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体育教学计划分几个层次专题合集

发布时间:2022-04-22 12:00:27 | 来源:网友投稿

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如何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向我们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所应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在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
同时受到家庭、环境以及教学班人数多的影响。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教学的目的,分层教学就是其中之一法。

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在教学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地起点上选不同的学习速度,练习难度,以及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要享受学习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1.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要使每一位学生受益,最基本的做法是每一位学生通过教与学都能达到所制定的各自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依据课程标准,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几个层次(优、中、差)考虑,合理制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注:这里的层次是相对的,可随各个因素而改变)。

1.1“差生”的基本教学目标

这部分学生不是很多,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这一环节上“差”的原因,是身体素质差,没有兴趣;
还是其它的因素等,教师应根据其成因制定教学目标。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1.2“中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

这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占的比例多,是班级的主体,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能带动“后进生”,又能向“优等生”迈进。因此这部分学生的目标制定必须既体现大体,又突出个人。如:能较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教学中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制定相应的个人目标。

1.3“优秀生”的基本教学目标

这部分学生一般是身体素质好,易于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在目标制定时不能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应拓宽视野,加深对运动技术内涵的理解,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

2.教学过程的分层 2.1备课的分层

备课是在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下进行的,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运动技术技能水平,身体素质,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充分的了解;
并以此为依据预定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在教学中所应达到的相应层次目标。而层次目标在不同的内容或课中做相应的调整。如:某学生在学习篮球时可能是优秀生,而在投掷项目学习中可能属于差等生的层次。教师在设计课的框架时应充分注重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课的设计通过教学起到效果。

2.2练习中的分层次教学

练习中除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外,还应从指导的对象细化到学生个体,因同一层次上的学生,个体表现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一般是由动机、身体素质、心理因素、学习方法等方面造成的,教师应通过了解、分析、采用相应的措施,用“心”施教。如:篮球教学中,对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优秀生以提高为主,中等生以辅导为主,差生以教为主,并观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层次的转化性、全面性以及学生的兴趣性,人格性。

2.3评价分层

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在测试为评价中必须承认其差异,并有其反映,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教学与评估脱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

3.总之,未来的体育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在学习评价的标准上,都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层次是随学习内容及其其它原因的变化而变化的。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结构的层次及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时必须要体现的10个具体内容

答:

一、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层次逐级细化,共同构成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有:①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②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③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④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⑤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时必须要体现的10个具体内容为:教学目标(需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组织形式、保护帮助、运动负荷、时间分配、预计效果、场地器材等。篇2: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与方法

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与方法

体育教学计划是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各学段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情况,合理的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

是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素质教的不可缺少的课程,是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计划文件,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有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

? 学年教学计划:根据水平目标分解为年级目标,根据年级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合理的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规定一定的教学时数。

? 学期教学计划:按一定的教学时数,将各学期的教学内容按周次课时顺序排列成教学顺序的方式。(进度) ? 单元教学计划:把一个单一教材,根据教材的性质,合理的分解成几个课时并形成系统性。

? 课时教学计划:根据本节课教材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组织形式、制定教法、学法、预计运动负荷等教学因素形成计划。

一、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意义

(一)是学校教育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配合学校整体工作按排体育教学工作。

(二)是落实体育课程计划不可缺少的文件;
(课程标准)

(三)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按国家培养人才的要求进行教学)

(四)制定教学计划可使全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系统地安排整个教学工作,处理好教材之间和课次之间的关系,使纵横关系有机的连起来。

(五)制定教学计划能有组织、步骤的进行体育教学,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制定和执行体育教学计划,还能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地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要求

(一)现行的课程和教材是由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各校根据具体的情况如师资力量、学生基础、场地条件、学校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教学计划。

(二)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水平教学目标为标准,以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不是以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来设计教学计划,同一目标可选择不同教学内容、手段、方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计划要体现科学性,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长发育规律和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的规划教

学内容。

(四)计划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方便使用。

(五)要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安排计划,与学校的体育活动统一结合起来。(运动会、小型比赛等)

(五)教学计划应与《学生体质标准》内容结合起来,作为辅助教学内容,但不能代替课程计划内容。

(六)按课程计划安排的课时比重安排课时计划,计划要留有余地,有机动性、可调性。

三、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突破年级规定内容,按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划分学习水平,按学习水平来设计目标。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内容实用、易行有助于身心健康。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予以重视。

(四)注意内容的科学性;
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二是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锻炼的原理和方法。三是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选择内容,不科学的内容不能进入课堂。

(五)简易性;
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教学内容,不受场地器材的制约,发挥功能作用。

(六)地域性;
对民间、民族、地域传统文化的活动也可选作教学内容。

案例:水平三学习目标的达成与教学内容选择

四、体育教学计划的种类

(一)学年教学计划 学年教学计划是将课程标准的水平目标、教材和教学时数以

及选修项目的时数,考核项目与标准,合理的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的教学文件,是制定学期计划的依据。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

注:以五个领域目标统领教材,以技能教材为载体,突出学科价值安排教材内容,参考天津市课程计划内容安排学年计划。必修篇3: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

如何制订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计划

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划分了六级水平学段。所以,以整体水平学段来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必要任务。

在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时,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所以,如何更好地选择和开发教学内容应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在所谓的“教材”里,也可以在所谓的“教材” 外,(有关体育书籍、网络、多媒体等)譬如,田径类项目、体操类项目、球类项目,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健美操项目,新兴的体育项目等,也可以是军事、娱乐的体育运动项目,或根据学校特点开发自己特色的体育运动内容等等。总的来说,选择的内容它应该是有助于学生达成目标,并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依据水平学段的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全面地学习和领会《标准》的精神,理解每个学习领域各水平目标以及将要达到该水平目标的学习要求,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贯彻落实《标准》。

2、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由于各学段学生年龄、生长发育期不同,故选择的教学内容应有所不同。例如,初中学生正在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年龄段里,应着重考虑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的体育活动,让他们的身体能得到全面的锻炼。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多种适合该年龄段学生体育运动内容,让学生参加学习和锻炼,使之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进入高中体育学习打下基础。

(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进而逐步养成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但持久性差。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形式时应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师应注意选择那些对学生身体改善有帮助对健身有促进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科学性的运动项目,既让学生学会或掌握相关运动的知识技能,又让学生了解懂得相关运动的比赛规则,能够观赏和欣赏比赛。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认真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外,还要考虑练习的次数和密度,合理的安排课的结构,运动负荷适中,心理指数科学合理。为提高体能、增进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5)简单易行

选择的竞技运动项目教学,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可以简

化规则、降低难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新兴运动项目。还可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 了解。

3、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本课程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应保证绝大多数时间用于体育活动。风雨天气可安排一定时数的室内教学来讲授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

(2)灵活性原则

应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安排教学时数,并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时数和进度。

(3)综合性原则

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指向多个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体能的发展和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以保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搭配

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时,可采用教学单元的形式进行。水平一至水平三(小学1—6年级的低、中年级)主要是打好体能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喜欢乐于上体育课,可采用复式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可安排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内容。水平四以上可多采用单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一个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集中

时间,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运动技能。每个单元的教学时数不宜太少,小单元多内容的学习方法一般不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的发展,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高中阶段的单元教学时数一般为18学时,根据课标精神,有些专项模块教学内容可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为一个单元,或高中学段除基本运动能力外,让学生选修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即可。还可以考虑按校运动会或校内联赛的周期来安排教学。

5、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

根据需要,可采用全班练习、分组练习等形式,在分组练习时,可按相同的水平分组,也可按不同水平分组。分组可相对稳定,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采用什么样的分组形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条件而定。

小学(1—6年级)一般采用按行政班上课的形式,到了初中(7—9年级),特别是高中可按年级男、女分班上课。学习某些内容(如健美操等)也可考虑采取男、女合班上课的形式。条件允许的话可考虑尝试弹性课堂。

(2)组织教学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避免那种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学习内容,只按计划上课的机械做法。在学习一项内容时,如有的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该项内容的动作,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其他动作,或让其协助教师指导别的同学练习,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水平教学计划的制订

水平教学计划是学校在充分了解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所要做的一个总体的两年和三年的教学规划。这个规划不是个体行为,应是学校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集体研究制订的水平教学计划。在制订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水平教学计划应包含着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7—9年级和高中10—12年级两个和三个学年的教学计划,也就是说学生在两个和三个学年里应该学习哪些内容、获得哪些体育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应该制订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课程方案。

2、水平教学计划,它不像传统的教学计划是按学年、学期来制订的,它只要从教学大纲里选取教材就可以制订学年、学期计划了,而《课程标准》是要根据五个学习领域中各水平目标的内容标准来进行分解与安排三年获两年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它必须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呈递进的内容标准。

3、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对于具有递进意义的内容标准顺序不能颠倒;
对于并行的内容标准可以灵活安排;
对于跨领域相关的内容标准就应该出现于相同的时段内;
对于阶段性的内容标准也应给于适当的考虑。在认真研究了内容标准之间的关系后,可以着手对内容标准进行分解与安排。这里提供一份水平四教学计划样例(表1-1)仅供参考。篇4:初中体育教学计划

初中体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敢打敢拼勇争一流及优良的集体主义精神。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二、基本情况:

本学期所教的是七年级和八年级,两个班人数在48人左右,男女生人数差不多过半,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
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不足。个体发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

他们的身体素质各异。因为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他们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如何调整好他们的心理,处理好学习与活动的安排,让他们在体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该学期的首要任务。另外考虑到男女差别大身体素质各异: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能够较好的锻炼;
女生趋于文静,不好活动,课中就要经常与她们沟通交流,因势利导,及早转变观念,让男生带动女生,培养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以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材内容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田径:跑、跳、投;
体操,球类:篮球、足球;
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跑中的快速跑;
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
体操中的单杠动作;
球类中的控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蹲踞式起跑;
跳跃中的起跳环节;
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熟练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广播操。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体育运动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 4.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好初四中考多个可能被测试的项目。

5.收集并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体育时事,丰富他们的知识,以备综合能力考试。

6.让他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五、提高教育教学具体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6.利用课中或课后的时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转变他们的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7.认真备好课,向课堂45分要效率,确保学生们能够在愉悦气氛中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中。

8.课堂上,参与到学生中间,以此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注重培养体育骨干,起到率先的作用。课中多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励他们敢于争创的好成绩。

9.课后做到及时反思总结

六、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

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着装要轻便合体,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得携带与体育课无关的首饰、校牌、手机等。

七、德育渗透: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本学期的德育渗透包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课堂常规:使学生按规办事、做到有规可循。

2、组织教学:培养团结友爱、养成遵守纪律的集体观,培养其具有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3、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德育内容。

(1)、基础知识里安排激发学生刻苦锻炼自觉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游戏里安排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公正诚实,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内容。

(3)、田径安排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等意志品质的内容。

(4)、球类中安排培养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的内容。(5)、在体操中安排培养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的内容。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终身运动的习惯。

八、业务学习:
1.认真领会课改精神,熟练各学段教材内容,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多听课,评课参与集体研讨,取其长补己之短,丰富自己的阅历。

3.充分利用多媒体、图书室等查阅教学训练方面的资料,学习新的好的教学方法。

4.努力学习电脑知识,能够制造出相应的课件利于教学。

5.多与同行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共同提高。

6.加强自我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九、评价教育教学:

通过测试和平时的练习采取教师或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分优秀、良好、及格、仍需努力四个层次:

1.学习态度与行为:能否以端正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体育锻炼及体育课的学习中去。 2.体能与技能:能否正确的将动作掌握与运用情况。

3.交往与合作精神:能否正确处理好与同伴的合作关系。

十、教学计划进度安排:
篇5: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己尽快入了角色为了使教学过程中的体育课开展得有条有理,使学生创新的学习方式有所进展,为此拟定了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学生健康,都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

2、技能情况:初

一、二、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喜欢跑、跳、投、和球类等体育活动。但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合理性,规律性还有待于逐渐提高。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体育阶段,培养的目标。中学体育教材,以及我校体育器材,场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学习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保健知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培养学生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2、学习田径、体操、技巧、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巧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顽强,拼搏、自觉遵守运动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认真备课,上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抓好田径运动员训练工作,为本学期区级运动会做好准备。

3、开展好班级的体育活动,班与班进行,篮球、立定跳远、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育项目的比赛。

4、写课后反思,心得,总结等理论。

5、进行备课,说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

五、具体安排:

1、抓好九年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的提高。(立定跳远、肺活量、握力,1000 米,800米等)。

2、充分利用好早操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

3、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练习,建立互帮,互学,相互鼓励地共同进步的团体。

4、对学困生,要有耐心,爱心和关心,交流和谈心。鼓励,大家都来关心的方式。激励他学习。充分激发他向上的欲望。

5、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新目标,新要求。

五、教学措施

1、逐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学习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2、要用体育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遵守纪律,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优良作风。

初中二年级思想品德分层次教学工作计划

-----许春梅

在初中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最被看重的,因此很多学校只注重对学生教学成绩的提升,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是完全失衡的教育。现在社会上有那么多品行不够端正的小混混,看着就令人气愤,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学校没有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后果。所以我历来主张要把学生的教学成绩和思想品德挂钩,要教学成绩和思想品德均衡发展,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正是认识到这种情况后,我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特别指定了思想品德分层次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初中二年级四个班思想品德课。从我连任初一-----初二两年授课所了解和期末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但分布很不平衡,整体学生的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高。因此,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二、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扶差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手段及方法

(1)、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狠抓教学的基础,注重他们的德育培养。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积极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针对中上等学生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眼的灵魂。在此基础上注重个层次间的相互合作。在学生互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

四、达到的预期效

坚持分层次和双边教学,教学中注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是每个同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做得更好。以我的教学兴致很好,我愿意把所有的一切都教给学生,让他们做一个思想品德端正的学生,让他们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之才!

