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浅析政府审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

发布时间:2022-04-03 15:01:5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审计工作作为经济卫士,其地位和作用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同时,审计风险问题也引起了审计界的普遍关注。文章在分析政府审计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审计风险;成因;防范;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审计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的过程中,加之一些利益因素的诱导,各种随之而来的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屡屡发生,审计面对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由此可见,切实加强对我国政府审计风险的研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防范和化解政府审计风险,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政府审计风险的涵义
 
    《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通常是指审计人员在经过审计程序后,据以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做出不恰当的审计决定的一种风险,即审计主体发表的意见与审计客体事实相偏离的可能性。根据《审计法》规定,政府审计的任务是对审计单位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发表意见,因此,政府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没有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实施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或者应当揭示而未能揭示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重大失真或违法事项,给审计机关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它除了一般的审计风险所具有的客观性、时效性、潜在性、可控性外,还具有社会性、复杂性、长久性、政治性等特点。
 
    二、政府审计风险的存在的原因
 
    任何事件的发生均有其原因,我国政府审计风险的存在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受到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加大了政府审计风险的可能
 
    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到微观经济管理,从政府管理机关,到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人员,对审计结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各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管理的复杂化,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也就加大了引发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由于社会对国家的高期望与政府审计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社会期望差,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潜在的审计风险。
 
    (二)审计法律环境不健全引发政府审计风险
 
    首先,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时期,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不规范行为,已出台的《审计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及《刑法》等有关法律,分别对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行为做出了规定,由于违规操作或对问题落实不清,损害了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就可能引起行政复议,或被推上法庭,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其次,当前的审计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审计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使审计人员面对审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可依,也形成了审计风险。政府审计的体系尚待健全,对有些新情况、新问题甚至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再次,政府审计多年来对行政性规定依赖较大部分行政规定缺乏细致性和可操作性,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人为地提高了政府审计风险。
 
    (三)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加大政府审计风险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引入审计领域成为历史必然,这也是政府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现阶段我国政府审计主要采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在审计过程中往往造成高风险的项目审计不足。审计抽样基本沿用经验抽样法,有可能出现样本项目测试的结论有别于总体所有项目测试结论,即样本性状无法体现总体形状。我国现在电算审计技术亦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审计机关由于财政状况和思想理念的差异,还未能普及电算审计技术,从而加大了政府审计风险。
 
    (四)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欠缺导致了政府审计的风险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知审计法律法规、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判断能力。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工作责任心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政府审计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但是,在我们的审计人员中,—部分人没经过足够的专业训练,一部分人学历较低,审计专业知识欠缺,此外,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经验不足,风险意识淡薄、识别风险能力有限、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等情况较为普遍,更有极少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差,对工作缺乏责任心,这必然影响审计质量,同时有些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比如判断的失误、遗漏重要的审计程序、采用不恰当的审计方法等,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三、防范与控制政府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审计立法,保证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要保障政府审计的公正性,首先必须解决审计机关的组织独立性。国家审计机关要通过立法,摆脱政府对审计工作的不适当干预,确保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不受可能影响其公正立场的行政干预。立法机构应在广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时发现和总结有关审计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改变审计机关对协调法律关系无所作为的观念和现状,营造良好的审计法律环境,破除狭隘的部门观点和地方观点,真正做到从社会发展、完善法制的高度出发,主动改善审计法律环境和法律体系,降低政府审计风险。
 
    (二)综合治理审计环境,提高政府审计风险意识
 
    这是防范与控制政府审计风险的基础,由于审计机关在旧的体制下对政府审计风险意识较弱,审计机关应广泛开展风险教育,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自觉遵守《审计法》,严格执行《审计工作规范》,提高审计质量,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实践证明,“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效果要远胜于“亡羊补牢”,正视政府审计风险,才能有效降低政府审计风险。此外,做好对政府审计案例的搜集、整理、分析、学习,也是提高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的有效手段。
 
    (三)实行政府审计公开,建立政府审计外部监督机制
 
    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不同,其具有一定执法性质,属于政府行为,政府审计的公正性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建设和经济监督威信。随着近年来政府审计影响的扩大,人民法制观念的提高,公众对政府审计工作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实行政府审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力度,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可以减少政府审计工作的片面性、随意性,增强政府审计人员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借助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减少不正当权力因素对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的影响,降低政府审计的风险。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道德修养直接关乎审计事业的成败,是防范政府审计风险的重要一环,一名高素质的合格审计人员,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源动力,也是审计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高低与审计风险呈反比关系,因此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对新颁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在复杂环境中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倡新技术手段的开发运用,以有效降低政府审计的技术风险。同时加强审计人员的对新颁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在复杂环境中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倡新技术手段的开发运用,以有效降低政府审计的风险。
 
    (五)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实体”的出现,会计操作更多地在计算机上进行,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充分采用现代审计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和抽样审计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快速的处理,在完善网络审计技术的前提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对被审单位的数据进行下载,转换为审计需要的会计资料,抽取重大金额和疑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风险点,进行实质性测试,争取在有限的时空内获取最充分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总之,政府审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十分重大,而造成其风险不断加大的原因也是很多的。为此,我们要从意识上高度重视,要深入实际工作中,深刻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与对策,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政府审计风险,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奇.论我国政府审计风险的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7).
    2、顾奋玲.政府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中国审计,2008(3).
    3、陈月坤.政府审计风险形成原因及其防范[J].公共支出与采购,2007(7).
    4、胡月亮.浅析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
    5、杨转转.对国家审计的反思及其风险防范[J].北方经贸,2004(9).
    6、杨新.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江苏商论,2008(2).
    (作者简介: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在职研究生;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在职教师)  

推荐访问:浅析 审计 防范 风险 控制

本文标题:浅析政府审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403/11720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析政府审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