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论西藏民族手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几大关系

发布时间:2022-04-05 15:20:55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民族手工业是西藏三大传统产业之一,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迅速,但也存在问题。要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民族特需品与非特需品、外来产品与本地产品、民族手工业与旅游业、发扬与舍弃五大关系。
 
    关键词:西藏民族手工业;持续发展;五种关系
 
    西藏民族手工业作为西藏传统的三大产业之一,历史悠久。西藏民族手工业产品主要集中在民族生产、生活和宗教用品方面,其中江孜的地毯、姐德秀的围裙、加查的木碗、拉孜的藏刀、仁布的玉器等,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和2008年,藏族唐卡、藏族造纸技艺、拉萨风筝、藏族邦典与卡垫织造技艺、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香制作技艺、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等入选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后,在各种促进民族手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下,西藏民族手工业涌现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但是,西藏民族手工业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要实现西藏民族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好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的几大关系,这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在生产技术方面要处理好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关系
 
    西藏民族手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这就需要妥善处理好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关系。目前西藏民族手工业仍以遍布广泛的家庭作坊式的传统技术为主。其传统技术通常技术含量低,结合生产实践就地取材,技术标准不统一,基本根据制作者的主观感觉,缺乏精确的定量。这就使得传统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有差异,其实更多的是质量比较差;不能实现工厂化操作,也就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产量非常有限。如一些地毯厂、卡垫厂的洗毛、梳毛、捻线和染色等工艺过程,仍然沿袭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原始操作方式。现代技术,简单来说,科技含量高,各种技术参数定量化、标准化,从而可以实现工厂化作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增加市场供给,达到规模经济效益。西藏民族工业要实现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转变,即要实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本文主要是指纯技术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这也是西藏民族手工业最迫切的任务。具体而言,在充分发挥西藏民族手工业的传统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增加或改变产品规格和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充实产品的文化内涵,实现产品创新;改进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和工艺水平,实现工艺创新,使西藏民族手工业实现定量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增加市场供给,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劳动者收入。但是技术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技术的全盘否定,传统技术中的一些独特之处,如技术本身的技术特征、技术内涵的文化特征,不能因为技术创新而舍弃;也不意味着技术创新或创新技术必须立即推广,因为西藏民族手工业基本还是以农牧民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这就决定了技术创新在普通家庭生产中的可行性。
 
    总之,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看,一方面必须在依靠传统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加大现代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力度,应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民族手工业;另一方面要保持和弘扬传统技术优势和民族文化特色,在组织规模化生产上下工夫,提高其市场价值。
 
    二、在市场需求方面要处理好民族特需品与非特需品的关系
 
    在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的特殊需求生产的用品和食品叫民族特需品或民族用品。西藏民族手工业产品按用途可分为民族特需品和非特需品,民族特需品一般包括藏民族生产、生活用品和宗教用品,非特需品主要包括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1990年全区民族手工业产品中民族特需品占70%、工艺品和宗教用品占20%、生产用品占10%。1998年有关部门对拉萨市城关区所属民族手工业企业的1300多种产品进行市场调查,发现民族特需品占50%,宗教、工艺美术品占30%;旅游纪念品占20%;对全区地、县二级民族手工业企业的调查,这些企业的产品中80%以上为民族特需品;而乡村家庭手工业产品中有90%以上是民族特需品。根据调查推断,2005年以民族生活用品、民族宗教用品为主的民族特需品的生产占到民族手工业总产值的87%左右。
 
    以上情况表明,西藏民族手工业产品基本以民族特需品为主,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很少。这种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由此导致我国内地以及印度和尼泊尔借鉴西藏的工艺、风格和特色开发出来的仿制品——特别是藏式工艺品和藏式纪念品进入了西藏。从市场容量来说,产品具有突出的民族特需性决定了西藏民族手工业销售市场的相对狭小性。民族特需品是针对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西藏260多万藏族人口,全国600多万藏族人口,这个消费群体是很小的,只能依赖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增加人口规模;非民族特需品,即西藏的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市场是很大的,因为非民族所需,那就是针对所有人群,不管是任何民族,不管是任何地方和国家,他们都是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的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显然,民族特需品的市场潜力非常有限,而非民族特需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随着西藏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进藏游客巨增,2009年进藏游客达到556万人次,在这种情况下,西藏民族手工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在满足藏民族特需品的前提下,大力增加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供应,同时促使民族特需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促进民族手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增加广大手工业者的现实收入。
 