摘要:分层次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应用在教育心理学当中,同样也能适用于体育课程,同时也能够将每个学生融入到体育课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育水平和能力,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我国新课标对体育教学也是极为重视。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在高校体育中如何应用发展和实践。

关键词:高校体育;
分层次教学;
新课标

长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没有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而是一味地让学生重复一个基本动作,不能够重点的培养每个学生的体育动作技能,往往达不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又失去了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日复一日学生就会把体育课当成学习文化课结束后放松的课程。这是消极的态度,更是不可取的态度,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应当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发展。

1.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的现状

1.1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完善。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有教育和导向的作用,所以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但是在现实调查中发现,高校的体育教师只是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没有专业的体育方面的知识,总是用那些传统的老式的体育教学程序来完成所谓的体育教学任务。久而久之,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很短缺,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不重视。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推陈出新,继承优秀的体育教学模式,推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

1.2我国课程设置的不公平,教学质量堪忧。一些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有明显的不合理性。在课程上逐渐的缩短了体育课的时间以及在一周中的课程数量。这是有明显的不合理性,并且在上课期间开始课程的效率也很低迷,导致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有一些误导。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总是选择简单枯燥单调的体育知识来灌输给学生,学生也没有更高的积极性去好好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模式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没有兴趣教,学生也没有兴趣学,长久的发展下去,体育教学变得单调无味。

1.3提高文化教育质量的思想日益加重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是重视文化教育,应付考试。在老师家长学生的心目中,考试才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只要抓住考试成绩就能取得成功。那种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残存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体育教育教学。这种观念严重影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主管教育单位产生了学习是应付考试的教育思想,从而也就使各个学校忽视了体育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高校体育应快速展开多层次教学以及完善措施

2.1把握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核心,了解并发现学生特点。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认识以及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多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了解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还有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然后教师再依据当前的教学目标,制定出一系列关于学生体育发展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味不好把握,这就要靠教师日积月累的教育工作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来完善和总结自己的分层次教学目标和结果。所以,分层次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主动参加到体育教学课堂中,通过自身的发现和实践促进学生体育知识和能力的增加,积极主动的锻炼,领会体育带来的快乐。这样也能使教师的授课热情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的开始和学生们沟通交流,商讨出一个或两个学生们感兴趣的小游戏,适合在户外进行,从学生们的做游戏情况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哪些同学在游戏中表现突出,哪些同学不善于运动,从而发现他们的不足与特点,以确保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制定体育课的教学规划。

2.2校方积极引入专业体育教师。目前在大学阶段的主要问题,即是缺乏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指导,在此问题上,校方应重视起来,集中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相关的体育教学水平,何种问题的出现,就应该有何种对策。校方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条件,提高相关体育教学老师的福利之外,还应该增加考核次数,提高考核标准,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具有良好的体魄,以便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们留下良好印象。

2.3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引领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更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体育方面素质,尤其在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关乎方面甚广,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特点,由个体总结出一般规律,更好的熟悉每一个学生,使其更好地接受知识,增长信心。例如在教师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在教授足球这一科目时,关于如何将球射入球门,教师在示范讲解后,示意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这时候教师在学生一旁观察并发现问题,细心指导学生动作规范,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熟悉并且掌握,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更好的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3.在分层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把握好矛盾关系,在学生整体中关注好学生个体的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是更好的关注学生个体,在一个班级之中,了解并掌握好整体的学习情况,身体素质,锻炼情况,了解到这些,教师制定出适合此班级整体状况的教学目标,接下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每个学生具体的体育训练情况的认识中,再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适当增减自己的教学任务目标,在整体中把握个体,以便于整体更好的发挥。例如在篮球投篮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三点问题:投篮的准确度,投篮姿势的正确与否,投篮中臂力发力注意问题。教师在耐心讲解后,学生依次站在球框前进行尝试,教师指出学生的问题与不足,应注重的三点问题,教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掌握其要点,并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学习。

3.2针对个别分层次明显的体育项目,教师应依据学生实际身体素。质指定考核标准中长跑作为大学阶段分层次明显的一项体育项目,如果指定的考核标准较高,就会出现身体素质弱的部分同学不及格的情况,并且中长跑这类体育项目在短时期的训练中并不能取得明显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此类情况中,应根据学生具体的身体素质来制定考核标准,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素质中等的学生以及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中长跑的合格时间应制定为依次延长,才会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相关体育任务,另外,方便教师更好的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以及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3.3校方开展相关体育常识的讲座,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选修课程。分层次教学中,最主要的应是教师与学生这两大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助力,在教师方面,教师应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能力,制定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方面,学生应考虑到自身的身体素质条件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并且感兴趣的体育选修科目,以免造成挂科;
在学校方面,学校应尽可能的开展更多项目,举办讲座,提高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更好的让学生进行体育选修课程的选择。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充当重要的角色。因为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加入到体育教学的活动中去,而且能使教师有更高的热情去准备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并且能够注重学生个体发展,使学生进步,从而达到共赢。制定了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选择出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最后实施不同层次的考量,能够将每个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以这就要求教育教学人员动用一切力量去发挥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大力改革教育教学,深入的研究分层次教学法,找出其在教学中的实践优缺点,并加以巩固和改正,最终能够在体育教学中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邓远琪.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探讨[J/OL]现代交际,(2017-11-28)

[2]武琳昭.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09):101-102

[3]黄代海.探析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J]好家长,2017,(37):256

[4]丁海亭.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6):161-162

[5]王海燕.浅谈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01):73-75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拆的方法计算十几乘几的题目,并用递等式书写解题过程。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3.感觉身边的数学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知道分拆的方法有很多种,能力强的孩子能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的策略系统地列出所有分拆。

2、能将7×12(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0×5= 10×8= 9×10= 3×10= 70+15= 30+14= 40+17= 50+12=

2、直接写出得数

5×8+4×8=

4×7+6×7=

2×6+4×6=

3×9+6×9=

5×3+4×3=

7×4+3×4=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我们都可以将题目看成求9个8连加、10个7连加、„„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出示例题:海南运来一卡车无籽大西瓜。14箱,每箱6个,一共有多少个西瓜? 师:要求共有多少个西瓜就是求什么?

14个6是多少呢? (1) 学生尝试计算

出示小胖的话:“14箱,每箱6个,14×6,没有口诀,这怎么算呢?” 师:14×6没有口诀怎么算? 学生先讨论,然后尝试练习 (2) 汇报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

生1:可以将14个6拆成10个6和4个6,10个6是60,4个6是24,加起来是64,所以14×6=84 师:这样分拆就是将14个6分拆成什么呢?

生2:可以将14个6拆成7个6加7个6,7个6是42,2个42加起来也是84 师:这样分拆就是将14个6分拆成什么呢?

多媒体演示:看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样分拆的?哪一组的方法和小丁丁的一样,哪一组的方法和小巧一样?

1、指导写法:

A 14×6

B 14×6

=10×6+4×6

=7×6+7×6

=60+24

=42+42

=84

=84 师:(讨论)为什么将14分拆成10和4?可以把14拆成12和2吗?为什么? 生:14拆成12和2的话,14乘6就拆成了12乘6加2乘6,但是12乘6不能用乘法口诀来算,还要继续拆。所以这种方法不是很简便。

(3)比较两种算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对14进行了分拆,分拆后能用口诀计算 不同点:分拆的方法不同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理由

师:对了,我们拆数的时候,尽量要把两位数拆成可以用口诀解决的一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一位数。

跟进练习:
12×7=

15×5=

2、探究二(总结计算方法)

1、师:11×6,你是怎样计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把11乘6拆成10乘6加1乘6。

生2:我把11乘6拆成9乘6加2乘6„„

2、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几种算法,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师:仔细观察,你觉得哪种算法更快捷,正确率更高?

生: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但是比较这两种算法,其中将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加几,计算时更方便,而且不需做进位加法。

小结:一位数乘十几的乘法,只要看成几个10加几个几来计算就可以了。

3、探究三(交换) 出示:6×15= (1)比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2)怎样计算

生1:这道题的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两位数在第二个因数了。

生2:可以先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再计算。15×6=10×6+5×6=90, 生3:我不交换也可以算:
6×15=6×10+6×5=90

生4:我是这样算的:
6×15=6×9+6×7=90 小结:不管因数是否交换了位置,一位数乘十几的乘法,只要看成几个10加几个几来计算就可以了。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填()

1)7×13=()×()+()×() 2)15×5=()×()+()×() 3)4×16=()×()+()×()

2、练习二 计算

12、8×15 7×19 师:第三题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把19分成10和9 生2:我也可以把19看成20-1 小结:两种方法都可以,小朋友真聪明。

3、练习三

师:在这些分拆方法里,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既正确又简便。

① 6×18

6×18

6×18

=3×18+3×18

=6×10+6×8

=3×9+3×9

② 16×5

16×5

16×5

=16×4+16×1

=12×5+4×3

=8×5+8×5

③ 6×6+3×6

6×6+3×6

6×6+3×6

=36+18

=9×12

=9×6

( (生1:第2种,10个几加几个几更简便 生2:第3种,可以用口诀计算

生3:第3种,因为6个6加3个6是9个6,直接用口诀来计算

课堂小结

当口诀不能直接计算时,我们可以将算式分拆为能够用口诀计算的乘法题,一般是将它分拆成10个几和几个几,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分拆后计算要注意,先乘后加

课后习题

课本第4页,练习册第3页

第二单元新课“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是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了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认识,“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在探究与练习中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分拆方法,主要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和几。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关注学生的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本接课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巧算,体现新教材的亮点之一——算法思维。“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与实践,敢于创新”。本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开发学生的潜能。

整节课的设计分为“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巩固提高”三个层次。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小胖的话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得出分拆一个因数(两位数)的规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对14×6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有了感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起到了指导作用。再让学生自己编题,达到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做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整节课取的效果较好,以后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

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把握要点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各种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纲要》中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与身心发展的经验。”那么如何使体育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富有成效呢?结合我园近阶段开展的体育活动进行了思考,下面我谈谈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一、把握好活动的强度与密度,达到活动的效果。体育活动真正的目的是通过科学锻炼,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和谐的发展,而科学锻炼的实质问题就是如何在体育活动中更适宜地安排好幼儿的运动量,达到运动的效果。纵观目前我园几个教学活动,运动量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活动是蜻蜓点水,注重的是环节的设计,而没有注重强度的达成,主要体现在活动前的热身运动和基本活动的练习上。众所周知,热身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之前必备的环节。热身运动可以让孩子活动肢体,滑润关节,促进循环,舒畅肌肉,使身体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主要活动。在内容安排、组织方式设计上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需要和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性,同时也要和基本活动做好衔接和过渡。例如小班的《小乌龟爬》活动中,老师根据小班孩子喜欢模仿的年龄特点,热身运动是模仿小动物走路,模仿到小乌龟时,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重点是学小乌龟爬的动作要领。例如在《小兔种萝卜》活动中,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练习立定跳远这个技能,热身运动环节就是简单的队列练习,就直接进入立定跳远环节了,孩子显然没有达到热身的目的,下面的环节也很难达到运动的效果了。还有的活动是,热身环节设计的很好,但在把握的“度”上没有把握好,只是浮于表面,例如在《邮递员送信》活动中,热身运动是孩子站在大圆上,根据老师的提示信号,往高跳和半蹲跳着向前走,但只走了一圈,就匆匆进入基本环节了,这就是典型的“蜻蜓点水”式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了。基本活动环节就是一节活动中,孩子运动技能的学习、巩固练习。大部分教师在组织方法上采用“接力式”,孩子排队进行新授技能练习,这样孩子的等待时间就会长,以至于后面的孩子出现乱跑乱蹲现象。那我们应怎么样做呢?我认为应多采用“鱼贯式”教学方法,让孩子自由练习,给每个孩子提供同等练习的机会,这样大大减少了孩子等待的现象,让孩子一个接一个的就某一动作练习,也减少了等待的时间,孩子运动的强度与密度也能得到提高和完善。孩子运动的强度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各项指标的达标,所以我们在体育活动中,控制好运动的节奏,把握好运动的强度与密度,提高运动的效率。

