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域主导产业群的再认识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主导产业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与此同时主导产业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对主导产业内涵的认识模糊、忽视主导产业自身的研究、缺乏动态性研究、主导产业选择的范围和区域的局限、缺乏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等问题,因此对主导产业的基础理论再研究、构建动态的评价基准和指标体系、区域主导产业研究层面的延伸等问题是今后主导产业理论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区域主导产业;现状与不足;再认识
产业发展的过程不是所有产业并行发展的过程,也不是不同产业直线交替的过程,而是一些产业的产生会引致许多产业的产生,并支撑着它们的发展从而共同推进整个经济朝前发展的过程。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两种模式: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理论是非均衡发展观的核心范畴,与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在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学派眼中,欠发达地区经济不能有效增长的根本症结很可能在于主导产业缺乏。所以,欠发达地区谋求发展的根本出路就在于选择与培育适合本地区的主导产业。经济发达地区也面临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主导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强扩散性、对其他产业的先导作用和带动作用等特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动力,代表了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或趋势,带动整个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故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也衍生到发达地区。
一、对区域主导产业内涵的再认识
在国内,经过20多年的研究,理论界对主导产业的专门研究颇多,但是对主导产业内涵的认识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混乱,人们对主导产业概念的理解远远没有达到统一。其主要观点如下:第一,主导产业等同于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该观点侧重表述了主导产业应具有的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认为主导产业首先必定是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的生产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的经济主体和骨骼,处于主要支配地位的一个或几个产业,能够通过关联效应对区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二,把主导产业等同于战略产业。该观点认为产业间相互关联程度是存在差别的,有些产业间的互补关系比其它产业间的更强一些,政府可以在一系列投入——产出连锁关系中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密切的地方找到一个经济体系的战略部门,即主导产业部门。第三,把主导产业等同于带头产业。该观点侧重表述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推拉作用,认为主导产业就是一国产业结构中需求的价格和收入弹性极高,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结构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还有把主导产业等同于区域专业化产业,区域主导产业即区域专业化产业;把主导产业等同于瓶颈产业;把主导产业等同与基础产业等。
结合主导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经济对主导产业的要求,在对主导产业的认识过程中应该正确的把握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对主导产业的内涵特征,应该从以下方面认识:
(一)突出主导产业自身的高成长性、强扩散性和动态性
高成长性:指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引入新的生产函数,形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这就要求主导产业具有高增长率、高生产率上升率和高需求收入弹性。
强扩散性:主导产业作为高梯度的技术创新源,在高创新率和高关联度的共同作用下,其先进技术在整个产业体系能迅速扩散,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导产业的扩散性包括3个方面: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瞻效应。
动态性:主导产业选择是区域政府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不断进行的动态性行为,特别要注意潜在主导产业和现行主导产业的关系问题。
(二)突出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先导作用和带动作用
先导性:包括技术进步导向性、结构升级导向性,这主导产业具有高创新率或高创新吸收率,从而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方向。
带动性:包括增长带动性、技术进步带动性和结构升级带动性,要求主导产业要有高关联度。
(三)突出主导产业的产业群落性
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仅靠一两个主导产业的力量是难以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随之而出现的是主导产业群。主导产业群应该包括几个特定的产业,能够同时容纳当前优势和长远优势的集合体,在空间上能达到集聚经济的效果。
二、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一)对区域主导产业自身的研究不足
主导产业理论忽视同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中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甚至企业缺位。主导产业理论忽视本地网络构建,产业发展没有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制度背景中,与地方发展关联不高,成为经济发展的“孤岛”。主导产业多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就业容量较小,刚性生产中养成的劳动技能比较单一,使再就业困难。主导产业理论及其产业政策一般认为,前景比较看好的产业,都应该被锁定为政府支持的对象,当考虑到规模的重要性,就应该列出培育萌芽期产业的优先顺序,其方法包括补贴、遏制内部竞争、在进口中提供选择性保护,以及限制外国投资等。主导产业发展依赖如自然资源、低成本的劳动力等低级生产要素,由于经济结构演进的迟缓,产业与区域的发展往往被锁定在资源依赖的路径上。
(二)对静态、比较静态的研究较多,对动态研究较少
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而区域主导产业代表着区域产业结构的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由于主导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变化,其产业带动作用会渐渐丧失,另一方面主导产业发展的区内外条件会发生变化,政府需要及时选择出区域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加快本区域工业化进程。这就需要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进行针对性、动态性研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仅有的少量论文。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是从其动态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进行定量分析,需要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现有的研究往往利用近两年的数据,表现不出备选产业对主导产业特征和作用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选择结果难以令人信服。因此,至少要利用连续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才能保证研究的可靠性。
