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回流问题探讨
摘要:文章在分析农民工回流原因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就农民工回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进行剖析,并提出如何正确看待农民工回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而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城市化;农民工回流;原因;影响;对策
一般而言,城市化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是农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国家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化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农民进城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行及城市化的推进,近年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数量逐年增加。2004年我国农民工达到1.2亿,到2006年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主力,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而到2007年我国农民工达到2.26亿。尽管这些数据显示了农民工进城的数量在增加,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还时常伴有农民工回流的现象,特别是在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外贸企业受到重创,进而对劳务的需求明显下降,很多地方出现了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潮流,农民工回流的现象日益突出。2009年春节以后,我国有95%的农民工回到城里就业,剩下的还有5%在农村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如今,农民工回流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民工回流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剖析农民工回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农民工回流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农民工许多基本需求难以有效满足是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动因。农民工进城主要做的是体力劳动,不仅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而且由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农民工工作的稳定状况,为此,大多数农民工的工作极不稳定,他们大都在城市里扮演的是漂流者的角色。由于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滞后,农民工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恶劣,并且他们在就业、福利、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还仍然缺乏有效保障,所以他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及社交需求无法得到较好的满足。农民工在城里的根基不深,容易引发生活与职业上的不安全感,加上相关政策和措施的配套不到位,使农民工在与城市居民比较过程中更容易产生不公平感。所以,一些农民工在城市里因多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幸福指数不高。而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投入逐渐加大,农村就业的机会增多,在这种背景下,选择返乡可能是一种相对较好的选择。
其次,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工回乡提供机遇。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断增加,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对农村科教文卫的投入力度也逐步加大。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为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收入有了稳步提高,农村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得到良好地发展。一些农民工认为与其在外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还不如回乡去开创自己的新天地,在此权衡下,很多农民工选择了回乡。
最后,城市经济发展吸收农民工出现暂时饱和状态。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城市主要依靠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低的劳动成本不能长时期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如今严峻的形势迫使企业改变以往过分倚重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而要更加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因此,城市的建设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就日益增加。这样一来农民工由于技术和知识的缺陷不能满足城市用工的需求,而被迫回流。另外,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里新增了很多下岗工人,由于城市所能接纳和承受的能力有限,农民工与下岗工人竞争城市里的就业岗位必然处于劣势地位,这又进一步促使了农民工回流。近年来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得出口加工产品企业大量减产甚至倒闭,成为农民工回流的导火线。
二、农民工回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一)农民工回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农民工回流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从我国实际来看,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显得相对滞后。小城镇具有接近农村、面向农村的天然特征,其兴衰成败都与农村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也伴随着农村总体改革进程而发展变化。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在城市化道路上的一种探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有2亿多人,靠大城市很难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将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到附近的小城镇,扩大小城镇规模,发展小城镇经济,这样便为农民转化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农民工回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因为农民工可将在城市学到的技术和经验,以及积累的资金,利用当地政府为吸引农民工回乡投资、自主创业出台的优惠政策,回到当地创办小企业或将自己的人力资本投入到当地的企业中去,这样小城镇便得到发展和壮大。
2、农民工回流缓解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压力。在拉美各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一旦进城就无法再回流到农村,变成只能在城市谋生的被边缘化的市民。然而这种人口城市化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使得城市贫困人口增加,社会矛盾突出,城市公共设施不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现在我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快速推进时期,然而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并没有落入“拉美陷阱”,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农民工可以向当地回流。农民工回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快速城市化时期因人口过度膨胀给城市造成的压力,有利于调整城市化的速度,以便较好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农民工回流对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农民工回流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土地资源,土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而农业产业化经营又是实现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主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是以土地集中经营为基础,使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来,把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但是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规模小而又分散的生产状态,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实现。然而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将自己闲置的土地租借给其他农业生产大户,这为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农民工回流到农村,向原来的农业大户要地,再进行分散经营,这样不但浪费劳动力,还降低了土地的效能,更不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规模经营。由此可见,农民工回流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农民工回流不利于我国城市化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以及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这不仅是判断城市化水平的外部指标,也是维持城乡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城市化是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快慢。