二、运动的技能要具有一定的“梯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体育活动中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一节活动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学到的新技能,也是教师重点把握的一部分。教师在示范、讲解了动作技能后,孩子要进行练习,孩子一味的练习一个动作,显然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孩子存在着个体差异,能力也有差别,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幼儿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时我们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掌握技能的“梯度”,以递进式的方式,创造孩子不断挑战的空间,加强练习,从而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青蛙捉害虫》活动中,活动的技能是让孩子练习立定跳远,老师在讲解示范了动作要领后,孩子们进行练习,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腿半蹲,两手自然后甩,两脚站在线后面,用力向前双脚一跳,两手自然向前,这是动作要领,孩子们练习的很认真,不对的地方,老师做好纠正。孩子练习一段时间后,开始跳荷叶,先是一片荷叶一片荷叶跳,然后,增加到隔两片荷叶跳,以此来增加难度,大部分孩子也能跳过来,但也有部分孩子会踩到荷叶,然后再增加三片荷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了,孩子们在兴奋之余,思考着如何跳过三片荷叶呢?成功的孩子,老师加以表扬、示范讲解,以此来激发孩子挑战自己的勇气。这样一步一步以递进的方式来学习技能,不仅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单一的技能学习,孩子的兴趣得到不到激发,幼儿的主体性也得到不到体现,例如在《小兔种萝卜》活动中,两个活动的重点是一样的,都是立定跳远,老师就是在地上画两条线,代表小沟,让孩子跳,孩子机械的跳着,孩子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来,难度也没有增加,显然这个活动是不成功的。所以在体育活动的设计上,老师就要考虑到这一点,从孩子的主体地位出发去设计教案,要具有一定的“梯度”,由难而易,层层推进活动的开展,这样整个活动富有挑战性。

三、巧用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园孩子的特点是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他们是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学习的,我们教师要了解孩子的这个特点来设计教案,所以我们要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境,将知识技能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利于幼儿引入学习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能帮助他们理解、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创设适宜的情境,采用多种方法调控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为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例如在《小青蛙捉害虫》活动中,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进场,在音乐声中,师幼一起做做健康操,活动活动身体,学学青蛙跳跳,伸伸懒腰等等动作,在运动技能学习中,青蛙妈妈交给“宝宝们”一个新本领——立定跳远,学会之后才能捉到害虫,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认真的学着,孩子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学着,兴趣很浓,孩子们掌握了新本领后,开始去捉害虫,将新本领运用到里面,跳过荷叶,捉到害虫,在以游泳的姿势游回来,最后的放松活动,播放《青蛙律动》的音乐,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学着青蛙的样子做不同的动作。整个活动都以这个情境贯穿,孩子们很投入。例如在小班的《小乌龟运粮》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没人头戴小乌龟头饰,变身为小乌龟,接着,引导幼儿讨论:“小乌龟是怎么样走路的呢?”,引出手膝着地爬的动作,再讨论“小乌龟要运粮食,用什么办法运呢?”,引出驮物爬的动作,然后教师用小故事的形式,引出小乌龟行进路线,在活动中,幼儿运用想象力很快让自己进入小乌龟的角色,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增加了活动的情趣。所以,适宜的教学情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易被幼儿接受,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激发孩子的兴趣。

四、活动的评价,提升幼儿的经验。《纲要》明确指出:“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活动的评价活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每个环节的过渡都应有简单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时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看到幼儿的闪光点,表扬鼓励幼儿,又要针对不足提出改正的方法,激发下次游戏的兴趣。及时恰当的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达到一个最佳的运动状态。评价时要用适宜、恰当的语言,有针对性的评价,而不是用笼统的“好、不好、对、不对”的语言,尤其是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针对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就要有针对性的指出来,及时纠正过来,例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一定要让孩子掌握跳远的动作要领,双脚同时跳,有的孩子是一只脚过去带动另一只脚过去,这就是不对的,所以在活动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为其他孩子做好示范。活动的最后环节也要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评价贯穿整个活动,这样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经验。

“儿童的健康源于科学的体育”这应是我们幼儿教师认识到的,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我们在实践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把握好活动组织的要点,从而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

体育教学研究的几个选题策略

作者:耿培新 文章来源:体育教学 点击数:

64 更新时间:11/18/2009 选择一个符合教学实践需要,对教学实践有指导价值的好题目,是体育教学研究能否成功的前提。那么,进行体育教学研究应该如何选题呢?下面谈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选择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保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时的通知》,要求小学1-2 年级每周上4 节体育课,3-6 年级和7-9 年级每周上3 节体育(与健康)课。这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01]28号)》“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中九年课时总计为9522 课时”“体育、体育与健康占10%-11%”“九年总课时每学年按35 周上课时间计算”提出的。1-2年级每周上4 课时体育课,两年共计280课时;
3-6 年级每周上3 课时,四年共计420 课时;
7-9年级每周上3课时,三年共计315 课时,九年合计共1015课时,占九年各学科总课时9522节的10.7%,符合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时比例。

体育课时的增加,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法规基础,而且为体育教师的岗位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应该说,增加体育课时是建国以来体育课程建设中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但是,如何把好事办实,就需要研究怎么保证课时到位,如何科学地开发包括人力、物力、时间、空间等资源?如何解决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问题?其中的每一个课题,都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有价值的。类似的课题还有落实《教育部关于落实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的相关课题,比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领导、课表编排、教师安排、场地器材的利用与开发、活动内容与形式、运动负荷的研究。再比如,当前初中升学考试按照等级制评定学生成绩,那么中考体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升学考试改革的需要,学校怎样考核初中毕业生的体育成绩等,选择这类课题进行研究,对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刚开始进行研究的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改革实践选择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课题。比如,新课程标准实验以来,教师怎样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主动构建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再比如,高中教学实验中,怎样按照学分制教学,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选项学习,选项教学班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大班额如何教学选项教学?此外,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育课怎样更合理地运用视听设备?怎样科学开发教学资源等等,都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只有不断探索体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二、通说的纠正

通说是常听到的一些说法,但不一定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在学校体育改革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比如,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过为“放羊式”教学恢复名誉的说法,有一段时间出现过“淡化运动技术”的说法,这些说法对不对?是否符合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如果拿来作为选题,认真分析研究,对于提高自己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也是很有价值的。

三、前说的补充

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发展性研究,使其丰富、完善。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会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因此,对学校体育现有的理论、观点、内容、方法进行科学的补充,也是选题的策略之一。比如,对某一种教学方法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运用?在什么情境中应用效果更好?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有哪些变化和发展?都可以作为选题的方向,通过教学实践的验证,使之得到补充、完善和发展。

四、填补空白

在一个时期内,大多数人都侧重某些方面的研究,可能会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研究,这种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比如,现在大家侧重在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而在小学带课教师如何上好体育课,体育对学生大脑发育的影响,如何应用描述研究的方法研究体育教学效果等方面,也同样需要新的科学研究。

五、教学新发现、新创造

选题要有创新性。体育教学新发现、新创造不一定就是惊天动地的大课题。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新教法,新器材等都可以作为选题对象。比如,天津市曾经创造的小体操垫子,就非常适合我国国情。一件新器材的研制成功可以极大地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我国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新发现、新创造是很丰富的,反映出中小学 体育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新的提高。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简单描述了体育教学研究选题的基本思路,老师们可以再拓展、丰富。有了好的选题,开展教学研究就有了坚实基础。但是,选择课题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比如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专长、指导力量、合作者的情况等因素。总之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不可贪大求全。关键是要结合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归纳,确定适宜的教学研究题目。

本工作计划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1、财务核算

2、财务管理与监督

3、组织架构与岗位职责

4、财务培训计划

5、工作重点和难点

6、2001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各部分分别叙述如下:

一、财务核算工作

1、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搞好我司财务工作的必要前提之一。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快速准确,靠传统的手工来记帐、汇总、分析数据,满足不了公司的发展需求。财务部门既是一个职能管理部门、同时更是一个信息部门,要求随时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或决策依据。在2000年年初我司财务部已经着手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各方面的基础工作均已具备,但由于合作单位浪潮国强软件公司的不合作,使此项工作进程耽搁较久。

针对浪潮国强不合作现状,我司计划重新寻找合作软件商,初步确定为金蝶或用友软件。目前正在洽谈和比价之中,预计2000年11月可以确定软件商和软件版本,从2000年12月总公司财务部着手财务软件的切换工作,2001年1月开始在部分分(子)公司推广,在2001年6月份之前,所有下属公司实现会计电算化。

2、会计报表体系

我司目前的会计报表体系主要`包括(总公司和分公司一致):

日报:资金日报表、应收帐款日报表、在途资金日报表

月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费用预算表、实际费用汇总表、往

来明细表

年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费用预算表、实际费

用汇总表、往来明细表

初步计划是在2001年增加一个报表,即“商品销售利润明细表”,该表要求各下属公司对不同商品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利润等要素的计算分析,按月上报。总公司财务部需要同样进行此项工作,然后按月将所有下属公司及总公司的销售利润明细表合并调整,从而对我司所有销售商品的销售利润状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此项工作量非常大,在下属公司实现电算化后,可以交好的完成。

第二个计划是在2001年的财务人员考核中增加一个项目,即会计报表数据准确性的考核。并以此作为衡量其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工作质量较差者实行淘汰,比如末位淘汰制,以促进财务工作质量的提高。

3、下属公司财务信息监控

下属公司均在深圳以外的地区,总公司对下属公司财务状况需要及时准确的掌握。随着下属公司的增加,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难度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解好该问题,是财务部当前的工作“重中之重”。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

第一、上述的报表体系是总公司与下属公司沟通的途径之一,毫无疑问,报表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准确十分重要。

第二、借助银行的结算网络,加强我司资金的管理和控制。目前总公司财务部已经和深圳的工行、建行、招行分别商谈。从我们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深圳总公司和全国的下属公司均在同一家银行系统开户结算,那么要求深圳该行能为我司提供较大的资金支持;

2、该深圳银行需要和我司下属公司所在地的开户行协调,解决定向汇款、定时汇款的问题;

3、总公司能够通过电脑系统(以某中方式与银行部分信息系统对接)借助银行的信息,实现对全国下属公司资金的实时监控。从接触的几家银行看,目前招行的“网上银行”系统结算、监控均不错,但其资金实力不够强,且部分下属公司所在地招行没有网点,已基本否定。工行和建行资金实力不错,但目前尚没有开通“网上银行”,无法对下属公司进行实时监控。天

音与工行正在开始合作,我司计划视天音的合作效果选取合作银行。

第三、实行分级工作报告制度。按照财务部的人力架构计划,2001年设置区域财务经理,每个区域财务经理协助总公司财务经理分管3-5个下属公司。要求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定期向区域财务经理书面报告,区域财务经理定期向总公司财务经理书面报告。作为一项制度,每月至少一次。除了定期汇报,区域财务经理也可以不定期向总公司财务经理随时汇报工作情况,以保证上下信息的沟通流畅。如果总公司财务经理一人面向所有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从个人精力和能力均无法保证把工作做好。

二、财务管理与监督

1、资金管理

从工作对象分包括:下属公司的资金管理和总公司的资金管理

从工作内容分包括:资金的筹集(回款回笼及融资)和资金的运用;

从资金所处形态分包括:批发系统资金和零售系统资金。

目标:通过与银行的合作,搭建安全、快捷的资金结算网络。

通过内部管理控制,合理筹措、统筹安排运用资金。

先谈批发;

从批发系统看,资金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管理、应收帐款的管理、在途资金的管理三个方面。

