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如何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
浅谈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如何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
【摘要】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增强自身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随着金保工程的实施,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显得滞后,尤其是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还没有理顺,还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效应,制约着金保工程建设进程。
【关键词】管理 适应 信息化建设
一、我市劳动保障部门信息化建设现状
2002年,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金保工程)列为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建设和完善的十二个业务系统之一;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金保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金保工程在国家整体立项;2006年,省厅确定荆州、黄冈等五城市作为第二批金保工程试点城市。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市金保工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在市、县级建立了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实现了两级数据中心的连接,并将网络延伸到了部分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基本搭建起了的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组)三级贯通的网络结构;二是在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和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劳动 99’ )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完成了两大应用系统的本地化,劳动保障系统统一软件得以开发及应用,并搭建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软硬件环境和建立了一套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三是进行了数据的集中和系统的整合,将原先分布在各机构、各系统的数据经过清理,集中移植到了两大统一应用软件,将原先各系统的功能进行梳理,整合到了两大统一应用软件,使两大应用系统的功能覆盖到了现有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所有已开展业务;四是机构、队伍建设得到较大加强,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的原则,各县、市、区基本都成立了信息中心,市级劳动保障部门对就业、养老、医疗等相关机构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对人员、资金、设备、场地等集中使用,统一调配。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建设起了一个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两大应用系统,覆盖基层、县(市/区)和市的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基本实现了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大功能,使我市劳动保障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系统应用效果初步显现。
二、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逐步从以代替手工操作为目标的初级阶段,步入到以全面提升劳动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为目标的新阶段。从分散到统一,从独立到整合已经成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特征,但在统一建设的过程中,来自现行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以及制度层面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并已经成为了影响金保工程进一步推进的主要障碍。
(一)统一建设与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矛盾问题
金保工程要求统一建设,但国家财政体系却是分灶吃饭,建设资金不是由上到下统一分配,而是各地方投资。金保工程的投入很大,地方上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有钱的地方想自己搞,没有钱的地方又在“等”、“看”,导致各地的发展很不均衡,统一建设进度不一,影响了全省乃至全国联网,影响了金保工程建设效果。
(二)机构与部门职权划分问题
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面广、业务线长,涉及到的机构和部门繁多,但我们的管理和服务在各个地区、各个业务之间都不一致,常常是一个业务多部门管理,责权划分不明确、不清晰,与软件的统一设计、统一应用存在很大的矛盾,协调起来困难重重。
(三)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无法统一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不断调整、变化,导致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无法确定和统一,使得应用软件的推广和应用也阻力很大。
(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问题
按照软件设计原则,必须坚持不相容职务、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从而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既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内部管理机制,虽然,软件设计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范与制约,但如果由于管理跟不上,没有一套与软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缺乏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严格监督,软件上的监督与制约就会形同虚设,无法实现基金的有效监管。
(五)各经办机构主动参与度的问题
金保工程建设绝不是信息化部门一家的事情,而是整个劳动保障系统各部门共同承担的一项任务。只有各个部门分工明确,紧密配合,才能顺利推向前进。信息部门作为数据中心和平台的管理者,要积极为业务部门提供主动服务、高质量的服务,但业务部门作为系统的使用者,也必须提好需求,管好数据,主动参与到系统建设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六)技术人员的素质问题
金保工程涉及工作环节多,又是一项全新的任务,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是不断提高,既懂技术又熟悉业务的骨干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尤其是县市区一级,有的甚至连一个技术人员都没有,不能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矛盾十分突出。
三、总体思路与对策
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新技术革命,更重要的是一场管理的革命。金保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改变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劳动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的过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的服务体系,促进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科学管理和跨越发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突破上述难点,个人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顺体制、机制
近几年,各地金保工程建设的实践表明,凡是金保工程建设真正取得实效的地区,一定实现了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的创新;凡是金保工程建设暂时滞后的地区,不仅存在资金和技术问题,还在于体制和机制上难以突破。但体制与机制的变革,从下而上进行难度很大,虽然各地在金保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无法触及其根本。要抓住此次国家机构改革的大好机遇,自上而下、在全国范围内调整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设置和职能配备,解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机构繁多、职能交叉、名称混乱的局面,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各部门之间待遇不一致等问题,理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
(二)规范规则、流程
虽然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仍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是必须实行规范化。规范和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在制定政策法规时,要充分征求信息化管理部门意见、建议,健全社会保障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体系,完善信息化规章制度,统一社会保障业务流程,提高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性能。目前可以根据劳动保障业务发展需要和信息技术发展状况,建立较为完整的劳动保障信息化标准体系,以确保劳动保障相关业务系统中各类业务代码的标准、规范和统一。同时按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梳理业务流程,制定或修订各项业务流程规范,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在社会保险各险种实行统一的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统一联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
要进一步通过信息化手段,简化办事程序,延伸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升劳动保障系统整体形象,实行社会保险的统一经办、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险业务关联、社会保险稽核与劳动监察的整体联动;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如网上求职与招聘,开通12333电话、网上社会保险缴费情况查询以及政策咨询,为老百姓提供贴身服务;要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将业务规则、业务流程、服务承诺以及办事依据、条件和办理结果等内容,除依法保密的外,一律上墙或通过LED电子显示屏、报纸、电台、电视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公布,增强工作透明度,并接受外部监督。
(四)提高人员素质
要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管理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建立一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要在全系统开展信息化知识的普及与培训,进一步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真正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谈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如何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