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夏感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4-22 18:36:03 | 来源:网友投稿

看了一篇好文章——《夏感》。

作者梁衡把夏天写的很生动,在他的文笔下我感受到了夏天的“独特”。它的急促,它的金色;
它的生机勃勃,他的承前启后。他的生命交替、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莫过于作者来比较春、夏与秋的段落。夏天和春天不仅比的是颜色,旋律,还有比人气及诗句。在我所读过的诗中,春秋居位一,冬为二,夏为三。可见在诗人作家的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也许春天的百花齐放能给人一种再生的愉悦,春天的万象和泰又能使人的情绪得到一种畅快的释放;
秋天的收获能给人成熟的满足,走在幽静的小路上,抬头看着一个个身穿各色衣装的孩子,随风而飘落下,拾起地上的可人儿编排成一幅幅图,或者书签,标本…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情绪及心绪都能够得到淋漓的宣泄吧。而夏呢,它或许过于浓稠密,像糖浆一样,浓的化不开,因此给人一种失和谐且力度负荷过重之感。

我们正处于少年时,正如夏天一般,在这个季节里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时光汲取知识,提升自升能力,迎接下一个收获的季节!

C26张好

夏感

三里岗中学 刘爱勤

教学目的:

1.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色,体会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认知: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自主合作探究文本:

a.作者眼中的夏天有何特点?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夏感的? c.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交流问题。

三.品读文本

为了突出夏季的特点,不仅选取了典型的材料,而且语言也颇具特色。

1.本文选取了夏天哪些特有的景物及事物? 2.圈点批注品语言。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a.修辞角度;

b.遣词造句的角度;

c.多感官的运用。

方法提示:怎么写的?写得如何?写出了什么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1.夏天是美丽的,农民为了收获累累的秋实,他们辛苦劳作。而处于青春年少的我们,正如这夏季一样青春靓丽,热烈激情,我们应当如何打扮自己的青春风景,使自己变得更美呢? 2.歌颂夏天:仿写训练。

五.激情总结

六.附板书设计

紧张热烈急促

总 夏之景夏之色夏之人夏感 比喻拟人对比反复分 喜爱夏天 赞美夏天 赞美农民 总

《夏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划分文章层次,并且能准确归纳文段大意。

2.学习文中写景叙述的技巧,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3.深切感受我国北方夏天的特点,正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学习写景叙述的技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新课前,老师想问问大家喜欢长沙的夏天吗?不管是喜欢还是有点厌烦,这都是我们对长沙夏天的真实感受,生活在南方的我们对南方的夏天那是相当的熟悉,那么我们北方的夏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梁衡,看看他描绘了怎样的北国之夏?(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梁衡: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威》)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先听老师朗读一遍,不太熟悉的字词做好相应的笔记。(解释字词注意联系上下文) 浸:泡

芊芊细草qianqian 草木茂盛

轻飞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这里形容蜂飞蝶舞的欢快场面 曼:柔美细腻的意思 凝成ning凝结成 黛色dai 青黑色 主宰zai 统治

灵秀:灵活美丽(一般形容人) 磅礴pangbo气势盛大 贮满:装满填满 终极:最后的终点

春华秋实hua 第三声: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 华是第三声开花的意思,第四声是姓氏,还有陕西的华山。

挑,田间那挑tiǎo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的是高粱和玉米的茎秆支撑着穗部的生长状态。

◎ 用竿子棍棒等的一头举起或支起:~起帘子。

◎ 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 拨弄,引动:~拨。~动。~头。

出来:~打。

◎他们的肩上挑tiāo着夏秋两季◎ 扁担等两头挂着东西,用肩担着

匍匐pu fu 爬行(拟人)

迸发bèngfā 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细滋慢长,滋:滋生,繁殖

蓬蓬勃发peng peng 对比的手法,突出夏天作物生长的蓬勃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春日融融(chūn rì róng róng )春天的阳光很温暖。融融:形容暖和的样子

秋波澹澹dan dan秋波荡漾的样子,秋波澹澹多形容于秋天的水很清澈,水波摇动的样子。

而夏呢,总是浸jìn(泡)在苦涩的汗水里。

闲情逸致( xián qíng yì zhì )

逸:安闲;
致:兴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闲适的情致 齐读这些字词,课后还要加强书写和记忆。

四、齐读各个段落,并分析每个段落的大意(找关键词,关键句)也就是写了夏天的什么? 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紧张热烈急促-------------作用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

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实写和虚写) 第三段:写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景物.第四段:写夏天紧张劳作的农民

第五段:喜爱夏天,赞美夏天(作者仅仅是赞美夏天吗?)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这句话怎么解释?(

1、夏天炎热的天气

2、紧张劳作的农民炎炎烈日更辛苦)更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作用是总结上文并抒情

从各个自然段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三层 第一层(1):总写夏天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第二层(2-4):描写夏天的景物和农民的紧张劳动 第三层(5):赞美夏天,更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五、品味语言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冒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包括明喻和暗喻

水渐渐变暖至沸腾,草由茂盛长成密密丛丛,树也由淡绿的几棵变成黛色的树林,写出了从春天到夏天中水、草、树发生的对比变化,春天的秀气之气经过半年积蓄酿成了夏天的磅礴之势。

2、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著名的(一词说)那么作家梁衡选取了哪几个动词描写夏天的景物呢?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作者选取了挑、举、匍匐前进这三个词来描写夏天的景物