存货的管理包括两个内容:存货的安全性、存货的合理性。存货的安全通过规范商品进出库流程,严格出货管理制度,加强仓库安全设施等手段从根本上来保证。作为必要的辅助措施商品运输保险和仓储保险工作不可不做。存货的合理性我司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定货计划急合理的分货计划来保证。但作为一个全国的手机代理商,迫于种种原因,在一定时期会存在库存的不合理,这方面我司能做的就是进一步增加融资渠道,确保资金能够满足库存需求。另方面可以考虑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尽量减少不合理的库存压力,并尽量争取适量的信用额度。

应收帐款的管理,我司已经有一个专门的信用政策。财务部在2000年的信用管理方面的工作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2001年将根据公司实际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信用政策,并采取更有力的手段减少应收帐款,降低经营风险。比如现金折扣政策的运用等,我们要再进行认真测算,决定受否采用,比率多少等等。

在途资金的管理也就是结算手段不断改善的过程。确定了主要合作银行以后,对下属公司的开户行会基本统一。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是下属公司与客户的结算问题,包括银行帐户的结算、存折的结算、现金结算等等。在选取结算方式时财务部的原则是:资金的安全性第

一、结算的快捷性服从于安全性。这方面的工作,我从同行业先进单位取得一些经验,今后还要继续摸索完善。

零售:

零售的资金管理的重点两个:一是自营店的管理、二是加盟零售店的资金结算方式(安全性、快捷性),包括加盟费的收取和货款的回笼。这里的难点是加盟零售店的货款结算,由于各地银行结算手段的不同,需要根据当地银行系统的先进与否,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在这个方面我们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仍是需要在时间中逐步学习和总结。

2、财务预算

按照财务人力架构,将设置一财务主管职位,其主要职能就是负责财务预算、资金调度和协助融资工作。预算包括:商品销售预算、商品订购预算、费用预算、应收帐款预算、应付帐款预算、现金(货币资金)预算、其他收支预算等。在本月财务部针对费用预算工作已经着手布置到各部门和下属公司。在2000年11月财务部将会对所有预算工作进行督导和跟踪,以配合总公司2001年的工作计划。

预算类别 主 办 督办 汇总 审批 跟踪执行 资金

安排

商品销售预算 销售管理部

部 预算管理委员会 销售管理部

商品订购预算 商品部 商品部

费用预算 各部及下属公司 各部及下属公司

应收帐款预算 财务部 财务部

应付帐款预算 财务部 财务部、销管部

货币资金预算 财务部 财务部、商品部

其他收支预算 财务部 财务部

其他有关预算的具体规定,在2000年11月之中财务部陆续下达,作为年度预算我们不可能作的十分准确,但要在2000年11月中,把预算的的制度真正建立起来,预算的工作程序明确,各部门和下属公司的预算工作任务清楚,为以后的预算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费用管理

在财务预算工作中包含了费用预算的工作,但费用管理不仅仅是通过一个预算就可以达到预定目标。这里主要原因是对非常规的费用如何管理、对超预算的费用通过什么程序和方式审批、对分(子)公司的业务招待费管理等等。财务部已经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公开性、可操作性和程序简单化。方案草稿将在近期提报给有关部门和人员,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形成尽可能合理并可行的方案,为2001年公司总体目标服务。

来源:中国管理资源网(http://)

原文地址:http:///managetool/detail/11170.shtml

体育教学论文:当前体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时代的车轮即将辗过二十世纪,转入二十一世纪的轨道,人们都祈盼着新世纪曙光的到来。随着“科教兴国”在我国大地上勃然兴起,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初露曙光,尤其是《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把学校体育又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彼岸。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担子之沉重,自然不言而喻,许多新问题都等待着我们去世思考、去解决。现就跨世纪体育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高素质的教师,懂得体育户负的历史重任。

苏联教育家阿里宁娜在《美学》中说:“体育负育使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协调发展的使命”,作为跨世纪的体育教师要担负起这一使命,我想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品德素质。“师者,人之楷模”,说明教师应为人师表,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就应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它包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正直、进取、敬业、协作、献身未来等方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重德行、慎操守、严律已、鄞治学、遵师道,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

2、知识素质。明代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中云:“根本因者,华实必;
源流深者,光澜必章”。说明修养高,学识深,才会卓有成就。教学也一样,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有必须一桶水。因此,跨世纪的体育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由于未来社会知识更新加快,高科技的体育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由于未来社会知识更新加快,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光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还需要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素质。体育教师应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疏导能力、超前教育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其中开拓创新能力在现代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跨世纪的体育教师还应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足够的涵养,才能担当起世纪体育教学的重任。

二、通学生心理,做到启导得法。

我们面临的是中国第一代“小皇帝”,他们是每个家庭中的“宠物”,是长辈们手中的明珠。他们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是在恭维话中长大的一代。当他们出现坭事件时,应该“冷”处理而不能“热”加工,更不能挖苦嘲笑甚至体罚,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或者事们功半,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正面诱导,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让他们从根本上、从内心深处认识错误的存在,并寻求改正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才会行之有效,学生才会心服口服。当然,教学中必须先了解学生个性,所谓“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就是这个道理。

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还必须通过有效途径,首先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沟通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心理实施教学。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经过毕生的教育研究和实践,集大成于一点,精辟地指出:“教育要心理学化”。所谓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大脑,积极参与,认真后动,处于正常的兴奋状态,发挥心理功能,如果学生的心理(大脑的功能)没有参与教学,就不能接受任何教学的信息,就有可能把教师的讲授当成“耳边风”或者“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或者干脆不买教师的账等,造成课堂目标很难达成。教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心理因素参与:一是智力因素,一是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关于认识过程本身所要求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这些都是认识过程所必须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关于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注意、情感与意志等,这些都是调节器

用心爱心专心 1

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教学过程就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所构成的两个系统共同的活动,教师就应有机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做到教学心理学化,来达到预定目标。如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是中长跑教学,任务最难下达,目标最难达成,但只要把握学生心理,教育得法,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中长跑的锻炼价值,它能促进人体骨骺的生长,使人体骨质增厚,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肺活量及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及弹性。其次,让学生懂得它可以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及坚韧不拨的意志。再次,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消除学生对中长跑的恐惧心理,使整个锻炼过程充满愉快、欢乐的气氛,让学生在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达到强身育心的目的,完成中长跑的教育内容。

用心爱心 专心 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校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农村初中的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对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面对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因玩不好“高低杠”而栽了跟头,教学质量往往徘徊不前,更有甚者是一落千丈。

面对落实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如何在农村初中开展分层次教学,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体学生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差异性所形成的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值得每一个教育者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思考之一: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一种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分层次教学是基于新课程“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思想”。

这就是说,新课程背景下的分层次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理念。

思考之二: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2.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物理

3.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

由于目前初中乃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无需学业考试选拔,导致初中的生源门类多,素质参差不齐,生源质量落差很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维方式、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异将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面对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面对“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成了必然的选择。

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为什么两极分化严重?

一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定律不用心去悟,*死记硬背去学习,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缺乏推理、归纳、分析、判断等一些基本技能;
做题*“眼瞅”的学生大有人在;
解题不认真,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不出现,书写潦草者比比皆是。

二是学习方法不当。具体表现在:课堂听讲只听不记;
课后不及时复习,不善于总结;
不会的问题不善钻研,不爱问,不好意思问;
解题不分析,只是套解题型;
上实验课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过程盲目,态度欠严谨,操作程序不规范,仪器原理似是而非。

三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薄弱。部分学生没有敢于拼搏,奋力争先的思想意识,没有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他们大多有偏科现象,物理偏科现象也比较严重。

解决“两极分化”现象,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

“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与主导作用,打造自主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 树立大物理学习观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思考之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分层次教学,应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1.教学活动分层设计,处理好优生与差生的关系。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为了开发利用这种差异资源,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研究学习的氛围”。在“教学活动分层设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三维教学目标“层次”,并针对学生“层次”设计教学活动。可以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围绕打造“自主、合作、互助、探究”优质高效课堂,引进“小组学习”的形式,建立“学习共同体”,利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案导学”等学习方式,按“编制学案—创造情境一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质疑点拨—反馈练习——总结反思”的教学程序,尊重学生个性,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发挥主体与主导作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效解决学困生“吃不了” 学优生“吃不饱”的问题。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案设计分层次。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过程中的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求、合作探究问题,按三维目标的“层次”和学生的“层次”设计。在分层练习上,题型以题组形式,按由易到难一类三题,一题三问,一题多解,使差、中、优生各尽所能。

(2)探究活动(课堂提问)分层次。采用“集中导学、分组探究、个别辅导”的教学策略。“集中导学”主要是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作适当的知识铺垫和方法指导,分层布置各探究环节的探究任务,评价各小组的探究活动。分层探究课上,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性,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趣味性。同时,实施换位提问策略,使用课堂提问笔答法,使各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能摘到的境地。

(3)课堂展示分层次。学优生,展示练习偏重于概念的深化理解,注重技巧与创新,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目的是促其提高;
中等生重在透彻理解概念,掌握一般类型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学困生重在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会应用定理、概念解最基本类型习题,促进技能的形成。

(4)布置作业分层次。总的原则是:“分层布置、双向选择、分类指导”。

(5)单元测试分层次。每份试卷可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

(6)应试指导分层次。应试策略指导;
试卷分析统计;
二次满分答卷。

(7)评价的分层次。评价学生层次化;
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自我评价;
生生互动评价;
师生互动评价。

2.将分层次教学向课外延伸——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面对全省落实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在学生课内学习时间减少,课外自主学习、自主活动时间增多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分层次教学,以达到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将分层次教学的课外延伸”,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1)课前预习分层次。

预习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环节,那么在预习环节如何给优等生拔高,中下游学生吃饱就是个关键问题了。首先在预习案的设计上下功夫,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预习问题,问题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基础到能力,再到情感升华的原则去设计,这样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自学、预习,组内再对预习任务实行自然分工,优秀生负责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游学生负责难度较小的问题,人人有事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都有所收获,对于组与组之间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在原来本组任务的基础上,再去完成其他组的任务,这样好学生完成较多的任务,中下游学生完成他们的任务,最终都有所提高。备课时,教师要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重点知道差生的吃力处,作为最新信息,便于课堂上处理。

(2)课外辅导分层次。采用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对低层生——采取个别辅导法,倡导“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
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法;
对优生——可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参加小课题研究,参加物理学科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3)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学生的双休日,培养和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潜能。

如:开设“阅读”课程;
开设“百家讲坛”课程;
开展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撰写科技小论文;
开放实验室;
举办科技发明小制作展览;
举办学生学术报告会等等。

对双休日学生的自主分层学习活动可提出“三不限”要求,即“对于学习不限形式、不限时间、不限地点。”

不限形式:学生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单打独斗可以,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参加与之相关的社团也可以,两人一组,三人一队都行,只要是学习,不局限任何形式和方法。

不限时间:周

六、周日学生自己安排学习,不统一安排集中学习的时间,在保证午、晚休的基础上,随时可以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不限地点:打破常规模式下的教室学习,将学习的场所扩展到校园的角落,花圃周围,走廊两边,凉亭底下,看台顶上。

当然,“自主并非自流”,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以确保双休日学习的顺利有效进行。

总的来说,分层次教学是一项切合实际的改革,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强化课内外的结合,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有利于转化差生,培养优生,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利于成就学生多彩的人生。”但是,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水平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由于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所以目前的初级阶段,我们把分层教学穿插在常规教学中,作为我们的一种教学品质。上每节课我们都要有分层教学的意识,时时刻刻关注不同的学生。一堂课不一定从头至尾都实施分层次教学,它可以针对课型、教学目标,重点放在某个或某几个教学环节中实施,以解决实际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课;
分层次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教学条件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200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体能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将课程划分为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分层次提出了具体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由于学生来源广泛,地域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不一,在体育素养上表现了明显的个体差异,面对这个群体,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学校公体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纲要》为精神,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提出了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运用探讨。

1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基本依据

1.1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含义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体能、技能以及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有效和最合理的发展,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1.2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

1.2.1新体育课程理念的转变新模式的教育观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新体育课程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和发展。《纲要》第八条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因此,分层次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

1.2.2从学校生源看学校面向各地招生,地域分布广泛,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体育教学条件差距大,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及体育教学思想也不尽相同,加上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不一致,因而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体育文化素养等也就必然呈现同层次,他们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表现出来的接受能力,无疑也会表现出不同层次。

1.2.3各专项素质看各专项对学生素质要求各不相同,有没有训练,导致的层次差别更为明显

2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2.1分专项摸底分班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专项的选择,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能技能水平不同分成普通班和提高班。

2.2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

2.3建立各专项俱乐部,加强俱乐部管理

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补充,俱乐部管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学生参与组织的主动性活动,把各专项提高班的同学吸收到各俱乐部参与管理组织、服务不同的活动和竞赛。,从而提高他们的辅导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有兴趣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锻炼,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情况可作为评定成绩的指标之一。

