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某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4-11 15:02:18 | 来源:网友投稿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424所(含教学点1060个),有教职工23556人,在校生401139人。其中: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所,在校生5347人;普通高中17所,在校生21320人;中等职业学校21所(含进修学校8所),在校生30921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3.96%;普通初中104所,在校生94865人;小学2220所(含教学点1060个),在校生209399人;幼儿园60所,在园幼儿37899人;幼儿入园(班)率48.02%;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1所,残疾儿童在校生1388人(含随班就读)。全市普通高考总上线率达92.4%。

二、“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

一是坚持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养成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的养成,全面推进“三生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模式,加强减负提质工作。三是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逐步纠正单纯以分数或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的倾向,建立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教师、学校。

(二)各学段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学前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有幼儿园60所(比2005年增加3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4所,占幼儿园总数的40%,有951所小学举办了学前班。“十一五”以来,在园(班)人数和入园(班)率持续增长,在园(班)幼儿由2005年的28268人增加到2009年的37899人,增加了9631人,增长34.07%,幼儿入园(班)率从2005年的32.65%提高到2009年的48.02%,增长了15.37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的差距逐步缩小(全国50.9%,全省54.52%)。二是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和巩固。认真落实中央惠民政策,加大“两免一补”力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认真组织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校安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全面推进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明确各级政府教育工作职责,“两基”核心指标稳中有升,成果得到有效巩固。2008年沧源自治县“普九”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以后,全市8县(区)已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63%,比2005年提高了6.18个百分点,辍学率降至1.87 %,比2005年降低了0.75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42%,比2005年提高了0.39个百分点,辍学率降至0.79%,比2005年降低了0.5个百分点。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以内,比2005年降低了1个百分点。这是继“普六”和“扫盲”后我市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是惠及边疆各族群众及子孙万代的伟大历史成就。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多渠道筹措经费,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十一五”以来实际完成投资29936.9万元,17所完中占地2382亩,比2005年增加544亩,校舍建筑面积365006 m2,比2005年增加103320m2。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效益逐年提高,建设了一批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具有鲜明特色,办学质量高,对全市中小学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能力的优质高中。全市有完全中学17所,其中,一级完中3所、二级完中13所,未定级1所,在校生规模达21320人,比2005年增加5684人,增长36.35%。认真实施职教体系建设工程,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力度,“十一五”以来,职教体系建设工程共完成征地360.04亩,完成建筑面积75516.78平方米,完成投资11956.61万元,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到2009年全市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XX卫校、市技工学校),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云县职业教育中心、市农业学校、永德县职教中心),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3所(双江县职业教育中心、耿马县职业教育中心、沧源县职教中心),合格职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30921人,比2005年增加20739人,增长303.68%。2009年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52241人,比2005年增加26423人,增幅102.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3.96%,比2005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与中职在校生之比由2005年的1:0.49提高到1:1.45。四是高等教育稳步发展。XX教育学院顺利完成改制,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XX师专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校占地面积640多亩,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6.7万平方米,增幅达97.36%。初步配备了各类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电教演播厅、音像资料室、琴房、画室、田径运动场,排、足、网球场等设施。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建立了远程教育系统。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现在教职工328人,比2005年增加118人,增幅56.19%。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设6个系34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5347人,比2005年增加2647人,增幅97.36%。

(三)积极发展民族教育

加强省、市、县定民族中小学校建设,推动学校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对少数民族初、高中毕业生实施种植、养殖及其它技能培训,培养致富能手和带头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建设,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自治县、边境县、民族乡及布朗族、德昂族等人口较少少数民族聚居村委会的教育扶持力度,稳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少数民族在校生有171286人,比2005年增加17955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2.7%, 比2005年增加0.06个百分点。

(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强化人才强教战略意识,建设了一支素质精良、结构优化、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2009年全市有教职工23884人,比2005年增加2477人,增幅11.57%,其中专任教师21782人,比2005年增加2106人,增幅10.7%,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优化、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从2005年的97.7%、94.78%、84.6%提高到99%、95%、85%,专任教师学历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初中和高中本科化,高中段教师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比例达到5%。二是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认真贯彻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强化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三是加强教师的学历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四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招聘1736名特岗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五是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认真实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实施学习型组织建设计划,以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为主要形式,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继续开展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能和师德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教师终身学习制度,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投入与需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学校基础设施滞后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市截止2010年6月30日还有95.72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需要排除,教育信息化需要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需要加强。

二是“两基”巩固提高任务艰巨,控辍保学难度大。

三是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偏低和学前教育办学规模偏小,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全市仅有3所一级高完中、9所一级示范幼儿园,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高中教师不足,高、初中教师学科不配套;幼儿教师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低;小学代课教师多的问题仍然存在(目前还有983人)。

五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高寒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差,一师一校点偏多(目前还有787个),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六是素质教育推进仍有差距,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

