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的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文章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进行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粉饰现状,阐述了防范粉饰所需采取的诸项具体措施,同时从制度层面出发,指出财务报告需要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措施
一、财务报告粉饰的手段和方法
财务报告粉饰主要通过会计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手段来进行,最终体现在财务报告数据上,通过粉饰数字做文章,以实现个人和集团利益最大化。
(一)虚假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通过提前开具销售发票,或在未来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或收入赚取过程尚未完成,仍需要继续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公司当前盈利较为充裕,而预期未来盈利可能减少,则通过递延收入平滑各期收益。虚构交易事项,变造收入。从而达到虚增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使净资产报酬率达到配股条件等目的。
(二)虚假确认费用
提前确认费用,平滑当期较高的利润水平,或是与发生的偶然性收入配比。延期确认费用。潜亏挂账。低转完工产品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报废存货虚列库存,财产盘亏与损失不作处理,不良债权长期挂账,对外投资损失不作冲销,转移期间费用,少提或不提折旧费用。将收益性支出费用资本化。
(三)关联方交易
商品购销及劳务提供。这是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粉饰常用的方法,同时又是较为隐蔽的方法。托管经营。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经营,收取一定的托管费,或者母公司及其他关联方将获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以低廉的价格交由上市公司经营。转嫁费用负担。母公司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管理费标准,或是减免应交的管理费,甚至退回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交纳的管理费用,减轻上市公司经营负担。计收资金占用费用。尽可能地增加上市公司收入。资产重组。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置换或高价出售给母公司及其他关联方,母公司及关联方则将优质资产置换或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以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使上市公司获得配股资格,或扭亏为盈,或不被PT与ST,或不被摘牌。
(四)改变会计政策
变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资产投资回报率低,又面临庞大计提折旧、减值准备压力的上市公司,常采用这一手法。运用不恰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一般多计资本化利息,少转财务费用。变更长期投资核算方法。
(五)不实盈利预测
夸大盈利前景;虚拟交易事项;选择不当方法。
二、财务报告粉饰的动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结构
首先是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的经营理念及作业方式,组织结构,沟通方法和权责分配,管理控制方法及人事政策等。公司与外界的关系,例如该公司是否经常更换注册会计师、法律顾问及重要往来银行。高级管理阶层对财务报告,尤其是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所持的态度。公司会计部门人员的能力,例如重要会计人员所接受的训练及他们的经验如何,是否有足够的人员处理部门的日常会计事务。对违反公司政策的事情,公司是否有适当渠道可以使下情上达。其次是会计制度及控制程序。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为辨认、搜集、分析、分类、记录及报道其个体交易事项,并对相关的资产及负债加以控制掌握,而设置的各种方法及记录。控制程序是企业为确保其目标的实现,对交易处理所设定的一些特定政策及程序。设置会计制度及控制程序的目的,是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
(二)财务特征
公司的获利能力。考虑的项目包括:销售及利润的趋势、公司对销货及纯利润的预测是否可以达成、与同行业内其他公司比较,公司的销货及纯利润是否正常、公司各项准备是否充分。公司的财务流动性。包括公司运营资金是否充分,现金流量的趋势如何。公司对增加融资的需要及能力。包括研究发展所需的资金、到期票据付款、生产设备扩充的需要、公司信用、目前对负债比率、尚可抵押的资产金额、尚可动用的信用额度、借款合约对于额外融资的限制等。
(三)运营活动
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任何已计划的、暂时中止的、或可能造成的购并事件。这些事件可能造成管理阶层对财务报告的粉饰,以增加公司的股票价值。公司与关系人的关系。关系人间的重大交易事项,给了管理层操纵财务报告的机会。公司是否与少数几家顾客或供应商维持重要的商业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促使这些厂商为维护其利益,从旁监督公司,因而减少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风险。
(四)产业情况
产业是否出现一些特定的趋势。包括对产业产品的整体需求如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经济事件影响这一产业,以及这一产业是欣欣向荣还是日趋萎缩。有无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影响了产业财务报告的编制与表达。产业所需资金,包括初期及后续所需资金。
(五)商业经营环境
目前的信用情况。如公司如需额外资金是否容易取得,目前公司借款的利率如何。目前的权益市场。公司股票如已上市,考虑公司股票成交量及股价的不寻常波动。同时注意公司股价与其目前和未来运营业绩的关联性,特别是与其他同业公司的比较。公司的运营及纯利润对经济及政治因素的敏感度。这些因素包括通货膨胀、利率、失业、汇率、国外分支机构利益汇回的限制等。公司产品在市场的持续存活度。考虑的因素包括由于竞争产品推陈出新,是否可能导致公司的技术落伍,及公司的产品价格与同业公司比较其优势如何。
(六)主管单位及法令的要求
公司营业执照或合约的现状。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某种可能导致公司营业执照或由于代理权合约被吊销的情况。新的税法或其他法令的变化对公司的潜在冲击。政府机关所颁布的法令对于公司运营、定价及产品质量的管理程度。
三、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相应措施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董事会与经理的强力约束机制。董事会要认真履行委托人的职责,建立审计委员会,赋予其权限和职责。改善委托-代理契约设计,建构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兼容机制。委托人在对代理人进行授权时,要清楚地明示代理人的权限和义务,目标约束必须建立在公司未来发展和收益的较准确的估计基础上,迫使管理层释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以人为本,建立管理参与制。管理参与制使处于服从地位的雇员或其代表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发展目标的决策,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防止会计舞弊行为发生。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范会计舞弊,预防假账发生,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内控制度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内容。内部控制方式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实物保护控制、业务处理程序控制、会计人员素质控制、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控制等。其中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面。