●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挑,本指人用竿子棍棒等的一头举起或支起,这里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的是高粱和玉米的茎秆支撑着穗部的生长状态。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同时运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生动形象,高粱好像在高声响亮的吹着夏天的号角。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也是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瓜秧在爬行在前进 都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夏天的蓬勃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3、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
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这段话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语言质朴:没有使用过多的修辞词

●语言真实准确:真实的表现了农民的忙碌辛苦的生活画面

●语言富有节奏感: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语言描写细致,注重细节:他们早睡早起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
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语言暗含情感:感叹夏天的农民早起晚睡的辛苦,并且说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都说明作者对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民的崇高敬意和赞美。

六、小结:

《夏感》在对夏天景物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多次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夏天的蓬勃生机,同时还将夏天的景物跟春季、秋季景物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夏天的特点。

七、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章中说到: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那么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些写到夏的诗句。

(一)历代描写夏季的诗词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元代白朴《天净沙•夏》

八、课后作业

仿照句式,写一写“冬、夏之色”.

•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仿句: ①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霜,如雪花,透出阵阵寒意

②夏之色为热的黄,如阳光,如麦浪,迸发火一样的热情。

《夏感》教案

红军乡中心学校 杨守成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识记“黛色、灵秀、贮满、终极、匍匐、融融、澹澹、芊芊细草、轻飞曼舞、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自渎为主,着意理解文章的“感?”和作者所表达的情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真切感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震撼,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生动形象的语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充满阳刚之气,构思巧妙,富于激情的散文。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力和对夏天的向往,从而深切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情味。

2.联想想象法。本文用词大胆而热烈,不管是自然景物也好或是农民劳作场景也好,都充满奇妙而热烈的形象,上课时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想像联想进入文本情境,体会文章灵动飞扬、新奇丰富的特色。

3.自读点拨法。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要点为辅。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充分阅读,速读抓文本理解,精读探究主旨思想和写法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夏天的图片。

师: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多媒体出示)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两件事:1.认真听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点评朗读;
2.概括每段段意。

• 夏天总体特点 • 夏天的自然景物 • 夏天的色彩 • 夏天的旋律 •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研读课文

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1.齐读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 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 • 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 总领全文。由此,分析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 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

• 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找出本段中心句) • 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来的?还是有个过程?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 学生回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 出示相对应自然景物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景物 •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朗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那么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

演示一组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 师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方法,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朗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多媒体显示问题:
• 第

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 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短句的使用,偶句,反复等修辞手法)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五段。试分析写法。

热爱,赞美

对比,欲扬先抑手法

师: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李绅《悯农》),学生齐背,感受农民的辛劳,对农民的尊重。

四.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总述夏季总体特点:紧张、热烈、急促夏季的自然景象:由实到虚;
由视觉、听觉到嗅觉。蓬勃的生命力对比、衬托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劳作辛苦;
精神紧张热爱赞美夏季:由景生情

夏 冯骥才

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是我逃遁似的一步跳出了夏天,还是它就像七六年的“文革”那样——在一夜之间崩溃?身居北方的人最大的福分,便是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分明。我特别能理解一位新加坡朋友,每年冬天要到中国北方住上十天半个月,否则会一年里周身不适。好像不经过一次冷处理,他的身体就会发酵。他生在新加坡,祖籍中国河北;
虽然人在“终年都是夏”的新加坡长大,血液里肯定还执著地潜在着大自然四季的节奏。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
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
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
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
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天也是好天气

小问题:为什么说“夏天也是好天气”?

作者:素素

整个黄梅季节,都是潮叽叽粘乎乎。暗沉沉的天空,泛出热烘烘的黄光,晃得人头晕目眩。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着想舒一口大气。然后,有一天,“膨” 的一声,天空裂了,太阳迸穿了乌云。夏天,来了。

心,刚刚放下一半。那口憋在胸腔里许久的叹息,未及发出,便兀自燃烧成一股热浪。人似一团发酵的面粉,外烘内烤成一枚圆鼓鼓的面包,喷涌而出的汗珠,就是这面团蒸发的水汽。偶有一丝轻风擦过,必是裹挟着沸腾,让你冲动得沉默,沉默得疯狂,疯狂得无聊,无聊得死不瞑目。一天又一天,太阳不肯回家去,而你在阳光下渺小,在汗水中绝望,在绝望中超脱。

这样的时刻,是一种别样的生活。你的思维、你的渴望、你的生活,全都脱离了往日轨道。往日很多必不可少的事物,都变成了多余。这样的时刻,因为远离世俗,你会感受到一些匆匆忙忙、实实在在中难以领略的滋味,听来全不着边际。

这样的时刻,会有一个小女孩,扬起双眉,唱着童音说:我喜欢夏天,因为可以穿花裙子。

这样的时刻,会有一个小男孩,昂起头颅,扮作男子汉说:我喜欢不作准备,就扑通一声跳入清凉的水池。

长大了的人,可以有个借口,放下该做的工作。找个通风僻静的地方,架一张竹藤凉椅,半躺半卧双眼微睁,超然地看世界、超然地看自己。

忆及往昔的风云厮杀,唇边掀起一抹自嘲:何苦来哉?这一声心语,为人生送来几许清爽、几许快慰。

或者随手拈出一本早已翻过几十遍的书,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似看非看之际,会发现一篇美文蓦然亮在你的眼底。风花雪月,世事沧桑,早已熟稔的文字,在这炎热的绝望中,常常会弹出一曲别有风情,生发出人间的妙音真谛。