学前教育:到2015年学前教育在园(班)总人数力争达到7.5万人,其中幼儿园7.2万人,学前班0.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0%,学前一年入班率达90%,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义务教育: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288500人,巩固率达95%,(全省为93%);残疾儿童在校(班)生达1500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

高中阶段教育:到2015年,高中阶段在校生7.2万人,毛入学率达80%,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达3.4万,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3.8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之比为1:1.1。

高等教育:完成XX师专专升本工作,将XX卫校、XX技校建成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本科生达5000人,专科生达10000人。

五、对策和措施

(一)加大投入,改善教育基础条件

以“新家园行动计划”为契机,全力实施新校园建设工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一是扎实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到2011年,全部撤并“一师一校”教学点,同时对规模小、效益低的中小学进行撤并,通过校点撤并,中长期保留中小学591所,使小学每校在校生规模均达600人以上,中学每校在校生达1000人以上。二是强势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到2013年,全面拆除119.53万平方米中小学D级危房,把学校建成学生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实现平安校园建设。三是从2014年开始,分层分段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使全市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教学仪器配备、图书、体育场和绿化美化面积等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改善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二)强化培训,增强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和完善市、县(区)和学校三级教师培训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实施“名师”建设工程,培养和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到2015年,骨干教师达350人,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150人、市级骨干教师200名。学科带头人达60名,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2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0名。名校(园)长30名。实施教师学历教育工程,支持普通中小学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全面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初中教师本科化的目标。二是加强师德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三是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创新并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不断充实教师队伍。试行教师轮岗制度,加强校际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实现共同提高。

(三)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人事制度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全面建立起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普通中小学校突出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学校价值建设等重要内涵, 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构架, 优化管理资源配置, 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校长管理能力,学生学习、实践、发展、创造能力,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面、充分、可持续发展。高校以学校现代管理理念为指导,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并完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教育科研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益人士共同参与的现代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成长状况、教师教学水平、学校教育质量得到全面、客观、公正、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评价和激励。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改革办学机制,充分吸引民间及社会资本,积极发展学前阶段和中高职民办教育, 减轻政府办学压力, 为教育发展注入活力,推动全市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实施八项工程,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2013年以前完成96所幼儿园建设任务(新建77所,改扩建19所),到2013年全市幼儿园总数不少于137所,到2015年,全市幼儿园总数不低于240所,至少容纳幼儿7.2万人,有0.3万名儿童在小学附设学前班接受学前一年教育。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按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1:13、学前班教职工与幼儿1:15的比例计算,需学前教育教职工6138人,净增4471人。

普通高中建设工程。加快普通高中的建设,扩大优质学校及在校生规模。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按编制标准配齐教师数量。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育质量。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到2015年,17所高完中在校生达5.2万人(高中3.4万人、初中1.8万人),生均占地按40平方米计算,达到3120亩,新增738亩;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按15平方米计算,校舍建筑面积应达78万平方米,新增42万平方米。教职工与学生比按1:13计算,共需教职工4000人,净增1123人。

职业教育建设工程。建成XX市职业教育中心,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有较好职业化培训条件,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1:1的目标。继续加强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速改善现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使所有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合格职业学校的建设标准。按照生均1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计算,3.8万人需60.8万平方米,增加41.83万平方米。统筹农村教育资源,继续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和管理,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以产学研用为纽带,以专业群为依托,组建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学校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的评聘办法,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专任教师与职业学校在校生1:17的比例计算,需专任教师2235人,需增加1535人。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学校教育与岗位技能需求对接。

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加强“国门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边境县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七个人口较少民族教育发展扶持力度,逐步实现七个人口较少民族免费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扶持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亟需的紧缺教师,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支持民族地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在完成市特校搬迁新建的基础上,实施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在人口30万以上的永德、凤庆、云县各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为特殊教育更新和配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改革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提升特殊教育学校软实力。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提升和整合各类教育信息化学习资源,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打造现代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加快信息化设备设施标准化建设,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促进教育装备现代化,70%的中等职业学校内部建成局域网,外部实现光纤互联;100%的的城区中小学校实现对外宽带互联,内部计算机互联,100%的乡镇中心学校和农村初中、100%的村完小实现外部宽带互联。到2015年,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生机比达7:1,初中达10:1,小学达20:1;生均图书普通高中达50册、初中40册、小学30册、中等职业学校31.25册。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配备计算机29611台,净增23138台,按每台4000元计算,投入资金9255.2万元;配置图书1252.25万册,净增828.74万册,按每册10元计算,投入资金8287.4万元。

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工程。把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以板块教育、专题活动、渗透融合的方式,加强“三生教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加强“三生教育”的制度化建设、特色化建设和基地建设,推进“三生教育”的社会化,最终实现“三生教育”的常态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把普通高中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进一步扩大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范围,逐步实现全覆盖,并提高补助标准。

推荐访问:某市 教育 事业发展 均衡 调研报告

本文标题:某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411/12209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某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