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不断突破地域限制,进行经济交往,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全球扩展的过程和趋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痼疾,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间的矛盾、资本相对过剩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是资本制度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经济全球化通过使过剩的产品和资本走出国门,扩大市场,在更广泛的范围利用经济资源,成为缓解过剩,实现资本增殖,阻碍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有效途径,因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剩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不断突破地域限制,进行经济交往,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全球扩展的过程和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增殖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灵魂,资本总是要超越自己量的界限。正是资本这种无限的贪欲,决定了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痼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遭遇了过剩,但更深层次的过剩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经济过剩,是产能和资本的过剩。资本制度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是资本增殖的必然结果,是资本统治下的一个必然性经济难题。给过剩的产品、资本找到市场,顺利实现价值的增殖,是资本主义经济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可以为过剩的资本和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给资本家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因而,经济全球化是缓解资本过剩矛盾的重要途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一、经济全球化可以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间的矛盾
马克思认为,从供给上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一种跳跃式地扩张能力,“一旦与大工业相适应的一般生产条件形成起来,这种生产方式就获得一种弹力,一种突然地跳跃式地扩张的能力。”大工业的扩张能力与资本积累的共同作用,会促使资本扩张力的突然增长,从而激化了市场的供需矛盾,致使危机的爆发。所以,马克思指出:在现代工业周期中,生产规模突然的跳跃式的膨胀是它突然收缩的前提和首要原因。而从消费(需求)上说,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造成相对过剩人口,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与雇佣劳动制度决定的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与狭隘的消费和市场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从而把劳动者的消费和需求限制在狭小的范围之内。这必然造成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形成低水平的消费能力和狭小的消费市场,进而产生商品生产与实现的矛盾以及生产相对过剩和经济危机。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下,每个资本家为了各自的私人利益而组织生产,而不顾社会总体均衡,疯狂追逐利润,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由于对抗性分配关系的存在以及资本积累规律的作用,作为产品消费主体的劳动群众却作为贫困的一极积累着,劳动群众的贫困与生产的日益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间的矛盾。
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凯恩斯也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对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探究,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凯恩斯承认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存在,并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痼疾。根据其分析,在消费领域内,消费增长小于所得增长;社会愈富裕,则所得增长同消费增长之间的差距愈大,消费有效需求愈感不足,有待投资增长去填补这种差距的数额愈大。“就业机会必受总需求量之限制,总需求只有两种来源:现在消费;现在准备未来消费。……已经预先准备好了的未来消费愈大,则愈难找寻更多的未来消费来预先准备,而我们依赖现在消费以作需求之源的程度愈深。不幸所得愈大,则所得与消费之差亦愈大。设无新奇策略,问题将无法解决。”
可见,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决定的。这对矛盾是制度内生的,是无法通过制度自身来加以解决。经济全球化可以将在国内过剩的产品通过商品输出的形式,在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上实现产品的价值,完成资本循环,实现价值增殖,所以,经济全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二、经济全球化可以缓解资本相对过剩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之后,资本输出逐渐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其中的原因在于资本相对过剩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中的“过剩”是相对的,因为,“假如资本主义能发展现在到处都远远落后于工业的农业,假如资本主义能提高在技术获得惊人进步的情况下到处是半饥半饱、乞丐一般的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那当然就不会有什么过剩资本了。”“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而会输出国外,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其所以有输出资本的必要,是因为在少数国家中资本主义已经‘过度成熟’,‘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已经不够了(在农业不发达和群众贫困的条件下)。”所谓资本过剩就是指资本量对于满足一定的利润率要求来说是过剩的。凯恩斯也认为,“一切资本投资,迟早总要变成负投资,故如何使新的资本投资,常常超过资本负投资,以弥补净所得与消费之罅隙,乃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此问题随资本之增加而愈来愈大……每次我们以增加投资取得今日之均衡,便增加取得明天均衡之困难。”
