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读后感(共9篇)
火焰向上,泪流向下——读贾平凹之《带灯》
作者/ 张光恒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向来以空灵、蕴藉、婉约的特点,而受到读者喜爱,这次,贾平凹又一次带给我们新的惊喜,那就是2013年1月新出版的小说—一《带灯》。
这部作品,通过描写乡镇政府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情况,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苦与乐,悲与喜,更看到了中国社会在向民主法治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力量。同时,这部书,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写作风格的新变化:那就是具备细腻、简洁、明快的特点,同时,用最简单的方式,把故事讲明白。
带灯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她美丽而富有理想,在乡镇上任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处理乡村所有的纠纷和上访事件,每天面对的都是农民的鸡毛蒜皮和纠缠麻烦,但是她真心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真心爱老百姓,而受到了百姓喜爱。然而,带灯却常常是在矛盾之中完成着自己职责的:既不愿意伤害百姓,又要维持基层社会的稳定。她每天面对杂乱无章,内心却向上飞升,直到在现实中无处可逃时,才只好给远方的乡人元天亮不断写信,寻求慰藉,这几乎成了她在“浊世”中的一点精神寄托。
“带灯”这个人物,明显是带有隐喻与象征意味的。主人公原名叫“萤”后改为“带灯”,喻示她的命运象萤火虫般虽拼命地燃烧和照亮周边黑暗,但注定是微弱无力,终归尘土。诚如作者贾平凹本人所说的:“带灯就是在黑夜中带了一盏光线很微弱的灯。小说中,带灯最后心理也受到伤害,脑子也有些问题,出现好多病,后来她也上访。在作品的最后,出现了一大片萤火虫。写到这儿的时候,我是想,在当今社会,每个人如果都像萤火虫一样,靠着自己一点点光亮,还是可以照亮好多人。”
打开书的扉页,印着这样一行字“或许或许,我突然想,我的命运就是佛桌边燃烧的红蜡,火焰向上,泪流向下。”贾平凹特意让出版社加上的这句文字,就是为了很好地体现这部小说的主题:那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去燃耗自己,尽管光亮微弱,也不失是一种对自己人生意义的追求与实现。
《带灯》较之贾平凹以前的作品,叙述风格明显有了新变化。60岁的贾平凹,历经很多世事,心性有了较大改变,小说摆脱了以前作品的“把现实与奇异、夸张、变形,纠结在一起”的特征,在保留原来叙事风格的基础上,写得更为明快和流畅,更容易让读者接受。正像贾平凹在此书后记中所写的一样:
“到了这般年纪,心性变了,却兴趣了中国西汉时期文章的风格。它没有那么多的灵动和蕴藉,委婉和华丽,但它沉而不糜,厚而简约,用意直白,下笔肯定,以真准震撼,以尖锐敲击。”
这本书,如果细心去看,就会发现里面各小章节前面的小标题,用黑色方框固定了,看起来醒目自然。这是贾平凹别出心裁的设计:意在希望这本书中记录一些中国社会现实的东西,并让人们有所启发。这一切,可以看出他在创作的时候,有一种使命感在里面,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写一部小说。
贾平凹带灯读后感
(一)
市法院 陈浮
阅读的确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可以沉淀和思考的习惯,当下的人,有时总是有些浮躁的,但是静下心的阅读,总是能让时间变成时间的样子,而不是匆匆而过,留下的书里的感悟,可以一直伴随着成长、成熟。
说起分享阅读的感受,我不由的联想到了几年前,我刚上班时读的一本贾平凹的书——《带灯》。《带灯》讲述的是乡镇女干部“带灯”的基层经历,她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她叫“萤”,萤火虫的萤,她容貌艳丽、孤芳自赏却又带着那么一点不合时宜,主要负责处理乡村所有的纠纷和上访,每天面对的都是农民的家长里短和纠缠麻烦。可能我当时年纪轻,刚刚工作不久,也没有真的去过书中的基层,也可能这本书描写的实在太过真实,尽是些乡里乡亲的琐碎事情,所以我看了好久才拖拖拉拉的看完。贾平凹的语言质朴、平实,情节也没有激烈的冲突,当时不懂只觉得太过枯燥,但当我工作几年,对基层的工作有了了解、有了体会,真的回想起来不由的心生感慨,也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感悟。带灯有思想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村里、镇里当地的人和环境形成了强大反差。