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变迁及思考
摘要: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是整个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国有企业分配关系是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回顾改革的过程,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经历了3个阶段。政治格局变化,社会思想解放和利益的推动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主要动力支持因素。面对当前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需从这3方面入手继续深化改革。
关键词: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变迁;动力机制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坚主导力量。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分配秩序和分配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国有企业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过程,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中分配主体、分配原则、分配形式等方面也在进行调整和创新。
一、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变迁过程
国有企业收人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分配原则、分配主体和分配形式的变化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年。这一阶段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分配制度的改革实施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实行企业利润留成,第二步是实行盈亏包干责任制,第三步是利改税。这一阶段激励制度有如下特点:企业自主经营权逐步扩大,经济激励手段开始发挥作用。
第二阶段:1985-1992年底。这一阶段是以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为开端的,在分配原则上主要是进行多种分配方式的探索。这一时期的主要分配形式是承包制。在承包制下,企业可以在完成承包合同的基础上支配属于企业的经济剩余(利润),企业实际上拥有了部分剩余索取权。承包制留给了企业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试图让企业经营者完全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因而,企业在内部分配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大的自主权。企业为了激励员工,根据职工的劳动贡献和岗位情况,采取了各种奖金、津贴等分配形式。
第三阶段:1992年底至今。这一阶段以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为开端,在分配原则上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十四届三中全会“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五大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六大报告则进一步“确立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在分配方式上,主要是开始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分配方式,也就是公司制的分配模式,明确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权利。
二、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分析
在中国国有企业初步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与整个中国的体制改革的进程是基本同步的。在这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政治格局的变化,思想的解放和利益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一)政治格局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影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是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启动的理论出发点。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重大难题就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而提高效率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经济利益的刺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和确立是同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结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确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一代领导人深刻的意识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领导人的更迭,领导人的思想境界及政治魄力无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贯彻和执行,使各级政府将保增长作为第一要务,从而不断探索能够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此背景之下,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够得以不断突破坚冰。
(二)思想解放是推动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力量
计划经济是一种以行政计划命令为手段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因此,长期执行计划经济本来就容易造成人的思想僵化。而“文化大革命运动”更将对人的思想的禁锢推向了极至。1978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全国上下发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沿途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线,极大的推动了思想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思想被写入了党的报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有了思想解放,人们才敢于思考,才敢于标新立异,在实践工作中才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推动进步的理论武器。有了思想解放,不以言获罪,改革才能不断产生出新点子,在实践中取得实效的新思想能够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认同,并以各种方式予以肯定并加以推行,是思想解放能够得以深入不断推进的关键所在。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能够不断突破理论的禁区,正是得益于思想解放。
(三)利益推动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最终决定力量
改革一场利益的重新分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向的目标就是经济利益。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有:作为最终所有者的人民,作为人民管理国有资产代理人的政府,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国有企业的职工。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起点是要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这一出发点是建立在发展国民经济,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基础之上的。政府的作为要反映民意,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之下,经济发展的成绩是各级官员政绩的主要体现,也是决定其升迁的重要参考依据。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任命的,他们必须向政府负责;同时,国有企业效率提高了,也就实际提高了自身掌控资源的能力和范围。国有企业的职工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国有企业的效率提高了,能够增加自己的收入。这些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呈现出今天这个局面的最终决定因素。从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看到,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为了调动国有企业管理层和职工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经济激励为主导的激励机制。这样的做法,对于改革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弊端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提法是对以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反思。目前国有企业在收入分配方面面临着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更加注重公平的双重任务。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属于初次分配的领域,拉开差距、体现效率是必要的。但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时也是难以矫正的。因此,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了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一)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目前收入分配制度仍然滞后,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国有企业的工资分配是作为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应充分注重提高效率,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起真正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分配制度。过去虽然国有企业已经对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并未完全摆脱原有制度的影响。在国有企业的分配中仍然存在平均主义的现象。而且这种平均主义倾向表现为不能区分企业的关键人才和一般员工的贡献,从而造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这种平均主义现象的根源在于政府同国有企业的关系并未在实际操作层面得到严格的界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只注重保住自己的行政职务,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避免利益分配中的矛盾。
2、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方面公平问题突出,急需解决。社会公众批评比较激烈的是国有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攫取垄断利润,并将垄断利润转化为了本部门的收入。这种分配状况显然有违社会公平原则,同时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国有垄断企业内部同样存在平均主义的问题,既是国有企业的一般员工工资收入凭借其垄断地位高于市场工资水平,但一些关键技术人才的收入可能并未达到市场水平。或者其收入与贡献之比,与国有垄断企业的一般工作人员比较是不公平的。
另一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普通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而言,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收入过高。而由于在制度层面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缺乏足够有力的制约,存在泛滥的职务消费和灰色收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二)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思考
面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唯一途径是推进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前面对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变迁动力机制的分析看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过程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前面分析的结论,可以对解决这一问题做出如下展望:
1、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继续深入依赖于政治体制改革。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基础,其收入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对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建立真正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改革目标提出的要求,也是解决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方面存在问题的需要。而实现这个要求的关键在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难度较大,因而很多问题在过去的改革过程中回避了,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成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的突破口。只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才能真正的实现政企分开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才能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
2、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将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结果。“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种表述的优点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动态的描述,避免了许多理论上的争论,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然而,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虽然没有一个现存的模型可以套用,但却是实际的存在,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在这个动态解释的基础之上进行界定。这个界定的过程就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过程。
以政治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过程中,解决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也是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方面。
3、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继续改革的结果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根据前面的分析,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有:作为最终所有者的人民,作为人民管理国有资产代理人的政府,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国有企业的职工。从目前的政治架构来看,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继续改革的进程中政府的作用是最关键的。要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理顺政企关系,平衡好国有企业内各方的利益,在保护公平的同时不断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版权声明: 本栏目阅读排行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