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调查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案例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介绍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的概况,研究其运行机制,剖析其比较优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得出结论和启示,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可借鉴的佐证。
关键词:合作经济;联社;农业产业
一、引言
从1999年底,镇江茅山镇丁庄村成立了江苏省第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葡萄协会,至今江苏规范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突破1万户。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合作社再联合,入社农户再入社”的合作联社也在江苏悄然发展起来。2008年12月“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正式成立,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区域性的农业专业合作联社。而后,一批各类型专业合作联社随之成立。
农业合作联社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联社是一场变革还是合作组织发展的新阶段?这个变化对农户增收究竟有怎样的影响?联社的发展前景又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评判。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案例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剖析“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可借鉴的佐证。
二、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的发展概况与运行机制
(一)创建宗旨
联社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句容市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章程》创建及运营,属合作社企业法人。组织、指导各成员合作社,联合开发句容优势农产品,通过研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及新技术,大力开拓沪宁线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并以此引领、推进句容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统筹进程。
(二)发展概况
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于2008年10月注册,由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茅山百事特鸭业有限公司、万山红遍农业园、白兔镇柏生草莓专业合作社、丁庄老方葡萄合作社、后白镇二圣砂梨专业合作社和市供销合作总社7家合作社联合组建。
现已建成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研发中心现有研发人员10多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6人),有试验基地及示范园1000亩,拥有江苏省(6项)和镇江市地方标准(5项)。农产品生产基地8000亩,参加农户700户,带动周边3000户。在南京、镇江等地设有农产品直销店,拥有万山红遍、野山小村、柏生等知名品牌,生产和销售镇江及周边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近1500种,绿色和有机产品的占大多数。2008年度联社实现销售总额2437万元,实现净利润130万元。
3年内,联社计划将开发新的优势农产品3个-5个,示范推广新品种10个-15个,新技术20项以上;成员单位将扩大到20个-30个;农产品基地扩大到1万亩,亩均纯收益5000元以上;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设立直销店;全部投产后帮助社员年增加收入5000万元,带动面上10万亩-15万亩高效农业发展。
(三)运行机制
联社管理机构由联社成员会、理事会、监事会、理事、理事长、总顾问等组成。联社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合作联社章程及各成员合作社章程运作。联社与各成员单位都是平等的独立企业法人,联社以等国际通行的合作社模式实行民主管理。运作资金来自成员单位入股本金、公积金及公共财政或社会支持。联社根据成员会决定联合开展农产品流通、加工业务,给予非指令性生产经营指导,实行产品质量监督,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服务。
联社的经营重点在两头,即产前的新产品研发和产后的加工、销售,中间的生产基地建设运行,主要由各成员单位独立自主开展。产品研发依托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为主组建;生产基地由各成员单位合作社组成,接受联社的生产、经营指导和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市场营销中心依托成员单位百事特鸭业有限公司组建(见图1)。
三、联社的比较优势分析
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的比较优势(相对于单个社)是基于提升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依靠农业科技支撑而产生的。联社通过产研结合的有效方式,组织规模的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生产发展。
(一)对接市场,打破单社发展瓶颈
无法独自建立深入城市的销售网络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联社组建销售中心,通过百事特鸭业有限公司的企业运作模式和展销中心、直销店等实体,直销联社的产品,较好地克服市场营销对个体农户、小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制约,“卖难”问题可得到积极有效的缓解。
(二)延伸产业,扩大发展空间
联社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基础上,扩大外延服务,包括研发、加工、运输、储藏、销售和旅游服务等,发挥联社的信息、技术、市场优势,不断挖掘农业、农村的潜在功能,将“产品”变成“商品”,从“无牌”到“名牌”,实现“产地型”向“产业型”的转变。
(三)规避风险、促农民增收
联社对外是买卖关系,对内则是服务关系,联社只抽取少量资金,用于构筑销售网络,所有收益全部返还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全额返还农民。采用合作联社模式,可以在较大区域范围内,把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更有效的组织起来,发展适度规模农业,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共同致富。
(四)名人效应,提升品味
“要致富,找亚夫”,赵亚夫是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镇江农科所资深的农业专家,20多年来,他帮助指导句容农民发展高效农业20多万亩,带动了当地2万多农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的名字不仅在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了优质农产品的代表,成为响当当的品牌。联社发起之初,赵亚夫无偿地提供自己的名字作为联社的名称,起到颇具影响的宣传作用,已经成为联社的无形资产。
四、联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适用法律法规的缺失