夏秋冬,四季的旋律各有不同,而夏天就是这样的一串音符,这样的一处世外人间,让你在躁动中获得一份自省的宁静,一份化外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虚无。

海滨仲夏夜

峻青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我漫步沙滩,徘徊在我的乡亲朋友们中间。

我看到,在那边,在一只底儿朝上反扣在沙滩上的木船旁边,是一群刚从田里收割麦子归来的人们,他们在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今春,雨水足,麦苗长得旺,收成比去年好。眼下,又下了一场透雨,秋后的丰收局面,也大体可以确定下来了。人们为这大好年景所鼓舞着,谈话中也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

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啊!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夜已经深了。

沙滩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凉爽的风轻轻地吹拂着,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干净的沙滩上,海阔天空地尽情谈笑吧,酣畅地休想吧。

夏天的旋律(原文)

杨德祥

立 夏

春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夏天就用滚滚的雷声另起一行了。

这就是突如其来的春夏之交吗?

就像飘忽的柳絮一样,一切都那么突然和短暂。

只一夜功夫,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不知青梅何日变圆的?

不知大麦何日变香的?

不知草莓何日变红的?

不知铜钱般大小的菱盘、荷叶何日露出水面的?

不知尺把长的豆藤、瓜藤何日爬上竹篱的?

任何人都无法在一瞬间观赏和品尝这么多的鲜美!

光是槐树花、樟树花和野蔷薇的清香,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

此时,只会用“绿色”二字来形容眼前的景观,肯定是无能为力的。那浓绿、深绿、墨绿、黛绿,已把远山近水染得严严实实的了。

孔雀正在开屏。大自然也在开屏。

快呀,快把《四季歌》的第二段唱起来,慢了,会合不上拍子的! 小 满

小南风悠悠地吹起来了。

小麦穗儿被雪白的奶汁充满了。

油菜籽和豌豆的长长荚儿,被圆圆的喜欢装满了。

一块块新做的秧田,被稻谷吐出的绿云盖满了。

马尾松的新针和竹林的新叶,把山野的空隙挤满了。

新菖蒲、新茭白、新芦苇,把湖畔江滩的领地占满了。

金黄色的枇杷带着甜甜的诱惑,把园子里的枝枝杈杈挂满了。

忙着吐丝结茧的老蚕,用半透明的蠕动,把簇子上的方格布满了。

追赶花期的放蜂人,用嗡嗡嘤嘤的吟唱,把六角形的梦填满了。

黄瓜的绿藤、四季豆的青藤、葡萄的长藤,把瓜棚、豆架、篱笆爬满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把江南溢满了„„

哦,满了。满了。满了。

不过,这仅仅是小满。只是主旋律出现前的一个小小的引子。

真正的华采乐章还在后面!

正像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正用日趋丰满的线条,孕育着成熟和丰收!

芒 种

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时节。不用任何人指令,收和种这两把梭子,日夜编着《田野又是青纱帐》的故事。

是梅子黄熟的时节。时断时续、时长时短的雨丝,弹拨着“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绝唱。在阳光疯长的日子里,太阳却显得十分金贵。

是龙舟竞渡的时节。箬叶、芦叶、芭蕉叶裹着一个多角形的传说,千家万户不约而同地祭祀着一个伟大的诗魂。

是艾蒿和菖蒲飘香的时节。被雄黄酒浸泡过的神话,活脱脱地游动着,愈发变得年轻、美貌了。

是栀子花打伞的时节啊,是江鲥上网的时节。

是酸杏和甜桃媲美的时节啊,是紫皮大蒜头与红苋菜联姻的时节。

是绿豆糕滴翠的时节啊,是咸鸭蛋冒油的时节。

是诗歌系着五彩丝线,佩着白兰花,蹦着跳着唱着欢度自己节日的时节啊„„

夏 至

日轮,容光焕发地行走在北回归线上。

北半球的人,站在夕阳的窗口前,一手送走一年中最长的一个白昼,一手迎来一年中最短的一个夜晚。

夏天的节日,终于来临了!

大蒲扇和大芭蕉扇呼哧一扇,夜空里长满了星座和故事。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拂晓的那层薄膜,是出土的蝉在脱壳时顶破的。当白杨树和老柳树在“知了”的奏鸣曲里摇曳时,我的摇篮也晃动了。

当然,还有满树满树的米色女贞花,那诱人的清香,使我突然变得贪婪起来。

当然,还有满湖满湖微笑的芙蓉花,那动人的姿色,使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还有满坡满坡合唱的蝈蝈儿,那迷人的音乐,使我童年的脚印里贮满了留连。

带阳电的云朵与带阴电的云朵,常常会在午后热吻。闪电,是它们的倩影;
雷声,是它们的笑语;
雨滴,是它们的情泪;
彩虹,是它们的后代。

雨后,被打湿的蛙鼓变得脆亮起来。田野的风,飘来阵阵瓜香,飘来三两声看瓜人的民歌小调。

有人说,姑娘和孩子,是夏天里的活的花朵。我还要补充说,老人和小伙也是活的花朵。

小 暑

每根晾衣绳都是一条攀援的藤。

出梅。入伏。它终于紧紧缰住了火辣辣的光环。

于是,每条藤上都长满了叶子,开满了花朵,挂满了果子。

──沉静的是湖蓝,纯洁的是乳白,高贵的是米黄,活跃的是翠绿,热烈的是大红,典雅的是银灰,庄重的是墨黑„„

在红红绿绿的氛围里,一年一度的瓜赛如期举行了。

每个人都是参赛者。每个人都是评判员。

“苏蜜”来了,“齐园”来了„„

“芝麻酥”来了,“黄金坠”来了,“太阳红”来了„„

路边,随时会亮出一个最高分,也随时会亮出一个最低分。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枫杨树上的云斑天牛,苞谷叶上的青翅刀螂,豇豆架上的虎纹蜻蜓。

