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监狱加工业科学发展
XX监狱加工业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2005年5月新一届党委成立后,及时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争一流”的监狱工作目标,确立了把服装加工作为主导产业的加工业发展思路。经过全狱上下的共同努力,加工业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基地效应已经显现。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实现加工业收入680万元、1036万元和1256万元,人均年创收由05年前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6200元。这主要得益于监狱党委带领全体警察职工继往开来,真抓实干,做到了“把握三个规律”、“优化四个要素”、“创新五项管理”。
一、把握“三个规律”,保证发展方向
首先,坚持“四个准确定位”,准确把握监狱整体工作规律。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正确执行刑罚、惩罚与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是监狱的根本职能,监狱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这一方向。XX监狱加工业的发展,严格按照司法部“三个绝对不能、四个绝对不允许”的要求,始终以充分发挥监狱职能为前提,坚持有利于监管安全和罪犯改造质量提高的原则,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其次,坚持“五个解放出来”,准确把握监狱生产工作规律。监狱党委认为省厅局确立的“依据社会企业、提供劳动岗位、监狱组织生产,劳动改造罪犯,争取经济效益”的监狱生产发展思路和原则,是监狱生产工作的规律。监狱党委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始终把加工业作为监狱企业的主导产业,把“两头在外、只做加工”的加工模式作为监狱生产的组织形式,坚定不移,以一贯之,促进加工业科学发展。三是具体分析自身特点,准确把握服装加工发展规律。XX监狱原来在陉山,采石业不景气,加工业项目多,规模小,没有主导产品,加工收入偏低,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新一届监狱党委成立以后,监狱长禹小明同志,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走访客户,调研市场,准确定位,根据监狱搬迁后的区位、厂房硬件等优势,提出了“立足郑州服装加工集散基地,依托一会两院(省服装协会、中原工程学院、河南工程学院)技术优势,靠大挂强,做大做强服装类加工”的发展思路和规划,保证了服装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二、优化“四个要素”,转变发展方式
XX监狱党委十分重视加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把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优化加工业项目、产品、人力、装备要素结构,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加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1、优化项目结构,推进项目升级。项目是龙头,是加工业发展的先天条件。优化项目结构,提高项目效益,是推进加工业发展的首选条件。XX监狱2005年保留了缝纫、教习发加工,淘汰了污染大、规模小的锡箔纸、电池加工项目。2006年淘汰了收益低的部分教习发手加工,新组建毛织、缝纫监区各一个,扩大缝纫加工规模,与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合作,发展毛织加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7年7月,停止八监区教习发加工,调整为缝纫加工。2008年初,组建十二监区,把有劳动能力的老残犯集中起来,从事简单的缝纫加工。经过近3年的项目调整,7个普通监区全部实现机加工。缝纫监区增加到6个,从业人员达到1400人左右,占全狱押犯的70%,形成了“一主一辅”产业格局,协调生产更为顺畅, 规模效益更加突出。
2、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品升级。2006年以来,监狱抓住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服装加工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发高终端用户,适应市场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加快产品升级。缝纫加工产品由原来工具袋、玩具,发展到中、高档服装。2007年又积极创造条件,从管理和工艺技术上打造精品线,进一步提高产品加工档次和附加值。
3、优化人力配置,提高加工效率。XX监狱由于受搬迁、改扩建工程影响,常年押犯2000人左右。除押犯外,警力不足,也影响着加工业的规模扩大。为此,一是压缩科室人员,充实基层警力,基层警力达到了全狱警力的78%。二是将生产科、加工办、企管办合并为劳动改造科,抽出精兵强将,充实劳动改造科力量,配备一正四副领导班子,安排15名警察职工负责全狱劳动改造管理工作。三是对押犯监区实行定编管理,压缩功能性监区押犯,组织部分亚老残罪犯从事值班、打扫卫生等勤杂工种,把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充实到普通监区,有效整合人力资源。
4、优化技术装备,促进装备升级。2006年以来,根据服装生产特种机少、设备不配套的情况,先后投入300余万元,新添特种设备200多台(套)、电脑平缝机210台,对毛织机进行半自动改造。装备的改善,促进了流水线均衡生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注重工艺改造、QC小组技术创新活动,监区QC小组研制出“服装加工专用刷毛机”,刷毛效率显著提高, 2008年2月被省科技厅鉴定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
三、创新“五项管理”,提高发展质量
细节决定成败,把小事做细,简单的事做好,是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提高监狱加工业发展质量的重点。对XX监狱而言,更是如此。监狱搬迁后,硬件设施显著改观,工作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但过去在落后闭塞的环境中,长期积淀的思维模式,相对滞后和薄弱的管理基础,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和改变。为此监狱党委在高标准严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警察职工队伍建设的同时,结合加工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创新思路,规划出路,强力推进管理规范和升级。政委郝景现同志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带领警察职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带头抓好党委部署工作的督促落实,促进监狱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
