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2-04-03 15:04:3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从诚信教育出发,倡导社会、学校、银行及学生个人共同打造助学贷款的和谐局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助学贷款之路。
 
    关键词:助学贷款;大学生;诚信;对策
 
    “诚,乃以行成言;信,则以言立身。”中华博大精深的造字哲学早已将诚信会意为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有知识高素质的优秀群体,理当成为诚信为人的表率,然而在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却严重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也扰乱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进程。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由政府贴息的助学贷款制度实施以来,不良贷款高达20%。因此,本文探究当前助学贷款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旨在提出解决路径,为有关管理机构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一、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现状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的、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贫困学生的银行贷款,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事业,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自1999年试点运行以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历经了十载春秋,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与发展。2003年,国家助学贷款迎来第一个还贷高潮,但由于违约率及违约人数双双超过20%。西安交通大学成为全国第一个停贷的高校,随后各贷款银行纷纷提出停贷。
 
    2004年9月,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新政策,实行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由国家贴息,延长还款期限,对贷款银行实行风险补偿金等措施,以保证助学贷款工作的继续深入开展。截至2006年6月,全国申请贷款累计总人数395.2万人,银行审批人数240.5万人,审批金额201.4亿元,成效显著。近两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广泛,许多高校借此为贫困生开通“绿色通道”以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入学。由此,我们可知在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确保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得以继续深造的过程中,国家助学贷款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但是,我们在看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小觑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尤其是贷款工作中大学生违约欠贷的不诚信问题。根据我校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关于大学生助学贷款“还贷难”的问卷调查中,选择“贷款是为了扶助贫困学生,不还贷是可以理解的”项的,占问卷调查总人数的26.48%;选择“如果是我贷款,我也可能不还”项的占3.73%;而选择“对此不关心”项的占8.51%。据此,大学生诚信还贷意识薄弱的现状可见一斑。据工商银行总行和教育部的调查显示,国家助学贷款的金额违约率为19.71%,人数违约率为20.5%,远远高于一般居民贷款3‰的违约率。大学生贷款如此高的违约率和违约金额,严重阻碍了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学生的诚信也遭到质疑。银行不愿也不能承担过高的风险,以致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进退两难,和谐社会下的经济、文明协调发展也面临挑战。
 
    二、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不仅是个人信用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形成元素多元,是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结果。
 
    (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不完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造成诚信缺失的重要外因
 
    国家助学贷款缺乏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学校与银行两方承担,各自为系,缺乏合力的机制以及政策规定的还贷期限、不灵活机制都制约了大学生诚信还贷的进程。而市场经济在大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同时所出现的商业欺诈、弄虚作假等不良社会现象给诚信意识尚较薄弱的大学生造成一种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生存手段的错觉,从而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加剧。
 
    (二)社会、学校、家庭诚信教育环节薄弱,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辨别能力欠缺是诚信问题出现的内因
 
    据南华大学课题组发放的“造成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的问卷调查研究显示,选择“社会风气不好”项的占问卷调查总人数的63.19%;选择“学校缺少诚信教育”项的占总人数的11.81%;选择“家庭缺少诚信教育”项的占总人数的15.63%。
 
    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家庭过度保护和包容的教育方式,学校倾向于知识教导的教育目标,都导致大学生诚信教育环节的薄弱,而大学生对于助学贷款认识的偏差,致使其守信观念较差,甚至存在一种“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欠国家的不算欠”的错误认知,并把银行这一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金融企业当成国家金融机构,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还贷过程中,形成了淡薄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而家庭和学校重智育教育而轻德育的普遍现象,成为大学生有知识缺乏美德内在的原因,从而导致大学生诚信贷款、诚信还贷的意识薄弱、行动不济。
 
    (三)相互沟通理解不够也是导致大学生还贷违约率高的一个原因之一
 
    由于助学贷款的发放涉及教育部门、银行、高校和学生4个方面,在施行中遇到不少“绊脚石”,瓶颈问题和隐患日益突出。2007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郑惠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现行贷款制度中存在着操作上的不明确,给贷款风险留下隐患,学生申请贷款填写的理由,其情况是否真实、条件是否具备、手续是否健全等,均难以全面核查,可能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另外,贷款呆账不予责任追究,纵容了贷款风险的形成。
 
    另一个让银行不愿借钱给大学生的原因,是在个人与社会、家庭、学校内外因的作用下,衍生出大学生诚信缺乏的现象。全国学生贷款逾期不还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居民贷款的违约率。而由于现行的信用体系不完善,一些学生毕业后或因为无能力还贷、或故意拖欠贷款不还,银行对这些违约学生缺乏惩罚手段,导致了坏账、烂账急剧增多。社会是否给学生们营造了有能力还贷的条件和环境?在他们上学申请借贷时,可能根本不会预料到就业会如此困难。
 