(二)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以可靠性优先为原则制定会计准则。相关性和可靠性是评价财务报告质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但是这两个特征经常发生冲突,当两者不能兼顾时,应以可靠性优先的原则审定会计准则。改革上市公司业绩考核指标。由于证监会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配股和进行特别处理的主要考核指标,导致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方法的改变,来操纵可操控的应计项目和安排关联方交易,对这一指标进行粉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泛滥与这一考核指标失当有密切的联系。提高法律责任的制裁力度。面对愈演愈烈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我们必须做好一件事:强化有关的法律制裁。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设法提高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的威慑效果,而其具体措施只能是在提高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与确定性程度两个方面想办法。就提高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来讲,加强行政处罚和充分利用民事赔偿制度是理所应当之举。
(三)改革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
对公司上市和发行股票,实行真正的核准制。证监会应抛弃所有制成见,全面引入市场化机制,加快非国有企业的上市规模和上市步伐,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把企业素质、经营业绩和潜在发展能力作为上市公司能否上市的首要标准,使绩优企业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导力量。
建立健全上市公司信息公开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及时充分披露财务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不仅能提高监管效率,抑制内幕交易,而且能够有效地释放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完善规则。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降低大股东在股权筹资的影响作用,严格执行关联交易、再融资价格限定、募集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的规范,对上市公司分红方式和分红规模做出相应法规引导和政策约束,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行为,为投资者低成本监督上市公司创造条件。
提高监管透明度。证监会要向社会公众公示监管机构的政策调整、重大措施,披露金融机构的信息,增强监管的透明度,保证监管的公正,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
(四)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为
对于企业首次公开上市发行、配股、取消特别处理的财务报告,由证券管理部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终止由上市公司自选会计师事务所的做法,要进行双重审计,所需费用通过建审计基金,由上市公司交纳解决。
实行审计轮换制。制定相关法规,强制规定上市公司每隔4年必须更换会计师事务所,防止注册会计师丧失独立性,对于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过从甚密的,可提前更换。
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制度。注册会计师因串通舞弊或重大过失而不能发现上市公司的重大会计造假,导致投资者、债权人蒙受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迫使注册会计师强化风险意识,慎重选择审计对象。
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执业制度。拓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范围,增加考试科目,增加考试时间,并将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知识科目和专业知识科目。
(五)应重视企业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
现行财务报告中的收益是建立在币值不变假定基础之上的,这在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币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该收益与全面收益差异不大,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用这种收益也可做出较为正确的决策。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市值变化频繁化,这种传统会计收益与企业真实的全面收益差异日益扩大。这样,如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全面收益除了包括在现行损益表中已实现并确认的损益之外,还包括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如未实现的财产重估价盈余,未实现商业投资利得/损失,净投资上外币折算差异。企业披露全面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市值变化大,一些企业,特别是老企业,持有资产的现实价值与会计账面资产价值相差甚为悬殊,这种差异必然是一种预期损益,将它揭示出来可以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有利于投资者和信贷人的决策;可以有效遏制企业操纵利润或粉饰业绩。将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通过诸如资产置换等方法转变为本期损益是最常见的操纵利润的方法,如果采用全面收益报告,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用这种方法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更真实。
参考文献:
1、顾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规范,2003(2).
2、葛家澍.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3、韩良智.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辨析[J].财会月刊,2004(9).
4、张少军,高文涛.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动因、影响因素及财务风险分析[J].价值工程,2004(5).
5、郡萌.浅谈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方法[J].天津经济,2004(5).
(作者单位: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作者为会计师)
版权声明: 本栏目阅读排行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