一串一串的百日红和一束一束的美人蕉,总是开个没完没了。

不仅仅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指甲花也同样如此。

青玉米和韭菜薹来得正是时候,“伏缺”的餐桌上留着它们的席位哩。

只要你对苦瓜、丝瓜和冬瓜有一丝恋情,它们就会给你龟裂的思绪降下一片雨丝。

易旱又易涝的日子啊,有夜来香,也有向日葵。

大 暑

《四季歌》中的最高音。

荷叶托着的那枚晶莹,便是它的高音符。

大写意的一笔。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的旋律从这里掀起!

挖马齿苋的小姑娘,收割着后羿射日的传说。

太阳镜、太阳帽、太阳伞制造着阴天,天边的浓云总是姗姗来迟。

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开始变得傲慢起来,头,老是昂得高高的。人们特别关心气象预报了。

曾诅咒过严冬的“蝙蝠衫”,现在坐在冷饮店里品尝着大冰砖,又思念起雪花纷飞的日子来了。

老农说,该冷就要冷,该热就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啊!

乡村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尽情地享受着炎热带来的欢乐:游泳、摸鱼、捉虾、采藕„„一阵嬉笑声飘过,7月还童了!

哦,新稻登场了,棉花挂桃了,莲子应市了,葡萄变紫了„„

“纺织娘”的织布机,夜半开始启动了。

蟋蟀们的音乐晚会,悄悄拉开帷幕了。

秋,即将分娩了。夜,不再寂寞„„

注:本文选自《散文》1989年第8期。

《夏感》教案

蒋莉霞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说一说:,我们刚刚经历了火热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

(学生七嘴八舌)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
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那么今天我们来走进梁衡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情景。(板书课题)

二、读一读:

1. 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

2.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提问:

①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紧张、热烈、急促)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③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热爱、赞美) 三.品一品:

1.品读文章的内容,(课件展示图片,给学生以形象感知,并具体分析写作手法)

2.师生归纳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3 品味句子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 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四.练一练:

1.仿写夏之色 ,冬之色。

①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②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着旧生命的终结。

五.写一写:
作业

写成习作《我心中的夏》或《我眼中的夏》。

《夏感》教案

都昌白洋中学 陈红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 灵秀 贮满 终极 匍匐 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闲情逸致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等词语;
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及对劳动的歌颂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早上走进校园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闻到那淡淡的,甜甜的桂花香气?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夏去秋来!那么大家对刚刚过去的夏天还有印象吗?夏天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来讲夏天。)

有一位叫梁衡的朋友,他是山西人,他对夏天可谓情有独钟,并把家乡的夏天化成了优美的文字。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一起感受作者家乡的夏景。

2、走进作者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认真听读,并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2.感悟:请以“这是一个____的夏”, 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悟。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这是

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三、再读课文,探究问题

1.为了表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天?

3.文章除了表现作者对夏天的热爱赞美,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还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句子

1、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喜欢的句子,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五、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王维《苦行》

六、品味语言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

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七、课外作业

写写自己心中的夏。( 也可写某个特定环境中的“夏”,如赤日下、雷雨中、乘凉时等等)300字左右。

《夏感》课堂实录

执教:长兴一中

王军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

2、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

2、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三、教学实录 师:春天百花胜开,给人一种万物苏醒的愉悦,春天绚丽多彩,让人目不暇接, 心

旷神怡;
秋天果实累累,给人成熟的满足,秋天落叶飘零,使人的心绪得到

淋漓的宣泄。因此,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描写夏天的

风情,(板书:夏)这是为什么?(板书:?)

生:炎热的天气,知了很厌烦,忙碌„„ 师:夏天有哪些好处呢?

生:可以吃冰棍儿,荷花盛开,可以„„游泳

师:是啊,夏天有它的烦恼,但也有它的快乐,对待遇事物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

观点.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欣赏梁衡的《夏》。(教师板书:梁衡)

师:齐读课文,完成黑板上的问题:

夏天是一个(

)的旺季。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

)的旋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紧张、热烈、急促。

师:第一句话在文章的第几段?划出来。

师:齐读黑板上的两句话。

师:为什么说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用文中语句回答。

生: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

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生: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生: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师:承前启后是什么意思? 生:过渡

师:夏天是什么季节的过渡? 生:春和秋。

师:为什么说”“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热烈、急促的旋律?首先,哪些语句体

现了紧张? 生: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

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

可是起风了;
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 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师:哪些句子或词语特别能体现“紧张”? 生:早起晚睡,快割快打,赶快,绷紧。

师:农民们白天很累了,晚上又怎么样? 生: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
看看窗外,

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师:这段文字引用了哪句诗? 生: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师:大家知道这首诗的出处和作者吗? 生:白居易的《观刈麦》。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问中哪些句子能体现出“热烈”?

