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关于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4-14 15:13:42 | 来源:网友投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州委要求,我部于2010年10月中旬组成了5个调研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基层党员、干部等形式,对全州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党组织基本情况。根据党内统计报表,截止2008年底,全州共有党组织***个,其中,党委**个(企业党委**个〈其中:国有企业党委**个,非公企业党委**个〉,机关、事业单位党委**个,其他党委**个〈其中:乡镇党委**个,村、社区党委*个〉);党总支**个(企业党总支**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总支**个,其他党总支**个〈其中:村、社区党总支**个〉);党支部**个(企业党支部**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个,其他党支部***个〈其中:村、社区党支部***个〉)。全州有非公有制企业***户,从业人员***人,其中建立党组织的有**户,占15.51%,有党员***人,占6.6%。全州有新社会组织**户,从业人员**人,其中有*户建立了党组织,仅占1.3%,有党员***人,占13.37%。  

(二)党员队伍基本情况。根据党内统计报表,截止2010年底,全州共有党员****人,其中:预备党员***人;在岗职工党员**人,占27.7%;农村党员**人,占72.54%;女党员***人,占20.1%;少数民族党员***人,占31.9%;35岁以下的***人,占24.4%;36岁至45岁的***人,占28.1%;46岁至54岁的***人,占16%;55岁至59岁的***人,占8.2%;60岁以上的***人,占22.91%;1937年7月6日前入党**人,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入党***人,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入党***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占0.3%;大学学历的***人,占9.8%;大专学历的***人,占13.8%;高中(中专)学历的***人,占15.6%;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占60.6%。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全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目标,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载体,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建设活力**、构建和谐彝州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落实管党责任,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州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本形成了责任明晰、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一是层层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2008年,州委研究下发了《中共**州委关于健全完善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楚字〔2008〕26号)、《中共**州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楚办发〔2008〕3号),要求各县(市)委常委会每年要向全委会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各县(市)委常委和州级部门党组(党委)成员要把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委、州属各党(工)委以及州级部门党组(党委)每年要向州委书面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各县(市)乡镇党委向县委专项述职,一些县(市)推行了村(社区)党组织向乡(镇)党委专项述职制度,全州基本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全面推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我州研究制定了《**州2008年度县(市)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细则(试行)》、《**州2008年度州属党(工)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细则(试行)》、《**州2008年度州级部门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细则(试行)》三项考核细则,州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对2008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楚组通〔2008〕52号)等文件,并于2010年1月上旬开始,首次组织对全州10个县(市)委、14个州属党(工)委、47个州级部门(单位)党组2008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组通过召开汇报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测评、查看相关资料、抽查所属基层党组织、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考核小组评议、反馈意见建议、审核评定结果等方法步骤,重点对上述党(工)委(党组)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州党委精神情况;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情况;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和党员情况;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检查和考核情况;党建工作创新情况等进行了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及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州委对中共**市委、州直属机关工委、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等11个党委(党组)授予**州2008年度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分别给予30000元、6000元、3000元的奖励,并对考核综合评分靠后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进行谈话。三是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近年来,全州按照农村党员人均不少于50元的标准预算拨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其中:州级财政承担20元,县级财政承担30元;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明确规定要按照单位党员总数工资总额的2%从行政经费(管理经费)中提取;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明确规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0.5%—2%列支。同时,把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经费、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奖励经费列入年度预算,逐步形成了党建工作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优化组织设置,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针对我州少数民族众多,农村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习惯,党员居住分散,参加组织活动困难的情况,州委于2010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的意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一方面,在正式党员人数众多,经济成份多元化、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行政村成立村级党委5个;另一方面,在正式党员人数较多,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或自然村,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成立党支部899个,在行政村一级设立党总支144个。同时,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专业协会、产业链、“两新”组织和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积极帮助调整优化后的基层党组织落实活动场地、完善规章制度、健全领导班子、指导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为民服务、带民致富的作用。  