与资本主义国内资本相对过剩同时存在的另一个经济现实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投资需求不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造成经济增长减慢的最通常的原因就是投资率趋向下降。在经济上升期中,为了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增加市场份额所需要,各个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创造出过剩的生产能力(闲置的工厂和设备)。当需求的增长减慢或停滞,即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时,大量企业会出现很多未使用的生产能力和未售出的存货。于是,进一步的投资被抑制了,因为面对相当多的过剩生产能力,企业不愿意再投资——这就是所谓的“过剩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如果资本输往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它在国外能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
资本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能力过度扩张的问题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原因在于资本不断地面对这一事实:投资的主要障碍是投资本身。尽管投资可能很有用,但是它被它的最后产品市场的最终饱和所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过剩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任何一次经济减速中都发挥了特殊的突出作用。寻求保护它们利润空间的大企业往往通过减少其生产能力的使用而不是减价来保护它们的利润空间,从而加剧了资本相对过剩与投资不足的矛盾。
资本追求增殖的本质属性以及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必然存在资本相对过剩与投资不足的矛盾,这对矛盾的解决就是要为资本找到能够获取更高利润率的场所,当这个要求在国内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资本就要迈出国门,开展经济全球化。“对资本来说,……它的本性是要经常地越出自己的界限。资本的合乎目的活动只能是发财致富,也就是使自身增大或增殖。”资本作为无限的贪欲,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断要超出自己的量的界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符合资本增殖本性的,是缓解资本相对过剩与投资需求不足矛盾的重要途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三、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和经济资源,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
竞争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它作为强大的外部力量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间进行的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竞争,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尽力在无情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保住自己,进而发展和扩大自己。资本家为此往来奔走于全球各地。经济全球化是缓解利润率下降,实现资本增殖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曾指出,在长期内,“必然有某些起反作用的影响在发生作用,来阻挠和抵消这个一般规律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就是起反作用的因素,它可以阻止资本利润率下降,为资本带来更大的价值增殖。这是因为“对外贸易一方面使不变资本的要素变得便宜,另一方面使可变资本转化为必要生活资本变得便宜,它具有提高利润率的作用”。
首先,经济全球化可以帮助资本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资本家通过全球化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机器、设备等,从而使不变资本的价格降低。通过世界贸易,资本主义工业国可以进口大量廉价的消费资料,起初是小麦、砂糖,后来是其他食品,如烟草、饮料,纺织品等。这就使劳动力的价值随之降低,进而降低可变资本。此外,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往往也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的最大资源优势,为实现增殖不择手段的资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廉价资源,为了利用这一廉价资源,资本可以动用一切力量,使用任何手段,哪怕是屠刀和枪炮。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可以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自由地使用对自己增殖最有利的资源,以实现更大程度的资本增殖,缓解利润率下降趋势。
其次,通过经济全球化取得规模经济利益。世界贸易能够促使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越大,产量越多,生产费用也就越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越低,规模效益也就越高。规模效益的获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利润率下降给资本家带来的损失。
再次,通过经济全球化可以取得超额利润。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可以取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一部分来自高于他国的劳动生产率,一部分来自对市场的垄断。统计资料证明,不发达国家的利润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欠发达国家,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大大小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产品的本国价值要低于劳动生产率低的落后国家。因此,发达国家能以高于本国价值的价格销售商品,这种差额就是资本家的超额利润。“在资本家中间,谁的机器优于中等水平或拥有一定的垄断权,谁就会得到超额利润:在国家中也是如此,哪一国的经济状况优于别的国家,哪一国就能得到超额利润。”由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与经济落后国家的差距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占有这种超额利润。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可通过对世界经济秩序的控制和垄断,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不等价交换,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这对缓解利润率下降趋势起到了一定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具有对外扩张性。“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其条件是创造一个不断扩大的流通范围。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的趋势,同时它也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交换地点的趋势,这些都是受到资本本性所支配的,是资本增殖的需要,也是缓解资本生产方式固有矛盾的有效手段。资本的增殖本性决定了经济全球化是实现利润的重要手段,是缓解过剩矛盾的有效途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5.
3、凯恩斯著;徐毓枬译.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77.