带灯的名字,是作品里最显性的隐喻,带灯的光,是萤光、是烛光,这点小光,是理想的光,是理想主义者精神中微弱的照亮,她这个灯是自己带的,而不是别人给的,可是这光可以点亮自己,却无力改变世界,只有聚在一起,才能温暖黑暗的寒夜。带灯是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他们在一线工作、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每天处理着上访,还有村民之间的纠纷,有婆媳间的矛盾,也有农民在这个发展大潮下的不适应,她又想为民做主,解决问题,又要巧妙平衡各种关系,也要承担村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哪怕有失望、也无助、倍感压力,但始终有良知有责任感,在矛盾中完成着自己乡镇干部的职责,不忘初心。
这个角色是悲情的,是无力的,在与时代的抗争中,她自己没有能力改变什么,可她是坚强的、极具韧性的,带灯的精神世界一直是丰满的,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并没有被农村的鸡零狗碎填满,她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或许这理想和信念总是被现实打磨,总是被现实的芜杂所感染,可是这信念不灭,这理想不消。小说的结尾,莽山上出现了萤火虫阵,“看着这些萤火虫,一只一只并不那么光明,但成千的成万的十几万几十万的萤火虫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甚至令人震撼。像是无数的铁匠铺里打铁淬出火花,但没火花刺眼,似雾似雪,似撒铂金片,模模糊糊,又灿灿烂烂,如是身在银河里。”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总有一天,理想和信念的光辉会照耀起来,会让人从字里行间心生光明。带灯这个人物,可以是我,可以是你,可以是每一个在工作中不忘初心、常怀理想信念前进的人,这样的人成千上万,默默的践行着自己的信仰,也正是因为一直有这样的人在砥砺奋进,逐梦前行,把“义不容辞的责任”担起来,压下去,才有了这个盛世安稳。
今天的结尾就用这本书的扉页上的一句话,贾平凹说这句话一定要放在《带灯》本书里:或许或许,我突然想,我的命运就是佛桌边燃烧的红蜡,火焰向上、流泪向下。
贾平凹带灯读后感
(二)
内科门诊娄小萍
最近工作闲暇之余有幸拜读了贾平凹先生的《带灯》,心中感触万分。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了基层乡镇政府部门人员的日常生活工作状况,他们的苦与乐,喜与悲使我感同身受。小说中的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上演,正如文中所言基层问题就如陈年的蜘蛛网,随便动一动哪里都是灰尘。但是仍可以看到我国的法制建设正在对这存在的陈年蜘蛛网进行大扫除,法制文明在不断地进步。
带灯作为文中的主人公,外表光鲜靓丽,内心又富于理想与信念,她担任乡镇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一职,主要负责处理乡村百姓的纠纷和上访事件,每天面对的都是农民鸡毛蒜皮的琐事和不断的纠缠麻烦。其他的部门很容易就可以做出一番政绩,而综合整治部门的工作却是平淡无奇,甚至有些索然无味,如同置身于夜间的漫漫长路,如此漫长却又不见一点星光,但是带灯带着对百姓的爱,真心希望能够为百姓解决问题的信念,深入乡村田间去详尽的了解情况,在这纷繁复杂的时代坚持自己的理想,受到百姓的爱戴。
由此,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医护工作者,()如带灯一样每天在各种琐碎繁杂的事情中忙到焦头烂额,病患多时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时常辛勤的劳动得不到患者的体谅和认可,反而受到他们的猜疑诟病。在时下医患关系略显紧张的状况下,我们深知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工作中我们提早半小时上班,做好开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详尽的告知患者的就医流程,危重患者及时的发现,绿色通道的就医,运送全程的陪护,替其缴费、取药-------,尽自己所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减少患者就医不易的心理感受。遇到极少数不通情理,甚至否定我们工作的患者,努力的微笑、沉默的面对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文中主人公带灯的这个名字明显带有隐喻和象征意味,她原名为“萤”,因为不满古诗文中萤虫生腐草之意,改名“带灯”,也意味着她的命运要像萤火虫一样不断地去燃烧自己照亮周围,可这点光注定是微弱之光。