(三)培育先进典型,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我州推出了一批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典型,探索出了一些具有彝州特色、管用实效的典型做法,带动和提升了全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一是建设100个“彝州先锋走廊”示范点,构建基层党组织典型示范体系。从2006年开始,在全州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两新”组织中选择了100个党建基础较好的基层党组织,作为州级“彝州先锋走廊”建设示范点,各县(市)、乡(镇)也分别选择县级示范点、乡级示范点进行建设,围绕“五好五带头”及“组织设置健全、班子团结有力、党员作用明显、队伍结构优良、活动开展正常、制度建设规范、工作业绩突出、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帮助、重点指导、重点扶持,着力培树一批立得住、站得久、影响深、带动大、富有感召力和生命力的基层党组织先进典型,并以此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推动全州基层党组织建设跃上新台阶。同时,制定下发了《**州“彝州先锋走廊”十佳十优示范点评选表彰办法》,从2007年开始,每年开展“十佳十优”示范点评选表彰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分别给予3000元和2000元的现金奖励,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二是评选100名“农村党员致富先锋”,构建农村党员典型示范体系。从2006年开始,按照扶优扶强、集中扶持、跟踪扶持的原则,每年从全州10县(市)中遴选出1000名有一定致富基础、思想政治素质好的农村党员作为“农村致富先锋”培养对象,整合涉农部门资源,同等条件下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结对扶贫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提高了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每年评选100名“农村致富先锋”,给予人均1000元的现金奖励,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目前,此项工作已深入人心,深受农村党员干部的好评。据统计,仅2008年一年,全州1000名培养对象就享受到了672万元资金的扶持,户均增收2596元。三是表彰100名“优秀村官”,构建农村基层党务干部典型示范体系。2004年,州委下发《中共**州委关于奖励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决定》(楚发﹝2004﹞6号),决定每年在全州开展“百名优秀村官”评比表彰活动,对评选出来的100名优秀村(社区)党支部(总支)书记(主任)一次性给予3000元奖励,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村官的,每月增发100元津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村官的,每月增发200元津贴。另外,在连续两年受表彰的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从优秀村(社区)书记、主任中选拔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到目前,全州49名优秀村干部经考试考察被录用为公务员,13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按程序被选拔为副乡(镇)长。  

