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经验对建设沈阳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借鉴性
摘要:日本川崎100多年的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1971年川崎市政府开始治理工业污染,此后川崎已经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环保城市。2009年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把沈阳市列为中国唯一的联合国生态建设示范城,目前沈阳市正在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很有必要借鉴川崎市环境整治经验。
关键词:川崎;沈阳;循环经济;零排放
一、川崎市环境治理概况
川崎市隶属于日本神奈川县,北部隔多摩河与东京市相邻,人口大约140万。川崎市的东部海岸地区是日本最重要的重工业区。该地区在二战前就是重工业聚集区域,20世纪50年代一批大型发电厂、炼油厂项目又相继落户于该地区,使川崎市成为京滨工业走廊的核心区域,在20世纪60-70年代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高速成长。然而,川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各种温室气体的危害严重。在20世纪60年代后患有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的市民迅速增加。
1971年川崎市政府下决心治理工业污染。根据“市民生活第一”的原则,川崎市政府决定设立“公害局”统一规划环境保护工作。公害局的主要工作包括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对环境受害者实施救济、保护自然环境等。此后,川崎市又分别于1972年和1976年制定出台了“川崎市公害防止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估条例”。这些措施的相继实施使川崎市成为日本环境保护的先进城市。如今,川崎市以“产业再生、环境再生、都市再生”3个基本理念为指导,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有力地推动着环保产业持续发展。
二、川崎市环境治理基本策略与成就
泡沫经济破灭后,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的压力,川崎市积极应对危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构想”,并于1997年开始创建环保城。环保城以位于东部海岸地区的企业为主体,以实施废气减排和废弃物零排放为基本方针,打造相关产业集群,实现环境和产业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一)鼓励环保产业落户,实现原有企业升级
川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以及便民政策鼓励尖端行业、环保行业落户川崎,尤其是对与川崎市原有传统工业相配套的环保工业的落户给与了全力扶持。同时,川崎市也拨巨资支持原有企业的设备改造。其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安装节能设备的企业,该设备可选取特别折旧措施(在正常累积折旧的基础上,加提30%特别累积折旧),如果是中小企业也可以选择减免7%的所得税。第二,企业安装节能设备或者对原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均可获得相当于总投资额50%的补助(最高10亿日元)。第三,凡是环境、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类的尖端技术企业愿意在指定区域落户的,其购买土地和机器设备时均可获得川崎市政府拨付的总投资额10%的补助金(最高10亿日元)。第四,政府可以为在指定区域落户的企业做不超过8亿日元的融资担保。第五,如果企业有落户指定区域的意向,川崎市政府保证上门服务,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简化办事流程。
(二)企业自主创新,创建废弃物零排放工业区
创建于1997年的川崎环保城是川崎市对大规模产业进行环保规划的最初实践。川崎环保城要求其所有落户企业必须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同时积极帮助园区内的企业快速消化新技术,使环保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用于生产。在这一方针地鼓舞下,一批先进的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项目得以应用。比如JFE利用废塑料替代焦炭作为高炉燃料,用于从铁矿石中还原铁元素,此项技术在国际业界得到了高度评价。据估算,应用此项技术后,每炼1吨钢可以减少0.4吨二氧化碳排放,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一举两得。由川崎制铁开发的使用“炼钢炉渣”铸造海底沉积用土台,再利用土台中的铁元素促进海藻生长借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计划也非常引人注目。
1、废弃物零排放区
2002年川崎市围绕一批环保新技术,大胆提出了以环保城为基础创建废弃物零排放工业园的计划。该计划认为,零排放工业园应该是以政府的牵线搭桥为纽带,由企业相互间合作为主体的工业园区。同时该计划还认为,在循环利用最末端也就是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将由市政府统一处理。在整个工业园区中,包括的环保新技术有JFE的废塑料炼钢项目,JFE的旧家电回收分解再利用项目,三荣制纸的纸制品回收再加工制纸项目,昭和电工的废塑料制氨项目等。根据规划,川崎市清扫公社将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制品输送给各企业作为燃料(原材料),钢铁公司再将炼钢的副产品转炉瓦斯与高炉瓦斯提供与附近企业作为能源,各企业的剩余能源将提供给海水淡化厂用于淡化海水和废弃物处理中心用于生产暖(冷)气;钢铁公司的另一部分副产品——钢渣,则与水泥混合铸成沉积用土台,沉入海底,用于培育海藻吸收二氧化碳。在园区内,川崎市政府出资修建了一座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一座海水淡化厂(含工业污水净化设施)以及一座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中心。有机废弃物与剩余工业用水将通过处理后输送到市内公园,用于植被生长。还有一部分工业用水在经过处理后用于园区内办公建筑的日常使用。企业的自行发电将与近邻企业共同使用,废弃物处理中心燃烧垃圾后产生的热量将用于园区供暖。
2、零排放工业园的新意