4、列宁.帝国主义论[A].列宁选集(第2卷)[C].人民出版社,196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4.
7、列宁.列宁全集(第27卷)[M].人民出版社,1990.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课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项目编号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剩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不断突破地域限制,进行经济交往,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全球扩展的过程和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增殖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灵魂,资本总是要超越自己量的界限。正是资本这种无限的贪欲,决定了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痼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遭遇了过剩,但更深层次的过剩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经济过剩,是产能和资本的过剩。资本制度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是资本增殖的必然结果,是资本统治下的一个必然性经济难题。给过剩的产品、资本找到市场,顺利实现价值的增殖,是资本主义经济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可以为过剩的资本和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给资本家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因而,经济全球化是缓解资本过剩矛盾的重要途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一、经济全球化可以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间的矛盾
马克思认为,从供给上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一种跳跃式地扩张能力,“一旦与大工业相适应的一般生产条件形成起来,这种生产方式就获得一种弹力,一种突然地跳跃式地扩张的能力。”大工业的扩张能力与资本积累的共同作用,会促使资本扩张力的突然增长,从而激化了市场的供需矛盾,致使危机的爆发。所以,马克思指出:在现代工业周期中,生产规模突然的跳跃式的膨胀是它突然收缩的前提和首要原因。而从消费(需求)上说,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造成相对过剩人口,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与雇佣劳动制度决定的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与狭隘的消费和市场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从而把劳动者的消费和需求限制在狭小的范围之内。这必然造成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形成低水平的消费能力和狭小的消费市场,进而产生商品生产与实现的矛盾以及生产相对过剩和经济危机。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下,每个资本家为了各自的私人利益而组织生产,而不顾社会总体均衡,疯狂追逐利润,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由于对抗性分配关系的存在以及资本积累规律的作用,作为产品消费主体的劳动群众却作为贫困的一极积累着,劳动群众的贫困与生产的日益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间的矛盾。
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凯恩斯也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对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探究,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凯恩斯承认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存在,并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痼疾。根据其分析,在消费领域内,消费增长小于所得增长;社会愈富裕,则所得增长同消费增长之间的差距愈大,消费有效需求愈感不足,有待投资增长去填补这种差距的数额愈大。“就业机会必受总需求量之限制,总需求只有两种来源:现在消费;现在准备未来消费。……已经预先准备好了的未来消费愈大,则愈难找寻更多的未来消费来预先准备,而我们依赖现在消费以作需求之源的程度愈深。不幸所得愈大,则所得与消费之差亦愈大。设无新奇策略,问题将无法解决。”
可见,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决定的。这对矛盾是制度内生的,是无法通过制度自身来加以解决。经济全球化可以将在国内过剩的产品通过商品输出的形式,在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上实现产品的价值,完成资本循环,实现价值增殖,所以,经济全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二、经济全球化可以缓解资本相对过剩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之后,资本输出逐渐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其中的原因在于资本相对过剩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中的“过剩”是相对的,因为,“假如资本主义能发展现在到处都远远落后于工业的农业,假如资本主义能提高在技术获得惊人进步的情况下到处是半饥半饱、乞丐一般的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那当然就不会有什么过剩资本了。”“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而会输出国外,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其所以有输出资本的必要,是因为在少数国家中资本主义已经‘过度成熟’,‘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已经不够了(在农业不发达和群众贫困的条件下)。”所谓资本过剩就是指资本量对于满足一定的利润率要求来说是过剩的。凯恩斯也认为,“一切资本投资,迟早总要变成负投资,故如何使新的资本投资,常常超过资本负投资,以弥补净所得与消费之罅隙,乃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此问题随资本之增加而愈来愈大……每次我们以增加投资取得今日之均衡,便增加取得明天均衡之困难。”
与资本主义国内资本相对过剩同时存在的另一个经济现实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投资需求不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造成经济增长减慢的最通常的原因就是投资率趋向下降。在经济上升期中,为了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增加市场份额所需要,各个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创造出过剩的生产能力(闲置的工厂和设备)。当需求的增长减慢或停滞,即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时,大量企业会出现很多未使用的生产能力和未售出的存货。于是,进一步的投资被抑制了,因为面对相当多的过剩生产能力,企业不愿意再投资——这就是所谓的“过剩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如果资本输往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它在国外能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