    同时,银行也因为偏重于贷款人数、数额及赢利空间,而常常忽略与学校、贷款学生的交流合作,也是导致大学生还贷违约率高的一个原因之一。
 
    三、解决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对策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大学生诚信危机,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诚信为核心广泛而全面地开展政策引导、社会鼓励、教育落实、群众监督等多方面活动方式,以求多管齐下达到内外结合的完美统一,树立大学生诚信负责的良好形象。
 
    以诚信为核心,就应该解析其内在结构,从而一一对应地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从所属的领域看,诚信分为心意的诚信(心诚)、言语的诚信(言诚)、行动的诚信(行诚)3个层面,从所涉及角度看又分为自身的诚信(诚己)、对他人的诚信(诚人)、对社会的诚信(诚群)3个维度。针对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我们可从3个方面逐一破解。
 
    (一)诚信教育,加强修养,内塑“己心”
 
    面对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积极教育疏导才是上策。诚信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其实仍是大学生自身的素养水平不够。诚信教育此时正好扮演一个引导者和推进者的角色。“心诚,诚己”,只有大学生诚信的第1层或第1个维度牢固结实才能奠定3层、3维度的诚信之塔基。也只有大学生由衷地认识到诚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才能真正有效地抵制非诚信意识的干扰与侵袭。
 
    诚信教育,一方面要广泛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教育,让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同时巩固诚信思想;在加强法制观念的同时,引导学生诚信处事;在培养良好心态的同时,要端正动机学习诚信精神。另一方面,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将传统的“诚信观”融入到实际生活,把科学的信条与理论付诸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与社会活动唤起大学生对于诚信的思考与运用。
 
    同时,还可以将诚信教育同自强教育、感恩教育相结合,让贷款学生在了解助学贷款的同时,坚持满怀一颗感恩的心自立自强、诚信还贷,及时履行其职责与义务。
 
    诚信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大学生校内教育与离校延伸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引导、心理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统一,彰显和保证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和谐一体化。
 
    (二)完善制度,严立规矩,约束学生诚信还贷
 
    根据诚信的第2层次与第2维度“言诚”、“诚人”,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对外交流所展现的诚信需要制度的限制与约束。完善制度、严立规矩是约束大学生诚信贷款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只有将完善的制度融入诚信教育体系,才能保证诚信体系的教育效果。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助学贷款制度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对助学贷款的原则、偿还方式和期限、违约责任等问题作明确规定,使处理欠费行为有法可依。地方政府、银行、学校等都要各司其职。地方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家庭的认证和监督力度,银行要丰富贷款种类,完善贷款的审核与发放程序,建立完善的全国联网个人诚信系统,解决这一问题,健全信用体系是关键,要做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要加强对违约借款人在就业等其他方面的制约力,让每个贷款人为自己的信用“埋单”,高校要组织协调贷款工作,等等,唯有多方努力才能凝成合力,保障贷款中不诚信问题的减少乃至消失。其次,推行奖罚与违约公示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到诚信的第二维度仍离不开不断地完善和健全贷款过程中大学生信用奖罚制度、违约公示制度。同时也应倡导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还贷行为,做到“法治”与“德治”二者的统一,加强贷后跟踪管理,严格还贷制度。
 
    (三)加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诚信的第3层及第3维度为“行诚”、“诚群”,面对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加强贷款依法监管与群众监督,能够有力地促进助学贷款工程的良性循环。其实,行诚与诚群所共同反映的是一种集体化意识与整体性行为,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诚信氛围来保证其存在与发挥。
 
    一方面,法律监督应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人们的舆论导向也要对诚信问题进行科学的监督。另一方面,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水平提高了,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群体必将严格律己,做出表率,从而使“他律”与“自律”共同发挥作用。
 
    我们应与时俱进,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进行诚信舆论宣讲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种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校、有利于教育、有利于民族发展的措施,理应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与重视,实现其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其发展途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在人们不断地努力完善与健全下,相信国家助学贷款之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赵钢锋,张震.论当前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5(11).
 
    2、戎辉.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若干思索[J].文教资料,2007(8下).
 
    3、教育部2006年第16次(定时定点第7次)新闻发布会[DB/OL].http:news.xinluannet.com/politics/2006-07/26/content-4879155.htm.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与信用档案建设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JK06ADY015。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其中,张多来为教授、硕士生导师)  

推荐访问:对策 国家助学贷款 诚信 大学生

本文标题: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对策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403/11722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