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摘要:近年来,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不断改革,渐渐向公共服务的方向靠拢。目前,我国还缺乏一套对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针对企业,对事业单位适用性弱。文章通过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出现的漏洞与问题,寻找加强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一、引言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指事业单位为履行其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它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等,是行政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二、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意识弱
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了解,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主动举办事业单位财政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培训班,增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意识。
单位中很多员工对内部控制建设持无所谓的态度,或简单地把内部控制理解为单位的规章制度。部分单位认为建立控制制度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而这种人力、物力的耗费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于确定,因此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在有不少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全面,没有覆盖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多个业务环节。当单位规模比较小时,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均由一人担任,内部审计制度则根本没有,导致事业单位财政账务混乱。相当多的单位只有业务部门制定的单项内部控制制度且还不够规范,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乏衔接,执行起来协调配合较差,造成内部控制各环节职责不明,执行过程中相关环节的执行人相互推诿,难以适应整个系统内部控制的需要。
(三)对会计控制重视不够
现在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虽然建立了会计控制制度,但只关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制度的执行。一些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相互制约,导致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会计账务存在为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问题,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四)预算控制薄弱
现在一些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单位的预算机构形同虚设,单位在实际进行日常收支活动时,根本不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多数的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完善的预算编制程序,导致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理解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难以保证预算编制有统一的标准。
(五)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
有的事业单位审计机构附属于财会部门、办公室或纪委监察部门,受所属部门领导;有的虽然审计机构独立于财会等部门,但仍归本单位负责人领导。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等都要受本单位领导的制约。事业单位内审部门也基本上未形成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优秀的审计人员缺乏激励机制,对审计成本的节约和浪费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审计人员工作不积极,没有动力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有效内部审计的缺失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账务混乱的情况得不到纠正,内部控制建设中的责任归属问题难以确定。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单位员工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要在事业单位塑造起重视内部控制的单位文化。通过这种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各层领导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直接作用于事业单位的控制效率和效果,达到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的作用。其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要明确单位负责任人应负的责任,使单位负责人真正负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责任。事业单位在分配责任时应根据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的权限与责任,其享有的权利不能超出它的职责范围,划分岗位考虑自己的任务和特点,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再次,在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的时候重点加强单位领导人的内部控制意识。事业单位作应该联合有关部门对单位主要领导人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培训,改变原来领导人“忽视下层员工,一人说了算”的局面,增强领导人的公共服务意识,增强自身责任感,使事业单位逐渐由人治走向法治。
(二)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很多单位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公共服务的性质,其主要收入来源有两个——自身经营收入和国家资金。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定位,事业单位账务管理的核心是国家资金即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则是账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依靠自身的力量,包括人力、物力和技术进行经营取得的盈利,属于经营性质。经营收支不同于国家拨付的资金,应按其经营规模与核算形式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事业单位要对出资进行严格监管,按规定办理投资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安置上不得相互兼职,要严格分工,责任到人;严格区分投资管理与单位内部业务资金活动。对于一些事业单位较小的经营收入,如出租部分房屋收取的租金、转让技术和人力的收入,可以不单独核算,独立管理,做到收入入账、支出审。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事业单位有自己的特点,具有公益性。收支状况复杂,收入有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渠道,支出使用多用途,如有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等用途,这都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要能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账户为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填制和审核凭证,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登记账簿,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系统、完整的数据;成本计算,有利于全面反映费用支出情况;财产清查,以保证账实相符;编制会计报表,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另外,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规范,做到诚信、可靠、公正。要抵制得住金钱的诱惑,当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杜绝假账。
(四)加强预算管理
在预算编制环节上,在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在编制支出预算时,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并且要在考虑当年财力状况,核定具体支出额度,而不是随意增加预算;在预算执行环节上,注意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在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一定的预算权力,使预算单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及时、高效地调整预算。
(五)加强内部审计
事业单位应该从两个方面加强内部审计:一是通过审计规范化和制度化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发现制度本身的完善程度、履行情况及责任归属等问题,并向有关方面反馈信息,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正确执行;二是突出审计的服务性作用,防患于未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并做出恰当的处理和建议。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增加审计部门的员工,提高审计部门领导的权限、职称级别,确保审计部门的权限广泛且有足够权威。
四、结论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种先进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事业单位机制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事业单位建立了完善、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地加以执行,必然会使单位内部组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奖惩分明、权限适度、紧密配合,促进其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佳甄.刍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N].新疆科技报,2008-10-24.
2、郑菲菲.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J].管理世界,2009(9).
3、李华.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J].财税纵横,2009(3).
4、于兰芹.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改进[J].经管空间,2009(9).
(作者单位:广东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
版权声明: 本栏目阅读排行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