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试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布时间:2022-03-31 15:16:19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缘由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地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
 
    胡绵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两番和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联系区别: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的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它有粗放型或外延型增长、集约型或内涵型增长两种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关键是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但不论如何,经济增长方式核心内容在于单纯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总量的扩张。经济发展方式应当比经济增长方式涉及面广,含义深刻。它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结构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也包括降低消耗、改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各方面,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和整体的协调。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缘由
 
    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表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总是沿着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的经济发展、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道路演进的,而社会对其具体发展方式的选择总要受到其本身所处的经济社会历史阶段的制约。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来实现。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型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1995年党在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尽管随后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发生了变化,然而,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低产出、低效益式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不仅如此,还积累了较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国际收支不协调;自主创新能力低下;还有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等,上述一切,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增长,更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都很靠后,土地、耕地、森林等均排在100位以后,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铁矿石、氧化铝等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矿产资源将长期短缺,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5.5%,而消耗的资源总量却达到了15%以上;不仅如此,环境在同时遭到了极大破坏:同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未达到“十一五”限定的目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好转。如仅就河流来说:全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26条,重度污染的有11条,中度污染的有28条,流经城市的河段80%被污染。另外,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名牌,不得不成为发达国家“剥削”对象和沦为低端产品的“加工厂”。随着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各方矛盾增多、交织,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之一,就是要求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并驾齐驱,全面进步,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速度投入、产出和结构、生态和环境等关系,才能通过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而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社会各方协调发展的重大抉择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是指在经济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同时,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能够获得相应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相应进步,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等相应完善,同时,协调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绝不是以“经济”为单一目标的小康社会,实质上是一个多重目标的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极大地有助于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将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将大幅度地降低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从而促进我国资源能源的有序高效利用;在农业领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还将有效地缩小现存的城乡差距,使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推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之一,就是要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永续发展。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通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发展经济和保护自然并行,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果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过度性放牧、掠夺性开采、毁灭性砍伐等以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基础之上,不仅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亦不堪重负,而且经济也必将最终陷入危机。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了环境,不能以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为代价。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就是把人们的思想从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主要做到:
 
    1、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越快越好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有些地方在对发展的认识上,存有片面认识,片面地把“发展就是硬道理”理解成“速度就是硬道理”,一味追求增长速度,以GDP论政绩,以速度论高低,这种只讲求速度,不注重节能减排的认识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从传统的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思维中解放出来。要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优化以及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的良性发展,更加注重发展成果覆盖社会的各个阶层,惠及全体人民。
 
    3、从现有的经济发展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长期以来,为保持经济较快增长,高投入、高耗能、高产值的“三高”增长方式成了我们赖以发展的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从这种路径依赖中突围出来,打开创新通道。
 
    (二)制度创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动力源泉和制度保证
 
    对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言,必须尽最大力量改革旧制度,创设新制度。最大限度地进行制度创新,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成本,而且,可以为整个发展提供长期的、持续的推动力量。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由市场配量资源,市场调节价格才能真正解决粗放式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要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能和行为,使政府直接去干预经济运行转变为努力创造环境条件去推动发展,引导发展,并以严格执法去保障发展;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选拔任用制度;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实现3个转变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推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推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3个转变,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目前,促进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主要是提高人民收入,突出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要做到消费的突出地位,必须做到以下方面:(1)坚持走内需主导型发展道路;(2)不断扩大国内需求,要以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尤其是要走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环节;(3)要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适应社会需求的增长,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消费热点,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4)扩大就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这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各项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上,通过持续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和提高其贡献率,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这既是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基本思路,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过30年发展,由原来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与管理创新,这是发展方式的一种巨大转变与提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另外,不论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趋势看,还是从国内低成本竞争优势减弱的现实看,都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些转变关键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解放思想、创新制度、加快推进“3个转变”,才能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比例相协调,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才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EB/OL].人民网,2007-10-18.
    2、于新东.视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及主要对策[EB/OL].中国经济网,2005-04-22.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放公[J].半月谈,2008(5).
    4、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N].经济日报,2006-11-26.
    5、焦国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关键[J].理论动态,2009(3).
    6、瞭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经济运行矛盾关键[EB/OL].中国经济网,2007-12-10.
    7、栾文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J].学习论坛,2008(6).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委党校)  

推荐访问:试论 经济发展 方式

本文标题:试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331/11630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试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