从废弃物零排放工业园的构造上看,工业园的构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依靠环保技术将企业简单进行整合的环保工业园区,而是紧密依靠尖端科技的高技术工业园区。在此工业园区内,环保不仅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是企业创利的手段。工业园内的企业都是依靠不断发展环保技术来提高收益。在规划工业园时,川崎市充分吸收了以往环保园区的经验教训,尽量创建一个非封闭的活性环保循环。工业园企业的主要原材料——废塑料,来源于生活垃圾,因此可以得到稳定的供给。同时利用废塑料的企业也不是单一的行业,这样就避免了由于一个行业的不景气而造成整个工业园环境循环中断的局面。在设计工业园时,充分考虑到了空间的有效利用问题,将市内公园也考虑在了废弃物循环处理过程中,因此原有设施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达到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的目的。另外,在将企业废热、高炉瓦斯等提供给其他企业的过程中,都要首先经过政府设置的处理中心才能转交于其他企业。当出现某些原因造成能源供应方不能满足其他企业需要时,由政府一家去寻找代替能源,避免了各企业自行寻找代替能源的混乱,提高了效率。
(三)开展全民减排运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在推出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减排的措施后,川崎市也不忘开展广泛的全民减排运动。在开展全民减排的运动中,政府率先垂范,起到了成为市民表率的作用。其具体措施包括:第一,积极鼓励市民使用绿色电力。为了能够使绿色电力得到普及,川崎市政府率先将市属建筑用电更换为太阳能、风能发电产生的绿色电力。为了进一步推广绿色电力,市政府还拿出特别预算鼓励市民在家中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第二,举办节能驾驶培训班。为了尽可能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川崎市成立了“川崎市节能驾驶推进协会”。协会通过会员注册的形式,对所属会员进行定期培训,普及最节能高效的驾驶方法。同时开发相关节能监控设备,免费搭载在注册车辆上,监控汽车排气状况。第三,展开全民绿化事业。2008年,川崎市政府与各企业签订共同宣言,计划在沿岸地区架设绿色隔离带,以此来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市政府还积极鼓励在有条件的屋顶、墙壁上进行绿化,并以率先完成了市政府屋顶和墙壁的全绿化改造。为了方便市民绿化家庭,川崎市政府还免费向市民发放各种适于屋顶墙壁等处生长的植物种子。
经过多年的努力,今天川崎市的环境较之过去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截至2006年,工业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较1990年同比下降了14.9%。
三、川崎市经验的启示与建议
川崎市作为日本20世纪70年代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和今天日本的环境典范城市,在20多年的环境改造过程中积累了无数宝贵经验。在川崎的环保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环境理念尤为引人注目,由于处处以方便市民(企业)的生活(生产)为第一原则被切实贯彻,环保工作也得到了广大市民及企业的积极响应,环保工作从以往的市民、企业被动服从变成了大家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环保产业与环保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事实证明,这种良性环保机制是川崎市近30年环保经验的精髓。
沈阳市与川崎市在20世纪80年代结为友好城市,虽然两个城市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在创建环保城,创建循环经济城这一大目标上两市的想法是一致的。在今天,当我们讨论如何建设沈阳市循环经济时,对川崎经验进行细致的研究就更加重要,这样做有利于我们少走弯路。川崎市与沈阳市在很多地方存在着相似之处,比如,两市均有雄厚的重工业基础;两市在不同时期都遭遇到了产业升级、转型的困难等。具备这样的相似点,也说明川崎市的环保经验是有可以在沈阳进行推广和利用的。当然,两市的不同点也很明显。首先,川崎市的城市规模比沈阳市小,政策的执行较之沈阳市要容易。其次,川崎市水资源丰富;而沈阳市是我国典型的缺水城市。最后,与川崎市相比,沈阳市财政状况不够充裕。由于以上的不同点,沈阳市学习川崎市经验时必须结合沈阳市实际情况制定政策。
在制定政策时,应该倾向于“政策倾斜”等鼓励性措施。比如,市政府向拥有环保专利的企业或进行环保改造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适当使用减免地方税或允许其增加提取累积折旧的办法鼓励企业投资环保项目;对于愿意在划定区域内落户的企业做到现场办公,简化办事流程;在市政设施建设上应该首先考虑使用环保能源做到率先垂范。采用软性扶持政策,既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环保开发力度,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又可以减轻政府负担,不至于对现有的财政状况产生较大冲击。
在规划工业园时,应该把工业园区定格在高新技术水平上,特别是废物回收技术与排污治理技术应该积极鼓励,努力推广,并且要由市政府牵头,在环保循环的关键部位投资设立节点,统一调配,使工业园区的循环体系始终处于开放的和可控的形式下。比如,在采用回收废塑料炼钢时,还要开发其他的废塑料利用技术,这样可以保证当一个行业出现暂时萧条时不至于影响整个工业园的循环体系。另外,当一家企业向其他企业提供蒸汽或其他形式能源时,应考虑在提供方与被提供方之间建造一个调配中心,即由提供方首先把能源提供给调配中心再由调配中心提供给其他企业。一旦提供方因故无法提供能源时,调配中心可以统一寻找代替源,从而大大提高寻找代替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金涌,J•S•Arons.资源 能源 环境 社会——循环经济科学工程原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刘怫翔.产业技术生态化——适合循环经济的产业技术创新[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3、栗林敦子,青柳みどり.環境問題を通じてみた企業への信頼——消費者の情報行動との関連分析[J].広報研究,2000(4).
4、青柳みどり.社会資本は環境行動促進に有効か?——情報獲得と社会資本の二側面からの考察[J].环境经济 政策研究,2008(2).
5、久保田泉,高橋潔,肱岡靖明.政策決定支援のための適応研究に関する検討[J].環境情報科学論文集,2006(20).
(作者简介:苏剑,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刘怫翔,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版权声明: 本栏目阅读排行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