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边远山区中小学双留守队伍
关注边远山区中小学“双留守”队伍
——湘西州龙山县率先关注边远山区教育管理“盲点”特写
摘要:
边远山区“留守”老教师情系“留守”儿童。龙山县以关注由留守老教师和留守儿童形成的“双留守”队伍为切入点,自今年起,加强了对边远山区村片小的管理。茨岩小学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了对辖区内村片小的全面督查和调研。这一举措的面世,突破了当前只关注“留守”儿童,而忽略“留守”教师这一片面的舆论导向、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站在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快速发展的高度,审视当前中国边远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为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翻开崭新的一页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关注 留守教师(盲点) 留守儿童(热点)
边远山区教育
正文:
最近,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把“关注‘双留守’队伍,进一步加强对村片小的管理”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以田志武校长为轴心的茨岩小学领导班子对这一政策的出台作出了快速反应,在得到通知的当天晚上就拟订出《茨岩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辖区村片小督查和调研的决定》,并制订了《茨岩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辖区村片小督查和调研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有一项雷打不动的规定:由学区校长、主抓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科室主任四人组成工作小组,每周星期三,下到辖区村片小进行全面督查和调研,以助推我学区村片小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上新台阶,为辖区内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快速发展,站好第一班岗。
一、“无事”山下“留守”老教师
9月21日 上午8点20分,我们一行4人再一次来到辖区内的半寨片小---这所小学坐落在离中心完小5华里以内的无事山下,生源来自于甘露、半寨、凉水三村。此次督查和调研的重点,是了解这所被列入拆并对象学校里的老师们和留守儿童,在过渡期间,有什么想法,在做些什么?有哪些困难,还需要提供哪些帮助?
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来,因龙山县外出务工人员与日俱增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到位,该校的学生数量大幅度减少,留守儿童却显著增加。那里的少部分人开始借学校后山取名“无事山”而说长道短,他们茶余饭后口中的“无事”不是提“平安无事,默默无闻,可持续发展”之褒义,而是取“多灾多难,无所作为,每况愈下”之贬义,并借以讽刺、嘲笑、挖苦钉在那里工作不换地方的老教师。须不知,发生在这些留守老教师身上的的一些故事却是那么生动感人,催人泪下,令人难忘,发人深省。
二十世纪的他们精力正旺。1971年7月,是他们和群众一道,将学校迁址于这座无事山下。因为那里地理位置特殊,正好处于三村交界之地,因为无事山是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是一道美丽的林园风景,同时还是三村人民一同见证友谊的议事殿堂。1986年下学期,由于学生数增加到432人,教学室就更加显得陈旧而紧张,是他们和群众一道克服了重重困难,修建了一栋至今仍保留着的砖木结构的瓦房。1991年5月的一天,本来就难以遮羞的师生厕所,在暴风雨中倒下了,是他们自筹资金,亲自动手,修建了24个蹲位的厕所,解了学校师生的燃眉之急。1997年下学期,为迎接湘西州教科所在茨岩学区召开的全州素质教育现场会(会议主题是“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又是他们带领全校学生顶着炎炎夏日,顶住狂风暴雨,连续作战5个多星期,背土97余方,将形如壕沟的学校操场、运动场填平。划破了手指,没有人叫一声疼。磨破了衣裤,弄坏了自家的竹篓、面盆,没有人说一句怨言。耽搁了自家的事儿,没有人索要一分报酬。路人的泪,群众的好评,领导的赞赏是他们仅有的收获,但他们却感到很欣慰。
