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创业带就业”的研究生就业模式
摘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下,用以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很有效的办法,研究生作为我国目前最高学历的人才,他们拥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拥有较深的理论知识,一般都处在各专业学科的前沿,因此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对现有的产品或者科研进行创新,用创新的技术来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进,从而来为自己获得就业的机会或者岗位,甚至是自己开办公司,以“创业带就业”是研究生就业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就业;研究生
胡锦涛书记在全国科技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科技人才的培育,而高校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研究生的培养更是高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近两年来研究生扩招部分缓解了本科生就业紧张,但压力传导到了目前研究生就业上,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不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用研究生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对现有的产品或者科研进行创新,用创新的技术来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进,从而来为自己获得就业的机会或者岗位,甚至是自己开办公司,“以创业带就业”的研究生就业模式成为一种有效尝试。
一、研究生进行创业带就业的可行性
(一)技术的保证
研究生作为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可以说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在学校里面接受了大量的创新教育,毕业前要求发表小论文等学校对创新的硬性要求,使得研究生们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技术上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研究生的心理成熟
研究生一般都是22-30岁的学生,已经有相对丰富的经历,在心理上较为成熟,这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及危机的心态都很有保障。
(三)研发经验
研究生一般都给导师做过或多或少的科研项目,所以在用创新型成果创业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研发经验,在科研上得到了保证。
二、创业带就业的本质
以创业带就业的本质就是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对现有的产品或者科研进行创新,用创新的技术来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进,从而赢得公司的青睐,来为自己获得就业的机会或者岗位,甚至是自己开办自己的公司,为自己以及同学解决就业。
三、上海理工大学的做法
(一)大力烘托创新氛围
1、开展“学术之星”评比。每年对全校研究生进行论文,专利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比,奖励胜出者,并且将胜出者的事例做成“创新长廊”展示给广大学生,以培育创新气氛。
2、开展“节能之星”评比。每年举办的“节能之星”评比,就是鼓励学生在能源领域进行创新,将创新的成果积极与厂家或者科研院所进行沟通,争取将产学研有机的结合。
(二)大力推动创新带动就业
1、举办“创业梦想”大赛。举办的“创业梦想”大赛,就是将同学在科研中发明的专利或者科技成果,通过这个平台转化为创业计划、财富商机,学校积极与外部企业联系,将好的创业思路,转化为财富。
2、设立创新基金。学校为创新成果研究提供了“创新基金”确保了广大研究生创新研究的经费来源,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创新基金作为保证,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提供创业基金。假如说“创新基金”为学生提供了创新保证,那么依托上海市财政支持的创业基金就是对学生进行跟踪到底的服务,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
四、研究生创新创业流程图(见图1)
五、研究生“以创业带就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激励研究生不畏惧不前,不贪大求快
一些学生总以为只有开大公司,资本雄厚才是成功,自卑于自身实力,未能发掘和利用自己的潜能,不敢开办公司,其实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理解,以往上海理工大学有很多以创新成果创业的学生,往往就是一个专利、一台电脑,成功创业,所以创业不一定要局限于规模。
(二)克服研究生“眼高手低”现象
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麻烦和问题,其中不乏许多繁琐小事,有的研究生认为自己是研究生,什么事情都可以完成,并且只完成一些很大的事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屋”,要避免“眼高手低”的心态。
参考文献:
1、侯映霞等.研究生创新团队的构建模式及原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
2、印桂生等.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
3、肖云龙等.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三大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4).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版权声明: 本栏目阅读排行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