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公共选修课主体性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2-04-03 16:24:09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通过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现状的反思,指出公共选修课主体性教学模式建构的必要性,并从理论角度分析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借鉴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提出公共选修课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主体性;教学模式;建构;探索
 
    一、无奈: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通识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公共选修课开始成为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选修课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
 
    首先,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开设有一定任意性,缺乏对公共选修课明确的理论定义和实践规范。教师申请开设的课程以及课程采用的教学形式,与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学识与人格、教学风格与专业知识等因素紧密相关,加之对公共选修课认识上的偏差,致使公共选修课的开设追求“新鲜、实用、有趣”,而且缺乏全校整体范围内对课程开设的统一论证和规划。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也与其设立初衷有一定的差距,实效性不尽如人意。
 
    其次,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每个学期学生需要修满相应的公共选修课学分。因此大部分公共选修课成为学生填满学分空档的工具,公共选修课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是“选”而不“修”,为了修满学分,“很积极”地去选课,实际上对课程的选择明显带有市场化和功利化倾向,如感觉难学的或者教师要求严格的课程肯定不选,费神的课程不值得选,时间、精力、金钱无不体现对成本和效益的精打细算。有时在备选的多数课程选课名额已满的情况下,不得不随意选择一门有空位的课程,否则无法完成学分任务。学生的公选课学习就是按部就班地学习教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保证课程考勤和课程作业,顺利拿到学分就是最好的学习成果,学生习惯于跟随教师的教而学,其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更有甚者,连基本的跟随学习都无法保证,随意逃课,上课开小差做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公共选修课俨然成为师生头疼的“鸡肋”。
 
    再次,在公共选修课教学实际中,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如何以统一的步调引导学生进入公选课课程的学习状态,弥合专业之间的差异,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在现有的公共选修课教学中,注重教师的传教作用,将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体,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教师的教而进行,教学评价主要以课堂秩序、课堂考勤、课程成绩来进行评价。因此,教师的教学主导思想就是如何组织一堂有序的课堂教学,谈不上公共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探索改革。
 
    二、启迪: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教学情境设计的导演,学生不是被动吸收知识,而是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实现创造性学习的个体。在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宽知识面为归宿的公共选修课中,实行主体性教学模式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主体性教育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二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和锻炼;四是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70年代的认知主义理论和90年代的建构主义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
 
    人本主义是在美国兴起的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这一理论观点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对教育理念、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主体性教学模式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在理论上最突出的特征,是“以不同方式强调人在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在不同程度上把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人类认识世界过程的不断演变,认识视角也发生根本性的转换,“即由各种形式的‘客体本位’转移到‘主体本位’,由对自然和物的关注转移到对人自身的关注”,作为反映主体之规定和特质的“主体性”原则被凸现出来了,与此相伴,个体本位意识也得到了承认和增强,人的地位和价值问题愈益受到人们的瞩目,“以人为本”的观念得到了重视和普及。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主体性教育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推行则是人本主义“主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借鉴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能够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做出相应的选择。因此,在公共选修课中应该充分体现出大学生的这一特点,设置合理、充足的课程备选资源,给予大学生依照自己兴趣、主动选择课程的自由,培养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没有这种自我发展的愿望,就没有学习的根本动力,也就无法实现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初衷。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教育的过程实质是实现将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或者经验内化为个体素养的过程,从而帮助个体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恰恰为教育过程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内部加工过程对知识生成或知识结构的作用,它既强调认知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也不能忽视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下,教师应该进行公共选修课课堂角色的重新定位,相信并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做好学生知识建构的服务者;学生亦需要完成角色转换,要认识到学习是再创造的过程,应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方案:公共选修课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一)以学习兴趣为导向
 
    公共选修课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强烈的获取知识的欲望和强烈的探究兴趣指引下,自我追求成功的过程。
 
    首先,要端正对公共选修课地位的认识,学生选课应该本着以拓展知识面的原则、以学习兴趣为导向进行相关课程选修,摒弃以往那种为完成公共选修课学分而盲目选课的错误做法。
 
    其次,探索多种课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要求在公共选修课的考核上,应该不局限于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要注重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增强公共选修课的实效性。
 
    再次,要实现以上两种效果,必须保证公共选修课备选课程的多样性,需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反馈,了解学生对现有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的评价,了解学生当中对公共选修课内容有什么新的需求,结合学校师资实际,来增开新的课程。
 
    (二)以教学情境设置为基本框架
 
    公共选修课主要仍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公共选修课应该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手段,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在课堂中设置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其主体参与的意识,通过教学情境的体验来领悟知识的真谛,教师也能够在学生的探讨与提问中汲取科研灵感。一般来说,公共选修课的授课对象来自理、工、文、管、经等各个专业,教师首先应该对选修此课程学生的专业背景情况做详细的了解,以便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更具有普遍性,便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更深刻理解情境设置。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个体的知识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获得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公共选修课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对公共选修课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教学情境的设置放在教学研究内容的重要位置。如在知识产权法公共选修课上,可以按照狭义上的知识产权所包含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三部分内容,针对不同行业涉及到的不同的知识产权内容,结合已经掌握的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来源,将全班分成几组,布置课外文献阅读,然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各小组的自主学习成果,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相互提问,深刻理解知识产权的内涵。通过创设这一教学情境,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过程。
 
    (三)以主体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为根本
 
    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和体验以及学生们的不同需求与反应,进行教学方法单一的或者综合的运用。一些体现主体性教学的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方法、多向互动式方法、启发式方法、角色扮演方法、情景模拟方法、自我设计方法、共同归纳方法等。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是一个难点,把主体性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渗透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行动的指导和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之中,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也是教学效果提升的必经途径。如在理解著作权这一基本概念时,可以启发学生列举一下日常生活中涉及著作权内容的实例,对学生的举例,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结合著作权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举例是否恰当。学生通常首先会想到文学创作、论文等文字作品。教师还应该启发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路,如思考一下,娱乐活动中是否存在通过独创形成的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这样就很容易想到音乐作品、电影作品也属于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且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一直参与其中,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知识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大有裨益。鉴于公共选修课在课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单纯的理论讲授势必造成学生的反感和失去兴趣,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其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成为对课程教学过程参与的源动力,才能发挥出公共选修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选修课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实现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育教学理论实践的有益尝试,也必将为教师、为学生带来很多收获。从教师的角度看,在公选课教学实践中强调主体性教学模式,即是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开设的公选课,多是与其专业研究领域相关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能够启发教师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会有新的思路和灵感。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公共选修课的途径拓展知识面是对主干课程学习的有益补充,也能培养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高闰青.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与主体性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7).
    2、刘放桐.“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J].学术月刊,1999(10).
    3、侯才.认识重心的迁移与当代哲学的趋向[J].长白学刊,2005(1).
    4、略论建构主义视角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EB/OL].人教网,2004-03-22.
    *本文为上海电机学院2009年度校级教研教改立项项目。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推荐访问:主体性 选修课 建构 教学模式 探索

本文标题:公共选修课主体性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403/11745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公共选修课主体性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