(三)缺乏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
单纯选用主导产业选择经典基准对本地区进行主导产业选择,而对影响本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缺乏分析。各区域由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所处工业化阶段等因素不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结果也应不同。否则,选择出的主导产业和其他地区雷同,依此决策发展区域主导产业,势必造成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性、区域分工的不协同和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区域要素禀赋是主导产业选择的主要制约因素,主导产业的选择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选择出来的主导产业应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对一般的经济区域研究较多,欠发达地区研究比较少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性经济区域或城市地区,缺少对特殊经济区域的主导产业研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首先是面临发展的问题,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选择正确的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产业增长极,通过区域主导产业的高增长性和强带动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跨越式的发展,正确地选择主导产业对于欠发达地区尤为重要。
(五)对应用性研究比较多,对理论研究比较少
在主导产业的理论上,以往的研究缺陷主要表现在:忽视主导产业本质特征、形成机制、作用机理、替代机制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主导产业的本质特征,选择出的主导产业同时具备支柱产业、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造成选择结果失真,选择出的是一个全能产业体系。现在的指标体系大都是运用静态的指标,在动态方面的指标相对要少。大多数的研究者几乎是运用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基准等方面,运用现代的统计手段对数据的初步处理后得出区域的主导产业,而缺乏对于主导产业的本身的缺陷、作用机制和运用条件等分析。
(六)缺乏对主导产业的培育研究
区域主导产业群可以分为现行主导产业和潜在主导产业。现行主导产业群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选择,潜在主导产业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群的动态性表现在潜在主导产业群对现行主导产业群的替代。目前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根据区域经济的各项指标来选择出现行主导产业群,但是对现行主导产业群如何培育使其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群作用的研究比较少。对潜在主导产业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
三、区域主导产业群的研究方向
(一)对主导产业群的基础性再研究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基础性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主导产业群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对主导产业群的概念、特征、选择条件因素、形成机制、运用机制、替代机制的研究;对选择结果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对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研究;对区域主导产业群选择结果的检验研究;对区域主导产业群作用的经济预测研究;对区域主导产业群培育体系理论的研究。二是研究主导产业群与其他相关理论的相互作用:主导产业群与产业集群理论的相关作用、主导产业群与梯度理论的相关作用、主导产业群与增长极的关系等。
(二)运用动态的观点对主导产业的基准和指标体系进行重构
区域主导产业群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其动态性,目前对主导产业群的分析基本上停留在静态和比较静态上。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必然要求对主导产业群理论进行动态化改造。动态性的观点要求经济要有连续性,对主导产业群的更替具有预见性。主导产业群的动态性表现在主导产业的更替即现行主导产业与潜在主导产业之间的更替。现行主导产业群是指经济发展的目前阶段上,具有高增长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具有很高的导向作用和很强的产业关联的产业群。潜在主导产业群是指与经济发展的未来特定阶段相联系的,预期在该阶段将具有很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并对该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但目前还处于幼小或形成状态的产业,在将来的某一时段的发挥主导作用的产业群。运用动态的观点对现有的主导产业群培育与选择的基准和指标体系进行改造成为主导产业群选择的研究重点。
(三)区域主导产业研究层面的延伸
目前主导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观的层面,对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比较少,应该对主导产业的宏观和微观上进行发散性研究。在宏观上:主导产业是在市场机制下形成和运行的,主导产业不仅仅是某一个产业,而是一系列的产业群,在主导产业的培育与选择上,主导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任何一个主导产业都只是主导产业群的一个部分,那么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产业增长极作用,就必须研究主导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问题。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的主体是政府,政府的主导产业政策应该如何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等宏观问题。在微观上:主导产业的实施主体是企业,作为主导产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该任何发展,主导产业的企业具有那些特点,政府应该如何对现行主导产业的企业管理和潜在主导产业的企业进行扶持和引导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建绩.产业发展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刚.主导产业概念内涵新探[J].改革研究,2003(9).
3、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M].商务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商学院)
版权声明: 本栏目阅读排行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