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手段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其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融资难。只有以市场手段构建起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市场服务体系,形成保障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才能使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到根本解决。
关键词:市场手段;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出口创汇占68%,上缴税收占48%,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融资难。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不仅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实现“扩内需,促增长,保就业”目标的重要举措,而且关系着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富裕,经济是否有活力的战略问题。
一、中小企业发展关系着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一)中小企业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机制的效用是由市场结构决定的,为了使市场机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必须维护能够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市场结构。这就要求在不同的产业中必须保持适当的企业数量,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存在以及由此导致的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而在市场经济下,由竞争到垄断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政府必需要一方面制定反垄断法律、政策,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
(二)中小企业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大力发展和保护中小企业,能够形成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从而推动社会技术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是直接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现代高技术一般具有小型化、微型化特点,这就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美国有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上的高技术小公司的崛起,在日本和西欧同样存在着高技术小公司蓬勃发展的现象。在我国有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三)中小企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
现代经济中,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大型化,使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排挤了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因此失业问题始终是各国政府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而中小企业的生产小型化、分散化,使得资本有机构成在有些部门和行业相对稳定甚至有所下降,从而吸纳了大量劳动力。目前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吸纳的劳动力都在50%以上。在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每年新增就业的85%和存量就业的75%。全国现在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约2000万,85%就意味着有1700万是通过中小企业这个途径来解决就业的。
(四)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有生力量
改革30多年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并不是占有社会资源最多的国有企业,而是中小民营企业。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速度最快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靠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推动的。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出口创汇占68%,上缴税收占48%,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中小企业也是我国各产业经济链条的重要环节,如果中小企业群体出了问题,势必会影响其上下游的大型骨干企业。
(五)中小企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
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一时期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和凸显。中小企业多为个体工商业、家庭经济、小业主、个体专业服务者等,他们多属于中等收入阶层。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稳定社会结构,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全方位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具有组织规模小、持续经营能力低、信用状况差、经营风险高、自我约束能力弱、财务信息不透明等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高风险,因此很难从正式的金融体系获得资金支持。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江苏的调查结果,有72.5%的企业向银行提出过贷款申请,其中通过率为零的占20.6%,通过率在25%以下的占18.88%,通过率为75.1-99.99%的仅占7.73%,每次都能顺利通过的只占12.02%。由于进入正式的金融体系融资渠道不畅,迫使中小企业只能进入非正式的民间信贷市场,民间信贷不仅融资成本高,而且风险也大,必然使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有两类手段:一是运用行政手段,如设立中小企业专项基金、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以及减税让利等对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二是依靠市场手段,引导市场资金向中小企业流入。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是通过创新金融体系,化解和分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形成借贷双方利益共赢的市场均衡点,才能建立起保障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长效机制。我国台湾地区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在其经济发展初期,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同样面临很大困难。经过采取金融体系重构、金融产品创新等一系列措施,引导过剩的社会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小企业,从而造就了台湾地区经济的奇迹。近30年来,大陆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规模上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金融体系改革滞后,没有相应建立起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只有以改革和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为切入点,建立起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市场服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创新银行服务体系,增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功能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组成的银行体系,这一体系是我国各类企业资金供应的主体,理应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通过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一方面要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增强自身的风险控制和服务能力,完善对中小企业客户的风险控制机制,大力开发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金融产品,改变中小企业融资品种单一的问题。如浙江省瑞安市建行推出了电子商务联贷联保、大买家供应商融资、电子商务“速贷通”等系列产品。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等设立小企业信贷服务专营机构,组建专职队伍,实施独立核算,进行专业化运作,“一站式”服务等创新服务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目前积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银行,实现民间借贷的合法化,不仅可以使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瓶颈,焕发生机和活力,而且可以盘活大量闲置的民间资金。从宏观层面看,既有利于国家金融调控,又能有效避免金融风险。由于中小企业银行主体分散,风险分散,即使某家中小企业银行破产,也不会引起金融震荡。
(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是优化中小企业资金结构,分散融资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一是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通过私募股权基金融资,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长期融资困难,又能够引进战略伙伴来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明确战略方向,清晰决策思路,把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高,因此可以采取将多个中小企业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信用共同体,联合发行公司债券。江苏省已启动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试点工作,采取统一组织、统一冠名、统一担保、分别负债的方式。这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尝试。三是积极推动中小板上市,目前国家对中小板的支持是坚定不移的。
(三)建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抵(质)押体系,分散和化解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在于风险高,因此建立有效化解和分散风险的担保、抵(质)押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建立多层级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政府控股的担保服务机构;另一方面要采取税收优惠、奖励等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同时要建立完善担保业务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由各级政府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设立再担保机构以进一步分散初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立体担保体系。积极探索发展担保业务保险,分散担保业务风险。允许具备条件的担保公司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增加担保资金来源,壮大担保企业实力。成立担保行业协会,开展担保业务研讨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和信息沟通,提高担保业务水平。其次,要积极推动和鼓励发展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实现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的“抱团取暖”。即由牵头企业组织相同或相近区域、资产和规模相当、彼此熟悉的企业组成联保体,联保体成员相互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再次,努力创新担保类融资产品。探索“订单担保”、“供应链担保”等全新的授信模式,使处于大中型企业供应链条上的中小企业有可能分享大中型企业的信用支持。建立权利质押的信用隔离机制,拓展权利质押融资范围。既将质押物设定为信托资产,实现质押物的风险与企业本身的风险有效地隔离,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权利质押这一融资方式就会相应地得到银行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可以广泛开展股权、无形资产、采矿权、收款权等各种质押贷款。
(四)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社会服务体系,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信用构件缺失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瓶颈”,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管理服务机构,采集中小企业纳税、还贷、海关资信、产品质量检验、履行合同义务、定期生产经营和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建立中小企业征信系统信息库,逐步建成全国联网资源共享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组建独立的第三方资信评级中介机构,按照信息库所列各项目的风险指数,对中小企业资本、经营、质量、完税、还贷和个人信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出相应的等级,以此作为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参考依据。这样既可以降低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也会促使企业注重提升自身的信用。同时,应通过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和服务机构,搭建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诊断、会计核算、报表审计等融资业务咨询和服务的平台,指导中小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版权声明: 本栏目阅读排行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