生: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

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师:哪些词语很有代表性? 生:旺盛、迸发。

生: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比喻。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紧张、热烈”比作泛泡的一锅水。

师:你知道比喻的作用是什么吗? 生:生动形象。

生: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

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师:哪里是重点? 生:扑打、烘烤。

生: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

生: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

动,在天地间升腾。

师:哪些词语是重点? 生:滚动、升腾、磅礴。

师: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急促”?

生: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

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师:除了农民收割的急促,还有什么急促?

生: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师:在和哪个季节对比? 生:春。

师:“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

黛色长墙。”“黛色”是怎么回事?

师:文章哪一部分写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 生:

2、

3、4段,

师:那么第1段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总起。

师:一齐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下,想一想,最后一段写了什么? 生:赞美。

师:最后一段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生:总结。

师:文章第二部分2—4段写景美,人勤。

师:作者描绘的夏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有活力,有生机,万物迅速、蓬勃生长的季节,浸泡在汗水里的季节,繁忙„„ 师: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带着你对夏天的感觉,齐读全文。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下发课内学习资料:唐·高骈《山亭夏日》)

师: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如果是一幅画,那么都有哪些景物? 生:绿树,池塘,蔷薇,楼台。

师:如何介绍这些景物?例如:XXX是怎样的,XXX是怎样的。

生:绿树长在楼台边,风吹水微漾,满架蔷薇一院子香味。

师: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你有什么感想? 生:心旷神怡。

师:如果说课文中所写的夏是一杯浓烈的酒,那么这首诗所写的夏可以说是什么? 生:淡淡的茶。

师:梁衡能够写出不同于课文和这首诗的风格的夏天? 师:这节课的作业:完成《语文作业本》。

板书设计:

夏 感

一、紧张、热烈、急促(总领全文)

景美

二、(2—4)

人勤

三、赞美(总结全文)

整理:徐伟强

《夏感》说课稿

长兴一中

王军

我在《夏感》一课的设计上依旧沿用语文教学的常态模式,即导入,初步感知,内容研讨,拓展延伸。

在导入的设计上,是借鉴了一些备课的资料。这个导入语言比较优美,跟课文又惜惜相关,还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只是花的时间比较长(但我自认为这些时间花的比较值)

初步感知的设计上,我思考过,教师泛读、齐读、学生自读等方式,最后还是选择学生自由朗读,我觉得自由朗读更能发挥学生的朗读个性,但与齐读相比又缺乏监督,与教师泛读相比又缺乏教师示范性。

内容研讨上的设计,我以一个句子作为贯穿全文的核心问题,即夏天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这个句子分为两个小问题,第一,为什么说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个问题其实不怎么好回答,所以要适当的提示一下,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理解“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八个字的意思,简单的解释就是“过渡”,也就是说,为什么夏天是一个过渡的季节,夏季为什么季节过渡?很简单——当然是春与秋,夏天在春天孕育,经过蓬勃的发展走向秋天这一终极!这样就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第二,为什么说充满整个夏天的正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的词句,从而能感知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拓展延伸的设计上,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我所选的《山亭夏日》不是随意的,它所表达出来的夏天的特点与文章中所表现力的特点完全相反,一个是情调清和,而一个是“紧张”“热烈”“急促”,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同样一个夏天,在不同人的笔下能写出不同样的特点,当然,如果他自己去写也可以写出独特的风格来!

整个教学设计,结构上比较完整,跟文章的联系,跟学生的互动都比较紧,但有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语言的品味上,作为一篇散文,《夏感》中有许多语言值得品,如其中的比喻,拟人句,一些形象生动的词等,但都没有品,希望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夏感》教学设计 群星学校

郑建军

教学目标:

1、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走近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在朗读中准确传达出课文内涵。

2、品味语言。

3、感情熏陶:热爱自然,敬重劳动者。 重难点:

抓住特征准确生动地写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没有

的热烈,春的小草嫩叶就没有着落。

没有

的积累,秋的瓜果飘香就失去依托。

二、整体把握。

1、学生试读,教师指导。其他同学圈点勾画。

2、文章结构清晰:

草 树

夏天的自然景色

紧张、热烈、急促 太阳

麦浪

赞美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总分总:总领全文————————写景———————抒情

三、问题探究。

1、大声朗读,划出你最喜欢的好词、好句,品味、赏析。

2、好词

火红的太阳烘烤(映照,照耀,翻炒)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田间那挑(长,挂,耷拉)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 .他们肩上挑(压,扛,承担)着夏秋两季 .

3、好句:a比喻;
b拟人;
c对称句:

a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快镜头,仿佛能看见草、树在生长。共同特征:逐渐变化,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找一个短时间的来作“替身演员”。把抽象的“紧张、热烈、急促”变具体了。)

麦浪……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一块麦田?微风?雄壮气势)

b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命力。不屈,我要生长。吹奏生命进行曲。冒着枪林弹雨冲锋。)

c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用心

爱心

专心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句式对称整齐,增添语言的形式美、节奏美,使文章俗中有雅,透着书卷气。)

四、再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读准节奏。

五、练习。原文填空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

的旋律。

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

着,

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

着一艘艘的舰船。

大概,春日

,秋波

,而夏呢,总是

在苦涩的汗水里。

六、朗读,摘抄。

“鱼”“渔”兼得,精彩纷呈

——群星中学听课反思

10月10日,群星中学王启林、侯礼学、郑建军三位老师,以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为全市七年级语文老师呈现了三节风格鲜明、精彩纷呈的语文课,令人印象深刻。