2.4制订课堂情况登记表和体育俱乐部活动登记表

内容包括学生考勤和学习态度。抓好学生考勤,有利于保证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增强锻炼意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课堂情况登记和体育俱乐部活动登记表,可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

2.5重视小教员的培养

分层次模式的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小教员优势作用,提高班的同学由于其运动技术水平较高,专业素质较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对有一定能力的同学可以充当小教员角色,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如用各专项的基本动作带准备活动,组织分组练习,指导学生动作等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小教员与普通班的同学年龄相仿,易于沟通,打破不同专业,不同系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交际,可以互相促进,互相竞争,培养团结进取的精神,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6改革教学评价方法—重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

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是教学质量的反映,每个学生的成绩不应“一考定论”,而应注重整个学习过程,因此,评价体育成绩应从三方面考虑:

2.6.1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是由学生的考勤和学习态度组成,根据课堂情况登记表和体育俱乐部登记表来评价学生成绩。

2.6.2期末成绩(300,6)按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考试内容。

2.6.3身体素质成绩(30%)包括耐力跑,实心球或仰卧起坐任选一项,评价标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

另外10%是对提高班学生和小教员的奖励分,以鼓励学生,使普通班的学生可以积极锻炼,争取进步。

3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验方法和效果

3.1实验对象

选定两个专项乒乓球和健美操(因它们建立了体育俱乐部)随机选定一班为实验班,另一班为对照班(各40)。

3.2实验方法

实验班采用互动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练习为主,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教学。专项考试内容包括乒乓球专业技术和健美操专业技术(专项成绩由课题组教师集体评分。

3.3实验结果

3.4实验分析

3.4.1从健美操专项成绩和乒乓球专项成绩分析从表21可以看出,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其专业动作的技评成绩的优秀率为32。5%和37。50,6,优良率为52。5%和50%45%消灭了不及格现象,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的成绩的优秀率为12R%和150,6,优良率为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模式采用互动教学,从学生主体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差,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充分利用提高班同学小教员的作用,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

3.4.2从学生的考勤和学习态度分析学生课堂出勤率差别不大,但从学生课堂登记表可以发现,实验班的同学上课练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同学,表现为多问多练。对照班的同学注重教师的教,根据教学任务完成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学。从表4,5中可以看出:由于实验班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情况是体育成绩评价的指标之一,既保证了学生在课外练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因此,实验班的同学的专项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同学。

4 结论

分层次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适合普通高校的健美操和乒乓球教学,通过对分层次模式的实践和改进,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成功经验;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高体育能力;
有助于学生交际和竞争能力的改善,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有利于以后为社区或各俱乐部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指导员或教练员。

分层次教学在体育新课标中的实践及应用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改革与学生终身体育紧密地结合,因材施教,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不追求单一的标准动作和达到同一水平,而追求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从而达到良性教学循环,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本文采用实验法、文献综述法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探讨,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操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体育教学,分层次教学法,心理。

【正 文】:

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各年龄段的学生只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在具体教学当中,有些老师对涉及到具体教学班级、教学个体、教学课程时有时就显得无所适从,教学当中也就会常常出现学生运动参与意识不高,缺乏热情,没有上进心和自信心,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的涵义

分层次教学是在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及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素养、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成功的愉悦,以达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最终目标的一种方法。分层教学主要以班级教学,小群体教学,同时配合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主。分层次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有利于调动学生运动与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体验努力就有收获。我校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经过两年 “分层次教学”大胆尝试,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符合当前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具有广阔的舞台。

二、分层次教学的依据

1、身体素质的差异

我校学生的主体构成是本地区各个乡镇初级中学的毕业生,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每年新生入校体育测试成绩来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50米短跑:市区中学毕业生比乡镇要高0.2-0.4秒,球类项目学生熟悉球性市区学生比乡镇要较好一点。

2、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认识的差异性

A类:学生认为体育可以增强体质,增加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对体育课饶有兴趣。

B类: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考就练,不考不练。特别是初中体育加试统考为了让学生能够得高分,在体育课上只对中考项目进行练习,使课的内容少,形式单调,常此以往使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抱着应付的心态上课。

C类:学生无所谓态度。

B类和C类都是教师进行疏导的对象,提高他们的体育认识,以期来改变体育与健康教学分层次教学所带来不利因素。这表现在对体育课的运动技能学习积极性的不同,这一差异也影响着学生动作技术形成的快慢,影响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体育课任务的完成。

3、学生兴趣的差异

高中生兴趣受竞技体育,老师,家庭以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人趣广泛,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有的酷爱足球、有的钟情篮球、有的喜爱排球,对同一项目的兴趣也可分出很大的层次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是体育师进行体育教学载体,因势利导,但存在着也很大的差异性,为我们的层次教学提供了可能。

三、分层次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全面细致了解学生的状况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这是一项比较繁锁的工作,在对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我们只有做到对学生的性格,爱好,身体素质状况差异性了然于胸,我们是通过测试与试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这样在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时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2、合理划分教学层次。在对教学对象进行较全面细致的了解、分析后,就可以对教学对象进行初步的教学层次划分。教学层次的划分不是简单的教学分组,应充分考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产生明显影响甚至决定性影响的诸多因素,如性别、身体形态等。教学层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它也会随着学生的素质的提高而改变,在练习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我评价和老师以及同伴的评价进行“升级”,进行更高的自我超越。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奔跑能力分成快、中、慢、三个层次;
在力量练习中,又可根据学生的力量大小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又如:某个学生在快速跑中,他可能分在快的层次,但在力量练习中,他可能分在弱的层次。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综合考虑不同的教材、内容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因素进行教学层次的合理划分。

3、掌握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总体目标,合理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层次,制定正确教学目标。但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为了课程标准和教学总体目标服务的,全面掌握课程标准及教学总体目标,我们才能根据不同层次制定更为具体详尽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例如;在篮球“行进间双手低手投篮”的教学中,在教学的同时仔细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可据此把学生分成良中差三个教学层次。对优良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目标是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并能在实践中较合理的利用,完成考核优秀的任务。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目标是培养完成动作的兴趣和信心,较熟练的掌握动作,完成考核任务。而对于不合格层次的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动作即可。

4、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各层次学生的水平、能力相适应,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例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水平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来说,以培养提高无氧代谢能力的练习为和放松与加速的能力练习为主。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则以强化技术动作,发展快速成动作的练习为主。

5、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合理调整,强化激励机制。任何一个学生,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学生的水平,能力随着教学的深入应该会有一定的进步,而不是一成不变,不能将任何一个学生长期置于低层次中,更不能够以点盖面,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老师的评价,进行学生学习中的认可从而达到“升级”,让学生体育验成功,让体育学习充满活力。因此,在分层次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使每一个学生能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上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合理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分层次教学保持良好的连续性,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自终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鼓励学生进入高一层次学习。

四、教学中“分层次教学”设计例举:
1.1 跑的“分层次教学”设计跑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短跑是速度、爆发力等的训练,而中长跑是耐力与意志力的训练。跑在教材中站比重较大,而且一般学生都惧怕跑(特别是耐力跑),如何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要求呢?在短跑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团体迎面接力”“让距跑”等内容。在长跑的练习中,可以根据学生耐力跑的体质状况来分组,如1000米考核中3分30秒以上的分为优秀组,3分30秒到4分15秒的为提高组,4分15秒以下的为加强组。在不同层次中有可引进“竞争法“、”追逐跑“,激发他们运动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1.2立定跳远课的“分层次教学”设计

立定跳远是反映学生爆发力及协调能力的运动项目,在教学场地,可划四—六个立定跳远区域(不要偏离太开)2米、2.2米、2.4米、2.6米四个区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区域,跳过自己目前的区域后,可以再逐一提高一个长度去练习,可以随意增减,用这种方法联系,可以激发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一个成绩后,能瞄准下一成绩,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此外,在本教材教学中,还有正方形练习法、平行四边形练习法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运动参与,都学有目标,去努力拼搏。

1.3 引体向上课的“分层次教学”的设计

引体向上是体锻达标课中一个重点、难点的教材,每位学生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素质好的认为不难,且十分容易,而对一个也拉不起来的同学认为引体向上比登天还难!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能完成10个以上的同学编为一组,看谁能做本次体育课的“引体向上大王”。把1—10个的同学编为一组,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10个的练习。把一个也拉不起来的同学编为一组,看看谁做双臂屈伸的时间最长、质量最好,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同学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激励,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五、“分层次教学法”的教学成效分析及注意事项

1、我对我校06届高一5个班205名男生进行统计,初中中考体育考试成绩进行的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三项测定,按《国家体育与健康锻炼标准》评定,结果如下表:

优秀级

5人

占总人数2.44%

良好级

43人

占总人数20.98%

及格级

118人

占总人数57.56%

不及格级

39人

占总人数19.02%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发生了下列变化:
1.1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层次教学,是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贯穿始终。经过三年的“层次”教学,男生50m跑的平均成绩从学前是7′8,高二时达7′4,高三时达7′2,;
男生的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从入高一前2.10m,高二时2.25m,高三时2.30m。以上例子看出,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能力),这与分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心态、建立起正确的运动观,了解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由以往体育课 “要我练”过渡到“我要练”,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学习的活力。

1.2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层次教学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极大的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愉悦感和成功感,避免了简单重复,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有了自由支配的可能,在互助互学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彼此之间情感交流,从面提高运动总体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以学习“篮球行时间上篮技术”为例对两上不同教学方法上课班级进行比较:

班级 教学方法 优秀率 良好率 不合格率 一(5)班 一般教学法 7% 82% 8% 一(10班 分层次教学 10% 84% 5%

我校在高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实施“分层次教学”后,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高涨,提高了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运动水平,近两年来我校体育与健康课体质健康上报数据中,高一1100多名学生2007年平均分合格率达97% ;

2008年合格率达98%。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近几年明显的提高,学校运动水平得以提高,在近三年的市运动会上,各个项目争金夺银。

2、分层次教学与传统的同步教学,利大于弊,通过几年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1认真备好每节课,这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体质状况和掌握技术能力也都要有所准备。

1.2教案的设计中,目标明确,措施得当,难易梯度清晰,千万不可张冠李戴。 1.3评价方法:改变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体系,并不断完善和提高各档评分标准。由单一评价方法向多层次立体评价改变:如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相结合。

1.4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多一分赞评少一分责备,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5分层次教学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对体育场地和器械等提出较高要求,教师要独具匠心,能够灵活创造出各种器材和道具,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工具和手段。

1.6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统计、整理。 1.7多总结、多讨论,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特别是对今天的孩子们,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更好的经验和更好的方法,

六、结论:

“分层次教学”符合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改革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方面具有较佳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体育新课改精神,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科学合理的运用它,让体育与健康课成为孩子们体验体育成功与快乐的同时,完成体育与健康课所给予我们伟大社会责任,培养充满活力新一代公民。

【参考文献】

[1]杨明才.体育课分层次递近教学法初探.中国学校体育,2001.4 [2]徐建军,宋薪勇.实现分层次教学目标的四个阶段.体育科学,2000.3 [3]王港.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的应用.体育与科学,2006.5 [5]林勇,潘树坤.体育课分层教学法“四忌”.中国学校体育,2001.4

幼儿园体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幼儿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体育活动不能只是单纯的体育活动,我们应在不偏离幼儿身体素质发展这个核心的同时,适当的渗透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安全知识等,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但不要以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过多的领域渗透就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好处,过多的领域渗透会使得一节体育活动显得本末倒置,这样反而背离了体育活动的初衷。

关键词

体育活动 兴趣 领域渗透 发展

一、重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在的“健康”一词不仅仅局限于人生理上的健康,更要求人心理上的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自然环境,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幼儿正处于人生起跑阶段,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和完善,组织比较柔嫩,其物质基础还相当薄弱。同时婴幼儿时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旺盛的时期。因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是此时期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较差,如身体活动能力、体会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等。依赖性较强,意志较为薄弱,知识经验相当缺乏,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动作,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需要通过成人的保育和教育才能实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目的。

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我们必须提出注重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身心两者和谐发展两者并不是单纯机械相加就可以得到和谐发展,而是要统

一、协调的发展。虽然我们大部分教师已经对这种观念有所了解,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却往往会忽视两者的统一,而过于注重某一方面的发展,这样就会对另一方面的发展形成制约。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较容易陷入两种误区:一种是过于强调幼儿身体的发展的同时忽视幼儿心理的发展,其具体表现在教师在制定体育活动计划和目标时,大部分内容偏向幼儿身体素质发展,而缺乏对幼儿心理方面的锻炼,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缺少培养幼儿心理健康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内容;
同时也有部分教师为了体现“身心和谐发展”这个目标而牵强地加入一些心理培养方面的内容,反而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而另一种误区就是过分强调幼儿心理的发展而忽视了体育活动本质上对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举例说明:我观摩过这样一节体育活动,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幼儿扮演喜羊羊,穿过几个障碍带着沙包去打灰太狼,在活动中幼儿根据教师的各种提示来穿过障碍。就游戏本身而言这是一个不错的游戏,但问题在于这是一节体育活动,而这位教师为这节体育活动制订的身体发展方面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匍匐钻爬能力,但是在这节体育课中,关于匍匐钻爬能力锻炼的障碍只有一个,教师在只进行了一次范爬的情况下,就带领幼儿一窝蜂的爬过继续进行游戏,继续进行他的“喜羊羊大战灰太狼”的游戏,孩子们玩的是很高兴了,但是这节体育活动却没有起到一丁点儿对幼儿匍匐钻爬能力的锻炼。

我想这位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让孩子通过游戏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智力上的发展,但他或许没有意识到,当一节体育活动的天平过多地倾斜向了其他领域,幼儿又岂能专注于身体方面的锻炼,忽视了体育活动本质上对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那还能算是体育活动吗?