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在没有相关的法规的情况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申请注册的,虽然在而后江苏省委《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对联社的做法给予了肯定,但是仍然没有相关的政策性规定出台。由于适用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联社在行使某些权利和义务的时候,仍然以成员合作社的名义进行,这给联社的管理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也非常不利于联社自身的规范化发展。
(二)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合作联社尚处于起步阶段,内部的管理制的尚不完善,很多规章制度都在摸索阶段。合作社本身就是一个松散型的组织,由各合作社联合起来的联社组织难度相对更大,一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很多依靠个人权威来维持,甚至是以感情为纽带进行管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组织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调整、改进。
(三)融资渠道少
联社拥有加工、运输和销售实体,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联社的运作资金主要来自成员合作社入股本金、公积金及公共财政或社会支持,而这些不足以满足联社的进一步发展。联社的非营利性使得其无法获得社会资本,而联社为了保持自己的公益性也排斥社会资本的进入;而现有的不完善的金融体系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获得贷款帮助。资金缺乏是制约联社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四)管理人才缺乏
在联社中,社员集所有者、劳动者和管理者于一身。缺乏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专业化知识,限制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参与民主管理的深度,且这种决策极易导致失败。因此,联社面临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严峻挑战,随着的规模扩大和民主管理成本的加大,这个问题日益突出,将制约联社的发展甚至是生存。
总之,联社在创建和发展中,必然面临着各种影响和制约因素。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正确加以区分和对待,以期促进其健康发展。
五、结论与启示
(一)联社是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熟阶段
合作社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4个阶段: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分化阶段。在成熟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联社同时兼具横向和纵向一体化的特征,因此,是合作社发展的成熟阶段,也是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二)企业应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
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的研发中心主要依托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该园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从事应时鲜果、农牧结合、有机农业等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的科技型企业。该企业是联社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并对联社成员单位提供科技服务的主体,成为科技融入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口,真正发挥了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因此,只有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找到自身在农业产业中最合理的投入位点及最能实现利益的运作方式,成为推动和带动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才能克服农业领域,农业体系层次的复杂性,提高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
(三)政府应为联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初生之物,其形必陋。良好的制度环境是联社得以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法律、金融和财政制度这些配套制度的发展有利于联社的获得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
首先,政府应积极引导合作经济由分散走向集中,向成熟阶段发展。江苏省省委《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2008年11月4日)已经明确指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或农产品行业协会,提升组织化水平”,为联社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也表明江苏的合作经济组织已经向成熟阶段迈进。
其次,联社是合作社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政府主要以协调者的姿态出现,通过出台一些政策,协调处理联社内外部的矛盾,为联社顺利健康发展清除障碍。
再次,目前联社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制约而无法扩大发展空间,政府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联社的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加强财政、税收、规费减免、用地、用电和“绿色通道”等方面的支持,涉农贴息贷款项目和小额贷款向联社倾斜。
(四)联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寻求更大的发展
联社多元化方向发展会进入分化期,可能出现3种趋势:进入衰退直至消亡;变异为法人企业或者公益事业;维持合作社形式并继续成长。第一种趋势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第二种趋势是一种质变,第三种趋势是一种量变,量变终究是要导致质变的。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市场经济不成熟的阶段,合作社变异成为企业更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更具活力;在市场经济成熟和生产力水平较高的阶段,合作社变异成为公益事业更能发挥作用,更具生命力。
在目前市场经济不成熟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情况下,建议联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转变传统观念,引入企业经营的理念去开拓市场、获得资金、吸引人才等,融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潮,充分发挥农民股东和生产者双重身份的作用,通过生产关系转变的优势,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办好合作社、共同富起来[Z].
2、赵亚夫.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新探索[Z].
3、赵国杰,郭春丽.农民专业合作社生命周期分析与政府角色转换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2009(1).
4、韩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宗芳,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姚於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 本栏目阅读排行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