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规划局民主评议行风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2-04-11 15:08:07 | 来源:网友投稿

州行评领导小组、各位行评代表:
    州规划局机关及下属单位的行风评议工作,按照州行评办的要求以及局行评领导小组制订的方案的安排,从7月15日起转入第二阶段自查自纠阶段,现将我局第二阶段的相关情况向州行评领导小组及各位行评代表汇报如下:
    一、自查自纠开展情况。
    转入第二阶段之后,我局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再次学习了恩州办发[2004]10号文件精神,着重解决思想上的畏难情绪,查找问题的敷衍态度,自查自纠的无所谓想法。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使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变压力为动力。局行评领导小组又及时明确提出:在查找问题阶段,务必按照“揭露问题不怕丑,听取意见不怕刺,纠正错误不护短,触及思想不怕痛”的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需求摆在第一位置,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着重解决当前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解决问题作为我局行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全面、准确、真实地调查摸底,找准在工作态度、服务质量、行业管理、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到:
    一查思想作风,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牢不牢,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
    二查廉洁自律,看自身形象正不正,纠正“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不良行为。
    三查依法行政,看公正执法、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问题。
    四查办事效率,看工作热情高不高,纠正工作拖拉推诿和现象。
    五查政务透明度,看是否面向社会公开办事原则、工作程序、收费标准及时效要求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纠正暗箱操作,不秉公办事的现象。
    六查求真务实,看工作绩效是否明显,纠正工作中“越位、缺位、错位”、“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格按照“六查六纠”要求搞好自查自纠、搞好整改。
    配合转段工作,局行评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了第二阶段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7月15日,按行评方案的要求,我局召开了转段工作动员会,局长胡永进同志就转段动员作了专门讲话;7月16日局长胡永进同志又召集机关科室和二级单位负责人,督查自查自纠工作安排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7月25至30日,局行评领导小组召开落实“行评热线”有关我局意见的专题会议,对意见进行了逐条分析,决定成立专班进行调查处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8月5日我局再次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分析了第二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并就薄弱环节采取弥补措施。
    与此同时,我们向州直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州城各办事处、居委会和居民代表,发出了100份征求意见函和问卷调查表。我局还采取了上门走访,设立意见箱、行评代表见面会等多种形式搜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总体看共收集到5个方面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局行评办也作了分类归纳,认真统计。
    二、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征求意见函和问卷调查表的情况看,我局收回反馈信息占发出数量的30%,汇总综合评议,满意率占86%,基本满意占14%,其中行业文明窗口建设、依法行政情况的评价,好的占80.7%,一般占14.4%,差占4.9%。从上门走访,设立意见箱、见面会等形式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看,主要是规划公示、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表现为工作主动性较差,工作态度“生、冷、横”,极少数工作人员存在着“三难(话难听、门难进、事难办)”现象,办事推诿、拖延,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交叉、条块分割、手续繁杂,也还有反映在工作中少数人“吃、拿、卡、要”的情况仍然存在。
    (二)存在问题的处理情况:
     一是认真办理落实行评热线提出的批评、建议,处理来信来访和投诉、举报案件。
     针对反映我们规划方面的意见,局领导班子、行评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意见逐条进行了分析归类,成立了工作专班,责任到行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调查落实和迅速提出整改措施,并要求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办理完结,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于在行评期间我们接到的各类举报、信访、投诉,凡是属我们规划上的事,我们当天立即组织调查,能解决的,在三天之内我们都予以解决到位,一时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比如行评代表、州政协安维生副秘书长接行评热线反映,说XX市工农路有人违规建房,并造成消防安全隐患,我局规划执法人员当天下午即到达现场,对违规建房予以停工处理,但是对于消防安全隐患的问题,实属历史原因造成,只有等待在新一轮城市改造中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对此,我们也细致地向安维生副秘书长作了解释。目前有关我局的几条意见,我们都已与当事人见面,作了详细解答,并且形成了书面材料,已在8月13日的第二次行评代表见面会上,一并上报给州行评办领导和各位行评代表。