所以,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真正地注重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让幼儿在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能获得心理上的积极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二、幼儿园体育教学不要盲目追求领域渗透

从而忽视体育教学本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本质要求是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为主,而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其他领域的能力。我们有些老师在制定体育活动时总会本末倒置,把一节体育活动上的五花八门,各个领域都进行一下渗透,反而把纲要中要求的最本质活动目标给忽略了,达不到一节体育活动应该起到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在制订一节体育活动的目标的时候,应当首要把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体质放在第一位,在达到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掺杂一些体育活动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适量的安全教育,切勿追求盲目的领域渗透。

三、要充分利用现有器材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活动内容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受到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制约,如何让有效的活动器材发挥最大的功效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现在幼儿园的班级内一般少则二十多名幼儿,多则三四十名幼儿,而与之配套的体育活动用具往往只有十几套,还要几个班级循环使用。这样消极的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我们主观上对体育课的重视,认为反正器材就那么多,需要2.3个幼儿合用一套,造成体育活动耗时长,加之课堂常规不易保障等负面因素的凸显,让我们感觉给幼儿上一节体育活动还不够麻烦的,由此搁置了我们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们在体育课程的制定中应考虑可以让幼儿携带一些活动器材来园,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园体育器材匮乏的现状,且在活动器材的选择上应懂得就地取材、一物多玩。比如班级里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椅子、桌子等,就可作为活动的器材。比如可以用椅子配合韵律音乐来开展抢椅子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而且利用这些器材开展的活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为在幼儿眼里,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可以当作“玩具”,可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四、幼儿体育活动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让幼儿在挑战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要合理制定难度,不要因为害怕安全问题而降低活动难度。

经过近一年的教育实践,我发现幼儿普遍对有一定难度及挑战性的活动较感兴趣。如在一次玩轮胎的体育活动中,我提出让幼儿在搬、抬、翻、滚等方法中自由选择合适的方法搬运轮胎,由于在上一环节我已经告知幼儿滚轮胎是最简单省力的方法,所以大部分的幼儿选择了搬轮胎这种最有挑战性的方法。由此可见,孩子们都喜欢冒险,喜欢挑战自己,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然而在幼儿园当前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对幼儿的要求缺乏难度,幼儿不必费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我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教师忽略了幼儿的发展,主观上对现在幼儿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存在误区,没有尝试去挖掘幼儿潜能的意识,仍以老标准衡量和要求孩子;
第二点是教师不敢增加难度,有的教师想要增加难度,但顾忌到一旦增加难度,幼儿在活动中容易产生危险,在幼儿安全和活动难度面前,教师首先放弃的肯定是难度。这样就造成幼儿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更为可惜的是错过了培养幼儿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

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关注儿童的发展潜能。因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难度上要敢于突破。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只要难度适当,保护恰当,孩子们并不会遭受到安全上的威胁,有一定挑战性的要求反而能使孩子们的潜能得到发挥,而他们的表现着实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在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可以使幼儿更好的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好的培养幼儿对体育的追求与爱好。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还要改变过去统一对待的做法,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对所有的幼儿都提出一种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会感到没有挑战性,提不起兴趣;
能力较弱的幼儿则觉得自己肯定不会成功,愈发的不敢尝试。这都将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要求上要因人而异,我们可以提供给幼儿难度不同的活动器材,每种器材至少有2-3种不同的难度,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选择。如练习跳跃,障碍物距离的远近;
练习投掷,球有轻有重等。通过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和增加难度的方法,使每个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体育活动的教学中只要我们老师注意到这些问题,科学合理的制订体育活动内容,当前在幼儿园中尚属薄弱的体育活动现状将大为改善,我们的孩子也将拥有更好的身体、更好地发展。

2011年体育教师培训讲稿

走出课改体育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老师们:

上午好!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已进入十年了,在我市已实施多年,一路走来经过一线教师孜孜不倦的大胆探索和创新,体育课堂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不少可喜成绩。我有幸从2008年到2010年连续3年参加了的四川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地点:川师大)先后观摩或参与了全国、省、市、县区各级的比赛课、观摩课、展示课以及研讨课共计200余节。尤其是在2008年大连和2010年宁波的体育赛课,代表着我们国家体育教学课改以来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然而课堂教学作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部分一线体育教师由于对新课标领悟不深,理解有偏差,导致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一些误区。今天有幸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和老师们一起来共通探讨就目前我们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教学误区。仅代表我个人肤浅的看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及同行批评指正。

一:遭遇的困惑

1体育课时量在增加,学生身体素质仍在下降?

2体育课到底应该怎样上?(学生人数多、班额大,场地小,器材少) 3体育课中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高年级女生) 4体育课该怎样上才能把孩子们重新吸引回我们的运动场?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一线教师们目前感到最为困惑无助的。产生这些困惑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1、国家制度导向问题,(升学率)

2、上级领导重视问题,

3、有场地器材缺乏问题,

4、一线教师培训是否到位问题,

5、我想更多的还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问题,

作为一线老师有些问题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要改变的是我们自身课堂教学上的改变,回顾课改这几年一路辛苦走来的历程,发现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体育课形成了一个追风的“流行色”。

2001年流行了“模仿”,大家依样画葫芦地模仿课标与解读中的案例来上课,体验一下什么是新课程。

2002年流行了“愉悦”,大家都在设计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得到身心的愉悦,把课堂还给学生。

2003年流行了“综合”,无论是提出目标的综合,还是内容的综合,无论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还是运动内容的组合,我们研究了课程的综合性。

2004年流行了“开发”,在2003年底的全国优秀课展示之后,形成了全国性的课程资源开发,由此,我们看到了许多新出现的、逐渐成为主流的内容,特别是拓展性运动,在各地得到普遍地认可。

2005年流行了“改造”,游戏形式的进入课堂教学,使得原有的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内容从竞技化教学走向游戏教学,是2005年的一大特色。

2006年将会流行什么?合作成为主流。

200

7、2008今后呢 ?(奥运会,抗震救灾)

在我们处于迷茫之时,2008年,2010年在大连、宁波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发展方向,代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目标方向

1、反思中前行

2008年在大连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本届比赛经历了观念的冲击,行动的迂回,老师们从开始课改时的激动、兴奋、新鲜,到后来的困惑,怀疑与争论,体育新课程掀起的波澜,已渐渐变得平静,代之以冷静而理性的反思。本届展示活动增加指定内容的教学研讨课的观摩展示,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展示时间进行了统一规定,采用“同课异构”,也被教师们称之为“PK”课。展示课似乎让大家回到了八十年代初,以“主教材+素质练习”为基本模式,大力强化运动技术学习,这样的导向让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回归”的意味,通过这一届比赛给我们的感受就是:体育老师们能在课改纷杂的环境中,有信心坚持正确的观点并付诸实践,在反思中不断努力前行。

2、向内涵发展 2010年11月在宁波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本次展示活动突出了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为主线,个人感觉在选择展示课的时候也做了有意识的倾斜,在通知上就有了规定:小学:技巧:前滚翻转体180度接后滚翻/小篮球:运球及游戏;
初中:双杠:杠杆跳上分腿坐—前进一次摆动成外侧坐—越两杠直角下/武术:健身拳,高中:跑:跨栏跑过栏技术/技巧:以单肩后滚翻成跪撑平衡为主的动作组合(女)。小学部的课是以技巧类为主;
初中的课是以体操和武术为主;
高中部的课是以田径,球类为主,本次比赛的几大特点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传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练习的适时回归,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新课程改革来又一次技能与素质的最好重现,因为他缺少了过多的功利性追求,带给学生的是一次快乐的身心体验。观摩的课中教师在学、练方法的指导上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与体贴,这就是新课程所大力提倡的。如北京的一位老师上小学的《箱上前滚翻》这是技术难度很大的技巧课

2、在教学方法选择与教学目标达成上,多数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个体素质的不同差异,采取合理的分层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如: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就有三种上法

3、在教学效果的生成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合作意识的养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在学生有序、团结合作的意识下,自然而然地生成。现如今的学生,缺失的正是相互间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而在我们体育教学中,恰恰是学生各种意识养成的最好场所。而本次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有意识地安排集体项目的练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分享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如:湖南李震宇老师执教的《多人多足竞跑》很有特点,敢于把这个难度如此大项目搬到40分钟的体育课堂上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和创新。

最后专家们在总结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本次活动让我们记住了:“反思,回归,内涵”六个字。更加坚定了教师们对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回归课堂的信念。使大家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技能与素质的体育课堂是严重违背了体育教育教学的规律性,是不利于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体质的有效增强,是对新课程改革理念层次上的理解缺失,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认真思考的。

结合我市的体育课来看就体育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今天就这些问题的解决,能改变现行教学中的现状,让孩子们更喜欢我们的体育课,重新回到我们的运动场,真正体会到成功后的快乐,使他们的身体素质真正有所提高

三、出现的误区

误区1:过度追求课的形式,而忽视课的实用性

在我观摩的很多课中,大多数课只注重“情境式”、“主题式”教学。实际上很多时候就是设计一个很牵强荒唐的主题。的确,为达成学习目标而选择的教学内容,如果能恰如其分的运用“情境式”或“主题式”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事情发展的经过,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掌握技术技能。使学生既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同时又达成了教学目标。固然很好在低段教学中适当进行“情境式”、的教学还是可以的,但有的教师不管什么内容,不管什么年龄段都一味采用这样的教学,让我们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太牵强,太过分,太不实用了,比如(1)还有一节体育课,创设的情景是:葡萄熟了,场地上挂了几个排球网,上面挂了很多塑料的葡萄,让学生跑到葡萄架下摘葡萄。(2)还有一节具有地方色彩的体育课:舞狮 误区2:走出淡化运动技术教学的误区。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和日本体育课的上法,服装上:日本的体育课一年四季都要求穿短袖、短裤,日本小孩一般都不怕冷,即使在冬天上体育课,他们还是穿着短袖运动服和短裤,平时也尽量穿得薄些。内容上:小学有单杠、双杠、跳马、篮球、足球、跨栏、游泳„„时间上:日本基本上每天都有体育课,日本学生锻炼的时间远远多于中国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以上的学生占总数的四成多。每节课都是45分钟。在平时的体育课中经常是老师带领着孩子,光着脚绕着操场进行慢跑运动。这就是日本有名的“赤足”训练,在幼儿园和中小学生中经常进行。每年到 11月到12月时还有晨跑活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晨跑就是要让学生在冬天即将来临之际能抵御寒冷,增强抵抗力。他们还专门有耐寒训练,让孩子穿短衣短裤在雪地里站几十分钟,还有让孩子们每天早上穿着短袖短裤跑上2000米以上,坚持每天做100个仰卧起坐。这些在中国家长的眼里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再来看看我们的体育课是如何上的呢?老师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也就是几节操,公开课一般就是音乐代替,然后是安排一个到两个主要内容或者学生喜欢的游戏,尽量做到安全,有的老师甚至就是准备活动一做发点器材给学生自由活动,下课前集合,整节课几乎就没有什么运动量,学生汗水都不出就下课了,加上目前我们很多的小学、中学没有运动场,体育器材更是少的可怜,体育课根本不用什么器材,就是走过场,敷衍了事。这就是我们的体育课,这样下来我们的学生身体素质能不下降吗?