但带灯这种为了理想去燃烧自己,尽管光亮微弱,也不失为一种对自己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和实现,给予了我无限地启迪。她对理想倾注生命般的坚持,她在浑浊世界中探求光明的灵魂,都将会一直引导着后来人继续前行,像一盏灯火,给予人光明的希望。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做人应该像化腐为萤的萤火虫一样,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别人,作者笔下的带灯工作在复杂繁琐的乡镇政府维稳办,处于与广大农民阶级最直接的接触点,是农民同志和党联系的纽带,一言一行都反应党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她的聪慧善良以及她对朝夕相处的农民的深深热爱,处处都散发着一个底层乡镇干部灵性的光芒。虽然带灯的命运是悲剧的,她在最后做了替罪羊,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百姓心中她仍是一个专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我想随着国家法制的不断健全,这种情况终将会成为过去。
作品的最后出现了一大群萤火虫,照亮了一片天地。我在想,当今社会如果每个人都能像萤火虫一样,发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光亮,也是能够照亮很多人的,谁说萤火之光不能与日月争辉,当光芒积少成多,也会灿若星河。只要我们坚持心中最初的梦想,遇到艰难险阻亦不放弃,必定可以完成这陈年蜘蛛网的清扫大业。我坚信我们每个萤火之光只要在不断地亮起,不断地汇聚,终将也会照亮当今社会这一片天地。
贾平凹带灯读后感
(三)
又见“萤火虫”
罗世平
罗世平,1974年生,成长于西北农村,工作数十年,与戈壁为伍,视石油为金。熬字为伴,爱好文字。2006年开始练习写作,文字以感悟、随笔,散文为多,作品散见地方报纸,以公司期刊报纸、杂志为主要栖息地。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有自己的随笔散文集结成册,在这里能寻觅到一灵魂伴侣!微信:gslsp_740616
“高速路没有修进秦岭,秦岭混沌着,云遮雾罩。高速路修进秦岭了,华阳坪那个小金窑就迅速的长,长大成矿区……这个年代是开发的年代……”
一副水墨山水般的素描场景,将读者引入三秦大地开发的大场面。
翻开当代著名大家贾平凹的著作《带灯》,带着些许“陌生”的意识,樱镇,秦岭里一个小盆地作为故事的背景,让“萤”这个充满文艺青年气息的女大学生的梦想,扎根土壤,向着理想沸腾……她不满“腐草化萤”的说法,改名为“带灯”。
带灯负责综合治理办公室的维稳工作,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上访人员,包括上访专业户、上访代理者等,有的人因利益受侵害却不知如何维权;
也有人因为一棵树上访纠缠几十年的……“带灯”是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光发亮之意。女主人公负责任地去处理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问题,也寓意她不畏世俗,敢于挑战。小说现实感极强,从一个中国乡镇的角度,折射出中国正在发生的震撼人心的变化。
带灯从一出场,就浮现着与众不同的超然脱俗,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丰沛的情感纠葛,她更希冀在乡间的山风树谷中寻找安宁。她每天面对最让人无法摆脱的杂乱,内心却不断地向上飞升。在现实中无处可逃的时候,带灯就把精神理想寄托于远方的情感想象之中,远方的乡人元天亮,便成了她在浊世中寻找解脱的精神避难所。她不断地给他写信,向他诉说。精神世界的纯净和现世生活的芜杂造成带灯的分裂,她的痛苦是无法救赎的,她既无法摆脱现实,又没有能力得到解脱。她注定要燃烧了自己来祭奠理想。
“骄阳落下,白云从四面山后尽兴涌起,像任性的花瓣,月亮是幽隐的花心。我想用风的飘带束起云儿成一捧艳花给你。太阳的余晖给花瓣染上鲜美的橘红色,你不要用手摸它染手的……”一节节文字中,插入带灯给予元天亮这一“假想”的情感归宿,一份份溢满情感的“情字鉴”,便是她内心丰盈而又纠结的明证。
以作者贾平凹的话讲,《带灯》是自己的“转身”之作,虽只是稍微地转身,但也“常常能听到转身时关关节节都在响动,只好转一转,停下来,再转一点,停下来,我感叹地说:哪里能买到文学上的大力丸呢?”转身不易,却仍执拗于此,是作家之为作家的本真与痴心所在。有《秦腔》、《古炉》那种繁复琐细的散点透视写法在前,贾平凹总是谋思着要变一变的,至于能变多少,他似乎也无把握,但费心费力的实践都尽在《带灯》这部作品里了。
耳顺之年的贾平凹创作力依然旺盛,笔力愈发雄浑,常有无声之处听惊雷之感。全书充满了令人震惊的尖锐叙述,政治和隐喻无处不在,胸中一股不平气宛如雷声滚滚,直见性命立地成佛。值得一一品味。