而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获得了稳步发展,我国整体城市化率从30年前的15.82%提高到2008年的44.9%,但这一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然而,农民工回流是与农村人口城市化相反的潮流,直接影响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三、应对农民工回流问题的对策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农民工回流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要合理引导农民工的流动,充分发挥农民工回流的积极作用,并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结合我国目前情况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在城乡建立起为农民工服务的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民工回流这一问题,应在城乡建立起为农民工服务的组织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咨询等方面的信息,并鼓励大学生在农民工的服务组织机构工作。这些组织机构的建立不但能为进城的农民工解决好他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减少被动回流现象的发生;而且还能为那些被动回流的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咨询等方面的信息,使回流的农民工处于积极的准备再就业状态。另外,对于主动回流的农民工,组织机构可为其提供创业平台,积极鼓励他们创业,并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融资服务等服务以帮助其顺利创业。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许多农民工在城里打工是临时性的,因为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和工作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要真正将农民转化为市民,就要为那些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工予以保障,让他们在城市里有家的感觉,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问题,而不是单纯地扮演着城市打工者的角色。可以设想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如果农民工自身的需求在城市无法得到较好的满足,农民工在此权衡之下,便会做出返乡的决定。为此,要让农民工在城市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尽可能地满足农民工的需求并给予其保障,从而让其更加安心地在城市工作和生活。
(三)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采取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离土方式转移,他们的就业很不稳定。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只能作为一定时期劳动力转移的过渡形式,而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终还是要转向离土离乡为主,转移到小城镇就业,这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真正的转移。由于我国现在城镇规模还比较小、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所以小城镇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工业园区的建设,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
(四)鼓励企业开拓农村市场
土地是农村宝贵的资源,是农民生活的保障,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就必须做好土地制度的改革,提高土地的效能,加快土地的流转,形成土地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土地的规模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应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到农村经济的建设中,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四、结束语
如今,农民工在我国的数量庞大,我们要用全盘的视角来看待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回流这一问题,在城乡建立为农民工服务的组织机构,为农民工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平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农民工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保障;加快小城镇建设,鼓励企业开拓农村市场,为农民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家祥.进城农民逆向回流及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兼与拉美城市化相比较[J].求实,2007(1).
2、高强,贾海明.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4).
3、张素华,刘志平.农民工回流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
4、刘静.农民工回流问题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赣南医学院)
关键词:城市化;农民工回流;原因;影响;对策
一般而言,城市化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是农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国家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化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农民进城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行及城市化的推进,近年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数量逐年增加。2004年我国农民工达到1.2亿,到2006年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主力,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而到2007年我国农民工达到2.26亿。尽管这些数据显示了农民工进城的数量在增加,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还时常伴有农民工回流的现象,特别是在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外贸企业受到重创,进而对劳务的需求明显下降,很多地方出现了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潮流,农民工回流的现象日益突出。2009年春节以后,我国有95%的农民工回到城里就业,剩下的还有5%在农村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如今,农民工回流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民工回流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剖析农民工回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农民工回流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农民工许多基本需求难以有效满足是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动因。农民工进城主要做的是体力劳动,不仅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而且由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农民工工作的稳定状况,为此,大多数农民工的工作极不稳定,他们大都在城市里扮演的是漂流者的角色。由于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滞后,农民工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恶劣,并且他们在就业、福利、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还仍然缺乏有效保障,所以他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及社交需求无法得到较好的满足。农民工在城里的根基不深,容易引发生活与职业上的不安全感,加上相关政策和措施的配套不到位,使农民工在与城市居民比较过程中更容易产生不公平感。所以,一些农民工在城市里因多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幸福指数不高。而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投入逐渐加大,农村就业的机会增多,在这种背景下,选择返乡可能是一种相对较好的选择。
其次,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工回乡提供机遇。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断增加,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对农村科教文卫的投入力度也逐步加大。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为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收入有了稳步提高,农村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得到良好地发展。一些农民工认为与其在外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还不如回乡去开创自己的新天地,在此权衡下,很多农民工选择了回乡。
最后,城市经济发展吸收农民工出现暂时饱和状态。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城市主要依靠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低的劳动成本不能长时期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如今严峻的形势迫使企业改变以往过分倚重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而要更加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因此,城市的建设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就日益增加。这样一来农民工由于技术和知识的缺陷不能满足城市用工的需求,而被迫回流。另外,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里新增了很多下岗工人,由于城市所能接纳和承受的能力有限,农民工与下岗工人竞争城市里的就业岗位必然处于劣势地位,这又进一步促使了农民工回流。近年来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得出口加工产品企业大量减产甚至倒闭,成为农民工回流的导火线。