黄健翔在清华大学这样对学生说的:我不得不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日本小学、中学的体育课比我们上得要正规得多。基本的体育教育,田径、游泳、技巧,足球等等是非常普及,而且学生的体育水平非常高。他举了一个例:在去年底的夏天他在地铁碰到一个日本学生的旅游团,一看就是日本的中学生来中国旅游的,为什么呢?因为是夏天,所以每个人的衣服穿得都非常少。他看到日本的男学生不管个子的高矮,当然现在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是超过我们的,他们都伸出手来抓着地铁里的吊环,就知道是日本的学生,他跟我说这明显是经常运动的手臂。而旁边的中国男孩子伸出手来都白白嫩嫩的,他说他当时感觉非常不好。因为现在我们的学生的承受能力很差,家长的承受能力也很差,如果上体育课碰坏了家长要找老师理论,甚至上告体育老师和学校。现在一到开运动会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家长交给老师病假条,上体育课他们尽量做安全游戏,尽量减少碰伤的风险,不要打球或者是跑步,最好原地做做体操算了。

让我们来看看屏幕: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再次成为体育教学的热点,表现在:
学生体质健康部分指标持续下降,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一是全国大中小学生各年龄组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

二是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三是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

四是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各种集会站不到三十分钟就有多名学生晕倒现象)

产生的原因多方面:

学校场地器材不足、体育锻炼时间少、学生与家长不重视体育锻炼,学生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升学压力,网络冲击学生体育生活问题等问题。(玩电脑时间远远多于体育锻炼的时间)

研究显示:《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只有约18%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在一小时以上。

如果我们现在的体育课还存在过度淡化运动技术教学的错误思想。设想一下将来我们的学生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身体身体素质?我们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误区3:过份追求以学生为主体

还有的体育课整堂课就是让学生“玩”,“自学”,少了教师适时的讲解、示范,适度的纠错,还美其名曰“自主、探究式学习”。成了新课程下的“放羊式”教学。

老师们别忘了: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与之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教师的引导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例如小学水平一跳跃活动的教学,学生可以运用多种姿势的跳,要跳得“高”、“远”就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身体要协调用力,双腿或单腿要用力蹬地,考虑到健康第一的原则,教师还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落地缓冲”的道理。如若缺少了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就很难“玩”出这个道理来。还有教师在设计课的开始部分的时候,一声口哨学生自由随意的在场地上围着老师站就开始上课了,也没有基本的常规,教师还美其名认为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的教师就是准备活动一带着做完,就把器材发给组长,由组长带着小组同学活动,下课前口哨一吹集合宣布下课,貌似“自主学习”的“放羊” 结束。

误区4:过度求“新”求“异”,忽视传统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有“新意”,在教学器材上大做文章,就小型的有报纸、手帕、纱巾、风车、易拉罐、纸棒、小气球、小木块、七巧板、呼啦圈、拼板、小降落伞等;
大些的有梯子、舞龙、扁担、扫把等等;
例如:要模拟扁担挑担可以用体操棒;
一个个真的南瓜可以用实心球、篮球、足球、排球来代替。有一节投掷课,教师为了让学生掷准,花了好几千元尽心设计了几个专门的器具,要用到铁匠、电焊工,上课时又要请好多老师来搬一个器材;
还有一节体育课,上的是一节韵律活动课,体育老师让学校里到专门的厂里花了两千多元制作了40个天鹅的头饰,又花了两千多元专门制作了上课用的音乐。试想,这样昂贵的课,真的有价值吗?难道我们就需要这样课改吗?有的课认为只要让学生玩高兴就答到目标了,而忘了我们体育课的本质是做什么?学什么?练什么?达到什么?如果不说明这是一节体育课,让人很难看懂。

四 方法探讨:

出现了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避免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1,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的培训,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魄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并与当前课改发展相适宜。如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方面的提高口令清晰、宏亮;
示范正确、优美;
讲解简明、易懂;
保护帮助合理、到位;
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
队形调动便捷、合理;
安全措施得力、有效;
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崇拜你。举例:林勇老师在名师活动中的一节献课~~~自编口诀记动作领。

2目标的达成预计合理、科学,课后反思及时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预计,课后反思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举例(举例:在成都七中看到的体育课:直体后滚翻~~~~~)体育教师应是一名反思者,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从经验型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手段,不断从目标达成方面,教学过程方面,学生的活动方面不断追问自己: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吗?我这节课有遗憾吗? 3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组织教学

针对农村学校或者场地器材窄少的学校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

例如,我们经常可以在操场上看到学生在玩一些自编的游戏,如女生的跳橡皮筋、踢毽、跳格子、跳楼梯等,男生的骑马打仗、斗鸡等,学生有自己玩的规则,大家都能很好地遵守,许多情况下也不需要裁判。这些游戏,有的是流传下来的,有的是学生自己发明的,如能引入课堂教学,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完全可以将滚铁环、抽陀螺、踢毽子、踩高跷和民间舞蹈等体育活动引入体育课堂。举例:曾参加省赛课为例:玩橡皮筋 4运动量,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必不可少

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
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
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 (要有一定的运动量,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练习) 5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用分程教学

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采用分层教学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如:(日本的分程教学) 结束语:

老师们,“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共同肩负着全市学生的体质健康,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提高下一代的体质健康,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切实抓好每一个40分钟做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从抓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落实开始,让孩子们快乐学习每一天;
让我们怀揣“终生体育”的理念,指导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作为一名体育课改的参与者与实践者,我愿与大家一同努力,向着我们共同目标前行。

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谢!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包含的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10分)

结合本次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4个基本理念 2.教学内容(10分)

主要教材:重点;
难点

辅助教材:主要解决的问题 3.教学目标(20分)

2-3个目标(技术、技能;
身体健康或心理健康等)

4.教师指导(10分)

主要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

辅助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

5.学生练习(5分)

练习过程中学生怎样练习(分组?保护帮助?纠正错误?观察?)

6.教学组织与场地器材(15分) 分组情况:分几组?哪组先练习什么内容?什么时间轮换?教师怎样安排场地器材?

7.教学过程(20分)

准备部分:时间;
内容;
任务

基本部分:时间;
内容;
任务

结束部分:时间;
内容;
任务

8.运动负荷预测(5)

平均脉搏:135次/分左右

最高心率:不超过180次/分 练习密度:45%左右

9.教学评价(5分)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

在士官“高等数学”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士官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其且普遍较差的特点,提出了在士官“高等数学”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并就教学实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士官 高等数学 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O13-4

由于士官学员在进入院校前所在地域、学情差异较大,导致基础参差不齐,且普遍较差,使学习高等数学课存在相当困难,一方面数学基础好的“吃不饱”,数学基础差的跟不上教学进度,因此考虑根据其原有基础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基本思考如下。

一、教学准备

(一) 摸底考核,合理分层

新生入学后,首先进行摸底考核和问卷调查,按大类专业(采用相同的高等数学课程标准)将学员分为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A层基本上都对数学感兴趣,基础较好,并有较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B班中等,C班最差。然后一个专业的高等数学课同一时间排课,学员打乱队别,自行到各自层次的教学班上课。

(二) 修订课程标准

采取分层次教学,需要根据实施方案,对“课程标准”中“

五、实施建议”进行修订,对其中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方法”按分层次教学的要求进行修改。同时最好对“教学进度”按不同层次进行不同安排。其中,A层可以稍快,C层刚开始可以稍慢。

(三)按层次做好教学准备

教员在备课中,根据所教授层次进行教学准备,例题、习题、课堂提问、作业等难度的选取要根据所教层次进行合理设置。教学方法和每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要根据层次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C班数学基础最差,要对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梯度分割,形成不同梯度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然后再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通过重复教学、调整、强化和个别辅导等措施,经一步或几步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实施分层次教学时,需注意的是要熟悉和掌握教学总体目标,他是合理分层的依据;
全面了解学员,这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
合理地划分教学层次,体现出灵活性、连续性和机动性,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根本。

二、教学实施

(一) 教学内容

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班,采用不同难度的例题、习题、课堂问题、作业,A层最难,C层最简单。

对A层,在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一些“数学软件”、“数学建模”等应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达到培养拔尖学员综合能力素质的目的。对C层,可利用自习时间补充一些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二) 教学方法

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对A层,教员可适当少讲一些,多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等方法,多让学员进行思考和讨论。对C层,多采用讲授式方法,应讲解细致,首先让学员听明白,同时要多启发,让学员多动脑思考。对各个层次,都要充分利用自习时间进行辅导答疑,对A层主要是补充其他的数学知识,并指导完成探究作业,对C层主要是补充初等数学的知识并指导完成课后作业,同时进行个别辅导。

(三) 实施进层与退层

最初的分层结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评定标准,如果进步很快,可以由C层升到B层,或由B层升到A层,如果学习不积极,则退到下一层。这可以对学员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

三、课程考核

期末测试按三个不同层次采用不同难度的习题分开进行,A层难度最大,C曾难度最低,但要注意,分层次教学中课程标准仍然是实施教学的根本依据,实施分层的目的正是为了使全体学员都能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并使基础好的学员有更大收获,因此,不能因为C班基础差就人为地降低标准要求。

为了激发学习热情,防止出现基础较好的学员故意留在C层想取得较高分数的情况,同时为了体现不同层次之间对比的公平性。规定B层考核最高分为90分,C层最高分为80分。

四、几点说明

分层教学的优势在于:第一,体现了因材施教。士官学员数学基础具有明显差异,如果按照传统“大锅饭”模式实施教学,数学基础好的“吃不饱”,数学基础差的跟不上教学进度,因而教学效果和所有学员的学习效果都明显打了折扣。实施分层教学后,学员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第二,提升了学员学习积极性。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进步很快,可以由C层升到B层,或由B层升到A层,对学员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第三,促进了“尖子生”的培养。通过分层教学,一些数学基础扎实的学员,能够学习更多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更强的数学观念,增强创新能力,为他们岗位任职与职业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但分层教学要打乱队别编制授课,会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同一层次同一时间上课,也会给课程排课带来一定困难。

以上就是在士官“高等数学”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2014年,我院在士官“电类高等数学”课中尝试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建华,谈高职数学教学法的改进,辽宁高职学报,2011.5

【2】 解玖霞,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探讨,教育与探索,2007.12

对体育教学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

一、学科特点的再认识

重新论识体育学科的特点,强调体育是一门科学,这是由经验体育向科研体育转变的显著特点。体育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技艺性,科学研究的是客观规律,而技艺则强调的是主体意识,科学的思维是以求同思维为主,而技艺思维则以求异思维为主,发展科学的方针是百家争鸣而寻求统一的真理,而发展技艺的方针是百花齐放,既可以形成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我们在探索身体健康发展的生理规律时,在探索运动技术的力学原理方面,理应遵循科学的原理,但在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方面则强调根据主体意识,这种差别是技艺类课程和纯科学类课程的最大差别,也是体育学科与理化学科的最大差异。问题是我们在学科研究中过多地强调了科学性,而忽视了艺术性,因而常用客观规律的唯一性来认识和处理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最终形成了统一课程,分类齐全的教材和划一的课的结构及标准化考核要求,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这一切都应该是课程改革的对象,如果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仍停留在传统教育教学的观念上,不思改革、不求发展、无疑将大大削弱体育教育教学的内涵。

体育教育还是一种情意类课程,所有学科都是以遵循认识规律为特征的。数、理、化学科基本上是探究客观规律,语文、政治、外语在人的主体意识得到改善的同时,也要探求客观规律。但是音乐、美术、体育虽然也包含了探求某些客观规律,但更多地是完善主体意识,当今的教学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意识态度、团队精神等,均是人所必要的非智力因素,而体育正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最佳课程。

体育学科具有科学性、技艺性、情意性所反映的各种特征,使它具备了区别任何学科的特色。因此,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方面也应该有自己的特征。

二、体育课程模式向多元化转移

我国的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受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影响,无论是把知识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还是把增强体质作为中心任务,始终没有走出三中心的怪圈,既以教师为中心、以大纲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全国一个大纲、一套教材、一个模式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近几年来各地各类学校在体育学科特征的探索中,建立了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课程模式,提出了课程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快乐化、课内外一体化的改革思路。我校于1998年构建的“一主多选”教学模式,既保证主教材的教学又顾及学生对自选教材的兴趣,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彼此融合与互补来完成课的教学。通过几年的实验性研究,于2001年4月完成了结题工作,我校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表彰为“优秀实验学校”,实验课题被专家组评为“优秀级课题”,学校分管校长和课题组负责人被中国体育科学会表彰为“全国学校体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实验性研究的初步成果,为我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开了好头,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校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尚缺泛完整性和系统性,资料积累尚不完善,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能力,体育文化素养,运动潜能的开发,自我锻炼能力与习惯,终身体育思想等尚未达到理想的目标,需要在今后探索中努力提高教师的思德修养、钻研能力、吃苦精神,创造出适合于我校体育教学的特色。