我尤其喜欢读贾平凹每一部小说后面的“后记”,“后记”中的文字嘎然转风,跟他小说的文字是截然不同的风格。他的小说文字隐藏了喜怒哀乐,是克制的质朴和简约,“后记”的文字虽然也是质朴的,但却是所有喜怒哀乐都流露,是抒情的。读贾平凹的小说,每次都像经历一场干旱,面朝黄土背朝天,而读到“后记”,仿佛是春风拂面了,终于有了水,解了渴。
同样是关注中国当代社会,选择夸张荒诞之外的忠实描述,但同时又巧妙又克制地使用现实材料,保持着不多不少的文学距离,这就是一个文学家游刃有余的技术能力。
“樱镇从来没有听过的萤火虫阵在河湾里形成,这征兆好啊,预示着咱樱镇还吉祥么,不会因为一场灾难而绝望么!……”
发展中的阻力,或者说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总归是有,但我们依然相信,所有的阻力,羁绊,都只是暂时的,“带灯”寄予我们大发展以厚望,耐读,寻味……
微故事说《暖灯》,看的我心里暖暖的。
《暖灯》,讲的是一个小山村里,节俭的二刀叔为了省电,在微弱的月光下干着农活。一个小小的身影行走在回家的山路上,月光隐去,风雨欲来。没有路灯,淳朴的山民,从二刀叔开始,次第拉开家里的门灯,一直把那个身影送回了他家的院门。
二百瓦的灯泡,远远的送来灯光,照出了那个小小的身影,也温暖了那个孤独的身影。我心里一股暖流瞬间蹦出,感觉那束灯光就照在了我的心上,把我投射在那条弯弯曲曲的村路上,孤单的行走中那个小小的身影,应该是我此刻的心情。虽身单影孤,却有一束束的灯光陪伴着那个身影,还有一双双的目光迎送着那个身影。
那一个个二百瓦的灯泡,在这条曲曲弯弯的村路上,送来的岂止是一束束的灯光?和谐的相处,淳朴的民风,远亲不如近邻,我还能想起什么来?什么时候起,感觉我们邻里之间缺少了的就恰好是这。
篇1:小桔灯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小桔灯》这篇文章,文中主人公的精神让我感动。
文中主要描写了一个地下共产党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逮捕,打杀地下共产党里的人,白色恐怖笼罩在天空中。小姑娘的父亲因党组织受到破坏,而离家。母亲因受到追踪特务而吐了许多血。但是,这位小姑娘和一般人不一样,她不怎么惊慌,也不太失措,而且能够替大人做事。而对于一个这么小的女孩来说,那是相当的不容易!
我继续读着。读到小女孩一个人上山,给妈妈治病而打电话时,我感到小女孩是多么勇敢和镇定啊!这正是因为她坚信总有一天革命会胜利,总有一天父亲会回到她身边,总有一天人民群众可以做主人。所以小女孩会有这种勇气和胆量。
我继续读下去。在读到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时。我不禁想起自己在这个时刻过着的幸福生活: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放着烟花,看到五颜六色的焰火。
读到最后,知道小女孩送给我一盏小桔灯。它虽然不算明亮,但它象征着燃烧的星星之火,象征着革命前途的无限光明,象征着革命事业的胜利!
小女孩坚强和勇敢的精神令我感动。我要向她学习。
篇2:小桔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桔灯》这篇文章,感触极深。
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革命者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艰难的处境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坚强、勇敢、乐观的精神。
文中描写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地下党员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逮捕、屠杀地下党员,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上空。这女孩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因为党组织遭到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也因受到追踪的特务殴打而吐血。然而这位小姑娘却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惊慌失措,而是能够帮助大人做事。这对于一个
八、九岁的小女孩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
当我读到小姑娘独自一人上山到乡公所楼上打电话给妈妈请大夫,遇到作者后又平静地回答作者的问题时,我感到她是那么勇敢、那么镇定。正因为她相信总有一天革命会胜利,总有一天父亲会回来。到那时,人民群众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所以,她才有这种勇气,有这种胆量!