    对于不属于我们解决的问题,我局办好转递和交办,对于涉及到我局干部职工“吃、拿、卡、要”的人和事,因为没有具体到人而一时调查不清、无法取证的,我们先从教育、防范入手,抓好告诫谈话,此类公开谈话我局已经进行三次。
    二是认真加强硬件建设。
    对于在此次行评中反映出来的规划公示不够、规划透明度不高的突出问题,我局已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现在凡新建建筑物,均必须在施工现场树立规划公示牌,明确公示期,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和反映问题。军分区君华苑建设项目规划公示是我们第一次采取这项措施,从效果来看非常明显,我们已经接到咨询电话不下20次,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工作,人民群众比较满意。同时我局加快了在民族广场的电子显示屏的建设工作,现在已经投入使用,这是我们规划公示的一块重要的阵地,今后凡建设项目,均在电子显示屏上有一定的公示期,而且民族广场人流密集,关注度高,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规划透明度的问题。
    三是认真强化制度建设。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我局工作态度、服务质量、行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大力推行“八不准”规定,即:
    (1)、不准违法、违规、违纪审批项目和发放证照;
    (2)、不准干预、插手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及建设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的招标投标工作;
    (3)、不准收受管理及服务对象和业务联系单位的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
    (4)、不准在公务活动中接受规划管理单位的宴请、高消费活动;
    (5)、不准向管理及服务对象索要钱物、摊派报销经费,或借占管理及服务对象的财物;
    (6)、不准在公务执法活动中弄虚作假,包庇、纵容、袒护管理及服务对象的违法、违规行为;
    (7)、不准在工作时间擅离职守,或从事与职责无关的其他活动;
    (8)、不准违反规定借调人员,或安排借调人员负责机关的日常工作、参与决策审批事项。“八不准”规定我局工作人员人手一份,先“约法三章”,在制度上对规划工作人员予以约束;
    同时我局按照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拟定了州规划局实施行政许可三项制度,即:一次性告知制度,首问责任制度,首办责任制度,并已制作上墙,从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达到从源头提高工作效率、治理行业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目前我局机关办事窗口一律将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办理时限挂牌公示,对工作人员挂胸牌上岗,桌上立名牌,方便人民群众监督,并在日常工作中大力提倡对所做的政务、事务“一来就办、特事特办、好事快办、办就办好”的工作新风。
    三、下步打算
    (一)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结合行业特点和职工队伍状况,进一步深入查找问题。按照我局行评调查提纲的安排,重点解决:1、划分规划审批层次,提高规划工作效率(此问题我局已经提交8月17日的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对于规划审批层级进行了较为明确划分,我局在8月18日的行评简报中已经向州行评领导小组及各位行评代表作了反映。);2、落实州局监察指导职能,弥补县市规划管理缺陷;3、求大同、加大规划公示力度,存小异、提高规划工作水平三大问题。
    (二)对已自查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制度、责任科室、责任人、限定整改期限,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即: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指出的问题不核实清楚不放过;对行风问题的违纪行为纠正处理不到位不放过;对行评代表和群众提出的问题没有正确的答复和解决不放过的原则,抓好督办反馈,力求收到实效。
    (三)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工作。一是抓政治学习,提高思想素质;二是抓法律学习,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是抓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服务技能;四是抓廉洁自律。
    开展行风评议,对我们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和考验,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针对规划行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在社会各界、各级领导和各位行评代表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下,克服行业内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以行评为契机,狠抓行业作风建设,用诚意、用行动、用实效来回报领导、各位行评代表的关心与支持,推动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州规划局机关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

 

推荐访问:自查自纠 行风 民主评议 规划局 情况

本文标题:规划局民主评议行风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411/12228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规划局民主评议行风自查自纠情况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