1、创新合同管理。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劳动改造科、监察室、财务科和监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合同管理小组,出台加工合同管理办法,统一印制“合同洽谈记要”“ 加工合同”“合同履行情况统计表”三个表格,实行统一合同文本,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强化监督。合同管理小组依据技术教研室提供的样品工时测定单,拟定合同工价,集体与客户洽谈,形成洽谈记要。合同的签定,由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委托人负责。合同履行结束后,相关科室与监区共同填写履行情况统计表,“一单三表”统一存档,规范建档。所有合同的洽谈、履行及清算,纪检监察人员全过程参与监督,确保了加工合同从洽谈签订到履行清算全过程阳光操作,规范运行,形成了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
2、创新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发展的动力。XX监狱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措施。一是创新质量教育。树立“大质量”和顾客为本的的观念,以客户满意为宗旨,及时掌握客户的要求和意见,并反馈、落实到产品生产、管理、服务之中;树立“产品零缺陷”的观念,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追求卓越,持续改进,大力营造诚信做人、精细做事,制造精品、回报社会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质保体系。完善公司-车间-班组-生产线四级责任网络,落实质量管理办法及评分细则,量化考核,持续改进。健全QC小组,认真开展活动。在2007年度省局QC小组成果评审中,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成效显著。三是严把质量关。做到开线前认真贯标,使每名作业者掌握技术要领,生产中设立质量控制点,做到工序自检和上下工序之间互检,包装前全面检验,确保加工产品质量。四是逐步提高免检率,减少外协人员。为适应上级提出的减少、取消外协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需要,促进炎黄公司自己技术队伍的培养,多次邀请“一会两院”教授集中授课,到生产现场指导。挑选事业心强的同志,到专业院校学习。积极创造条件,为工人提供从裁剪、缝纫、熨烫到成品后整理的全过程的实习操作岗位,通过两年多的培养、锻炼,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缝纫监区工人全部上线检验质量、指导生产。07年该狱认真开展“三自一控活动”。“三自”即突出抓好班组自我生产、自我检验、自我纠正,“一控”即严格控制自检准确率。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产品免检率,部分生产线使用监狱技术人员跟班指导,取消了外协人员。四是探索客户引进、管理的新方法。走出去,请进来,立足河南,积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拓展,开发高、终端客户。建立炎黄制衣网站,加入河南省服装协会,积极参加服装协会活动,借力社会平台,广泛接触客户,拓展加工渠道。定期对客户跟踪调查,半年召开一次客户座谈会,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年底监狱统一对加工客户邮寄贺年卡和走访慰问,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在省内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在省外开发了一批有实力的新客户。
3、创新现场管理。现场即市场,现场决定市场,市场促进现场。该狱重点推行“7S”管理方法,制定制度,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确保落实。做好经常性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节约工作,养成良好素养,做到安全文明生产。一是“筑巢引凤”,从硬件上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监狱从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和建成现代化服装加工基地的高度,建成了现代化的罪犯监舍和习艺楼、教学楼,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对生产车间的作业区(生产线、物料框、物流槽)、质检区、材料区、成品区和办公区实施改造,配置标准统一,定置要求统一,为规范现场管理提供了条件。许多客户慕名而来,加工定单接踵而至,目前该狱对加工定单有一定的择优权和定价权,生产经营环境逐年得以改善。二是落实工时测定、排产、出入库管理。质量技术中心根据定单,制作样衣,测定工时,作为合同洽谈和排产的依据。劳动改造科根据合同产品数量、单件标准工时、交货期测算出需投入的劳动力人数,统一安排组织生产。仓库管理中心对所有加工订单的生产原辅料和成品的出入库,统一办理。三是严格劳动时间管理。出台罪犯一日作息制度,严格遵守罪犯法定劳动时间,对擅自安排加班劳动或特殊情况下加班不调休的,从严从重处理,坚决杜绝了超时劳动现象。四是强化责任,严格检查,突出防火、防电及外协人员安全,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已经实现连续13年五个月生产安全。
4、创新组织管理。根据省局有关要求,近年来XX监狱多次精简科室人员,充实基层警力,实现了重心下移、警力下沉的目的。但是如何落实基层警察值勤规范,提高警察对罪犯三大现场的直接管理能力,如何全面提高罪犯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质量,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监狱长禹小明同志经过多次深入监区调研,提出了“一警一室一线”的管理模式,于2006年9月份,在刚组建不久、管理难度大的六监区试点,很快取得成效,形成为基层基础管理制度,及时在全狱推广。2007年“一警一室一线”管理创新活动,代表河南省监狱系统优秀QC活动成果,参加司法部评审,获得“部优”成果;又由司法部推荐到中国质协,被全国第29次QC小组会议表彰为“国优”成果。2008年结合监狱实际,对该模式进一步深化、完善。对罪犯监舍重新规划调整,把全狱所有罪犯全部纳入监舍楼联防联控、不间断巡检管理。严格落实了“双警一室包管责任制”,对所有监舍的罪犯,分别由2名警察同时管理,基层监区警察直管,科室警察和监区领导协管,固定监舍,明确职责,共同提高罪犯教转效果。
5、创新激励机制。2007年以来,公务员实行法定工资,不能发放其他任何补贴、奖金、福利,依靠物质激励调动积极性的办法不再适用。面对新情况,如何激发警察职工积极性,XX监狱做了大胆探索。制定了监狱八项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明确全狱每个岗位职责和考核细则。通过责任单位自查,专业考核组平时检查和监狱考评委月底综合检查,对所有警察职工的德、能、勤、绩、廉表现情况,每月量化考核,下发专题文件,公布、兑现考核结果。考核结果记入考核档案,与责任单位文明奖等可控经费以及个人晋职、评先、奖励、荣誉挂钩,显著调动了警察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争先创优的主动性。创新工人管理办法,在定岗定责的基础上,对所有工人实行基本工资+效能工资,效能工资参与考核,多劳多得,上不封顶。细化罪犯劳动绩效考核,把罪犯的标准工时定额、加工质量等完成情况,做为劳动改造计分考核的主要内容,日考核,周公布。在罪犯中开展了“生产能手”、“技术标兵”和“劳动改造积极分子”评选活动,分别给予劳动改造奖分、亲情电话、亲情会餐等奖励,有效调动了罪犯的改造积极性。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扎实推进监狱加工业科学发展》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