二、农民工回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一)农民工回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农民工回流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从我国实际来看,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显得相对滞后。小城镇具有接近农村、面向农村的天然特征,其兴衰成败都与农村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也伴随着农村总体改革进程而发展变化。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在城市化道路上的一种探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有2亿多人,靠大城市很难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将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到附近的小城镇,扩大小城镇规模,发展小城镇经济,这样便为农民转化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农民工回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因为农民工可将在城市学到的技术和经验,以及积累的资金,利用当地政府为吸引农民工回乡投资、自主创业出台的优惠政策,回到当地创办小企业或将自己的人力资本投入到当地的企业中去,这样小城镇便得到发展和壮大。
2、农民工回流缓解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压力。在拉美各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一旦进城就无法再回流到农村,变成只能在城市谋生的被边缘化的市民。然而这种人口城市化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使得城市贫困人口增加,社会矛盾突出,城市公共设施不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现在我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快速推进时期,然而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并没有落入“拉美陷阱”,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农民工可以向当地回流。农民工回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快速城市化时期因人口过度膨胀给城市造成的压力,有利于调整城市化的速度,以便较好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农民工回流对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农民工回流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土地资源,土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而农业产业化经营又是实现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主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是以土地集中经营为基础,使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来,把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但是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规模小而又分散的生产状态,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实现。然而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将自己闲置的土地租借给其他农业生产大户,这为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农民工回流到农村,向原来的农业大户要地,再进行分散经营,这样不但浪费劳动力,还降低了土地的效能,更不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规模经营。由此可见,农民工回流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农民工回流不利于我国城市化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以及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这不仅是判断城市化水平的外部指标,也是维持城乡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城市化是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快慢。而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获得了稳步发展,我国整体城市化率从30年前的15.82%提高到2008年的44.9%,但这一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然而,农民工回流是与农村人口城市化相反的潮流,直接影响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三、应对农民工回流问题的对策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农民工回流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要合理引导农民工的流动,充分发挥农民工回流的积极作用,并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结合我国目前情况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在城乡建立起为农民工服务的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民工回流这一问题,应在城乡建立起为农民工服务的组织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咨询等方面的信息,并鼓励大学生在农民工的服务组织机构工作。这些组织机构的建立不但能为进城的农民工解决好他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减少被动回流现象的发生;而且还能为那些被动回流的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咨询等方面的信息,使回流的农民工处于积极的准备再就业状态。另外,对于主动回流的农民工,组织机构可为其提供创业平台,积极鼓励他们创业,并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融资服务等服务以帮助其顺利创业。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许多农民工在城里打工是临时性的,因为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和工作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要真正将农民转化为市民,就要为那些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工予以保障,让他们在城市里有家的感觉,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问题,而不是单纯地扮演着城市打工者的角色。可以设想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如果农民工自身的需求在城市无法得到较好的满足,农民工在此权衡之下,便会做出返乡的决定。为此,要让农民工在城市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尽可能地满足农民工的需求并给予其保障,从而让其更加安心地在城市工作和生活。
(三)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采取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离土方式转移,他们的就业很不稳定。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只能作为一定时期劳动力转移的过渡形式,而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终还是要转向离土离乡为主,转移到小城镇就业,这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真正的转移。由于我国现在城镇规模还比较小、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所以小城镇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工业园区的建设,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
(四)鼓励企业开拓农村市场
土地是农村宝贵的资源,是农民生活的保障,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就必须做好土地制度的改革,提高土地的效能,加快土地的流转,形成土地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土地的规模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应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到农村经济的建设中,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四、结束语
如今,农民工在我国的数量庞大,我们要用全盘的视角来看待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回流这一问题,在城乡建立为农民工服务的组织机构,为农民工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平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农民工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保障;加快小城镇建设,鼓励企业开拓农村市场,为农民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家祥.进城农民逆向回流及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兼与拉美城市化相比较[J].求实,2007(1).
2、高强,贾海明.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4).
3、张素华,刘志平.农民工回流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
4、刘静.农民工回流问题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赣南医学院)
版权声明: 本栏目阅读排行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