具有上述重要意义及特殊性,为了保障安全,就必须从预防事故这一根本目的出发,预先对机车行车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而对机车行车安全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价,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难于定量化的复杂问题,逐层分解为一系列可定量化的简单问题,从而进行较简单求解的数学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系统分析、系统评价一种方法。其特点就是可对非定量事件做定量分析,将评价系统中各专家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学化、模型化,将专家人员的经验判断定量化,分析中所需要的定量数据不多,但要求对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具体而明确,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与评价。机车行车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且人为因素较多,因此,研究和解决机车行车安全问题应从系统观点出发。在此试图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安全评价。误认信号因素主要包括了望不清、间断了望、精力分散、臆测行车、违纪睡觉。采取措施晚因素主要包括了望不清、间断了望、精力分散、臆测行车、违纪睡觉、超速行车、制动操作不当、制动失灵。自停装置不作用冈素主要包括自停被关闭、自停故障。对“机车冒进信号”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分别是违纪睡觉、臆测行车、精力分散及自停装置被关闭。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可根据评价结果去寻求减少“机车冒进信号”事故发生的途径与方法。可通过控制对“机车冒进信号”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即违纪睡觉、臆测行车、精力分散及自停装置被关闭来实现降低“机车冒进信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加强对机车乘务员规章制度的教育,狠抓劳动纪律和各项基本作业制度的落实,认真落实乘务员值乘前的休息管理,掌握机车乘务员劳动时问,及时组织换班或调休,避免乘务员超劳等。对影响机车行车安全的各安全隐患因素做出合理评价,得出各因素对目标层影响优先顺序的系统的安全性应重点从何处着手,以指导决策者寻求减少事故发生的途径与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实际应用中,还可结合各机务现场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环境等,对各指标进行合理的调整。由于层次分析法具有科学、实用、结论准确可靠的特点,因此可作为一种便捷有效的评价方法应用于机车行车安全评价中。考虑到机车行车安全评价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机车行车安全评价可以并不局限于此一种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并用,可对机车行车安全做出更合理有效的评价。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