后来,作者到了小姑娘家,看见了一个微微冒着热气的小砂锅,便问她锅里是什么。小姑娘居然说这是她和母亲的年夜饭:红薯稀饭!读到这儿,我震惊了。我度过了十个大年夜,却从未在年夜时只吃红薯稀饭,就算在平时也没有哪!在我的印象中,年夜饭从来都是吃不完的美味佳肴、看不尽的烟花爆竹。女孩却只有红薯稀饭,可见她是多么的贫苦。但她对生活毫不放弃。这样的乐观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最后,小姑娘为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这盏小桔灯发出的光不算亮,却象征着革命事业必胜!我们今天的幸福只有来之不易,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为祖国的繁荣而学习呢?
篇3:小桔灯读后感
寒假,我读了冰心奶奶的《小桔灯》这篇文章。文章描写的是一位勇敢的小女孩在国民党的统治下面对困难仍然乐观、坚强、勇敢的精神。
首先令我感到佩服的是:小姑娘的妈妈吐了血,她独自一个人上山,到乡公所打电话帮妈妈请大夫。她是多么的勇敢和镇静啊!如果换成我,我也许早就已经吓傻了。
其次令我感动的是:小姑娘的年夜饭竟然只是红薯稀饭,看到这里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难过。因为每当过年我都能吃到好吃的饭菜,观看五光十色的烟火,穿着漂亮的新衣服,甚至还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和她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但是小姑娘仍然在笑着,她是多么的乐观和了不起!
最后,小姑娘还做了一盏小桔灯送给作者,她是个多么懂事的小女孩!我作为她的同龄人,需要向她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我也希望,自己能像她一样,乐观、坚强、勇敢起来。
篇4:小桔灯读后感
读到《小桔灯》这本书已经是几个月前了,可是现在想想,还是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小桔灯》这本书是作家冰心所着的散文集,有好多个故事组成,有《寄小读者》《国旗》等等,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小桔灯了,因此把它定为题目,《小桔灯》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个八小女孩的故事,她是一个善良,勤劳又乐于助人的小孩子,从中可以体会到真善美。
我最喜欢的也是《小桔灯》这篇小散文。
读过这篇散文的人一定知道那个主人公小女孩吧?那的妈妈一直卧病在床,爸爸又不在身边,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这个小女孩来做,家庭的重担都扛在一个八岁的小女孩瘦弱的肩膀上,可是她并不觉的辛苦,却说:“我不做谁做呢,妈妈病了,我就应该照顾她。”可是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少年,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那里做过家务事呢?就像我,平时根本没有做过什么家务只是偶尔擦擦桌子扫扫地什么的,我却为这举动而感到自豪,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直到读到《小桔灯》中的那个小女孩的时候,我才觉得羞愧不已,如果我是她,面对那样的生活遭遇,一定不能做的像她那样好,对于她的大胆,我觉得很佩服,她能独自去不认识的人的家里借电话,而我却不能——因为我是一个生性很胆小的女生,虽然已经十一岁了,可仍然不敢走夜路,“胆小如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我是在适合不过了。我喜欢这个文中的小女孩,她善良又纯洁,直到替别人着想,作者回家的时候,因为天色阴沉,小女孩就用橘子皮做了一盏小桔灯为作者照路,虽然她的光很微弱,可是,却饱含着小女孩对作者的感谢与关爱,那个光芒,是友谊之光!