(四)实施关爱工程,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近几年来,全州各级党组织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在关爱农村党员、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政治上发扬民主,提高党员政治地位。在全州全面推行党员民主议事制度,认真实行党员首议制、党内情况通报制、党内提案制、重大事项表决制和党务公开制(党支部定期公开支部任期目标、重大决定、发展党员、党费缴纳、民主评议党员结果、党内提案办理情况等内容),落实党员优先知情权、合理建议权、决策参与权和民主监督权,全面提高党员的政治地位,让党员说话有人听、身后有人跟、办事有人应,充分调动了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经济上优先扶持,提高党员“双带”能力。我州结合实施“农村致富先锋”行动计划,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切实加大“三培养”工作力度,提高农村党员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市建立了党员发展经济扶持基金,每年安排45万元资金,以无息贷款的方式对有技术专长、但缺乏资金的农村党员进行扶持。**县结合开展“金土地”种植能手评选活动,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党员种植能手进行重点扶持,培养党员“金土地”种植能手。在2008年县委表彰的“金土地”种植能手中,党员比例达到了75%。三是生活上扶助关爱,体现党组织温暖。全州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内帮扶救助机制和党内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党内温暖基金,积极开展贫困党员“两节”慰问、农村党员去世悼念、老党员生日慰问活动,对年满70周岁、处于全州贫困线以下的农村老党员给予定期生活补助;建立贫困党员家庭子女助学制度,对贫困党员家庭的子女就学提供经济援助;建立农村老党员定期体检制度,定期免费为60岁以上的农村党员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建立困难党员就医帮扶制度,对因重病在治疗中发生严重经济困难的农村党员给予医疗费补助。为充分吸引流入我州的外地党员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全州10县(市)均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在乡(镇)成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在行政村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点,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切实为流动党员在就业咨询、司法援助、子女就学、民政救助等方面给予关怀关爱。四是感情上沟通交流,增强农村党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建立党员谈心谈话制度,由村级党组织负责人或指定专人经常性地与党员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了解党员学习、生产、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党员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归属感。一些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员政治生日”慰问制度,在党员入党纪念日时,由党员所在党支部为党员送上“政治生日贺卡”,向党员赠送政治理论书籍、农村致富信息、实用技术资料等“生日礼物”,增强党员的荣誉感。为老党员开展“集体祝寿”活动,结合“三会一课”制度,每个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支部会,为本季度出生的老党员开“生日宴会”,发放慰问金,送上生日祝福。通过在学习上、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感情上关爱农村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五)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我州始终把加强乡村两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创新教育培训载体。在成立**州“专家乡村讲坛”的基础上,全州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一些党员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如州级机关工委创办“彝州机关先锋讲堂”,州委企业工委创办“非公企业党建论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县开办“乡村讲坛”、“党校讲堂”,实施年轻干部学习考试制度;**县开办“田间培训学校”、实行“网上在线学习考试”;**县、**县开办“虎乡讲坛”、“乡村流动讲坛”等,采取“理论+实践培训、考核+考试培训、示范+互动培训”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二是加强基层实践锻炼。在开展理论培训、干部调训、在职学习、继续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四派”方式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即:外派挂职,从州、县、乡三级选派政治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领导干部到上级机关,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帮助登高望远、开阔眼界;上派跟班,定期选派年轻干部,业务人员到上级部门跟班学习,顶岗锻炼,以感受压力、提高素质;下派培养,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一级当任新农村指导员或任村党支部书记,到县乡一级担任挂职领导,以丰富阅历,增进对基层的感情和了解;选派锻炼,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分期分批选派到信访部门、艰苦岗位挂职,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从2007年开始,每年从省、州、县、乡四级选派优秀干部到行政村担任新农村指导员,目前共选派3批3265人(次);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两年来通过考试录用979人,为基层注入了新鲜血液。三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功能。我州于2007年7月建成了集学习、教育、培训为一体的远程教育站点957个,将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明确为操作管理员,从“建、管、学、用”四个方面抓好落实,积极探索建立站点教学管理、设备维护、队伍建设、信息反馈等制度,并根据《**州远程教育工作手册》的要求,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党员群众收看,拓展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交流的空间,吸引了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远程教育学习。  

(六)建设活动阵地,夯实基层党组织执政基础。长期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把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的重要举措。一是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2005年州县两级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修缮了822个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2006年又抓住中央、省委统一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机遇,筹资2018万元新建、重建和修缮了21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州1048个村委会中有794个基本解决了办公场所、活动阵地问题。2010年,省委下达我州新一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307个,其中新建23个,排危重建284个。经过实地调查,截止2010年8月底,我州实际需要新建19个,重建(含原址拆除重建和另选址重建)243个,修缮并扩建32个,修缮加固12个,其他1个;至10月底,全州共筹集到建设资金3138.46万元(其中:省州资金1025.5万元,民政部门投资416万元,县市筹资573.67万元,其他渠道投资1123.29万元),先行完成建设和启动了12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其中,建设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9个,占建设任务数307个的19.2%;已经开工建设67个,占建设任务数的21.8%,其余181个活动场所也陆续开展项目选址、地质勘探、规划设计、筹措资金、工程招投标等工作,预计11月底前全部动工,确保明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延伸农村党小组活动阵地建设。州委组织部、州农办2007年4月下发《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通知》后,各县(市)结合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农村校点收缩、撤乡并村等项目实施,整合各种建设资源,积极将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向自然村延伸,建成村党小组活动室2600多个。三是建立农村“党员活动中心户”。近几年来,我州对目前无党组织活动场所又暂不具备建设条件的村民小组,按照“就近、就地、方便、灵活”的原则,以村党小组为单位,建立了近6000户“党员活动中心户”,以此作为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和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要场所,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了农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县为每户投入1000元资金,购置桌凳、书柜、水具等,由乡镇党委统一制作门牌和活动记录手册,配发部分党报党刊和农科书籍,村党支部对开展活动产生的水电费等支出给予补助,目前全县共建成了100户党员活动中心户,有效解决了2000多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难、学习集中难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我州基层组织建设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省委和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一些创新经验还在全省推广,但也还存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党委管党责任落实不够。少数党委书记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树立和落实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观念,对“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理解不透彻,没有自觉地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联系在一起,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措施不力,仍然存在重经济、轻党建和“两张皮”的现象。  

