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教育在铁路职工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在分析能力本位教育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能力本位教育对铁路职工培训的适应性和必要性,详细阐述了能力本位教育在铁路职工培训中的应用架构,并提出了提高职业意识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铁路;职工培训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特点
能力本位教育形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后,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风行一时。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核心目标是使学习者具备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其基本模式是:对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若干项综合能力;对各项综合能力进行细化分解,确定所包含的专项能力;再对专项能力逐一进行详尽说明,编制课程开发表;按照表列的能力需求确定教学模块,通过合理排列组成课程,再按照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实施,最终落实为学习者的职业能力。
与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能力本位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一,以达到具体职业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强调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其二,课程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对所需职业能力条分缕析,再根据职业能力需要的教育内容确定教学模块,既重应知,也重应会,能力标准明确,且不同的教学模块可以灵活组合;其三,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习者按照学习指南的要求并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教师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其四,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对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反馈及时、评价客观。
二、能力本位教育对铁路职工培训工作的适应性和必要性
(一)适应性
1、职业能力。铁路生产岗位所需技能的特点是:以重复性的动作技能为主,各种作业按照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标准重复执行;同时具有可分性,具体岗位的技能通常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类,再细化为若干小类,各有具体作业要求。例如,车站值班员的基本技能包括接车、发车、调车作业,接车作业可以细分为单向接车、双向接车、机外停车,又各有规定的车机联控、呼唤应答、进路排列、信号显示、运行线标识、作业用语等等。综合起来就是生产岗位的职业能力。
2、培训目标。铁路职工培训的性质是岗位培训。仍以车站值班员为例,培训主要是使职工能够安全熟练地完成本岗位行车组织中的接车、发车和调车作业,并且基本是在具体车站、线路范围内的作业。
3、培训内容。铁路作业的可分性意味着可以实现培训内容的模块化,可以进行模块的组合。例如,人身安全和电气化铁路作业安全的相关内容可以组合到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各系统的不同岗位,行车组织的相关内容同时适用于车务、机务系统的培训,而机务系统内燃机车乘务员、电力机车乘务员在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使用等内容上也具有诸多共同之处。不同模块组合后更便于具体应用。
4、培训组织。目前是铁路职工培训中,职工本人安排学习的比重越来越大,重要性也越来越大。这恰恰与能力本位教育相一致,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主,教师作为指导者提供帮助。
5、质量评价。对铁路职工培训质量的评价,依据决不单是职工的书面答卷,而要看能否取得应有的作业资质,如机车乘务员、动车组机械师要有铁道部颁发的证书;能否通过实作技能考试;能否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这些都有明确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标准。
(二)必要性
1、确立职工培训战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明确提出,企业根据岗位技能的要求开展技能培训。早在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会议也已经提出,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突破口”。对于铁路,职工的岗位能力对铁路未来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铁路职工培训需要确立通过培训提高岗位能力的战略,有计划地强化职工培训。
2、以能力为核心组织培训。培训工作必须以岗位能力为核心进行组织。培训目标是达到应有的岗位能力,培训内容是岗位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方式要求与岗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相适应,培训效果的检验要求科学评价所达到的岗位能力水平。就是说,完全围绕岗位能力进行培训。
3、强化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培训的核心不在于取得学历,而在于提高岗位能力,培训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有培训过程,更要追求质量,强调培训的效果和效率。
三、能力本位教育在铁路职工培训中的应用
(一)确定岗位职业能力
1、完善作业标准。目前,国家劳动行政部门对铁路一些主要工种已制定了国家岗位作业标准(GB),铁道部也制定有铁路行业标准(TB),各铁路局及其下属站段则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结合本单位的运输生产实践,对各工种制定了企业岗位作业标准(QB)。为确定具体工种所需的职业能力,铁路企业应对各工种的作业标准进行完善,形成覆盖全面、内容完整、描述准确、相互一致的标准体系。
2、设立专门机构。铁路企业由职工教育部门牵头,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全监察、劳动等相关部门参与,组织对具体工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有专长的管理人员、铁路内部或必要时聘请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的教育人员,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铁路企业主要工种岗位职业能力的确定。对于涉及高新技术、本企业力量较薄弱技术、特殊专业技术的工种可以委托特定站段、下属其他单位以及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加以确定。