资本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能力过度扩张的问题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原因在于资本不断地面对这一事实:投资的主要障碍是投资本身。尽管投资可能很有用,但是它被它的最后产品市场的最终饱和所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过剩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任何一次经济减速中都发挥了特殊的突出作用。寻求保护它们利润空间的大企业往往通过减少其生产能力的使用而不是减价来保护它们的利润空间,从而加剧了资本相对过剩与投资不足的矛盾。
资本追求增殖的本质属性以及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必然存在资本相对过剩与投资不足的矛盾,这对矛盾的解决就是要为资本找到能够获取更高利润率的场所,当这个要求在国内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资本就要迈出国门,开展经济全球化。“对资本来说,……它的本性是要经常地越出自己的界限。资本的合乎目的活动只能是发财致富,也就是使自身增大或增殖。”资本作为无限的贪欲,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断要超出自己的量的界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符合资本增殖本性的,是缓解资本相对过剩与投资需求不足矛盾的重要途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三、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和经济资源,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
竞争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它作为强大的外部力量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间进行的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竞争,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尽力在无情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保住自己,进而发展和扩大自己。资本家为此往来奔走于全球各地。经济全球化是缓解利润率下降,实现资本增殖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曾指出,在长期内,“必然有某些起反作用的影响在发生作用,来阻挠和抵消这个一般规律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就是起反作用的因素,它可以阻止资本利润率下降,为资本带来更大的价值增殖。这是因为“对外贸易一方面使不变资本的要素变得便宜,另一方面使可变资本转化为必要生活资本变得便宜,它具有提高利润率的作用”。
首先,经济全球化可以帮助资本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资本家通过全球化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机器、设备等,从而使不变资本的价格降低。通过世界贸易,资本主义工业国可以进口大量廉价的消费资料,起初是小麦、砂糖,后来是其他食品,如烟草、饮料,纺织品等。这就使劳动力的价值随之降低,进而降低可变资本。此外,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往往也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的最大资源优势,为实现增殖不择手段的资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廉价资源,为了利用这一廉价资源,资本可以动用一切力量,使用任何手段,哪怕是屠刀和枪炮。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可以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自由地使用对自己增殖最有利的资源,以实现更大程度的资本增殖,缓解利润率下降趋势。
其次,通过经济全球化取得规模经济利益。世界贸易能够促使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越大,产量越多,生产费用也就越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越低,规模效益也就越高。规模效益的获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利润率下降给资本家带来的损失。
再次,通过经济全球化可以取得超额利润。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可以取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一部分来自高于他国的劳动生产率,一部分来自对市场的垄断。统计资料证明,不发达国家的利润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欠发达国家,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大大小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产品的本国价值要低于劳动生产率低的落后国家。因此,发达国家能以高于本国价值的价格销售商品,这种差额就是资本家的超额利润。“在资本家中间,谁的机器优于中等水平或拥有一定的垄断权,谁就会得到超额利润:在国家中也是如此,哪一国的经济状况优于别的国家,哪一国就能得到超额利润。”由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与经济落后国家的差距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占有这种超额利润。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可通过对世界经济秩序的控制和垄断,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不等价交换,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这对缓解利润率下降趋势起到了一定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具有对外扩张性。“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其条件是创造一个不断扩大的流通范围。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的趋势,同时它也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交换地点的趋势,这些都是受到资本本性所支配的,是资本增殖的需要,也是缓解资本生产方式固有矛盾的有效手段。资本的增殖本性决定了经济全球化是实现利润的重要手段,是缓解过剩矛盾的有效途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5.
3、凯恩斯著;徐毓枬译.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77.
4、列宁.帝国主义论[A].列宁选集(第2卷)[C].人民出版社,196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4.
7、列宁.列宁全集(第27卷)[M].人民出版社,1990.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课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项目编号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