二十一世纪的他们夕阳正红。2004年下期,该校学生数猛增为644人。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拔掉已成危房的1栋木质结构和2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室,整修了1栋砖木结构的功能室,并协助工程队新建了1栋现代化的教学大楼。2008年10月的一天,师生厕所因天灾出现了重大险情,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为了保证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学区领导决定将六年级学生转移到中心小学就读,同时需要调走几名老师。是走,是留,是“等”,是“靠”,还是“要”?这里的人们一下子炸开了锅。这时,彭良善老师站了出来,他坚定地说:“我留下,现在的情况不容我们多想,因为我们没有时间。为了学生的安全,我提议,本校教师每人捐款200元,年轻的老师去上课,年纪大的老师赶快投身抢险。”说完,立即跑回家中,取出泥刀,直奔现场。此时的他仿佛忘了自己已经有了57岁,任凭泥浆、粪水在脸上、脖子上飞溅。在他的带领下,顷刻之间,一堆泥人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本期开学初,龙山县教育局明确提出了“关注‘双留守’队伍,进一步加强对村片小的管理”。这一政策的出台,如沐春风,无事山下的6位留守老教师和该校的7名中青年教师一道,为彻底改变学校落后的面貌,又信心百倍地踏上了新征程。
“留守”老教师情系“留守”儿童。在这里,我先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了解到的这位“泥人”代表。他姓彭名良善,本地人,自参加工作之日起到今天为止,钉在该校已38个春秋,且因教学能力强,现已桃李满天下。他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国家大事,舍小家顾大家。他积极进取,为人师表。他的座右铭是:“我富有,因为,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孩子;我贫穷,因为,为了孩子的一切,我已经好久没享受到天伦之乐。”
带着感动,我们专门对这所小学的留守儿童作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该校115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47人,约占学生总数的40%。40%——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比率呀!当我们问及该校是怎样安排和解决这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时,这位“泥人”眼眶湿润了,沉默良久之后,他只说了一句话:“请领导放心,我们早已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夕阳无限好,忘却近黄昏。”——真实地向世人描摹了这一群留守老教师“无事山下写大爱,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教育情结。
从半寨小学回来的路上,我们的思绪在剧烈地翻腾着,我们的思维发生着激烈地碰撞,走过好长一段路,都没有言语。在最后地回首一望时,田志武校长感慨地说:“这哪里是‘无事山’,分明就是‘务实山’嘛!”我亦有同感。但是,有两个问题一直在头脑中打转,挥之不去:一是,边远山区被列入拆并计划的村片小留守教师的问题---老龄化问题。二是,边远山区贫困户孩子在被列入拆并计划学校学习的问题---留下,是无奈!我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讲,象这样的“点”一定还不少,不解决或不好好解决,都将是一个大问题,值得关注.
二、 龙山县率先关注“双留守”队伍
“无事”山下“留守”老教师情系“留守”儿童的典型事迹,深深地感动着社会。
值得庆幸的是,龙山县把关注“双留守”队伍问题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龙山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领导高瞻远瞩,并科学抉择,运筹帷幄。在一边选拔年轻有能力的教师到中心校或县城小学任教的同时,一边给自愿留守的教师以适当的经济补偿,鼓励他们安心工作,为家乡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笔者了解,自今年起,我县进一步加强了对村片小的管理,其中有一项“双阳光政策”,内容之一是要求各校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予以帮助,在经济上予以资助,在心理上予以救助,保证他们有干净的衣服穿,有可口和卫生的饭吃,有放心的住处,有够用的学习用品;二是给志愿留守在偏远农村的教师每人每月200元的补助,给其他志愿留守在村片小工作的教师每人每月30—50元“不等”的补助。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个“不等”是由平时检查、阶段检查与学期末检查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的。
另据笔者了解,目前,在加强边远山区村片小学校管理,关注“双留守”队伍方面,龙山县走在了全国其他各县市的前头,并把它上升到当作一个崭新的课题来研究的高度,隆重推出了一盘香甜可口却辣味十足的“湘菜”,争当了派头兵。笔者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下,在这盘“湘菜”的启发下,不久的将来,中国边远农村教育事业一定会和城市一样欣欣向荣。
致
礼!
邮编: 416808 单位名称:龙山县茨岩塘镇中心小学
姓名: 彭吉山 职务:教导主任
联系电话(手机):13739048297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关注边远山区中小学双留守队伍》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