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对经济体系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03 16:35:48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对我国经济的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其实质问题就是市场化的利率及其变化对消费、储蓄、投资等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对利率变化对消费、储蓄、投资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计量分析,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完善,利率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在逐渐增加,最后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消费;储蓄;投资
 
    一、前言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目标之一,从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各种市场化的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市场利率,并通过它来对利率水平和结构施以有效影响的体系。
 
    事实上,我国的金融发展政策是一种金融控制政策,由于资金配置存在定向的倾向,所以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控制政策既定格局下各个利益主体行为的可能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因素的冲击是讨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出发点。自1996年扩大内需的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始终面临着高储蓄和消费不足的局面。因此,利率市场化要面对的实质性问题是:市场化的利率及其变化是否会引起居民、企业财务约束以导致消费、投资的不足和银行系统财务稳健性的下降(王晋斌、于春海2007)。
 
    二、利率变化对经济中的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一)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
 
    李焰(1999)认为,自1978年以来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因素是不确定的。王国松(2001)和许江东(2002)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与名义存款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李扬(2002)指出,我国居民储蓄水平对利率的变化反映不够灵敏,甚至可能没有灵敏度。本文运用1985-2007年23年的数据,对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和储蓄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利率变化对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效应。Y1代表储蓄,X1代表实际利率,X2代表名义利率。统计学上,经对一组样本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后通常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征,因而,本文对Y1、X1、X2取自然对数,便于建立储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模型。数据分析采用计量软件Eviews5.0。
 
    回归结果显示,在显著水平为0.01时参数无法通过统计检验,并且■2■=0.4626相关系数并不大,说明储蓄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之间的相关程度并不十分显著。为了更直接说明利率市场化中利率的变动对储蓄的影响,对LnY1、LnX1、LnX2先后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经回归分析知道储蓄与实际利率有明显的反向变动关系,二者的相关系数比同一时期的名义利率与储蓄相关系数要强,因此将名义利率剔除,集中研究实际利率和储蓄之间的关系。得到回归方程:
 
    LnY1=12.84-1.72LnX1①
 
    其中,■2■=0.49,F=21.86,t0=20.14,t1=-4.68从结果中可以得出,尽管相关系数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但是X1的t值与方程的F值已经通过检验,并且不存在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实施,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时间的关系由不显著或者相关性很小,慢慢转化为负的相关性,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正在逐渐提高。
 
    (二)利率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李扬(2002)指出,20世纪90年代利率和居民消费之间的相关度是80年代的两倍多,说明我国利率指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效应在逐渐增加,并且增加效应相当明显。王晋斌、于春海(2007)通过引入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指出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与居民消费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基本因素。
 
    表1显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均与消费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系,说明利率指标已经与消费密切联系在一起,利率作为宏观经济的一项指标,已经开始在整个经济主体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实际利率与消费进行回归,Y2代表消费,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LnY2=11.13-0.80LnX1②
 
    其中,■2■=0.55,F=27.93,t0=47.04,t1=-5.29经过检验得出在显著水平0.01下,统计量X1通过了参数检验。实际利率每变动一单位,居民消费就会反向变动0.8个单位,说明从1996年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已经在逐渐受到利率水平的影响,实际利率与消费之间相关性也明显增强。
 
    (三)利率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提高了实际利率水平,也提高了投资的成本,对投资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利率市场化也使得资金的获得为直接,没有太多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这样原来“被人为分割的市场”能够整合在一起,资金使用效率相对要提高,因此利率对投资的影响是双向的。
 
    在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国内投资总额上升的国家占比约80%,这说明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其国内投资总额的增长,这是利率市场化后所产生的增加投资数量方面的影响。在投资质量方面,目前较有影响的是有盖尔博和弗莱做出的实证研究,其中弗莱用亚洲11国的数据资料做过一个检验,结果证实了提高实际存款利率可起到提高资本产出水平的作用。
 
    2004年10月29日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本文分析了2004-2008年各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结果表明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不断增加的趋势,并以此带动经济增长。对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来说,即使利率提高短期内有可能造成投资水平下降,但从中长期来看,提高利率可达到增加投资水平,增进投资效率的目的。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是最为稀缺的资源,如果为了保护短期的低效率投资而惧怕利率市场化之后的利率水平提高,将无法尽快提高其资源利用率,摆脱低效增长的发展陷阱,从长期来看损失会更大。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为了满足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确保一些中小企业在得不到担保抵押的情况下也得到贷款,改革的方向是逐步放宽利率浮动区间,主要是扩大向上浮动的范围,使银行有更大的利率自主权。同时鼓励大企业去发行公司债,促进公司债市场更大的发展,公司债市场利率的浮动范围可由市场选择决定。
 
    第二,存款利率应该允许向下浮动。有的金融机构运行较差,资本侵蚀严重,流动性不足,倾向用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因此,在资本充足率监管得到严格执行之前以及及时校正措施(PCA)有效建立之前,存款利率上浮是需要谨慎的。
 
    第三,在减少利率市场化冲击的条件下,探究可能对经济有一定影响力的基准利率的形成。先中长期贷款后短期贷款这一利率市场化路径可视为逆向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路径,在长期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反过来形成短期利率,然后与现有的货币市场利率相互融合校正,形成影响我国经济主体流动性需求的基准利率。
 
    参考文献:
 
    1、江春,刘春华.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理论、经验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10).
    2、王晋斌,于春海.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可能路径[J].金融研究,2007(12).
    3、王颖,李浩勇.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性思考[J].经济问题,2006(6).
    4、戴国强,梁福涛.中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6(4).
    5、李扬,殷剑锋.中国的利率体系:现状及其改革[J].中国金融,2005(6).
    6、万光华等.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11).
    7、汪小亚,卜永祥,徐燕.七次降息对储蓄、贷款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6).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推荐访问:浅析 体系 利率市场化 我国 影响

本文标题: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对经济体系的影响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403/11749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对经济体系的影响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