3、确定职业能力。专门机构对各工种作业标准进行分解细化、提炼整合,逐级制订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并进行详尽描述,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表。能力应该有明确的核心,但外延应该有必要的扩张和与其他能力的衔接。这是由于铁路运输生产具有高度集中、大联动机的特点,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各系统的作业相互关联,同一系统的各工种相互联系,有时还很密切。归纳各工种不同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制订相关工种的共性能力。
(二)编制培训课程
1、设计培训模块。根据职业能力表对岗位职业能力,特别是专项能力的描述,按照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设计培训模块。每个模块应当做到:一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有无对应能力的模块,也不能有无对应模块的能力;二是有较为完整的知识,避免知识的含混,这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尤为重要;三是强调对实作技能有足够的训练,保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四是提出有效的培训实施方式,便于教学者的教学组织和学习者的学习安排;五是对能力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做出说明。此外,还需要合理确定模块的名称、数量、模块之间的联系及其在课程中的位置,形成完善的模块结构。
2、完善培训内容。每个模块都要有对应于确定能力的完整的培训内容。一是就确定的能力描述,相应有全面的学习内容。二是学习内容的相对完整性,避免一个模块过多需要引用其他模块。共性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在一个模块内简述即可,必要的重复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确需引用,则可以留下接口。如车站值班员与助理值班员都需要充分的信号机知识,可以将此作为单独模块;而货运值班员只需要简略的信号机知识,就可以在模块内简述。三是注意渗透学习的方法论,既利于学习者的学习,也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迁移。
3、组成培训课程。不同的培训模块组合为课程,对初学入门者和进阶提高者可以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对初学者,可以分为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不针对某一特定工种,而以共性模块为主,集合相关工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利于打下较宽的基础;第二阶段针对某一特定工种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强化专业技术的培训。对提高者,根据工作基础、岗位要求、职工知识和技能的结构等情况,模块的组合可以更为灵活。
(三)制定实施培训
1、制定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是实施培训的必要基础。作为完整的培训课程,举凡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模块、培训教师、培训方式、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进度、培训考核、培训费用等,在培训计划中都应当尽可能地确定。为便于职工学习和自测,要准备培训资料、提出学习建议、明确能力标准和评价标准;同时要注意对实作技能部分有充分的时间安排、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和足够的操作机会。
2、实施培训。实施培训必须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职工自学、教师答疑、骨干示范、职工比武、知识竞赛、实作演练等等。有的站段选择有实力的机构或其他站段进行委托培训,弥补自身培训能力的不足;铁道部近年推行培训、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等的经验,应当进一步总结、提高、推广。
3、培训计划的调整。培训计划应当结合运输生产实践进行必要调整。如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尽管未安排计划,也必须调整增加;运输生产内容变化,如客货营销方式动态更新,相关培训必须及时组织;运输任务增加,引发工学矛盾,培训需要灵活调整;四是新职人员集中增加,如内燃机车大批更新为电力机车,涉及司机转岗培训等。不过,临时性、紧急性的培训仍然不宜太多。属于计划内的培训,应当做好预案。
(四)培训质量考评
1、制定考评标准。考评标准来源于国家、行业和企业制定的作业标准(GB、TB和QB)。实践中可以结合具体作业进一步细化。考评标准首先要明确、无歧义;其次要既能定性,也能定量,能够合理划分职工所达到的层次;再次要对应具体的课程和模块,采取最适宜的考评标准;最后对实作技能的考评应当占用较大的比重。不过,对知识的考评也不可付诸阙如。随着铁路技术装备的快速更新,对每天操作的设施设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反视为当然,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会错误操作、延误操作,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基础的、系统的、与实作紧密相关的知识进行考评是必要的。
2、实施考评。考评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职工按照模块中对能力标准的说明,在培训一段时间后自测自评;二是职工认为达到标准后,参加统一组织的对知识和技能的考评,合格的准予上岗或继续上岗,不合格的实施强化培训;三是职工上岗后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实际能力的持续测评。考评又分为四个层次:站段按QB组织的考评、铁路局按QB组织的考评、铁道部按TB组织的考评、政府职业技能鉴定部门按GB组织的考评。总体看,铁路运输属于高度危险作业,职工作业承担着重要的安全保障责任,因此,考评必须严格,源头预防,确保安全。
3、持续改进。经过考评,对培训实施中的问题、对职工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培训计划和组织的问题等,相应进行总结、分析和改进。对于能力本位教育,特别是对职工安排学习,要注意针对学习方法、知识结构、实作技能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要求,促进职工更善于学习。如果多数职工都存在相似问题,则要注意培训整体水平的改进和提高。
四、对能力本位教育的补充
能力本位教育的一个不足之处,是重视行为而忽略品德,对学习者思想意识的重要性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但在生产实践中,职工具备能力反映的只是在技术上可能,而能力只有发挥出来才能真正体现为工作绩效。这就既需要职工具备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也需要职工具有从事岗位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和敬业的工作态度,这一点可以称为职业意识能力。显然,完整的能力本位观应当包含职业意识能力的内容。为此,还需要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完善规章制度、做好思想工作等途径,努力提高职工的职业意识能力。
五、结束语
发挥能力本位教育对铁路职工培训的作用,在把握其实质的基础上,特别要紧密结合现场的生产实践,制定可行的方案并认真实施,唯其如此,才能切实提高职工的职业能力,满足安全运输生产的客观需要。
(作者单位:太原铁路局职工教育处)
版权声明: 本栏目阅读排行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