三、在推广“快乐式”的同时正确评价“传统式”体育教学

对“快乐式”和“传统式”两种体育教学模式,都应用历史的视角和正确的观点加以评价和鉴别。

1.“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教学的目标定位单一,在生物体育观的思想指导下“以体为本”进行教学,

形式保守,成人化、公式化和刻板化的教学,严重抑制了青少年学生活泼开朗、爱玩好动的天性和本能,也压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个性特长、实践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内容陈旧,方法落后,影响了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厌学情绪、逆反心理及对抗行为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运动技能不高,特长能力不强,导致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进入社会后生活质量下降。

但“传统式”体育教学具有许多亮点,如“传统式”十分注重遵循体育的基本规律,即认识规律、技术的形成规律、生理机制活动规律,还十分关注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磨练,这些对现今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青少年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舍弃其不利因素,保留、继承甚至发扬其精华部分。

2.“快乐式”教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快乐体育”是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思潮,80年代影响到我国,“快乐体育”是一种从终身教育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兴趣为先导,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和形式,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其特征有以下几点:(1)快乐体育是通过体育体验运动的快乐感,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区别其它活动不能替代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举例)(2)快乐体育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同等重要,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3)快乐体育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知识、技术、增强体质、塑造个性、发展特长。

有人把不负责任的体育课称之为“放羊式”的课,快乐体育是否也会陷入这一教学的误区。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抓住以下四个方面,快乐体育就能沿着正确轨道实施。(1)针对性:从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格需要、身体需要出发,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要上;

(2)实效性:不仅要重视活动形式上的快乐,更应着重内在内容的实效性,既要在近期目标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满足成功感,又要在远期目标中形成终身意识,发展自我锻炼的综合能力,使体育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体育伴随人生;
(3)竟争性:体育运动具有营造良性竟争环境,“快乐体育”中的竟争性能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技能、战术、非智力因素和提高心理素质,进而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良好个性,达到进一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可控性:“快乐体育”教学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涵,同时对教师的组织与管理增加了难度,教师很难控制学生个体学习的需求,对指导和保证练习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控制教学过程的动态发展,协调好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与反馈,使“快乐体育”具有可控性是实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四、抓住主要因素提高教学质量

1.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己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具有主体性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在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学习效能的主要因素。学生在课内外练习中表现出个体学习效果的差异,主要根源是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的差异。

从体育的角度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要来源于学生自身潜在意识因素和后天学习环境的直接影响,此种潜在意识决定了学生自觉参与体育学习的主体水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参与练习的独立锻炼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组织活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受诸多社会环境的影响,(1)学生文化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学生的精力偏重于文化学习,投放到文化课程之外自主锻炼时间较少,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2)独生子女家庭的到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

更迫切,包办代替因素过多,学生对家庭依赖性较强,主动参与学校、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3)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状况,有时直接影响学生在运动中主体性的表现能力,身体素质与技能越强,主动学习与练习的兴趣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反之,体质与技能较弱的学生感到技不如人,不愿意在公共场合中表现自己,主动学习与练习的兴趣逐渐淡化,学习效果较差。

“一主多选”教学模式客观上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选项课中能轻松、愉快地参加自己喜欢的练习项目,在相互交流中增强合作能力,在相互竞争中提高运动技能,在自我追求中发展个性。

2.学生练习的有效时间

体育教学讲究精讲多练。对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学习时间与实际耗费学习时间的差异所致,就是说实际练习时间是提高学习效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时间是给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时间是可变的,如何在给定的教学时间内缩短组织教学的时间,增加学生学习和练习时间,已成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时间并不等于有效的练习时间。学生时常被常规的教学方法与练习过程所束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浪费了有效的练习时间,运动量明显不足,从这一点来说,课堂教学个性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增加学生练习时间的主要因素。

3.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校体育教育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具有特殊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体育的实践性、活动性和渗透社会活动的广泛性较之其它课程更具有直接的适用性,目前,虽然还不能完全被人们所理解,但随着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知将进一步加深。

(1)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课堂教学中的接受能力和潜在课程中自学自练能力。而学习能力的高低,受学习兴趣、认知风格、技能储备、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其中主动学习是提高学习效能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对部分学生选项内容提出强制要求,由教师组织他们进行该项的体能与技能的强化训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步适应选项要求;
另一方面开展选项练习的互教互学,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对提高学习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并形成一定的学习与练习氛围,学生在自我表现和相互竞争中逐步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
再一方面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之外的组织与管理,提出新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的自学自练发展自己的能力,教师定期组织检查、评定。

总之,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学生自主练习和自我发展的不断追求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

(2)组织能力

体育活动中的组织能力是培养学生适应高校教育、走向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包括个体参加集体体育活动的态度,对体育规则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对组织活动的目的、要求、方法及过程管理能力等。在“一主多选”教学模式实验中,采用同轨教学班级选项小组之间的多项竞赛活动,在活动类课程或星期六下午举行班级、年级间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其中大部分竞赛活动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由学生自己组织实施,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3)评价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的评价能力,主要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三个方面。其中自我评价的能力最为重要,科学地自我剖析、客观地自我评价能找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原因所在,在教师的帮助下“对症下药”及时矫正,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教学评价;
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职

业道德、教学方法做出综合评价,有助于教师改进,提高教学效果。相互评价;
是指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在相互竞争中提高技能。对别人的评价能力,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自己认知水平。相互评价;
也包括对心目中偶像的动作技术评价,如观看各类重大比赛的录像,畅谈自己的感受,从中受到教益,进一步明确自己新的追求和新的目标。

以上是当前体育教学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我们的认识、体会、做法与分析不够到位,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实招】教师的教学设计,分这几个步骤来写!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关乎着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这么重要的教学设计,学好下面几个步骤,就能轻松应对!

一、课前部分

★★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不同年级每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

★★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部分——教学过程

★★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

(二)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

(三)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

(四)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

(五)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三、课后部分——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

(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关于体育教学与训练几个原则的生理分析

摘 要:随着时代迅速发展,人类越来越注重健康的问题。体育教学在学校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本文将对大学体育的现状和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几个原则进行生理分析,希望对广大体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原则;教学与训练;生理分析

一、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现状分析

1.体育教学重视度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地进步,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格局也在不断地改变。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格外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他能上一所重点学校。于是孩子们的重心放在了学习上,而忽略了体育锻炼。很多家长和一些学校领导认为练体育就是没出息,不务正业,所以学校的体育课都是应付了事。这些旧观念给学校体育的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不便,长此以往,体育教学便成了考试科目的附属品,虽然中考、高考都对体育成绩有严格的要求,但更多的人还是忽略体育的重要性。

2.错误的体育教学认识

尽管新课改重视体育,但是好多学生还是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主要标准。很多人把体育教学和体育竞技混为一谈,包括一些学校领导,他们认为跑跑跳跳就够了,并没有把体育与健康联系起来,从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来深刻认识体育教学。

3.体育教育者的自身问题

目前,体育教育者不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实际工作能力地培养,在教学中存在着不规范教学的问题。有的教师教案书写不规范,教学内容不全面,课程目标不明确,这样会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些教师授课讲解不清楚,示范不到位,动作的要领不清楚,还有些不注重自我形象的,只顾完成教学目标,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4.体育设置不完整

一个学校,想要学生有好的体育素质,必须要有好的体育设备,比如场地、体育器材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建新校区,建立新的标准操场,购置先进的体育器材,这是体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但是仍然有一些学校经费紧张,难以保证体育设施的完备。由于场地、器材的陈旧和缺乏,导致体育无法正常授课,造成运动量小,不能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

二、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五个基本原则

1.可训练原则

可训练原则是指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可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某些积极的适应性的改变。其生理学基础是:生物机体能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适应的能力。

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和适应的,人的生理功能一方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体有氧功能系统及乳酸供能系统。另一方面还受营养、生活环境、卫生条件、体育锻炼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与后天可训练性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先天的遗传因素规定了人体生理功能发展的可能性范围,但是后天训练却可以充分挖掘人体全部的遗传潜力,教育者应该根据运动员的遗传特征选择适合他的项目及训练方法,使训练和被训练者的遗传特征相吻合,进而使人体各器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可逆性原则

可逆性原则是指当训练中止后,应激过程的中止而使已增强的生理功能逐步减弱。其特点是:可逆性不仅在长期中止运动后有所表现,即使在短时间停止运动也会有明显的表现。

积极适应过程是训练使体质增强的生理本质,如果运动技能长时间中止练习,则已掌握的运动技能会逐渐生疏,最终不能完成。业余运动应该注意全年训练计划的科学安排,坚持全年训练并注意其训练的周期及节奏。因此,在教学与训练上注意保持经常持续性,不应该中止训练,避免运动技能因训练中断而消退下降。

3.全面身体锻炼性原则

体育课和训练的任务之一在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以及全面增强学生身体各器官功能,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的影响各有侧重,锻炼的内容也是力求全面多样,使人体的各个器官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应该给予身体各器官系统以全面影响,使人的各个器官承受一定的负荷。但是,教育者不能将全面身体训练与发展学生的专项能力对立起来。全面身体训练、专项技术训练应该合理地搭配,并根据年龄、季节以及竞赛等进行合理地安排。首先,注意年龄因素,年龄越小,全面身体训练所占的比重应该越大,儿童少年时期各器官系统都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应该注意给各器官系统以全面影响;其次,注意训练因素,训练水平越低,开始训练的时间应越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教练可以逐渐地加大专项训练的强度,但是不能忽视身体全面训练;再次,注意季节因素,一般来讲,除了冰雪等冬季竞赛项目外,大多数运动项目冬季竞赛少,由于冬季气候严寒,所以应该适宜地增大一些全面身体训练;最后,要注意竞赛因素,在竞赛时期,为了强化已经建立的专项运动动力定型、保持训练的强度而减少总负荷量,适当减少全面身体训练比重而加强专项训练的内容。

4.循序渐进和超负荷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地循序渐进,既不可急于求成,又不能停滞不前。生理基础是生物机能对刺激的适应规律、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规律、复杂的条件反射只能建立在简单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理变化在教学与训练影响下产生较强的适应性,是在多次的刺激作用下产生的适应过程,因此运动技能的训练必须遵循以上循序渐进的原则。

超负荷是指运动训练的负荷超过以往的常量负荷。其生理基础是能量代谢的超代偿规律、神经生理学的刺激强度规律等。它能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只有逐渐使运动训练的负荷增加才能使训练能在超负荷状态下持续进行,但是这种超负荷应该是成周期性地逐步增加,即在一个周期的训练高峰后紧接着应该有一个训练强度和负荷较低的阶段,使逐渐增加的超负荷刺激伴随着恢复和适应。

5.专门性原则

专门性原则是指训练内容与运动项目的体能要求应该保持一致性。其生理学基础为任何训练负荷对人体所产生的应激,往往作用于机体某特定系统或部分,而较少影响其他系统部分。生物机体刺激反应适应过强刺激将不能产生良好适应,甚至可能导致损伤,太弱的刺激可能会大幅度地延长适应的发生过程。只有在生理范围内适宜的刺激才能加快体育训练的适应过程。

总之,在新时代新的课改之下,我们要大力宣传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要增强体质,还要自己主动参与体育,掌握新的技能知识,贯彻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时,体育教育者也应该加强素质培养,建设体育设施,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享受体育,爱上体育,做一个充满阳光活力的青年。

三、小结

随着时代迅速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只有完善好体育教学这一课程,提高体育教育者和学生的体育意识,建立好完善的体育教学设备,加强社会各界人士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到全民健康。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本质是有目的地经过多次身体练习给人体器官系统一定程度上的生理负荷刺激,它与身体练习性质、强度、数量和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上述几个原则的生理分析显示,体育教学与训练应该减少盲目地训练,遵循生理原则增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科学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能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校园环境,这也是在为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1]王步标,华 明.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陈永清,郝盛发,陆如祥.运动生理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

[3]刘 丹,刘海涛.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统计与分析[J].运动,2013(12).

体育教学计划分层次(共19篇)

分层次教学教育心得体会(共16篇)

初中分层次教学心得体会(共6篇)

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精选20篇

推荐访问:几个 教学计划 合集 层次 专题

本文标题:体育教学计划分几个层次专题合集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422/12688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体育教学计划分几个层次专题合集》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