三位老师的课基本符合陈老师搞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做好 “三要”的原则,即:一要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即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重视语言的品味与积累;
二要体现阅读课的特点,即要重视学生理解、感受、鉴赏和评价四种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要体现精读与略读的区别,对于精读课文,要求读读讲讲,讲讲读读,重在授之以阅读文章的方法,原则上用两个课时。对于略读课文,要求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读,讲究半扶半放,重在阅读方法的运用,原则上用一个课时教学。所以通过此次活动,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定位,有利于准确把握精读与略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结合三位老师的课和陈老师的要求,我们进行了深入反思,我们认为是不是可以这样来认识:精读的要求在于咬文嚼字,细琢细磨,努力去理解每一篇选文的精蕴,认真去揣摩每一篇选文的写法,从中得到读书作文的必要知识。就像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要做到“纤屑不遗,发挥净尽”,也就是说,要通过认真预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和课堂讨论,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给学生以具体而细致的指点。略读的要求在于根据读书的一般原则,针对所读书籍的性质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独立去阅读,以期养成读书的熟练技巧和良好习惯。也像叶老要求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做到“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也就是说,只需在重要的关节点上给予指引和启示就行。在此可以用叶老的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明两种指导的不同要求,即“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初起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跤。”而总的目标都是为了让“孩子步履纯熟,能够自由走路”。群星中学三位老师的课,正是体现了这一过程,这就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大量的阅读方法,真可谓是“鱼”“渔”兼得。

用心

爱心

专心

《夏感》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 磅礴

主宰 匍匐 芊芊 澹澹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等词语;
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以及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激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激情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只有获得师生双方情感认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也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夏的景象,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此文被编排在七年级上册,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从小学毕业,而又将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时期的学生。文章的中心着眼于“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黄金的”两处,因此把教学主题定位为“生命之夏”——初中的学生正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时期,他们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有走向成年的辉煌,这不正是一个生命的“夏季”吗?

与前面两个以“人生”为主题的单元不同,文章所在的第三单元是一个以季节题材串联起来的主题单元。前者侧重于人生的信条、志趣、哲理,而本单元的课文则侧重于从景与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如果说前者是直接感悟的话,那么这个单元的文章则是间接感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单元教学最终还应该落实到怡情悦性上。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上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对于文本的感悟,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然而随着年级段的升高,供学生阅读训练的文章的信息量在逐渐增加,难度值也相应提高,因此应该继续培养他们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火热的夏天已与我们挥手告别,但我们对她的感受一定还记忆犹新吧。我很想知道你们喜不喜欢夏天,对夏天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当代作家梁衡对于夏天抱有怎样的情感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的文章——《夏感》,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作者的情感。(大屏幕显示课题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扫清文字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 黛色(dài):青黑色。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主宰(zǎi):统治。

匍匐(pú

fú):爬行。

芊芊(qiān):草木茂盛。

澹澹(dàn ):荡漾的样子。

春华(huá)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大屏幕显示如下,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三遍,一次比一次的声音大)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3、老师提问:历来文人不喜欢赞美的夏季,作者为什么说是“黄金”的季节?是不是在印刷的时候印错了?应该是“金黄”而不是“黄金”?

(预设:学生可能认为是印错了,也可能有学生说没有印错,到底是不是印错了,或者作者为什么认为是黄金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一同感受作者笔下的夏季吧)

4、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根据以下问题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1)、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夏天已经来临了? (2)、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怎样的?

5、组织学生课堂交流,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大屏幕显示如下)

(1)、表明夏天来临的景象:蝉儿、麦浪、热风„„„

(2)、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
①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②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五)、主旨探究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大屏幕显示如下) 齐读:“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就两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每组选一名同学作记录,整理归纳本组的讨论结果。(大屏幕显示如下) 思考:
(1)、为什么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代表着“紧张的旋律”?(提示:结合其他段落进行分析) (2)、我为什么要赞美这样“苦涩”而又“紧张”的夏天呢? (3)、以“因为这是一个____的夏”的句式,说说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

3、交流各自的讨论结果,教师归纳各组讨论结果并作必要的引导。(大屏幕显示如下) (1)、因为夏天意味着农民要在田野里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

(2)、作者赞美夏天其实表现了对劳动的歌颂,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

(3)、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夏天,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夏天, 这是一个色彩金黄的夏天, 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夏天, 这是一个紧张劳作的夏天。

„„

教师追问:文中那些语句体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勤与紧张? 明确:辛勤:弯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来 紧张:绷紧、快割、快打、又得、赶快去 (4)、学生齐读第四小节,再次感受农民的辛苦和忙碌 提问:

①通过学习你们现在还认为是把“金黄”印成“黄金”了吗? ②作者为什么把夏天看得和黄金一样的珍贵呢?

