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浅谈高校人文关怀中的生命教育

发布时间:2022-04-03 15:02:20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真正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建立在对大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基础上,这是“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观的根本体现。反思高校因对人文关怀关注不够全面而导致实施生命教育不到位所引发的后果,高校建构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机制则显得刻不容缓。文章试图从人文关怀的生命教育角度来反思高校的思政教育,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人文关怀;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在现代社会里,建构和谐而美丽的生命家园,给生命以理性的终极关怀,是艰巨和迫切的任务。高校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前沿,任重而道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巨大冲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感淡薄、集体主义观念缺乏的问题,高校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同时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多数高校疲于扩大招生、忙于提高就业,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尤其是现实社会中物质与精神的失衡,知识本位、技术至上的价值观以及政治、经济等外在因素的介入,使教育过于工具化,往往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生存竞争力上。教育在谋求“何以为生”的本领的同时,忽略了对“为何而生”的思考,忽略了对学生心灵成长与生命意义的教育,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漠视了学生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太看中生命以外的东西。教育理念中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功利色彩,而没有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以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更多关注生存手段,而很少思考生活的意义和目的,缺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当他们面对挫折和打击时,由于找不到生命的寄托和生存的价值,最终走向自我毁灭,酿成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对传统高等教育弊端的反思,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
 
    一、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就是在尊重个体物质性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教育。
 
    (一)开展生命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时代回应
 
    教育本质是引导人心灵的事业,教育存在的意义是充分发挥其引人求知、引人高尚、引人自信、引人自爱、引人热爱生活、引人关爱生命的引导作用。高校必须以人的自我完善和生命价值为目标,并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实施人文关怀,只有这样,大学才不会丧失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也就不会单纯地沦为实现其他社会目的的工具。
 
    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慧生命4个部分组成的。人应是完整的存在:人不仅有理智,还有情感;不仅有抽象之思,还有丰富之趣;人是追求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存在。因此,作为“本真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既授人以生存的手段与技能,使人把握物质世界的教育,又导人以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使人建构自己意义世界的教育”。可见,生命是教育思考的原点,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是以扭曲的形态在现实中运行的。高校过多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学生的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都被放置一边,当他们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略时,他们便产生了对生命的漠视。而开展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弥补现行教育制度中因偏重知识教育与理性教育而忽略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德性、艺术、人文之缺憾,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生命教育的涵养后,知识技能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成为戕害社会的工具。
 
    (二)开展生命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力促进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的实质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它既包括一个人所拥有的自然力,也包括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锻炼、培养与学习而形成并积淀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健全的人格和对生命意义的正确理解是人发展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生命观作为个体的人存在的基础,就没有人的发展,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而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培植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包括对生命的敬畏感。这句话既诠释了生命教育的内涵,也解读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宗旨。所以高校应该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培养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培养他们博大而深沉的社会情怀,培养他们丰富而广袤的良知、良心和良能,使他们懂得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一)生命教育舆论氛围的构建
 
    开展生命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让大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气息。但生命教育本身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系统工程,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蔓延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3方应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为生命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从学校的层面来说,要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提倡、宣传、推动生命教育,以多层次的校园文化营造生命教育的整体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传媒、教育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生命教育,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网络,把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信息通过网络来开展教育,优化生命教育的信息环境,使生命教育无时无处不在,深入人心。从家庭的层面来说,要为学生营造温馨、关爱、欢乐、宽松、民主的生活氛围,给学生带来快乐、幸福的生命体验。从社会的层面来说,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政策,为生命教育的深入、持久、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尤其是各类新闻媒体,要以正面积极稳妥的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宣传报道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取得的成果,推广生命教育在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价值,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报道视角,教育更多的青少年珍视生命,积极面对人生。
 
    (二)生命教育理念的构建
 
    “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因此关注生命,秉承教育的理想追求,致力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构建,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行生命教育的理念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教育在本质上是培育人的生活经验与人的生活能力的活动。教育决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在创造中体现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实施生命教育就是强调教育的根本意义即生活的变化、生活的改造,蕴涵着对教育的重建与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它昭示人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
 
    2、提升高校教师的生命情怀、生命质量。实施生命教育要求教育者自身应生活充实、积极向上,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因为他们是学生生命的楷模。健康的家庭很重要,健康的教育也很重要。教师应该把所肩负的教育职责与学生在知识理论、求知欲、情绪与追求真、善、美的心态之间的互动纳入到课堂的互动教学中,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会通过这种互动传递给学生,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
 
    3、营造生命情感的氛围。生命情感是建构个体人生的基础性素质,是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及对生命意义的自觉解放,是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因此,教育应营建理性的生命情感氛围,积极让生命情感引人振奋、达观、向上、充满朝气,把人引向与周围世界的活泼交流,成为人生动力与光明之源。
 
    (三)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决定生命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实施生命教育,还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一是要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资源。要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入手,通过教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心理知识、伦理规范、交往技巧以及应对挫折的策略等。同时,生命教育还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丰富多彩的生命专题化教育活动。二是要深入挖掘实践活动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坚持认知、体验、实践三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三是要深入挖掘社会环境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积极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充足的教育设施和条件,为大学生的健康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1、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和尊重生命。生活不规律、工作强度高等都会造成身体免疫力低下,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休息,教育和帮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塑造健康体魄,切不可透支生命。这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2、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缺少其中一个,生命都是不完整的。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要善于引导他们发现和探索人生的价值,使他们懂得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要在精神世界里追求更高境界。
 
    3、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当代的大学生有活力、有思想、敢冒险,但不善于交际,这往往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有的甚至走向极端。因此,教育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和睦相处,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爱护他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情操,大学生才会尊重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才不会发生伤害自己和他人身体或生命的事情。
 
    (五)生命教育保证体系的构建
 
    生命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而且还要渗透到高校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专题教育、学科渗透、课外活动等载体的保证作用。高校应抓紧确立生命教育规划,归入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教育目标、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等。
 
    新时期高校的思政教育,无论是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都应该体现创新性,作为人文关怀核心内容的生命教育,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解读生命理念、理解生命目标、体味生命层次,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怀凡.对生命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1).
 
    2、张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本文系2008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宁波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课题“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08JDM05N)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推荐访问:浅谈 怀中 人文 高校 生命

本文标题:浅谈高校人文关怀中的生命教育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403/11720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谈高校人文关怀中的生命教育》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