(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与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滞后,不能满足村级党组织活动的需要,10人以上没有活动场所的村民小组还有289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比较重,党员因居住分散,参加组织活动困难等情况还未得到全面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力度不够,在集体外出、务工地点相对固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务工党员群体中组建党组织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培养发展党员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村组干部中党员比例还不是很高,还存在114个“党员空白村民小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覆盖率较低,全州有非公有制企业1464户,从业人员32770人,其中建立党组织的有227户,占15.51%,有党员2166人,占6.6%;全州有新社会组织611户,从业人员3298人,其中有8户建立了党组织,仅占1.3%,有党员441人,占13.37%。  

(三)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不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所处的环境、承担的任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思想保守僵化,不能站在国内外形势新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新课题,思路不清,办法点子少,找不到新形势下抓好党建工作的途径和载体,不能准确的把握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之间、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对一些好的典型经验做法总结、推广不够。党员流动性加大、党员结构老化、党员发展困难、党员发挥作用缺乏载体以及党员民主权利缺乏保障、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等实际,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够强,据统计,全州1048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中,作用发挥不好的有190个,占17.4%。  

(四)城乡党建工作统筹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有些单位(部门)党组织对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认识不到位,工作主动性、开拓性不强,没有认真按照“八个一”要求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帮扶的方式、内容单一,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互帮互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格局尚未全面形成。城乡一体、全面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以及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进城务工人员党员培养发展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困难。据调查,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主要来源是财政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挂点单位扶持、集体经济收入、以及党员活动经费。其中,由财政预算的公用经费0.3万元至1.38万元不等,全州平均每个村(居)委会仅0.83万元,最高的**市达1.38万元,最低的**县仅0.3万元;挂点单位的扶持则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不同,从全州来看,每个村(居)委会每年最多能得到挂点单位1000至5000元左右的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全州1092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仅有180个,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912个,而在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中,年收入1—3万元村有46个、3—10万元的村有22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16个;党员教育活动经费则按年内各村(居)委会实有党员人数每年每名党员财政预算核拨50元。而在支出方面,每个村(居)委会每年的报刊、通讯、水电、办公、会议等经费的支出约2至3万元,形成了村级公用经费来源少、支出多、支出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同时,村干部待遇偏低、没有保障,付出与工资标准不匹配,存在后顾之忧,以及村级债务沉重、化解难等困难,也严重的制约着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六)基层党务工作力量薄弱。全州大部分单位(部门)没有专门的党务工作机构和专职的党务工作者,党务工作大多由办公室或人事科工作人员兼职;在县(市)、乡(镇)、村(社区),党务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则更加突出,当前,县(市)委组织部组织股普遍只有1至2人,全州20%的乡(镇)党委没有设专职组织委员,多数县(市)和103个乡镇党委均未设组织员,在村(社区),由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大多实行“一肩挑”,导致大部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不能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抓党建工作。党务工作力量薄弱,导致了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些具体的制度、措施难于落实。同时,基层党建工作量大,工作清苦,对党务工作者关心关爱不够,岗位缺乏吸引力,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导致大部分机关、乡(镇)、村(社区)以及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不足。  