亲情和关爱并不只在于惊天动地的事实,只是一个微小的举动就可以体现,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好,向大家推荐,希望大家都可以像故事中的小女孩那样,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
《小橘灯》读后感
苏州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五(1)班 顾伊心
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橘灯》,心里十分激动。文章反映了抗战时期革命者的艰难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勇敢乐观的精神。
文中的小女孩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她的生活是那样贫困。当读到“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
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时,我的鼻子酸酸的,眼泪不禁在眼眶里打转,心里想:小女孩生活得好苦呀!“瘦瘦的苍白的脸”显得营养不良,衣裤、鞋子破烂不堪,多么可怜!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呢,营养过剩的小胖子到处都是;
我们的衣柜、鞋柜都塞得满满当当的,衣柜里ABC、曼琳格、宜贝……衣服、裙子各式各样;
鞋柜里凉鞋、皮鞋、运动鞋五颜六色。有些同学身上穿着几百、几千元的名牌,仍不知足,还挑三拣四的,旧款的不肯穿,不喜欢的不肯穿,还互相攀比。和小女孩比起来,我们真的是太幸福了,也太不懂事了。我抚摸着身上厚厚的羽绒服,幸福感油然而生。
她是那样坚强乐观。虽然父亲不知去向,母亲被特务打伤,但仍然坚强地生活着。当读到“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时,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稀里哗啦地往下淌。大年夜,多么温馨美好的时刻呀!每年大年夜,穿新衣新鞋,吃团圆大餐,拿厚厚的红包,是我们的惯例。可小女孩一家却吃红薯稀饭过年,还那么开心。再想想我自己,去年吃年夜饭时,我看着满桌的鸡鸭鱼肉,还皱起眉,撅起嘴对爸爸妈妈撒娇:“唉!怎么又是这些菜,我都吃腻了!”看着满柜的烟花爆竹,我还嫌弃:“又是这些,太没意思了,不好玩!”可是,文中的小女孩什么时候尝过满桌的鸡鸭鱼肉,什么时候放过绚丽夺目的烟花爆竹……她的生活条件是这么差,却是如此乐观,如此勇敢,如此懂事。而我们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和小女孩比起来,就是生活在天堂啊!
她是那样聪明善良。一只橘子,橘肉留给妈妈,橘皮做成灯,给作者照明。小小年纪,考虑多么周到。透过小橘灯橘红色的微光,我似乎看到了她小小的、火热的心。
我们都要向文中的小女孩学习,学习她的勇敢懂事、坚强乐观。我们要学会正确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做生活的强者。
读《小桔灯》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冰心的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小桔灯》。这篇故事讲的是作者去朋友家拜访,可朋友没在家,于是便在朋友家等待。在等的过程中,她帮了一个小姑娘。之后,她等到快天黑时,朋友还没有回来,于是她便想出去转转。走时,她想起了那位小姑娘,于是便买了桔子去看望她。到她家后,作者与她说了一会话,把桔子给她。她在作者走时,做了一个小桔灯给作者,并说“不久后大家会好的。”,作者回去时遇到了朋友,并了解她家的情况之后,再也没有见过小姑娘。
读完故事后,我不太懂讲的是什么,于是我又读了一次,才感受到了小姑娘的精神。小姑娘父亲被抓,母亲又是重病连身,所有的事情都要她一个人去做。积极面对一切,她是多么乐观;
不被困难压倒,她是多么的镇定;
敢于面对现实,她是多么的勇敢;
在作者走时她还说:“我们大家都好了”。可见她的乐观和自信。
实际上,这不是在表现那个社会现实吗?当时正处抗日,环境十分恶劣,但作者仍然勇敢,乐观,镇定,群众仍然勇敢,乐观,镇定。群众们都敢于面对现实,因为他们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大家都会好的!”“不久之后,抗战胜利,我们都会好的。”
连小姑娘都那么乐观,敢于面对现实,我为什么不会?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敢于面对困难!