(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引导让学生从旺盛的生命力、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勤劳的品质这几个方面思考。)(大屏显示如下) (黄金般)旺盛的生命力

黄金之夏 (黄金般)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生命之夏

(黄金般)勤劳的品质

(六)、语句赏析

学生在明确作者赞美夏天的意图后,顺势引导他们通过赏析和朗读语句,体味作者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夏天的赞美之情。(大屏幕显示如下)

源于对劳动的热爱,对农民的赞美,作者对夏天景色的描写也就充满了激情。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最好?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示例

好句: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品析:句中“泛泡、冒气、沸腾、密密的厚发、淡淡绿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说明:

1、对于一些特别精彩的或有鲜明语言特色的句子或句群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情。例如:“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这一句朗读的时候要通过先改动句式再对前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加以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该句蕴涵了农民的急切的心情,读出急切的感觉来,在个别朗读之后可再进行集体朗读。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加深体会。

2、要鼓励学生多找出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来,可不必严格按照示例作品析,怎么想就怎么说。对于学生的发言以鼓励为主,明显的错误加以纠正,但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敢于发言且言之有理的给以肯定和鼓励;
对于发言精彩的学生,则要加以表扬并带动学生鼓掌,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课堂气氛的激活。)

(七)、课外延伸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夏季的鉴赏和思考延伸至课外。(大屏幕显示如下) 作者说: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那么依你之见,夏之色又意味着什么呢?请你仿照例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夏之色为

,如

,如

冬之色为

,如

,如

提示:

1、冷和热分别是绿和赤带给人的感觉,而绿和赤又分别是春和秋的颜色;

2、碧波和夕阳体现了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四季都有;

3、嫩竹与红叶同样分别体现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又分别是和秋天所特有的;

4、两句话的最后部分都体现的是季节颜色带给人的感悟。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八)、课堂总小结

人生之秋的收获来源于夏的不断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源于夏的不断积累、耕耘。愿你经过夏的积淀能够获得一个沉甸甸的秋。

(九)、布置作业

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感受。(大屏幕显示如下) 在领略了夏天的风采,倾听了作者的赞美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谈一谈。

我的感言:

(十)欣赏课文朗读和画面

播放老师的配乐朗读并配有相应的画面,让学生再次体会文章的美。

板书设计

紧张

夏之景

喜爱夏天 夏

热烈

夏之色

赞美夏天 感

急促

夏之律

更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夏感》教案

一、教学背景: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上初中,大多拥有一颗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像《夏感》这样优美的散文,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由于七年级新生知识的储备有限,生活经历有限, 对写景抒情类的散文接触较少,虽然刚刚学完《春》和《济南的冬天》,但学生对景中情、情中景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审美意识还有待加强,我就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解文章自然美中所蕴涵的生活的美和情感的美。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结合多次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知作者的语言魅力,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羽翼,在美文中畅游 领悟 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夏感》 教材分析:《夏感》主要是通过对夏季景象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夏季独有的热爱。作者写夏天,不是抽象的概述,而是用具体生动的描写给人以深刻印象。教学本文应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真切感受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体会作者的情感。

收集有关夏天的美文、美句。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的方式,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五、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的特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幻灯片1-5)欣赏完这组荷塘风光图,我想到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知道,是哪首诗呢?(播放幻灯片6)这首诗写的地点,季节?

刚刚欣赏的是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的北国之夏吧。(播放幻灯片7)

二、作者简介

(播放幻灯片8,提示学生划横线内容做笔记。)

三、初读感知 (播放幻灯片9)

1、学生听配乐朗读,欣赏《夏感》(5分39秒)。

2、思考各段 段意。

四、研读课文

1、(播放幻灯片10),学生读第一段,结合课文回答提出问题。

2、(播放幻灯片11),回答第二段提出的问题,播放幻灯片12-18,用图片展现夏季的特有景物。

3、(播放幻灯片19-21),讲解感觉器官相关知识。

4、(播放幻灯片22-23),回答第三段提出问题,讲解对比的运用。

5、(播放幻灯片24-25),学生自读第四段,回答问题。

6、(播放幻灯片26),思考第五段写作手法并讲解。

7、梳理文章结构,理出结构图。(播放幻灯片28-29)

8、学生填空,读出文章的主题。(播放幻灯片30)

五、品味句子

1、依据所罗列的句子,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播放幻灯片31-33)

2、总结作者描写夏季的写法。

六、课外拓展

1、诗中夏

2、名言

七、作业布置

1、仿写句式

2、第十三课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我认为在本堂课教授过程中,最大的亮点是用色彩鲜明的图片展现夏季的特色,学生更加的乐于进入课堂。此外,在赏析美文环节,看到学生在配乐朗读的感染下,萌发出的对夏季的热爱对农民伯伯由衷的赞美,正是我的用意所在。学生通过听读进入文本中来体会作者,会更直接更深刻。在研读课文环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尤为突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而不足之处是在品读句子环节,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入学,这方面基础欠佳,学起来有些吃力。今后在品读这一环节,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先铺基础,再在其基础上提高以致应用。

13、夏感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

2、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百花胜开,给人一种万物苏醒的愉悦,春天绚丽多彩,让人目不暇接, 心 旷神怡;
秋天果实累累,给人成熟的满足,秋天落叶飘零,使人的心绪得到 淋漓的宣泄。因此,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描写夏天的 风情,(板书:夏)这是为什么?(板书:?)

(炎热的天气,知了很厌烦,忙碌„„)

夏天有哪些好处呢?

(可以吃冰棍儿,荷花盛开,可以„„游泳)

是啊,夏天有它的烦恼,但也有它的快乐,对待遇事物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 观点.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欣赏梁衡的《夏》。(教师板书:梁衡)

二、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完成黑板上的问题:

夏天是一个( )的旺季。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 )的旋律。

(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紧张、热烈、急促。)

2、第一句话在文章的第几段?划出来。

齐读黑板上的两句话。

3、为什么说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用文中语句回答。

(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1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4、承前启后是什么意思?