四、对策建议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典型引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抓基层打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全体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一)抓组建,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围绕“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的要求,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打牢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的意见》(楚办发〔2010〕1号),进一步完善建制村和村民小组党组织设置,到2010年上半年,基本实现党员50名以上的建制村设立党总支,党员3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原则上设立党支部。要适应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进一步探索完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党组织设置模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要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律师行业为突破口,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力争到2010年底,基本实现“双达标”目标(即从业人员达50人以上的“两新”组织有党员,100人以上的“两新”组织有党组织)。  

(二)抓创新,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要围绕“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思路、一个好规划、一个好章程、一个好阵地”的目标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积极推广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由村党组织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和实施结果向全体村民公开,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同时,要加强和改进乡村农民服务站(点)建设,拓宽联系和服务群众渠道。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创新要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社区党组织工作创新要围绕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按制度理事,构建以中心镇党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要求,认真开展好驻社区在职党员“双管双带”(指社区在职党员由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双方共同管理,单位党组织负主要管理责任,社区党组织负协助管理责任,社区在职党员既要在所在单位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要在居住社区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活动,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机关党组织工作创新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发挥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使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全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列。学校党组织工作创新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党组织工作创新要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贯穿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本单位履行职责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工作创新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积极探索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举措,在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发挥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普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进一步健全完善失掉公信度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发现、整顿、调整机制。每年要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排查出软弱涣散的后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专项整治,推动全州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抓队伍,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大力推广发展党员培训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农民、妇女、退伍军人以及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确保到2011年实现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80%以上是党员和无“党员空白村民小组”的目标,着力提高村干部中党员的比例。加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和“农村党员致富先锋”行动计划推进力度,不断增强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建立党内互助基金,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继续开展“困难党员关爱行动”,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研究制定《**州2009—2013年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要抓紧研究制定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把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作为培训重点,纳入各县(市)干教委干部培训规划,确保所有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举办的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村干部每年接受一次轮训。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和党员设岗定责、评星挂牌、结对帮扶、志愿服务,以及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等做法,为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制度,定期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四)抓班子,选好配强带头人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0〕7号)精神,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转业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继续做好下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企业董事长。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岗位目标责任制,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探索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推行“基础补贴+绩效补贴+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村干部结构性岗位补贴制度,继续坚持“百名优秀村官”评选表彰制度和从村(社区)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选拔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办法,形成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良好导向,探索建立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离任补偿机制、岗位补贴正常增长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社区)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有效解决村(社区)干部后顾之忧。  

(五)抓统筹,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快全州党员信息库建设,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推进以“八个一”(即:认真开展一次调查研究、帮助找到一条经济发展路子、组织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培养一批农村党员致富先锋、争取和实施一批发展项目、帮助建设一批党员活动场所、结对帮扶一批困难党员群众、帮助健全一套民主管村制度)活动为载体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留存补助为辅、社会筹集为补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把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场所建设、基层干部待遇保障、百名“农村党员致富先锋”和“彝州先锋走廊”十佳十优示范点评选表彰奖励经费等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州、县两级财政预算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从2010年起,每年由县(市)财政解决每个村级党组织2万元工作经费,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云发〔2005〕8号)精神,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从根本上解决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按照整合资源、综合使用的原则,加大力度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确保201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并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扶贫整村推进、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撤乡并村、农村校点收缩和恢复重建等各种资源逐步向村民小组党支部延伸。同时,高度重视抓好现有活动场所的规范管理和综合使用。加快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到2010年底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  

(六)抓保障,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全州各级党组织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各级党组织书记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理念,认真履行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重点落实州、县(市)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党建工作情况制度、县乡两级党委书记每年向上级党委常委会对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州县(市)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讨论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各级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抓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加大力度建设“彝州先锋走廊”示范点,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确保基层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调整充实县(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人员,充分发挥各级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工作制度、议事规则和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要充实基层党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完善组织员制度,加强基层党务干部的教育、培养、培训、提拔和实践锻炼,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关心关爱,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推荐访问:打基础 夯实 关于做好 基层 调研报告

本文标题:关于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414/12410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关于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调研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