    三、在市场竞争中要处理好外来产品与本地产品的关系
 
    由于西藏民族手工业主要生产民族特需品,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很少且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随着西藏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西藏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快速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规模,但是与飞速发展的西藏旅游业相比较,仍然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于是外来仿制品——藏式工艺品和藏式纪念品进入了西藏。究竟有多少是外来产品,至今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数据。彩云认为,2003年全区市场中的民族手工业产品,尤其旅游产品中大约80%以上左右是印度、尼泊尔生产的。2004年周智生在拉萨的调查表明拉萨市旅游工艺品市场中60-70%的金银制品是鹤庆的手工业者制造的。2009年自治区经委建材轻工处处长次仁旺堆介绍,初步预测只有20%左右的旅游纪念品是区内企业和个体户生产的。这些外来仿制品中,我国内地的产品品种多、价格低;尼泊尔、印度的产品做工精细,价格也不贵;区内生产的民族手工艺产品品种单一、质量粗糙且价格明显偏高,或者质量很好但价格很高,显然本地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如何处理好外来产品与本地产品的竞争关系呢?一是认清形势面对现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藏必须对外开放,对国内其他省份开放,对国外开放,更要对不同民族开放,开放促进交流、促进本地发展。西藏民族手工业要接受现实,坦然面对外来仿制品,不能有任何抵制行为或政策。二是分析问题找准原因。外来仿制品之所以这么容易仿制并进入西藏市场,关键在于西藏民族手工业的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款式单一、产量不足,容易模仿。如浙江的一些商人凭借其资金优势,通过对市场上相关商品的模仿轻而易举地就进入了西藏民族手工业市场;云南的五金工艺生产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利用西藏民族手工业产品供不应求的机遇进入了这个市场,以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最为典型。另外,外来产品能进入西藏,说明西藏市场有潜力,这对本地正宗的民族手工业是一个潜在的优势,如果本地民族手工业产品能够真正区别于外来仿制品并具有优势,那么这个潜在的市场就会转变为现实的优势。三是利用优势积极发展。民族手工业是民族文化的长期沉淀,具有非常独特的工艺、式样及款式,这是外地生产者把握不了的,尤其是凝聚在产品中的文化内涵。这样,西藏民族手工业就可以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方面提高本地民族手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体现技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再次塑造具有民族差异的产品,并达到明显区分本地产品和外来仿制品的差异程度。总之,在市场竞争中,两者处理得当能够相互促进本地产品和外来产品的质量提高,对整个行业和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
 
    四、在产业互动方面要处理好民族手工业与旅游业的关系
 
    很明显,旅游业和民族手工业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但是全区上下认识还不够到位。旅游业作为西藏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迅速发展,有力地带动西藏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包括西藏民族手工业。前几年已经停产甚至濒临绝迹的许多民族手工业,在旅游纪念品的带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全区30多个行业中,卡垫、地毯、氆氇、围裙、藏被、民族服装、民族鞋帽、木碗、皮革制品、金银首饰等手工艺品被列为发展重点。这些产品既是民族特需品,也是旅游纪念品,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和青睐。如今,无论在西藏的城镇还是乡村,越来越多的民间手工艺人开始重操旧业,纷纷建立起了手工业作坊,加工生产几近绝迹的民族手工艺品,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西藏尼木县吞巴乡是吞巴藏香的产地,全乡422户2341人,其中239户264人制作藏香,藏香水磨252架。2007年,藏香产业年收入826.8万元,其中制香收入435.7万元,藏香水磨收入391.1万元,藏香从业者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相反的例子是,2008年拉萨“3•14”事件发生后,西藏旅游业受到了严重影响,民族手工业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也都受到了重大影响。
 
    旅游业带动民族手工业发展的同时,民族手工业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六要素中的“购”是旅游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游客的角度来说,仅次于“游”。作为“购”,就要购买有纪念意义的产品,而民族的、特色的、当地的、正宗的,这些都构成了纪念意义,并且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西藏的特殊性决定了她的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世界性的,也包括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手工业产品,必是世界游客旅游的动力之一。因此,西藏民族手工业不仅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而且吸引其进藏消费该产品,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目前西藏民族手工业以及旅游纪念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也包括发展购物旅游。
 
    因此,彻底认清西藏旅游业和民族手工业的相互促进作用意义重大。在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旅游业如何促进民族手工业发展问题,更要考虑民族手工业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五、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要处理好发扬与舍弃的关系
 
    西藏民族手工业历史悠久,是藏民族文化的长期沉淀,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地方性和宗教性,是在藏民族社会历史和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它们反映了藏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反映了藏民族共同的宗教信仰,反映了藏民族特殊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从此种意义上说,西藏民族手工业担负着满足藏民族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双重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宣传西藏文化的第三重任务。1980年以来,西藏卡垫、地毯、松巴鞋、银腰刀等10余种产品,先后在全国各种评比会上评为优秀产品,还获得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金、银奖等。西藏民族手工业产品在很多县乡素有西藏“围裙之乡”、“木碗之乡”、“玉器之乡”的美誉。因此,保护西藏民族手工业意义非凡
 
    保护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保留,有所发展,也有所舍弃。这就需要处理好发扬与舍弃的关系。发扬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保留、继承和发展,舍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克服和抛弃,也就是说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去其糟粕,既要有继承,又要有批判。针对西藏民族手工业,具有民族核心特色的产品、工艺要发扬,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东西要发扬,具有特殊才艺的民族手工艺传承人要保护,要通过培养后备传承人的方式发扬民族手工技艺,等等;相反,不影响产品特色或文化内涵的落后的工艺、设备要舍弃,要更新。在实践中,如果不处理好这个关系,很容易盲目更新工艺和设备,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失去了民族特色;或者盲目地认为所有东西都需要保护,于是简单地保留下来了,这是要极力避免的。比如卡垫编织中的木架设备可以更新为更为牢固的铁架设备,而雕花工序就只能是手工制作,这和南京云锦的编织一样不能用机器替代。
 
    参考文献:
 
    1、贡秋扎西.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模式初探[J].西藏研究,2006(4).
    2、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七期中青班第一课题组.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民族手工业发展路子[J].新西藏,2010(2).
    3、赵国礼.旅游纪念品“西藏产”只占20%[N].西藏商报,2009-01-06.
    4、佟文英.西藏自治区民族手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   2009(3).
    5、李灿松,武友德,周智生等.云南民族地区民族手工业集聚现象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8).
    *本文属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藏教高【2008】33号):《西藏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单位:刘天平,西藏农牧学院;邓发旺,西藏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何纲,西藏社会科学院)
 
 
   

推荐访问:手工业 西藏 几大 可持续发展 民族

本文标题:论西藏民族手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几大关系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405/11868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论西藏民族手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几大关系》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