(过渡)

5、夏天是什么季节的过渡?

(春和秋。)

6、为什么说”“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热烈、急促的旋律?首先,哪些语句体 现了紧张?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 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 可是起风了;
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 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7、哪些句子或词语特别能体现“紧张”?

(早起晚睡,快割快打,赶快,绷紧。)

8、农民们白天很累了,晚上又怎么样?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
看看窗外, 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9、这段文字引用了哪句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10、大家知道这首诗的出处和作者吗?

(白居易的《观刈麦》。)

11、让我们再来看看,问中哪些句子能体现出“热烈”?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 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12、哪些词语很有代表性?

(旺盛、迸发。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13、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

14、你知道比喻的作用是什么吗?

(生动形象。)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 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2 哪里是重点?(扑打、烘烤。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 动,在天地间升腾。)

哪些词语是重点?(滚动、升腾、磅礴。)

15、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急促”?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 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16、除了农民收割的急促,还有什么急促?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17、在和哪个季节对比?(春)

18、“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 黛色长墙。”“黛色”是怎么回事?

19、文章哪一部分写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

2、

3、4段,) 20、那么第1段的作用是什么呢? (总起)

21、一齐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下,想一想,最后一段写了什么? ( 赞美。)

22、最后一段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总结。

23、文章第二部分2—4段写景美,人勤。

24、作者描绘的夏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有活力,有生机,万物迅速、蓬勃生长的季节,浸泡在汗水里的季节,繁忙„„)

三、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带着你对夏天的感觉,齐读全文。

(学生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夏 感

一、紧张、热烈、急促(总领全文)

景美

二、(2—4)

人勤

三、赞美(总结全文)

夏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文章语言,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夏天的热爱之情,形成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与关切之情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欣赏了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之后,我们一起来走进另外一个季节——夏天,进入我们新的一课——《夏感》。夏感,顾名思义,夏是指夏天;
感,感觉,感受。夏感就是对夏天的感觉和感受。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下,你们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觉,或者说夏天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请三到四位同学简要回答,教师走进一步归纳总结。)这些都是我们对夏天的感受,那么作家梁衡对夏天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和我们对夏天的感觉一样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夏感,一起去品味作者笔下的夏天。

二 作者介绍

对于作者,不打算重点介绍。

三 整体感知(以检查预习作业的方式)

(一)关于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随机点学生朗读课后生字词及部分重点词语解释。

(二)自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作者对夏天的整体感觉是什么?

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

3. 作者对夏天的态度是什么? 三 段落分析

(一)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在对这些景物进行描写的时候,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

景物:芊芊细草 黛色绿烟 烦人的蝉儿 火红的太阳 翻滚的麦浪 浮动的热气 麦子的香味等。

修辞:比喻 拟人

(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二)1为了说明夏天的色彩,作者在这一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对比 拟人

2“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是指什么?

明确:

收获:麦子已经成熟,收获。

希望未尽:棉苗 高粱 玉米 瓜秧

(三)在这一段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夏天的紧张旋律的?

明确:从收获和田间管理两个方面直接说明,“他们早期晚睡亦够苦了„„天空可是遮上了云。”一句是从侧门来说明农民的紧张。

修辞:引用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说明了作者对农民是什么的态度?(悯农的思想)

(四)1在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既然要赞美夏天,为什么还要说“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明确: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 “苦涩的汗水”体现在哪里?

明确:主要体现在第四自然段,收获和劳动的紧张与辛苦。

3 作者为什么还要赞美这“浸在苦涩汗水”里的夏天?

明确:作者主要是赞美劳动人民。

四 佳句赏析

(一)学生默读课文。

1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明原因,并和同学分享。

2 在默读的时候勾画出自己不明白或者是有疑问的地方,同学之间共同交流。

(1)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具有视觉效果,与文章第一句话相照应。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通过用比喻的手法,就化抽象为具体了;
同时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2)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儿的“烦”,通过蝉鸣,显示着夏的热力,传达着夏的喧闹,毫无燥乱的踪影。树间的声声长鸣,映衬着夏景的明快色泽,烘托着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厚重和沉稳。)

(3)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比喻手法。“公路上的汽车”,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而且“麦浪”“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是虚写。)

(4)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写景视野的不断开阔,语言逐渐大气起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

(5)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拟人。“挑”字,仿佛让人感受到有力的喘息;
一个“举”字,体现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

“匍匐” ,同样体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一切都是充满活力的。)

(6)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正面描写。用白描的语言来描写质朴的农民,把农民弯腰收割,汗流浃背展现在读者面前,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民渴望收获的急切心情。)

问题探讨

为什么作者认为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1 夏天旺盛的生命力;
2 劳动人民的勤劳的品质;
3“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五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夏天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季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的悯农之情。

六 板书设计

紧张 热烈 急促

————总

夏天的自然景物

夏天的色彩

————分

夏天的旋律

赞美夏天

————总 七 作业布置

(一)仿照句式,发挥想象,另写一组描写四季的句子。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二).积累:搜集关于四季的古诗。

生如夏花读后感(共14篇)

夏洛特烦恼读后感(共4篇)

夏洛的网读后感 (精选30篇)

读后感50(共13篇)

读书读后感(共13篇)

推荐访问:读后感

本文标题:夏感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422/12707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夏感读后感》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