篇1:小桔灯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小桔灯》这篇文章,文中主人公的精神让我感动。
文中主要写了一个只有八九岁的女孩因为妈妈生病而吐了许多血,由于家中没有其他人,所以便自己上山去打电话请大夫。虽然小女孩看到“我”时有些吃惊,但她很快便镇定了下来。在“我”的帮助下,小姑娘请到了大夫,并告诉了“我”她家的具体位置,说完小姑娘便匆忙地走了。
这位小姑娘和同龄人不一样,她不怎么惊慌,非常从容,而且还能帮大人做事,对于这么一个小孩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现在我们都十二岁了,还像个小孩子一样,什么事都得大人帮助干。
天色就渐渐的变暗了,可是“我”的朋友还没有回来,于是“我”便买了几个桔子去了小姑娘的家。
“我”问她吃过东西了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平时也是吃着香喷喷的饭菜,穿着漂亮的衣服,看着漂亮的烟花,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的生活。
读到最后,知道了小女孩送给“我”了一盏小灯,虽然没有现在的灯笼华丽,但它却是小女孩的一份十分珍贵的心意。
篇2:小桔灯读后感
放假了,妈妈让我读了《小桔灯》,看完后我的心里很难过。
文中的小姑娘是多么勇敢和坚强呀!作为一个地下党的女儿,当她的父亲离开了家,母亲被打吐血后,她努力帮妈妈做事。独自一人上山打电话请大夫。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对革命充满信心,她不怕困难,很乐观。
想想自己,我惭愧极了,在家里别说帮妈妈做事了,自己的事能自己完成就算不错了,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一点不自信。
文中当冰心奶奶问她吃什么时,她笑眯眯地回答:“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读到这儿,我心里酸酸的,想想我现在,每天吃饭挑三挑四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可是小姑娘能有红薯稀饭就是过年。
那可爱的小桔灯虽然只是发出了一点光,可是却照亮了希望。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用革命先辈们的鲜血换来的,我要做像小姑娘一样坚强乐观的人,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添一份力。
篇3:小桔灯读后感
《小桔灯》是冰心老人为《中国少年报》而创做的短文。
讲述了一位文静、灵巧的少女,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父亲因参加革命活动而失踪,母亲又有病而卧床不起,表现出了勇敢、镇定、乐观的精神。小说的语言生动、优美。小姑娘在山上打电话、请大夫、做小桔灯,以及“她在手上画一个小圆圈,最后按到我手上”等等的一些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的刻在了冰心老人的心里,使作者心里感到温暖,小女孩儿给作者做的小桔灯打破了黑暗使作者眼前“无限光明”。
作者在一个春节前的下午,去了朋友家窗前桌上留这一张纸条,说是她临时有事,让我在家等他,我坐在椅子上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隔壁有一位看上去有
八、九岁,轻轻地那动着,然后站在椅子上打电话,我问:“你要跟谁打电话?她说:“某个医院。我说:“你知道电话?她说:“不知道,正想问电话局。我连忙翻开电话本,找到了,我给医院打电话,她非常感激我,我问:“你家在哪?她说:“就在山窝里的黄果树下的小屋。说着说着就登登的下楼了,我把报纸看完,又看起《唐诗三百首》看了一半,忽然想起去探望小女孩儿,我下去买了几个橘子塞进塑料袋里,到了小女孩的家,把橘子放在桌上,天渐渐的暗了,小女孩做了一个小桔灯,我提着小桔灯下山了。
通过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要学会善良,关心父母。
双休日,我阅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桔灯》这篇文章,心情十分激动。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文章中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地下党员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逮捕,屠杀地下党员,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上空。小姑娘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也因受到特务的追踪殴打而吐了血,然而,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样惊慌失措,而是能够帮着或替大人做事。这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来说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当我读到小姑娘独自一人上山,到乡公所楼上打点话给妈妈请大夫,遇到作者后,平静地回答了作者的问话这一段时,我感到她是多么地勇敢,镇定啊!正因为她坚信:总有一天革命会胜利,总有一天父亲会回来的,到那一天,人民群众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大家的生活就会好了。所以,她有这种勇气,有这种胆量!
文章结尾描写了小姑娘给冰心奶奶做了一盏小桔灯。这盏小桔灯发出的光,象征着革命事业必胜!她的一举一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抗战期间的斗争是残酷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我更深深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要攀登科学的高峰,就需要勇气,需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学习更多的知识。我愿做一个像小姑娘那样的人,以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桔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桔灯》这篇文章,心里十分激动。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文中描写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地下党员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逮捕,屠杀地下党员,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上空。小姑娘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也因受到特务的追踪殴打而吐了血,然而,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此文文秘114网那样惊慌失措,哭鼻此文文秘114网,而是能够帮着或替大人做事。这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来说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冬夜灯光读后感(共9篇)
冰灯读后感(共10篇)
小桔灯读后感(共16篇)
灯下漫笔读后感(共3篇)
小桔灯读后感 精选30篇
推荐访问:读后感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带灯读后感(共9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